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去產能”面臨的困局、風險及對策

2016-11-24 10:39趙銳敏
2016年35期
關鍵詞:去產能困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趙銳敏

摘 要:中國在落實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戰略實施的過程中,面臨較多的風險,導致政府與去產能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利益沖突,地方政府長期沿用傳統的產業政策和思路,無法充分發揮政府優惠政策的變異行為,國內外市場在實際的運行過程中,會出現較大的短期性波動變化,導致政府部門的各項工作出現誤判情況,去產能工作出現不同程度的延誤和扭曲現象,導致去產能工作出現較多的風險,給社會經濟造成較大的波動,促進了社會風險的提高。

關鍵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困局;風險;對策

前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去產能”工作存在較大的風險,其主要的風險包括債務風險誘發的金融風險失業風險誘發的社會安全風險地方政府官員懈怠行為引發經濟波動產生的社會風險和產業轉換斷檔風險等。給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造成較大風險及問題,不利于地方政府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本文主要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去產能”面臨的困局和風險,提出了合理化的解決對策。

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去產能”面臨的困局

(一)去產能與地方政府存在利益沖突。首先,當前中國的去產能工作和地方政府工作存在多歌層面的利益沖突,主要表現為去產能影響地區GDP的增長和政府官員的業績考核。并且給社會發展帶來一系列不穩定因素,對失業造成較大的沖擊。并且地方的財政稅收會大幅度較少,地方財政能力無法支撐地方政府發展。其次,地方在對過剩產能進行處理時,會面臨較多的挑戰和阻力。地方政府承擔處理各種潛在利益沖突和矛盾的情況,給處理工作造成較大的難度。當前群眾的利益意識不斷提高,出現自身利益不合理訴求情況的產生,導致失業工人的成本增加,給地方政府造成了較大的責任壓力[1]。

(二)傳統的工作思路促使去產能工作發生變異。首先,中央政府在處置過剩產能時會面臨路線圖壓力,通過強制關門倒閉對過剩產能進行處理,導致產能工作實效。政府提供補貼資金和優惠政策,滋生和強化了去產能運動的信心,導致去產能工作不徹底。地方官員運用權力來進行私立謀取,導致地方官員的實際收入下降,促使地方官員出現“懶政怠政”行為。其次,地方政府長期使用資金補貼和稅收形式對過剩產能進行處理,導致財務工作出現入不敷出現象,導致去產能工作出現延誤。

(三)市場環境短期波動性變化導致去產能工作出現誤判。國內外市場出現較大的短期性波動變化,導致過剩產品價格出現波動,呈現出持續上漲的發展趨勢,政府對過剩資產過度干擾,加劇了去產能工作的出現阻礙和延誤。一方面,煤炭和鋼鐵行業在短期內出現大幅上漲現象,導致去產能工作出現干擾性影響,價格出現波動和不穩定現象,給去產能工作造成較大的阻礙。另一方面,隨著去產能工作進程的加速,導致過剩產品的市場關系發生變化,在短期內出現“回光返照”現象,催生了新一輪的企業擴張。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下降,經濟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現象[2]。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去產能”面臨的風險

(一)債務風險及可能出現的金融風險。按照國際標準產能利用率來看,我國五大產能過剩行業面臨著巨大危機,將會有8%~36%的產能被淘汰。對行業整體產能去化率等進行預估,將會產生非常巨大的不良貸款。同時與地方政府融資等進行比較來看,產能過剩行業的債務處理能力較為薄弱,一旦受到外部環境的刺激和影響,將會面臨著兼并收購、或者破產重組。面對多元化市場,去產能將面臨著債務風險,嚴重情況下,還會引發信用風險。因此對去產能給予高度重視非常必要。

(二)失業風險引發社會安全風險。與去產能工作直接相關的工作還體現在失業方面。由于去產能將會對行業原有上下游行業構成一定沖擊,誘發間接性失業現象。按照一定比例來看,失業規模極有可能達到300~600萬人以上,直接威脅到我國社會穩定性。此外,我國當前就業形勢相對平穩,但仍然不能夠忽視失業風險。一旦出現失業風險,會在很大程度上增加政府財政剛性支出。最為關鍵的是,我國北方地區是去產能的核心區域,但由于北方地區較我國其他地區的GDP較低,且新興產業相對滯后,如果不能夠有效處理好這一問題,將會引發局部地區失業風險,繼而引發社會安全問題[3]。

