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升科技創新驅動力實現蘇北經濟行穩致遠發展研究

2016-11-24 11:01閆海強
2016年34期
關鍵詞:創新環境產業結構

閆海強

摘 要:本文通過分析蘇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探討在十八大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指導下,加快提升創新驅動力的重大戰略意義;其次,分析蘇北對于創新驅動力提升的需求;最后,提出通過確定蘇北五市的創新驅動側重點,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創新金融產品,完善融資方式,改善地區產業結構,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等建議以實現蘇北地區行穩致遠發展。

關鍵詞:科技創新驅動力;產業結構;創新環境

近現代世界歷史表明,科技創新引發的技術革命和進步是產業革命的源頭,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和經濟全球化的加速,更需要依靠科技創新提升國家和地區的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v觀當今世界創新型國家,新綜合指數明顯高于其他國家,科技進步貢獻率大約都在70%以上(而蘇北的科技進步貢獻率只有52%),對外技術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因此,只有不斷提升自主創新力,才能驅動經濟社會發展快速邁上新的臺階,真正實現行穩致遠發展。

“十二五”以來蘇北依靠創新驅動已取得顯著發展成效,2015年,蘇北五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564.3億元,人均GDP55127元,完成工業增加值7445.5億元。[1]研究發現,當人均GDP達到13000~15000元后,創新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將更加明顯。[1]因此,蘇北地區總體已進入由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的過渡期。近些年來,蘇北五市的公路、鐵路、機場、航道、港口和信息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隨著“連淮揚鎮”客運專線和“徐宿淮鹽”、青連、連鹽、滬通等鐵路建設和貫通,五市間鐵路主骨架和快速鐵路網即將誕生,將極大地縮短蘇北與蘇南、上海等沿海發達地區的時空距離,對引進創新資源和送出創新成果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在新的時代機遇下,蘇北應從以下幾方面提升提升科技創新力,實現蘇北經濟運行穩致遠發展。

一、確定蘇北五市的創新側重點

基于蘇北各市不同的特征和優勢,確定創新側重點。第一,抓住“國家東中西部合作示范區”建設契機,發揮連云港亞歐大陸橋橋頭堡與“一帶一路”紐帶作用,聯合鹽城建設蘇北-沿海城際鐵路,擴大空港容量,建設港口保稅區、自由貿易區、航運交易市場等,通過輻射效應推進蘇北腹地開放型經濟建設發展。第二,加快徐州都市圈的建設;發揮淮安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加大重要中心城市建設力度;加強推進宿遷城市化進程。第三,打通蘇北與皖北、魯南、豫南、鄂東等淮河流域入海大通道,建設東向入海鐵路線,構建“淮河流域經濟區”。[2]

二、建設蘇北人才高地

蘇北地區原先的科教人才資源相對缺乏,而隨著蘇北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緊迫。一方面需要通過完善激勵機制和培訓機制充分發揮現有人才的創新積極性和提升創新能力,重視科技人才隊伍結構和專業優化建設。另一方面,創新體制機制,營造良好的工作與生活環境,增加對人才的吸引力,突破“以產業吸引人才”的傳統理念,形成“以人才集聚產業”的新思路,達到“引進一個人才,打造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鏈式效應。[2]

三、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

企業創新主體地位逐漸凸顯,蘇北地區建有高新技術企業目前800多家,企業研發機構4500余家,是2010年的5倍多。[1]但根據地區經濟發展要求,需要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體系,以提升其在全球化競爭過程中的競爭力和發展潛力。第一,可以根據各企業不同的科研創新能力,打造創新梯隊。將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企業培育成領軍企業,建設企業高水平研發機構,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對創新能力不足的企業,通過集中政策資金、融資擔保、培訓、股權投資等多種服務手段,培育其成為具有成長潛力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第二,在重點發展領域支持企業建設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研究生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聯合建設企業研究院,以整體提升企業科技創新水平。

四、創新金融產品,完善融資方式

第一,蘇北五市應該繼續支持新興產業、重點產品研發和重要科技成果轉化,持續開展銀企合作推介活動,幫助銀行等金融機構提高對優質企業、項目的認識。第二,各地應結合實際,推進科技金融產品快速開發,設立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和創新實驗基地,研發適合且適用于科技企業特點的金融產品,推進科技信貸產品創新,加快應收賬款、股權、專利權、商標權、排污權抵(質)押融資業務的推進,完善以財政撥款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銀行貸款及稅收優惠政策為輔的科技投入政策的多元化科技投入體系。[2]

五、改善地區產業結構

第一,蘇北地區農業特色產業年產值達2200多億元,苗木花卉、海水養殖等一批百億級農業特色產業競爭優勢突出。[1]將科技創新成果更多地推廣到農林漁業生產與再加工領域,提升其產品附加值,可以改善相關從業人員收入的同時提升其產業經濟效益。

第二,結合國際產業發展趨勢,通過科技創新培育和推廣形成新的支柱產業,建設一批處于產業鏈高端的龍頭型企業,將科技創新應用于高新技術含量高且國家政策傾斜的領域,以改善蘇北地區的整體產業結構。

第三,加大在第三產業對科技創新的應用領域和強度,提升第三產業的相較競爭力。例如在旅游方面,應基于蘇北五市之間的合作開發,就不同的旅游資源優勢和特點,創新利用蘇北五市的旅游資源特色,大幅度提升其對地方經濟的貢獻。

六、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在現有經濟結構下,傳統產業的發展前景堪憂,產業原有發展空間十分有限。要想提升企業生存競爭力,必須將科技創新應用于各傳統產業中,以擴展其產品類型和增值空間,將原有傳統產業迅速提升至價值鏈和技術鏈的高端,驅動產業轉型升級。

七、創新區域經濟發展制度

加強制度創新,整合管理體制和監管機制,正確發揮對科技創新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建立“一帶一路”與蘇北地區一體化合作機制,保證蘇北振興的可持續發展。加強政策創新,全方位提供優質政策服務,優化對外開放格局,拉動蘇北地區發展。

八、加快建設地區創新體系

截至2015年蘇北已經建立校企聯盟近4000家,[1]但仍然無法滿足企業與市場的需求,所以需要繼續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創新校企研發平臺、信息服務平臺、產業孵化平臺、技術轉移平臺、檢驗檢測平臺等,促進社會科技資源高效配置和綜合集成利用,為科技創新提供專業化、市場化的服務,全面展開科研創新布局,實現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

參考文獻:

[1] 陳建清 徐盈之.蘇北地區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基本路徑[J].科技通報,2016(04):19-21.

[2] 凌申.“一帶一路”建設與蘇北振興一體化發展研究[J].鹽城師范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0):9-12.

[3] 郭婭娟.蘇北五市科技競爭力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10(16):151-210.

猜你喜歡
創新環境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變遷影響因素的統計考察
基于產業結構對接的人力資源培養實踐與思考——以湖南省為例
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建筑業產業結構研究綜述
創新驅動研究綜述
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變動、技術進步與碳排放
中國解決產業結構問題從淘汰落后產能入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