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與收入分配問題

2016-11-24 17:24羅逸
2016年32期
關鍵詞:收入分配基尼系數

羅逸

摘 要:2001年,我國人均收入從低等收入國家進入中等收入國家,在近幾年我國經濟增速迅速,成功步入中高等收入國家階段。但是,在2014年來,中國收入增速放緩,產業結構升級減慢,同時導致GDP增速不斷下降。此時,不得不看到中國面臨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機,而能否成功避開此危機,關鍵還在于我國如何去解決收入分配上的問題。

關鍵詞:中等收入;基尼系數;收入分配;再次分配

解放初期,改革開放以前的中國還是一個積貧積弱落后的社會主義國家。當時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十分低下,基本的溫飽問題都難以解決。在國家實現工業化、以及實行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經濟增速這幾年一直保持著一個較高的水平。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我國實現了人民生活達到“溫飽”,然后又成功跨越了“小康”水平。截止2014年,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我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增加至7246美元,國民生產總值達到9.885萬億美元。我國經濟總量到達21萬億美元,約占世界經濟總量的29%,顯示我國已經步入了中高等收入國家。但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收入分配不公、國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事實正持續地帶來一系列經濟問題和現實社會問題,這些問題同時也阻礙著我國經濟長久、持續的發展。

世界銀行《東亞經濟發展報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 Income Trap)的概念,基本涵義是指:鮮有中等收入的經濟體成功地躋身為高收入國家,這些國家往往陷入了經濟增長的停滯期,既無法在工資方面與低收入國家競爭,又無法在尖端技術研制方面與富裕國家競爭。一個經濟體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邁進的過程中,既不能重復又難以擺脫以往由低收入進入中等收入的發展模式,很容易出現經濟增長的停滯和徘徊,人均國民收入難以突破1萬美元。進入這個時期,經濟快速發展積累的矛盾集中爆發,原有的增長機制和發展模式無法有效應對由此形成的系統性風險,經濟增長容易出現大幅波動或陷入停滯。大部分國家則長期在中等收入階段徘徊,遲遲不能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

從歷史經驗上來看,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能很輕易的從低收入國家行列成功跨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但卻很少有國家越過中等收入陷阱,步入發達國家之列,而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的一些國家則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代表。拉美國家中,阿根廷、巴西和墨西哥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就已經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但其經濟的快速增長掩蓋了其產業格局、收入分配制度、政治制度上的眾多缺陷,導致其經濟發展水平一直停留在中等收入水平,在陷阱中難以自拔。相反比較東亞的日本以及亞洲四小龍,這幾個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和地區,從中等收入國家跨越到高收入國家,日本花了大約12年時間,而韓國則用了18年的時間。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國家的共同特征主要有收入分配結構的不合理以及國內貧富差距的拉大引發社會穩定程度下降和導致需求不足、技術研發不足使得產業結構升級出現困難、城市化進程過快導致城市問題凸顯、對外經濟依賴程度高而易受外部經濟沖擊等。其中,收入分配問題是基礎。不僅是因為收入分配帶來的需求效應對保持一國長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而且收入分配差距還直接關系到一國社會的穩定性。而從我國現實經濟發展狀況來看,近年來雖然能依舊保持經濟中高速度增長,但產業結構不合理、產業升級速度慢,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人口紅利消失、人力資本上升所導致的外資流出,以及商品出口降速、內需拉動不足等問題將不斷把我國拉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中。但在,眾多問題中,收入分配問題首當其沖。

