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作競爭

2016-11-24 15:48趙檸
2016年32期
關鍵詞:壟斷合作規制

趙檸

摘 要:合作競爭,又有人將其簡稱為“合競”或者“競合”。本文首先從制度經濟學、產權理論角度探討了合作和競爭為何要互相依存,又引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觀點,解釋了合作競爭的辯證統一關系,最后運用博弈論的理論闡釋了大型企業為了競爭而學會必要的協同與配合,建立互通利惠的合作競爭關系,企業之間不同形式的合作,在競爭中進行動態博弈,并尋找恰當合作的點,即平衡狀態,能夠賦予企業自身更大的市場競爭力,企業得以取得長足發展同時獲取更高的經濟價值??梢哉f,合作的最終目的是競爭,合作競爭是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尋求發展的必由之路。

關鍵詞:合作;壟斷;規制

合作競爭關系是競爭的兩邊既彼此競爭又相互合作的博弈關系,合作競爭區別于傳統的零和博棄或負和博棄,它以實現合作競爭方的聯合利益、增加總體福利為目標。所謂零和博弈,是指在嚴格的競爭條件下,參與博弈的雙方(假設是兩方博弈),一方想要有所收益必定建立在另一方產生損失的基礎之上,博弈各方的收益和損失總是能夠抵消,結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雙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零和博弈的一方的所得恰是另一方的所失,整個社會的福利并不會因此而有所增多。而所謂負和博弈,是指參與博弈的雙方(假設是兩方博弈)競爭沖突的結果是損失大于所得,于兩方都無益可言。因此,可將合作競爭這種博弈理解為一種正和博弈。

現代市場經濟的合作競爭中,合作往往不是最終目的,合作會引發競爭,而競爭很多時候又要以合作為表現方式。合作競爭這種新型競爭關系,是一種更高、更上一層次的競爭。在市場中,企業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的關系,企業不可能孤立開展經營活動,他們彼此構成了彼此的生存環境,如果一個企業能夠靈活運用合作競爭戰略,站在更髙的位置上制定自己的競爭戰略,就能為企業自身營造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合作競爭不僅有利于企業本身的提高,還有益于企業之間的互促發展,它更能使競爭向更為廣闊的領域拓展,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潛在利潤,能構成單個企業孤軍奮戰所起不到的規模效益,能產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傊?,通過企業組織之間的協作和相互學習,在產品、服務、技術、經營管理等各方面開展創新,合作競爭使企業形成持久的競爭優勢,走出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長久之路。

一、用制度經濟學的角度理解和看待合作競爭

目前學界認同現代市場經濟的運行基礎是競爭機制,但由于個體的能力具有有限性,因而存在企業運用合作的方式進行生產和經營。在對現代市場經濟的市場競爭機制和企業合作形式進行深入研究后,一部分經濟學家們注意到了“游戲的規則”對游戲結果起著重要的作用,新制度經濟學這一學系進而誕生。以英國經濟學家科斯、美國經濟學家諾斯等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派,發展了現代產權及合約理論、交易費用理論等, 對企業內部的協調成本和外部的交易成本以及協調成本做了清楚的講述分析,指出了企業與企業之間互相關聯的關系,為合作競爭方式及其選擇,提供了更為細致全面的理論依據。

“產權之父”科斯的研究對象就是,當企業面臨合作組織生產還是進行市場競爭的選擇時,如何做出決斷。我們知道,交易費用是企業面臨選擇時的經濟依據,費用往往代表成本,而經濟行為務必要考慮的因素就是成本。交易費用理論認為,企業處于現代經濟中,要采用市場競爭方式還是企業合作生產方式,取決于交易費用的高低。如果交易費用很低,甚至為零,那么無論采取市場競爭還是企業合作的生產形式,都有沒有差別,均可達到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然而由于信息不完備和人類理性的客觀存在,交易費用不可能完全為零,只可能相對低,于是在技術條件給定的前提下,制度和規則就成為決定交易費用的高低的主要因素?,F代產權及合約制度理論則為合作競爭提供了制度規范,讓合作有章可循,有理有據。通過制度規范,合作的費用被降低到了最為合理的水平,此時企業合作生產要比開展市場競爭花費更低的交易費用,此時理性的經營者當然會選擇企業合作生產而不是市場競爭。

如果合作這么完美,競爭就會從世上消失了。事實上,合作的目的和結果并不能完全消除市場競爭, 因為合作生產也存在內部交易費用,在一場游戲中,即便制定好了游戲規則,也不能防止作弊行為的產生。我們常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很形象地說明了制度與內部交易費用之間的關系,并且說明制度具有先行性,而內部交易費用具有隱蔽性和滯后性。當合作的規模增大到一定程度,內部交易費用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紛繁復雜的部門流程增多等因素而隨之增大,直至超過競爭所產生的成本。這時理性的人類就會放棄合作而選擇更有效率的競爭。競爭的存在有利于推動人們尋求更有效的合作方式,通過這種合作競爭機制還可使尋租及租值降到最低程度。

