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下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對策研究

2016-11-24 09:26張春麗李帆
2016年35期
關鍵詞:民族高校新常態對策研究

張春麗+李帆

摘 要:新常態下,我國經濟從高速轉為中高速增長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使得民族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現狀呈現出一定的特征。通過分析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問題及原因,本文提出四條就業指導工作對策:培養學生的“軟技能”、建設專業的就業指導工作師資隊伍、舉辦符合畢業生就業意向的專場招聘會拓寬就業渠道和培養與市場要求匹配的畢業生。

關鍵詞:新常態;民族高校;就業指導;對策研究

就業問題歷來是我國政府關注的重點問題,李克強總理在2015年和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著力促進創業就業。報告中指示高校要加強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落實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計劃,鼓勵到基層就業。隨著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加,人才不斷積累,大學生就業已成為社會一大問題,而民族院校的畢業生就業隨之凸顯,因此如何部署就業指導工作進而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是各高校需要思考和應當密切關注的問題。隨著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出現,我國就業形勢必然發生了變化,呈現出一些新的特征。而民族高校的畢業生更是來自56個民族,在這種背景下,加強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對策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一、新常態下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和特征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經濟呈現出新常態,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且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那么高校畢業生就業必然伴隨會出現新問題、新矛盾。比如,經濟增速換擋導致新增就業崗位的減少;經濟結構調整導致結構性失業的增加。同時,經濟隨著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廣大基層特別是西部地區.艱苦地區行業以及廣大農村還存在人才匱乏的狀況。民族高校畢業生大部分來自這些地區,如果可以引導和鼓勵他們畢業后用自己的知識改造自己的家鄉,既滿足國家建設的需要,也為民族高校畢業生提供了施展才華的舞臺,同時也解決了他們的就業問題。

根據西北民族大學《2015屆本科生就業質量報告》,截止到2015年12月10日,西北民族大學2015屆畢業生的就業率民族高校畢業生初次率為86.38%。就業呈現出的主要特征有:1、男生的就業率略高于女生,分別為86.55%和86.22%;2、北京市、福建省和安徽省生源的畢業生就業率最高,而生源地為西藏、內蒙古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畢業生就業率最低;3、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率略低于漢族學生的就業率,分別為85.21%和88.07%。從該質量報告中可以得到,生源地為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的學生就業相對容易,而來自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地區的學生就業相對較難,原因主要是各地能夠提供的就業崗位數量的差別。

二、新常態下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的問題和原因

民族高校畢業生遇到的就業問題主要有:1、當地經濟發展不能為畢業生提供足夠的崗位。全球經濟大環境低迷,并且部分畢業生所學專業在自己家鄉沒有對應的崗位,因而無法找到理想的工作。2、就業期望值偏高。高校畢業生出現了“只考慮公務員”、“非大型企業不去”、“私企不穩定沒前途”等不良擇業觀念,但是我國新出現的企業多屬于小微企業和服務業,因此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期望與就業市場的需求不一致。3、缺乏工作經驗。應屆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因此他們達不到自認為好的工作崗位的要求,符合要求的自己又看不上,就成了所謂的“高不成低不就”,長時間處于失業狀態,并且會喪失對自己就業的信心。4、創業比例低。畢業后創業的學生較少,部分創業的學生是借助家里原來的生意,幫助父母經營,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創業。

針對上述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時遇到的問題,從畢業生角度尋找和分析原因,我認為有如下幾個方面:1、部分畢業生所在生源地教育基礎差,導致他們在大學期間學習吃力,專業知識學得不扎實,甚至是勉強達畢業要求,因此在找工作時不具備競爭力。2、部分畢業生在校期間只專注于學習,不注重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這部分畢業生綜合素質較低,達不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和標準,從而導致這部分學生就業很困難。3、大部分畢業生缺乏創新意識、冒險精神和進取心,從眾心理和依賴性較強,而不論是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還是中國經濟增長從投資拉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都能得到未來中國需要的人才需要有創新精神,因此民族高校畢業生缺乏創新意識也成為他們就業難的原因之一。4、大部分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不能適應當下新常態經濟形勢,有些是受到父母傳統的就業觀念的影響,有些是對當下的經濟環境沒有清晰和正確的認識,導致他們只把目標鎖定在“鐵飯碗”的單位,想一畢業就找到一個穩定的工作,穩定是他們唯一的要求,沒有想過也不關注自己未來的職業成長和上升空間,也不在乎薪水的高低。

針對以上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時遇到的問題,從高等教育培養制度方面看,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1、高校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重視不夠,高校培養太過關注專業知識的學習,沒有基于用人單位的要求的變化而及時進行調整,因此造成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用人需求不匹配。2、高校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創業教育配備的師資不專業,造成指導效果不佳,尤其在創業教育方面,不具備可操作性。3、高校沒有充分為大學生就業拓寬就業渠道,不能為幫助他們的就業提供強大的助力。

三、新常態下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對策

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者應當弘揚創新精神,致力于培育符合創新要求發展的大學生人才隊伍;應當把握經濟發展轉型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產生的深刻影響,積極明確畢業生就業工作新思路、采取新舉措,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從而助力畢業生就業。因此針對以上分析的民族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特征、問題和原因,提出以下對策: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軟技能”,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高校應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尤其是注重培養學生的“軟技能”,包括人際交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從而更符合市場需求,提升他們的就業競爭力。高校應不斷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改革考核機制。要想通過考核,僅僅通過死記硬背專業知識不行,而必須擁有理解和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在校期間不斷的訓練,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

(二)培養專業的就業指導師資隊伍,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鼓勵畢業生創業。目前民族高校中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老師主要是兼職的,他們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和教育,教學經驗不足,對該課程的重視也不夠,知識積累不能滿足指導課的要求。因此高校應當培養專業的就業指導師資隊伍,時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緊跟時代的步伐,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通過創業案例教學使得畢業生對創業有更深的了解,從而實現鼓勵他們畢業后創業。

(三)充分調研畢業生的就業意向,舉辦專場招聘會為畢業生拓寬就業渠道。舉辦專場招聘會是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不論學校還是學院舉辦的專場招聘會,參加的學生很少,經過與學生談話了解到,他們有自己的就業想法,部分希望在大四第一學期專心準備考研或者準備銀行或者公務員考試,暫時不考慮進企業。因此在舉辦專場招聘會前,一定要充分調研畢業生的就業意向,邀請他們意愿就業單位來校舉辦招聘會,從而拓寬他們的就業渠道。

(四)充分調研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培養和市場需求匹配的畢業生。培養的人才是否匹配市場的需求是檢驗高校的重要標準之一。通過充分調研用人單位的用人需求,高校及時調整專業設置,更新專業知識,改變高?!巴|化”現象,定位并凸顯民族高校的專業特色,做到學生所學專業知識和用人單位需求的對接。

參考文獻:

[1] 陳理.“新常態”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機遇與挑戰.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

[2] 李國權.新常態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特征與對策.高等農業教育.2015.

[3] 吳紅;付士磊.新常態下高校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科技資訊.2015.

[4] 董彬;林仁強;張琳.經濟新常態下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難成因及對策.文化學刊.2016.

[5] 陳學軍;彭江兵.論“新常態”下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的建構.理論前沿.2015.

猜你喜歡
民族高校新常態對策研究
高腳競速運動引入民族類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可行性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