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我國企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必要性

2016-11-24 14:38唐艷
2016年32期
關鍵詞:勞動關系企業

唐艷

摘 要:近年來,在東南沿海出現的“民工荒熱”是否意味著“劉易斯拐點”已經在中國出現這一論題已經成為眾多學者關注的問題,不論“劉易斯拐點”現在是否已經出現,但“劉易斯拐點”在中國出現已經是大勢所趨?!皠⒁姿构拯c”出現后,對目前的企業勞資關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企業應高瞻遠矚提前轉變勞資關系,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才會讓企業在“劉易斯拐點”到來后更好地發展。

關鍵詞:“劉易斯拐點”;企業;勞動關系

從2002年開始, 珠三角經濟發展區出現“民工荒熱”,2005年后,“民工荒熱”從深圳、東莞等較為發達的“珠三角”地區向福建東南部、浙江東南部以及“長三角”地區;部分內地省份,如北京、天津、湖南、江西等也逐漸出現了企業招工難的現象。越來越嚴重的“民工荒”現象是否意味著“劉易斯拐點”在中國出現了這個命題,學者們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討論?;凇皠⒁姿构拯c”理論,本文認為,有必要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一、“劉易斯拐點”的含義

“劉易斯拐點”是指勞動力供需市場上勞動力供給從過剩到短缺的轉折點,由美國著名發展經濟學家阿瑟·劉易斯于1954年首先提出。大量剩余勞動力由具較低勞動生產率的農業部門向由具有較高勞動生產率的工業部門轉移的臨界點就是“劉易斯拐點”。如下圖所示:AD2與AS的交點即為“劉易斯拐點”。

注:圖片來源于百度百科“劉易斯拐點”

圖中勞動供給曲線AS由兩部分組成:勞動供給曲線水平階段和勞動供給曲線上升階段,中國自工業社會發展以來都處于勞動供給完全彈性的階段,在此階段,勞動力以不變的價格提供無限的供給,中國制造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成本低廉,總能以較低的價格雇傭到所需勞動力,因此形成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勢,成長較快。而近年來,東南沿海的“招工難”現象,預示著我國正處在勞動供給曲線AS的上升階段,勞動力工資上漲且勞動力供給并沒有提高。

二、“劉易斯拐點”是否到來的爭議

“劉易斯拐點”在中國是否已經到來,在學界仍未形成統一的定論,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方面,蔡昉等人針對東南沿海的“民工荒”現象,從農村剩余勞動力數量和勞動力工資兩方面論證得出“‘劉易斯拐點已經在中國出現”的結論。吳要武、王德文、黎煦等學者經過不同的研究,都提出與蔡昉相同的觀點。

另一方面,王金營結合我國特殊的制度變遷和經濟社會環境,認為我國勞動力市場表現出更為復雜的變動趨勢,“民工荒”現象的出現尚不意味著“劉易斯拐點”的到來;周天勇認為中國“劉易斯拐點”來臨大約是城市化推進70%以上之時,大概要等到2020年以后。周祝平、陳寧遠等人也認為“劉易斯拐點”尚未在中國形成。

雖然學界尚未就“‘劉易斯拐點是否已經在中國出現”達成共識,但也是大勢所趨,既然無法回避“劉易斯拐點”,那么對“劉易斯拐點”出現后對企業帶來的影響進行剖析就很有必要。

三、“劉易斯拐點”給企業帶來的影響

首先是存在的消極影響,在拐點后,勞動力供給不再無限,工資開始上漲,人均收入開始實質增長,進入現代經濟增長,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企業用工成本增加;勞資糾紛頻繁,同時也增加了企業管理成本和社會道德成本,最終將壓縮出口企業利潤空間,削弱出口企業產品國際競爭力,增加出口難度。

其次也帶來了積極影響,“劉易斯拐點”出現后勞動力價格上漲,企業依靠勞動密集使用來形成競爭性優勢的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企業應充分運用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由粗放式經濟發展方式逐漸向內涵式經濟發展方式轉變,鼓勵企業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結構向技術和資本密集型產業轉移,促進結構優化和產業轉型?!皠⒁姿构拯c”出現后給企業帶來的產業轉型、創新激勵和結構升級的沖擊,正好契合了習總書記在考察河南時提到的經濟“新常態”言論,充分利用“劉易斯拐點”帶來的積極影響,抓住契機實現向新常態經濟的轉換。

企業應如何應對“劉易斯拐點”帶給企業的沖擊和契機,結合“劉易斯拐點”理論和企業勞動關系的現狀,筆者建議企業調整現行勞動關系,構建和諧勞動關系。

四、和諧勞動關系構建的必要性

和諧勞動關系是指勞動過程中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的和諧關系,和諧勞動關系應當是合同型的、法制型的、民主型的、救助型的。

在過去勞動力無限供給的狀態下,資方用工隨意、不關注員工的福利、不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勞資矛盾尖銳,雇主利用自身地位侵犯勞動者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我國勞動爭議每年以30%的速度上升,且勝訴率在85%以上。勞資關系存在短期化的特點,致使企業不愿意對員工進行人力資本投資,在雇用期內對員工進行掠奪式使用,員工“體面勞動權”、生命權、人格權都得不到必要的保障,高壓力高負荷的工作,從生理和心理上摧垮了大量的農村外來務工人員。

由中國勞動關系現狀可以看出,在勞動市場中,勞動者仍處在劣勢地位,資強勞弱的現狀迫使大量勞動者的權益被侵犯,在“劉易斯拐點”到來之前的水平勞動供給曲線階段,資方對勞動者權利一定的剝奪并不會引起大范圍的勞動者反抗的局面,企業可以以較低的價格雇傭到所需要的勞動力;但隨著“劉易斯拐點”的出現,人口紅利消失,勞方地位逐漸上升,議價能力提升,資強勞弱的局面極有可能發生逆轉,如果企業不轉變對待勞方的態度,企業將難以招到人,勞動力不足,企業最終將陷入危機之中。

和諧勞動關系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也是協調勞動關系矛盾的迫切需要,適時轉變,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如此,企業在應對即將到來的“劉易斯拐點”之時,方可游刃有余。(作者單位: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參考文獻:

[1] 百度百科:劉易斯拐點,http://baike.sogou.com/v77920.htm

[2] 蔡昉.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No.8劉易斯轉折點及其政策挑戰[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

[3] 楊成.淺議對我國企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的思考——基于“劉易斯拐點”理論[J].企業導報,2011年第20期:185

猜你喜歡
勞動關系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維護勞動關系團結的內部規范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