新制度經濟學認為,交易得以完成的最重要的條件之一是就是有合理而嚴密的制度。英國經濟學家諾斯認為,制度可以讓交易主體提前做出穩定的預期,由于這種預期較為穩定,便可減少交易費用。制度的特點是提前對各方行為進行約定,通過來自各方的強制力來約束人的行為, 界定當事人在交易過程中的選擇領域和界限,確定了交易當事人之間的關系,明確了交易者行為,防止交易中的機會主義行為等不規范行為的發生,帶給給交易雙方的損失,進而對交易過程進行保障。從“租值消散”的角度看, 比較提倡的做法是,要用較好的方式來解決競爭的沖突問題,或把浪費資源的競爭改變為增加生產價值的競爭。即,要增加社會財富, 促進社會經濟增長,就必須減少資源浪費,達到社會福利最大化。要做到這一點,人們就要在相互合作的基礎上再開展競爭。這看起來似乎有些矛盾,但其實不然。合作不代表順從和容忍,合作的目的是訂下競爭規則,用制度、規則、約定、合同等來約束競爭者行為。所以,市場競爭的過程離不開合作,競爭要在合作的基礎上展開, 必須在各方制定的產權、合約、制度框架的規范內進行。否則就會產生社會總體福利的降低,競爭與合作沒有達到平衡狀態,繼續動態發展,合作的各方、市場經濟中的企業就會繼續在競爭和合作的道路上召開較量,直到到達下一個平衡點。

二、從馬克思主義理論視角出發看合作競爭

首先,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辯證統一的理論,同樣可以得出,合作與競爭具有辯證關系,合作競爭具有客觀存在性。首先,馬克思主義從辯證唯物主義角度,運用對立統一的規律認為,合作競爭是一個矛盾統一體, 具有客觀存在性。斗爭性以統一性為前提, 統一性為斗爭性提供了活動的基礎;要達成統一又必須經過斗爭。這里的斗爭性即矛盾雙方的競爭, 統一性即矛盾雙方的合作。人類的經濟行為及整個經濟運行, 就像一枚硬幣,一面是合作, 一面是競爭, 二者有機結合缺一不可,共同推動社會經濟和其他方面進步,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其次,馬克思主義經濟學提出,科學技術的逐步更新快速發展是社會進步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決定合作競爭方式演變的根本原因。在人類發展的不同時期,人們采取的合作競爭形式也不一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受科學知識的積累和技術進步的制約。這就為合作競爭的演變提供了依據。設想人類社會初期,人類個體之間缺乏語言交流,為了生存,人類個體不僅要同所有活的生物進行較量,并且單靠個人力量很難長久生存下去,自然而然形成了群居的形態,進而分工協作,男性外出打獵,有的負責觀察環境,有的負責尋找武器,女性則留守,有的負責烹飪食物,有的負責照顧老人與小孩。那時的合作基于生物的適應性,形式也很單一, 僅限于有限的范圍, 如群居、打獵等,簡單隨性。原始社會人類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生存這個首要目標,當科學知識有了積累,技術有了進步后,人類社會的生存條件逐步趨于穩定,出現了部落、聯盟、國家等協調合作的高級形式,競爭也表現為權力之爭。技術的進步和協調合作的知識積累,使得人們提高了合作的效率。工業革命的變革,技術進步的結果,機器化大生產使人們能在更大范圍內進行合作,現代市場經濟發展應運而生。

人類與動物的差別在于善于尋找工具解決自身能力之外的問題,工具有時候是物品,有的時候則是方法或路徑?,F代企業因為技術創新,使得復雜的合作生產在更大規模上取得了規模效益,產生了使用價值,甚至剩余價值,合作——此時已經可以確定是有利可圖的??梢哉f現代經濟社會的企業,本質都是以合作的形式出現的,而所有權、使用權的出現,更使得合作在更大范圍的人群內成為可能。

三、合作競爭策略選擇——作為分析工具的博弈論

把博弈論引入社會經濟分析中, 使博弈論得到了巨大的發展,也使經濟行為的動態分析有據可依?,F代博弈論作為處理競爭沖突與合作共謀問題的新理論, 研究理智的決策者在競爭沖突與合作中的策略選擇理論。博弈論天然就是分析合作競爭問題的工具,它搭起了在競爭的各方之間通向合作的橋梁,并為合作競爭提供了模型化的分析。博弈論強調,參加博弈的各方,他們的主體都是理性的,他們的收益不是獨立的,而是取決于各方相互反應的策略。在實際的博弈過程中,博弈的種類有很多,有理論博弈、現實博弈,其中又分一人博弈與多人博弈、一次博弈與重復博弈、合作博弈與非合作博弈、零和博弈與變和博弈等以及同時博弈、相繼博弈、邊界博弈、規則博弈等。按博弈的雙方是否達成協議, 博弈問題可分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是指雙方達成一系列的具有約束力的協議,強調聯盟內部的信息互通和有約束力的可執行的契約,以及團體理性。而非合作博弈各方之間沒有達成一致的約束協議,強調的是個人理性,個人最優決策。