(三)產業轉換斷檔風險引發經濟波動和社會風險。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去產能戰略實施過程中,地方政府可能會采取一些措施處理過剩產能,產生不同程度的經濟波動,進一步增加社會風險發生可能。具體來說,在冒險主義行為影響下,產業斷檔風險愈發明顯。在實施中,缺少對替代和新興產業的高效處理,導致地區過剩產能出現一刀切狀況,繼而引發斷檔問題。此外,一些地方政府官員為了獲得晉升政治資本,可能會將原本符合優勢的產業產業列入到過剩產能當中,違背實際情況,造成高新技術產業泡沫化非常嚴重。同時,隨著去產能工作的推進,僵尸企業和過剩產能企業的處置會對本地區有關聯的其他產業造成較大的負面沖擊,導致企業的經營呈現出惡化的發展風險,導致企業的生產產量急劇下降,引發失業風險。

三、應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去產能”風險的對策

(一)借鑒發達國家經驗,處理過剩產能。相比較國外發達國家,我國在去產能中缺少豐富的實踐經驗。因此針對僵尸企業的處理,我們可以積極學習和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先進實踐經驗,加快僵尸企業處理進程,進而促進產業結構轉型和升級。而對于通過兼并重組實現效率提升的行業來說,要鼓勵并引導其運用該方式消除僵尸企業,減少直接倒閉,在此過程中,地方政府可以適當給予相應的補償和支持。針對不具有挽回價值的企業應果斷采取倒閉的方式,以此來創建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4]。

(二)防范去產能引發的重大失業現象和社會穩定風險。針對經濟相對落后的中西部、東北部地區,或者對一些過剩產和支柱產業相對較為單一的地區,地方政府在實踐中,應加大對失業問題的關注力度,將其納入到重點工作當中。需要針對僵尸企業和處置過程產能等企業,所帶來的內部退養工作、轉崗創業工人等做好安置工作,置轉崗安裝資金。具體實施中,還需要切實結合實際情況,科學、高效處理基金規模,確保資金能夠真正落實到失業人員手中,最大限度上避免失業現象,保障社會和諧、穩定,從而消除去產能道路上的障礙。

(三)中央和地方聯合出資的產業發展促進專項基金。對于經濟快速下滑的地區,中央政府要充分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將該區域產業升級,并設置專項資金,給予資金方面的支持。與此同時,對于實踐中面臨的債務、要素流轉等問題,中央與地方要結合到一起,形成合力,對僵尸企業的處理設立專項基金,鼓勵并引導此類企業積極退出、轉型,進而保證我國去產能戰略的高效實施[5]。

四、結論

本文主要針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去產能”面臨的困局和風險進行分析,結合實際存在的問題,要求我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去產能”工作需要重視運用兼并重組和資本市場化方式,對存在的僵尸企業進行消除。需要對重點地方的去產能引發的失業現象進行防范和化解,解決社會面臨的風險問題,確保社會的穩定發展,擴大中央部門轉崗安置資金的規模。需要促進重點區域的產生轉型升級,解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通過中央和地方政府聯合的形式推動形式產業發展,化解僵尸企業的專項基金。

參考文獻:

[1] 馮志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理論邏輯與實踐路徑[J].經濟問題,2016,02:12-17.

[2] 農發行總行研究室課題組,周助青.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影響及對策[J].農業發展與金融,2016,01:30-34.

[3] 王元地,楊雪,胡園園,李艷佳.“供給側改革”解讀及其政策影響下的企業實踐[J].中國礦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03:48-59.

[4] 中國人民大學宏觀經濟分析與預測課題組,劉元春,閆衍,劉曉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中國宏觀經濟[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6,08:5-23.

[5] 賈忠文.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之我見[J].城市開發,2016,18:68-71.

猜你喜歡
去產能困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小銀行外幣清算困局與應對
三株直銷困局
學習習近平視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 扎實推進淮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