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幼兒桌面游戲中合作行為的研究

2016-11-24 15:20陳思鳴
考試周刊 2016年88期
關鍵詞:幼兒教育

陳思鳴

摘 要: 作者選擇在桌面游戲中觀察幼兒的合作行為,發現中班幼兒在桌面游戲中的合作行為主要表現為:幼兒合作行為正常出現;幼兒合作行為出現晚;幼兒合作行為發展良好三個方面。對于合作行為出現晚的幼兒,究其原因,主要有幼兒缺乏自信心;未脫離以自我為中心;與同伴相處時間少,基于此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 幼兒教育 桌面游戲 合作行為

1989年《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首次明確提出“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于各項活動中”的要求,而“合作行為”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在桌面游戲中,幼兒自由交流交往的機會多,從而促進了合作行為的產生。

一、現狀描述

(一)幼兒合作行為正常出現。

案例一:某天早晨,幼兒陶陶來到了幼兒園并選擇了插塑玩具坐下來玩。過了一會,小雪也來到幼兒園,并走到她旁邊,這個時候陶陶就開始跟小雪聊了起來。陶陶:“我在玩這個,你要來嗎?”小雪:“好啊?!庇谑切⊙┮材闷鹜婢唛_始玩。玩了一會以后,陶陶問小雪:“你在搭什么呀?”“我在搭一個很厲害的吹泡泡的東西。那你在搭什么?”“我在做蝴蝶結?!薄昂闷?,那我們一起做蝴蝶結吧!”“好呀!”于是小雪就開始跟陶陶一起做蝴蝶結。

以上案例中,幼兒在進行桌面操作的時候,主動與同伴進行愉快的交流,并且在交流后選擇一起實現同一個目標,在有不同意見的時候也能“商量”、“討論”,達成一致后再一起完成操作,說明幼兒的合作行為已經出現。

(二)幼兒合作行為出現晚。

案例二:某天早晨,幼兒悅悅來園來得有些晚了,進班時大部分幼兒都已經坐下來玩玩具了,于是她挑選了放著積木的桌子旁邊坐下開始玩游戲,這個時候她發現邊上的熙熙正在搭一個什么,于是悅悅就說:“你在搭什么?”“我在搭城堡??!”“那我能和你一起搭嗎?”“不行,我要自己搭?!?/p>

以上案例中,可以看出有的幼兒在同伴提出合作的建議時并不接受,堅持要自己完成,相對于其他幼兒主動接受他人的合作建議來說,合作行為出現得要晚一些。

(三)幼兒合作行為發展良好。

案例三:某天下午,班級中開展區域活動,幼兒衡衡先來到面具店,準備動手開始裝飾,這個時候幼兒彬彬也來到面具店的附近,但還沒有決定玩哪個,衡衡就對彬彬說道:“來和我一起玩這個吧,我們要做出最漂亮的面具!”彬彬被這個提議吸引住了,便走過去和衡衡一起做了起來,在做的過程中兩個人還會商量哪個裝飾品更好看、做完了面具要送給誰等話題。

從以上案例中不難發現,部分幼兒已經能夠主動去邀請別人來跟自己一起完成操作,實現共同的目標,由此可以看出這部分幼兒不僅已經產生合作的行為,而且能夠主動邀請別人,可見合作品質的發展已有跨越性的突破,合作行為發展良好。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幼兒缺乏自信心。

案例四:幼兒成成在幼兒園里的時候常常坐在位子上一個人發呆,很少與同伴進行交流,上課的時候被老師請到也不回答,但每到放學看到媽媽都會立刻開心地跑過去。由此,研究者得出還沒有產生合作意向的幼兒并不是很善于與人交往,或者說不是很善于與自己不親密的外界的人或社會交往,他們往往缺乏自信心,只與自己非常親密的人交往而拒絕與其他人交往,因此,他們產生合作意向的可能性很小,也就很難產生合作的行為。

(二)未脫離以自我為中心。

案例五:幼兒陽陽在與研究者交流的時候明確透露出自己不想與人合作的意愿,當研究者問及原因的時候,她則回答:不喜歡。據了解陽陽是個性格很活潑的小女孩,在剛入學的時候還是一個獨生子,家里的父母長輩對這個孩子是百依百順,研究者認為這可能讓幼兒產生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從而就阻斷這種合作的意識的產生。也就是說,幼兒在還沒有脫離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時,他們很難產生合作的意愿。

(三)與同伴相處時間少。

案例六:幼兒欣欣在開學第一天來了以后就請了長達一個月的病假,研究者并沒有機會與她接觸,而在一個月以后欣欣來園了,她是個很安靜的女孩,不透露自己的想法也不常與其他幼兒交流,上課回答問題不積極。從這個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有的幼兒由于長時間請假,與其他幼兒、老師的相處時間不多,對他們不夠了解、信任,因此在班級中很不自在,也就很難嘗試與別人合作,他們產生合作的意向的時間會比一般幼兒往后推。

三、思考與建議

影響幼兒合作行為的原因很多,根據這些原因,研究者提出了以下幾點僅供參考的建議。

(一)多夸獎、鼓勵缺乏自信心的幼兒

研究者認為幫助缺乏自信心的幼兒的第一步就是為他們建立自信心。在平時的生活中,多鼓勵幼兒做他們以前不敢嘗試的事情,鼓勵幼兒多與同伴交往,雖然一開始可能不知道如何與別人交往,但嘗試的次數多了自然也就慢慢熟練了,而教師和家長這個時候一定要在旁邊鼓勵幼兒做,幫助他們與他人構建聯系,跨出第一步。

(二)引導以自我為中心的幼兒換位思考。

對于還沒有脫離以自我為中心的幼兒,研究者認為教師和家長可以多引導孩子學會換位思考,比如有的幼兒在吃點心時覺得點心很好吃想多吃一塊,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幼兒:“還有別的小朋友還沒吃到,要是你吃了的話,別的小朋友就沒有了,如果你是那個還沒吃的小朋友那你的一份被別人吃了你會開心嗎?你再等一等,等老師全部發完了,如果有多的再發給你好嗎?”這樣的引導既不會讓幼兒感到不舒服,又讓他明白必須考慮班級里其他的幼兒,并且讓他知道老師是關心他的,會把多的留給他,讓他學會等待。

(三)陪伴幼兒、豐富幼兒與外界交往的機會。

對于缺乏與同齡人相處機會的幼兒,研究者給出的建議是:第一家長一定要多陪伴孩子,多與孩子分享一些讀物,多聽孩子的心聲;第二在孩子的病情有好轉的情況下可以讓孩子到社區、公園里走走,親近自然,與同齡的幼兒多交往。

參考文獻:

[1]張婕.角色游戲中合作意識的培養[J].新鄉學院學報,2012(8).

[2]牟燕茹.自選游戲中幼兒合作現象的考察與反思[D].山東:山東師范大學,2014.

[3]周燕,閆紅靜.淺談幼兒合作意識和協調能力的培養[J].儷人:教師,2014,0(24):4-4.

[4]張紅艷.合作游戲對幼兒合作能力提高的干預研究[D].內蒙古:內蒙古師范大學,2011.

猜你喜歡
幼兒教育
幼兒教育中如何實施挫折教育芻議
試析幼兒教育中游戲教學的價值
如何在農村幼兒教育中滲透德育
在“自然”課堂中探索幼兒教育新途徑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內化外來資源開辟幼兒教育新途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