合作博弈揭示合作方式、合作利益的分配和合作的必然性。各利益主體在具有一致的利益共同點情況下,為獲得更多利益進行競爭, 只要合作能帶來更多的效益,這種彼此配合的協作就會存在。合作博弈研究的前提就是競爭的雙方或多方已經開始合作,并產生了合作剩余,雙方或多方要對合作所產生的價值量再進行分割,而合作博弈能夠幫助各方的收益都有所增加,這就達到了合作的初衷。

非合作博弈問題前提是雙方或多方沒有達到或沒打成協議,他們選擇不信任他人而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原則進行博弈,結果通常是達到這種情況下的納什均衡,那時市場的資源也達到了非合作情況下的有效配置,但各方收益不一定有在合作情況下多,總體來看,不一定是社會福利最大化的結果。

參與人行動的先后順序和信息的完全程度,從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博弈的結果。按照行動先后的順序,博棄可以劃分為動態博棄和靜態博棄。動態博弈則體現了先后順序而非同時,后進行選擇的一方了解各方甚至包括自己將要做出怎樣的選擇。靜態博弈是指,博弈中參與人同時選擇行動,或者雖非同時行動,但行動在后者并不知道行動在先者采取了什么具體行動。按照參與人對其他參與人特征、戰略空間及支付函數等特質是否了解及了解程度,博弈可以劃分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這里的完全信息指的是每一個參與人對所有其他參與人的特征、戰略空間及支付函數有完全的了解;否則就是不完全信息。將上述兩個角度結合起來,得到如四種不同博弈類型,即,完全信息靜態博弈、完全信息動態博弈、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不完全信息動態博弈。

基于博弈論的合作競爭選擇戰略,要在運用博棄論對企業合作競爭可能遇到的各類情況基礎上,進行系統分析,以便準確認識自己在博弈中的位置,進而選擇對企業自身較有利的戰略。企業之間的關系,不是合作或競爭其中一者一成不變的,競爭與合作將始終并存。惡性競爭會使企業多敗俱傷,然而企業經營的目的是獲取利潤。處于市場經濟之中企業,對各方有利策略常常以合作的形式表現出來,進而共同創建了新的市場;當面臨利益分配時,對各方有利的策略往往表現為競爭,這時就體現出在合作未開始進行時制定的約定的重要性,也就是制度理論在博弈中的重要性。由于這種競爭與合作并存的相互關系的存在,每個參與者都應該認識到:正確的戰略選擇不是單方面強調競爭或合作,而是與其他企業間進行競爭與合作。

四、結束語

本文從合作競爭定義入手,從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視角、博弈論、新制度主義經濟學視角分析了企業要完成長足發展所要經歷的“合作競爭”這種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的分分合合之必然性,并闡述了合作競爭這種思想能夠給企業帶來的各種益處。(作者單位:龍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參考文獻:

[1] 亞當 斯密. 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上)[M]. 北京:商務印書館, 1982.

[2] 德姆賽茨,阿爾欽.生產、信息費用與經濟組織. 載財產權利與制度變遷[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 馬克思.資本論(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 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 黃少安.經濟學研究重心的轉移與“合作”經濟學構想[J]. 經濟研究,2000,(5).

[6] 易憲容.科斯評傳[M].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1999.

[7] 羅伯特 艾克斯羅德.對策中的制勝之道——合作的進化[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6.

[8] 羅伯特 考特,托馬斯 尤倫.法和經濟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7.

[9] Kenneth W Clarkson&Roger Leroy Miller.Industrial Organization:Theory,Evidence and Public Policy[M].McGrawHillBook Company,1982.

[10] Richard T.Ely. Outlines of Economics[M]. NewYork:Macmillan,1937.

[11] James Bonbright.Principles of Public Utility Rate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61.

[12] Paul A.Samuelson&William .Nordhaus.Economics-16thed.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 年版.

[13] 斯蒂格利茨著:《經濟學》(上冊)[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年版

[14] W.W.Sharkey.The Theory of Natural Monopol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15] W.J.Baumol,Alan S.Blinder.Economics:Principles and Policy-7th ed.[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1998.

[16] W.J.Baumol,J.C.Panzar&R.D.Willig.Contestable arkets and the Theory of Industry Structure[M].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2.

[17] W.K.Viscusi,J.M.Vernon,J.E.Harrington.Economics of Regulation and Antitrust(3rd.Ed.)[M].Massachusetts:TheMIT Press,2000.

猜你喜歡
壟斷合作規制
主動退市規制的德國經驗與啟示
保護與規制:關于文學的刑法
論《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規制范疇
大學英語創造性學習共同體模式建構案例研究
韓抱怨中國“壟斷”航空市場
內容規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