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對策研究

2016-11-24 14:49陳茜
考試周刊 2016年88期
關鍵詞:實踐活動

陳茜

摘 要: 高等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轉向大眾化教育,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茖W系統地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高校十分重要的任務。雖然高校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存在不容忽視的問題。作者認為可以通過建立長效機制,加強對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理論的研究,培養一支高素質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鼓勵、組織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等措施促進和保障此項工作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理論 實踐活動

自1999年我國高校擴招以來至今已過去15年,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化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人才。但同時隨著就業形勢的日趨嚴峻,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不但是各高校關注的焦點,而且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然而,大學生面對職業選擇時,由于缺乏對職業的正確認識和合理的自我定位,大多存在主觀性和盲目性,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意識。

關于職業生涯教育的定義在目前還沒有權威的界定,但學者們普遍認為:職業生涯教育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個體規劃自我職業生涯的意識與技能,發展個體的綜合職業能力,促進個體職業生涯發展的活動,是以引導個體進行并落實職業生涯規劃為主線的綜合性教育活動,它是系統性、持續性、動態發展的教育活動。

一、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

高等院校在培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方面有著重要的責任,目前已有很多高校設立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將大學生職業指導課程納入必修課程體系加以開設,為大學生提供有用的就業信息、以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方面起到積極的作用。但是,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斷發展過程中出現很多問題。

1.大學生自身方面

大學生缺乏科學的自我認識。由于自我意識的不全面和心理的不成熟,導致他們對未來的思考與規劃在很大程度上缺乏理性。從新浪網聯合《中國大學生就業》雜志調查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報告可看到,能全面進行自我了解的大學生只占總人數的12%,對自己職業發展面臨問題清楚的人只占18%。由于大學生面臨不完善的就業制度、市場,導致過于自信的大學生對就業理想化,期望過高,追求與自己能力不符的崗位;而缺乏自信的大學生則會消極地看待雙向選擇的工作,一些不切實際的理想和看法很可能導致這部分大學生產生自怨、自責、自卑的心理,從而錯誤地看待就業過程中與自己不相符的現象,不能全面地看待自身的優勢與劣勢,無法承受挫折與失敗,從而出現心理障礙。

2.高校方面

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力度不夠。雖然高校在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方面取得一些成就,但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職業指導師資隊伍建設,同時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的投入嚴重不足,職業咨詢機構的建設不完善,有關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發展課程的開設較少,課程的開設多是流于形式而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根據北森公司測評網的一項調查顯示,在具有大學學歷的人群中,認為自己的職業發展出現方向性錯誤的人占50%,不愿從事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工作的人占40%。這一現象的存在,有學生自身和機會成本的因素,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在大學期間,由于學校缺乏合理的教學管理體制,致使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缺乏科學的認識。

多年來,我國高校在就業指導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重實踐輕理論研究的傾向。此外,由于我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理論多從國外引進而缺乏創新,導致實踐工作效率和水平低下。而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概念理解模糊,更無法進行科學規劃,加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著長期性和動態性,學生的執行力就更不強。

二、推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工作的對策

1.建立長效機制保障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系統性、持續性及制度化是高校確保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取得實效的重要條件。從制度層面上,明確工作機制,建立配套的管理機制并進行科學的管理,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方法,可保證其機制的順利進行,也可保證其有用性。

學??梢詮男律雽W起實施“目標管理”。讓學生從入學起就根據自身的情況制定自己的目標,依靠自身的努力實現這些目標。這樣能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能力,提高其自身管理的能力。另外,學??梢愿鶕W生的職業目標成立與之相應的科研小組,讓學生在學習之余參加教師的科學研究,從而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設計研究方案并實施實驗,獨立寫出科研論文,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學校也可以鼓勵各院系建立校企合作,創建各種培訓工作,為學生提供企業崗位進行實踐。校方還要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服務,確保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給予支持,同時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此項工作長期有效地開展下去。

2.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理論研究

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許多學者開始研究職業和生涯發展的問題,形成一系列的理論學說。職業生涯規劃理論能夠對我們的實踐起到引導作用,有利于科學地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引導學生全面認識自我、合理擇業、充分發揮自我潛能,幫助他們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決策能力,并在職業活動中不斷發展自己。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理論基礎由三方面組成:職業發展理論,職業選擇理論和職業決策理論。

