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潤物無聲,以情育人

2016-11-24 13:23李鳳
考試周刊 2016年88期
關鍵詞:情感教育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李鳳

摘 要: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情”,總的來說有三個方面:一是教師“體驗”過的情,二是學生“潛伏”的情,三是教材“內蘊”的情。無論哪一種“情”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要循序漸進地加強學生的情感教學,使學生可以多角度、多層面、多元化地理解文章中蘊涵的情感,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和鑒賞能力。

關鍵詞: 小學語文 情感教育 閱讀教學

優秀的語文教材是文質兼美的文字的集合體,多數為文學作品,“即使是普通文,他既有被選入精讀教材資格,多少總帶點文學的意味”。這就使語文課堂教學總是伴隨一定的感情流動,無論哪種文體都離不開一個“情”字。語文教師要摸到作者感情的脈搏,并精心加工制作,以情引情,這樣學生才能產生心理位移,在課堂教學的“小天地”里感受到大千世界復雜的情感信息。下面我將談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情感教育。

一、創設情境,陶冶學生情操

語文學習的目標不能簡單定位在識字、閱讀與分析課文的基礎上,而應將其逐步拓展到文學這個藝術領域,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教材中選編的課文大多典雅精致、膾炙人口,從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領略和感悟,往往集風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體。

這樣的文章可以運用情感熏陶的方法,讓學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中,對學生進行感化和熏陶。

情感熏陶法在具體操作上注重感染誘發,大體可從三方面著手。

1.以境育情

觸景生情,景即境,情和境是有著密切關系的。具體的情境可以喚起人們相應的情感,在語文教學中要把學生帶入課文特定的情境中,引導學生入境,“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覺親”。例如我在教學《做一片美的葉子》一課時,先在黑板上畫一棵樹,接著讓學生在黑板上畫一片葉子,然后引入課文。在學習課文時聯系自己畫的葉子,想象自己就是那片葉子,不僅可以很好地理解形態各異等詞,而且可以讓學生明白只有每一片葉子都美,這棵樹才會最美。之后由物及人,得到啟示:我們要學習葉子那種立足本職、無私奉獻的精神。只有我們做好了自己的本分,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強盛。又如教學《西湖》一課時,我先帶大家欣賞有“天堂”之稱的西湖的美景,讓學生直觀地感受西湖的美,接著讓學生用幾句話描述自己看到的景色,然后聯系具體的課文內容,體悟西湖的清奇秀麗,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學生進入這樣的意境中,還會不受到感染和教育嗎?

2.以理育情

古人云:“夫情必依乎理,情得然后理真?!崩硎乔榈幕A,情是理的表現。這正如人們常說的,知之深,愛之切。為了培養學生對某事物的感情,就應讓他們了解有關的知識,懂得有關道理。道理掌握得越深刻,感情就會越深厚。例如我在教學《蒲公英》一課時,讓學生分角色讀一讀太陽公公的話,并讓學生想一想如果你是一顆蒲公英種子,聽了太陽公公的話,會怎么做。接著看看文中的種子是怎么做的,最后學學不同的選擇而導致的不同結果,從而讓學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必須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不要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3.以情育情

情緒渲染就是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言語、豐富準確的表情、恰到好處的動作等來感染、教育學生,師生間由情緒的相互感染而引起情感的共鳴,從而達到以情動情,以情感人。在教學《秋天》時,我設計了這樣的開篇語:

今天,我們學習兒童作家王宜振的《秋天》……

我們一提到秋天啊,你們想一想看,會不會眼前就仿佛展現出秋風吹過,秋葉紛紛,葉子一片一片飄落在地上的美麗景色?一提到秋天,我們就仿佛感到稻谷沉甸甸的清香,玉米棒子的清香,還有花生香噴噴的味道,紅薯的脆甜味道。所以古往今來,很多詩人就曾經用彩筆來描繪秋天的美麗景色。我們曾經學過一些詩句,大家還記得嗎?是怎樣描繪秋天的?(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在這里,我把自己對課文的情感體驗,用飽含激情的言語引導學生進入“秋天”的氛圍。同時,要求學生背誦已經學過的有關詩句,從而不僅起到活躍感情氛圍的作用,還收到溫故而知新之效。

