?

赫山區黃脊竹蝗生長與氣象條件關系的模式分析

2016-11-23 00:18鄭侖山陳安賢賴悅平楊樂清
資治文摘 2016年7期
關鍵詞:模式分析氣象條件

鄭侖山+陳安賢+賴悅平+楊樂清

【摘要】通過分析研究赫山區黃脊竹蝗生長的氣象特點,科學判斷黃脊竹蝗的卵孵化時間和適宜黃脊竹蝗生長發育氣象條件,達到科學預防和防治黃脊竹蝗的目的。

【關鍵詞】黃脊竹蝗;氣象條件;模式分析

一、赫山區黃脊竹蝗生長的氣候背景

赫山區歷年年平均氣溫為17.3℃,在4.8℃(1月)~29.0℃(7月)之間,其中4~9月各月平均氣溫在17.3~23.7℃之間;年平均降水量為1512.6mm,年內雨熱同季;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9%;4~9月各月平均相對濕度在77%(7月)~82%(6月)之間;日照時數年平均為1460.5小時,4~9月各月日照時數在109.1小時(5月)~204.8小時(7月)之間。5cm低溫4月歷年平均為17.2℃,10~15cm地溫歷年平均均為16.8℃,5~9月三個層次歷年平均值均在20℃或以上,5cm地溫在22.8℃(5月)~30.6℃(7月)之間,10cm地溫在22.2℃(5月)~29.9℃(7月)之間,15cm地溫在22.1℃(5月)~29.8℃(7、8月)之間。

1.赫山區黃脊竹蝗各生長期間的基本氣象因子

孵化期:赫山區歷年4~5月的平均氣溫分別為17.3℃和22.3℃。5~15cm各層次的地溫分別為16.8~26.7℃之間,較為有利于黃脊竹蝗的孵化。歷年4月中旬地面的平均溫度為18.8℃,以達到黃脊竹蝗的孵化條件,即在4月中旬赫山區黃脊竹蝗就已開始進入孵化階段。

赫山區歷年4~9月氣溫和各層次地溫數據表(單位:℃)

若蟲:赫山區黃脊竹蝗若蟲生長期在5月前后出現。生長期間溫度在22℃左右,根據赫山區歷年5月平均氣溫為22.3℃,極為吻合其生長發育的溫度,為本地黃脊竹蝗生長創造了極為有利的環境氣象條件。

成蟲:6~8月為赫山區黃脊竹蝗成蟲生長期,期間各月平均氣溫在25.7℃~29.0℃,相對濕度在77%~82%之間。

2.2014年、2015年和2016年黃脊竹蝗發生特點分析

2014年和2015年赫山區黃脊竹蝗均為大發生年。對這兩年的氣象資料通過分析后,發現有如下特點:

2014年、2015年和2016年4~9月各月平均氣溫資料(單位:℃)

(一)黃脊竹蝗孵化開始日期較早

2014年5~8月各月平均氣溫在22.2℃~28.3℃之間,均比歷年同期低,特別是8月較歷年同期低1.5℃,是極為有利于黃脊竹蝗的生長,且同期平均相對濕度在68%~78%之間。6~8月相對濕度較歷年小,極有利于黃脊竹蝗的生長發育和繁殖。導致2014年赫山區黃脊竹蝗發生面積為3.8萬畝,2015年發生面積高達4.5萬畝,給赫山區竹林資源造成較大的損失。2016年5~6月各月平均氣溫在21.2℃~26.5℃之間,5月月平均氣溫較歷年同期偏低1.1℃,6月平均相對濕度為77%,較歷年同期小5%,有利于黃脊竹蝗的生長,2016年竹蝗發生面積達12000畝。

2014年和2015年4~9月各月平均相對濕度資料

2014年~2016年4月至5月地溫變化情況分析。2014年4月地溫為19.5℃,穩定通過18℃的日期為4月25日,各旬的平均地面溫度依次為20.5℃、19.6℃和18.5℃,都達到了卵孵化的基本條件。因此,2014年赫山區黃脊竹蝗的卵孵化開始期為4月25日。2015年4月地面平均溫度為20.0℃,穩定通過18℃的日期為4月12日,較2014年提前13天,各旬地溫數據分別為15.0℃、19.6℃和25.4℃。根據2015年地溫穩定通過18℃的初日,2015年黃脊竹蝗的開始孵化日期為4月12日。2016年4月各層次地溫變化,地面和地中5cm從4月上旬開始旬平均溫度在18℃或以上,有利于卵的孵化。地面溫度和地中5cm平均溫度均在4月8日開始,穩定在18℃或以上,因此確定2016年黃脊竹蝗初始孵化期為4月8日。

2014年和2015年4、5月各淺層低溫旬平均變化表

(二)黃脊竹蝗發生面積大,危害嚴重

2014年和2015年黃脊竹蝗發生面積均在3萬畝以上,主要是因為其危害的氣象環境條件極有利于黃脊竹蝗的生長發育。特別是2014年9月平均氣溫為26.6℃,較歷年同期平均高出0.7℃,對成蟲的生長和取食均有利。同時延長了成蟲的生活起和產卵期。導致2014年赫山區黃脊竹蝗大發生。2015年4~5月兩月的月平均氣溫分別為23.4℃和26.8℃,有利于黃脊竹蝗卵的孵化和若蟲的生長發育,是黃脊竹蝗大發生的前提氣象條件;同時相對濕度也在75%以上,為2015年赫山區黃脊竹蝗大發生有增加了一個有利條件。2016年赫山區黃脊竹蝗發生面積為12000畝,主要是因為5月氣溫較常年低,7月降水量超歷年記錄,導致黃脊竹蝗生長發育速度放緩,同時由于上年度的防治效果較為明顯,使黃脊竹蝗的發生面積和發生點較去年有所改變。

2.黃脊竹蝗發生基于與氣象條件的模式

黃脊竹蝗發生危害面積基于氣象條件的模式是建立在4~9月氣溫、相對濕度兩個基本氣象因子上,其中溫度因子主要是5~7月,濕度因子是5月、7~8月。

(一)赫山區黃脊竹蝗生長發育與5~7月平均氣溫的關系模式1

赫山區黃脊竹蝗發生面積與5~7月平均氣溫的趨勢模式1是:

綜合以上兩年的氣象條件,赫山區黃脊竹蝗生長發育的基本氣象條件是:卵孵化期地溫為穩定通過18℃;若蟲生長發育的有利氣象條件是平均溫度在26~28℃,相對濕度在70~90%,光照條件適中,沒有持續性的強降水和西風。成蟲生長發育的基本氣象條件:平均氣溫在26~29℃,相對濕度在70~80%,無明顯的強降水和西風,低于20℃成蟲死亡。

【參考文獻】

[1]程佳等黃脊竹蝗研究現狀及進展,山東林業科技2010年第2期總187期

[2]李艷,吳建國,謝立勇等典型農林害蟲分布與氣候要素的關系[J].環境科學研究,2012,25(5):533-542

[3]練佑明黃脊竹蝗科學防控湖南省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年10月

作者簡介:鄭侖山1995年12月-,大氣氣象探測工程師,主要從事氣象服務工作。

猜你喜歡
模式分析氣象條件
青海省G06高速公路氣象條件危險區劃研究
安岳檸檬生長的氣象條件分析
2014年嶧城區花生生育期氣象條件分析
優化教學策略,構建高效率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
淺析初中英語教學中說寫結合的小組合作模式
金州地區藍莓高產的氣象條件分析
物流行業發展中資源整合模式分析
基于項目全程的高職裝飾工程專業實訓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