從全球范圍來看,各個國家在經歷中等收入時期、持續時間、及最終能否步入高等收入階層的結果都不盡相同。從2014年世界銀行公布的數據來進行相關的經驗分析及比較,英美等歐洲國家收入達到四千美元即中上等收入水平的時間都比較早,均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另有一批高收入國家、地區是日本、韓國、中國香港、新加坡。而曾經長期處于中等收入陷阱的阿根廷、委內瑞拉和俄羅斯,直至2004、2005年才分別達到人均四千美元收入的水平。而達到人均10000美元的水平,最早是美國19世紀70年代末期,其他歐美國家都在19世紀80年代末達到此水平。東亞地區中除了韓國在2000年才進入高等收入水平之外,日本、中國香港、新加坡等都在19世紀90年代初左右就都達到高等收入國家中了。而阿根廷、委內瑞拉和俄羅斯最近兩年才達到高等國家收入水平,而且2014年這三個國家的年人均GDP還是低于以上早期高等收入國家。而從各個國家從中等收入水平跨越至高等收入水平的用時來看,除了那三個曾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耗時長達40年左右,其他高收入國家和地區均耗時在20年左右。

從世界經濟年鑒中,各國基尼系數和各組占全部收入和消費的比重來看:進入高收入水平的各個歐洲國家的基尼系數都基本在0.35左右,美國處于比較高的0.4以上。在亞洲日本處于極低的0.25,而韓國處于0.32,中國香港和新加坡都在比較高的0.4左右。曾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俄羅斯在2009年有0.4、阿根廷在2010年有0.44和委內瑞拉在2006年有0.45,全都處于警戒線之上。而仍處在中等收入水平的國家中,有基尼系數很低的泰國和印度,但是其自身經濟發展也相當低。其他的也都處在警戒線0.4之上,特別的有巴西和南非,分別高達0.55和0.63。而從各組收入或消費比重來看,大部分高等收入國家中60%人口的中間階層掌握了一半左右的社會總收入,最高的20%高收入階層占35%-40%,這些國家的社會呈現出一種“橄欖型”,兩頭小、中間大的這種收入結構。而曾經陷入和現在在中等收入水平時的幾個國家中,最高收入的20%階層占總收入的50%左右及以上很多,呈現出一種頭大尾小的、極不穩定的收入結構。

從上述各個國家經濟發展與收入分配的數據簡略分析來看,高收入國家一般擁有比較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同時較快的從中等收入水平向上跨越。而曾經或者正在陷入中等收入泥潭的國家,例如東亞一些國家,雖然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抓住了一次經濟騰飛的機遇,但是在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經濟一蹶不振,很難再找到新興的、持續的經濟增長點,經濟增速下滑。而這類國家一般貧富差距過大、收入分配不均、收入結構不穩定,而且長期難以找到經濟向上的突破點,加速經濟發展。

從發達國家的經驗可以看出,收入差距縮小其實并不是一個自然而然的過程,而是需要一定的社會制度和規則的完善與之相適應。例如,美國收入差距開始縮小主要得益于在20世紀30年代開始實施的羅斯福新政,這一新政極大地改善了低收入群體的社會福利,提高了他們的收入水平。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收入差距縮小既得益于土地制度改革、財閥解體以及禁止壟斷的政策,也得益于工會力量的加強和勞動權益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傮w來看,發達國家所以能夠實現收入差距縮小和其普遍建立了調節收入分配的財稅政策、建立社會保障制度和增強勞動者的話語權密切相關,離開了這些條件,發達國家的收入差距是否會縮小恐怕仍然是個未知數。(作者單位:云南財經大學)

參考文獻:

[1] 馬巖.我國面對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戰及對策,經濟學動態[J].2009年07期.

[2] 張車偉,程杰.收入分配問題與要素資本化—我國收入分配問題的癥結在哪里,經濟學動態[J].2013年04期.

[3] 林崗,王一鳴,黃泰巖,馬曉河等.邁過“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國戰略[M].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年6月.

猜你喜歡
收入分配基尼系數
新視角下理論基尼系數的推導及內涵
擴大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的對策建議
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構建中國和諧社會中的意義
全國總體基尼系數的地區特征研究
什么是基尼系數
國家統計局首次公布10年基尼系數
中國人的收入差距被夸大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