職業發展理論從動態的角度探討個人職業生涯的成長歷程。最具有代表性的職業發展理論是舒伯的五階段職業發展理論和金斯伯格的三階段職業發展理論。當前處在職業生涯的探索階段的大學生,主要任務是通過探索開發,確定自己的能力范圍和未來的職業范疇,參考自己的需求、興趣、個性特征及價值觀等,為未來職業生涯目標的實現建立一個更清晰的指南。由于人的職業心理是處于動態的發展過程中的,人和職業的匹配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教育工作者參照該理論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時,要根據不同階段的任務和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才能在教育中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職業與個人的匹配是職業選擇理論的根本立足點,帕森斯的特質因素理論、霍蘭德的人格類型理論和施恩的職業錨理論是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論。特質因素理論的指導方法非常具體,可以引導學生對自身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質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和評價,讓學生加深自我了解,從而初步確立適合自己的職業范疇、基本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人格類型理論則給出一些職業選擇原則,富有創造性,且結構完整、清晰易懂,注重個人特質與未來工作世界的匹配,有利于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職業探索;職業錨理論可以幫助大學生了解自身的職業報復模式和職業成功類型,為大學生的職業奠定較長時的基礎。但在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時應注意,職業錨形成離不開職業實踐,沒有職業實踐不可能產生職業錨,這就要求在教育過程中重視職業實踐。

職業決策理論主要是探討人如何做職業選擇的問題??死什澋纳鐣W習理論和彼得森的認識信息加工理論是具有代表性的職業決策理論。前者提出個人的社會成熟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他人行為的學習和模仿,并由此決定他們的職業導向的職業決策理論;后者提出從信息加工角度看待職業生涯問題解決的認知信息加工理論,認為職業生涯發展就是看一個人如何做出職業生涯決策,以及在職業生涯問題解決和職業生涯決策中如何使用信息。人生的道路雖然很長,但關鍵的只有幾步。職業決策是每位大學生人生的重大選擇之一??茖W有效的職業決策方法能幫助大學生做出合理的職業選擇。

作為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者,必須系統、全面、深入地學習這些理論并將之運用在平時的教學與相關的咨詢、實踐工作中,以科學的理論做指導,再用合理配套的實踐進一步促進職業規劃的教育成果,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的目的。

3.組建一支專業強、素質高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隊伍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對教師素質要求高。職業生涯教育課程作為一門專業性很強的課程,不僅要求教師具有很強的專業知識,在課堂上系統地、科學地講述相關的理論和知識,而且要求教師具有很寬的知識面,如心理學、教育學、法學等方面的知識。同時,要求教師有扎實的實踐工作經驗。此外,還要發揮輔導員在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中的作用。作為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知心朋友,輔導員應努力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在認真貫徹教育教學方針、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時轉變工作理念,創新工作內容,重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認真扮演好自己在職業生涯教育中的作用,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在大學生成長成才方面發揮應有的作用。

4.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推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實施

認識來源于實踐,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沒有意義的,缺乏實踐的理論是空洞的沒有說服力的。舒伯的生涯發展五階段理論中,大學生處在職業生涯的探索階段。在這個關鍵的階段,要使大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生涯目標,不但要交給他們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和知識,更要在教育教學中不斷地增強實踐環節,才能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課堂中,任課教師要善于抓住大學生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緊密聯系當前的國內外環境和就業形勢,結合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給學生做出符合實際的、科學的、有說服力的講解和解答。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提供典型素材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或者辯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學生可以重新認識自我,增強自信心,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知識。

在校園內,指導大學生同樣通過擔任學生干部、做學工助理等勤工助學崗位鍛煉自己的能力。校園其實就是一個縮小版的社會,一些校內工作崗位可能看上去沒什么價值,工作內容簡單甚至枯燥,但是任何能力的發展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任何人都需要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參加校內實踐是提升職業能力的好機會,學校應多提供這樣的機會給學生,學生要積極參加,認真實踐;學校方面應該配合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開展各種生涯規劃教育活動。如請事業有成的校友回校講述自己擇業過程中的經驗教訓,并與學生開展交流活動,強化學生的生涯規劃意識;舉辦各種創業大賽,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業熱情等。

此外,學校還要組織學生參加各種主題明確、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讓學生深入社會生活中,熟悉行業的運作,開闊視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增強職業成功的信心。

參考文獻:

[1]姚文峰.淺談大學生就業難的主要原因及對策,中國科技博覽,2009(1).

[2]陳建輝.構建人才就業公共服務管理體系初探,溫州論壇,2007(4).

[3]楊碧瑜.大學生“就業難”原因窺探及應對之策,人力資源管理,2010(1).

[4]陳永華.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對策,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版)2012(02).

[5]德國.大學生為何就業不難,光明網-光明日報,2012-01-09.

[6]王瑋諱.大學生就業服務質量研究,南京師范大學,2012.

猜你喜歡
實踐活動
例談高中物理社會實踐活動中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策略
野菜文化資源在初中生物學實踐活動開發中的應用探索
傳統節日文化中滲透語文味研究
試析數學教學中實踐活動的開展
對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研究
在過程中體驗 在體驗中發展
關于小學數學興趣教學的思考
小議高中數學的興趣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