二、傾注愛心,優化教學效果

教育家陶行知曾說:“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痹谌藗冎g建立良好的感情關系時,人們總是“喜歡愛自己的人,而討厭恨自己的人”。因此,教師要用真心感染學生,愛學生,想辦法用自己的真誠贏得學生的信任,讓學生深切地體會到老師的愛,從而讓學生也愛老師,幫助學生獲得感悟和啟發。

三、體情悟道,深化教學目標

“體情”是指導學生要體驗的情感。優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稚嫩而又單純的心靈。對于小學生來說,在閱讀過程中往往最能使其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東西便是這真摯的情感?!盾娚瘛分袆⒉袌皂g不拔的鋼鐵意志;《我給江主席獻花》中姜咪咪的幸福感和自豪感;《珍珠鳥》中相互信賴的深厚友誼,“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一腔除舊布新、強國富民之情;“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一縷悠悠思鄉之情;還有《第一次抱母親》中病床上交織著的濃濃親情,再加《誠實與信任》中人與人之間的相互信任……如何不讓學生怦然心動,而終有所悟呢?

“悟道”是課堂教學要達到的最高境界。一個人情感體驗越豐富,他的精神境界就越完美,對生活的理解就越深刻。因此,教師要讓學生“親其師,樂其教,而信其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激發學生的情感,并使之得以升華。如在教《一路花香》這一課時,我特地準備了一束鮮花,在課剛開始的時候,讓學生先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再想一想如果一路上都是這樣的花會是什么感覺。然后揭示課題,帶領大家一起學習課文。學生通過感知,先體會到這一路花香的美好,再聯系課文知道這全是破水罐的功勞。不僅以實物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讓學生深切體會到世上的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我們既不能驕傲自大,又不能過于自卑,要正確看待。

四、改變方式,優化學習效果

語文學習是一種內化知識從而陶冶情操的活動。對于同一文本的體驗而言,不同的學習者因性格、愛好、情感、閱歷、知識儲備的不同,學習中勢必達到效果的不均衡性,個體之間勢必存在差異,甚至比較巨大,但語文學習活動更多的是一種開放的群體活動,因而多個參與學習的個體之間的交流、溝通在學習中的作用至為關鍵。比如在教學《三袋麥子》這一課時,在課的最后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小豬、小牛、小猴都收到了一袋麥子,可由于他們的做法不一,結果也就不一樣,你喜歡誰的做法呢?接著我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然后集體交流。對于這個問題,學生的解答不一。有的說喜歡小猴的做法,因為他把麥子都種下了地,通過自己的辛勤耕作,獲得了更多的麥子。有的說喜歡小牛的做法,因為小牛他知道節儉,知道好東西要省著點吃,一年后還剩半口袋麥子。還有的說喜歡小豬的做法,因為快過年了,吃點好吃的也沒有錯。學生各抒己見,都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同的見解。

在以自主為前提、相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下,學生將自主閱讀、自主理解、自主領悟的獨特的閱讀體驗和閱讀感受與作者交流,與老師交流,與同學溝通。學生或憑興趣、或憑特長,或憑個體的生活體驗與積累,多角度、多種形式表達對課文的理解、體驗和感悟。于是,學生的情感在富于挑戰與激勵的教學情景中不斷釋放,閃爍著個性思想的火花在課堂上匯聚、交流、碰撞……這樣,學生可以取長補短,從多角度、多層面、多元化地理解文章中蘊涵的情感,獲得感悟和啟發。

猜你喜歡
情感教育閱讀教學小學語文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淺談情感教育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滲透
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