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勢下農村理財方式現狀分析

2016-11-24 20:11張金曉毋雅楠
2016年35期
關鍵詞:資產農民

張金曉+毋雅楠

摘 要: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比重為50.32%,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中,不或缺的一部分。其金融素質的高低和理財方式,對我國金融行業發展、“三農”問題、精準扶貧乃至全國的經濟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在新的金融形勢和社會背景下,銀行的存款利率持續下跌,農民自身生活狀況的不斷改善,自身可支配收入的持續增加,農民自身的理財需求越來越強烈。農村在思考,通過何種理財方式,能夠讓自身資產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并盡可能降低風險,適合自身現狀。本文通過調查和數據分析,闡述了現階段下農民的理財方式,并針對其中出現的問題,給予合理化的建議。

關鍵詞:理財方式;資產;農民

一、現階段農民的理財方式

2015年國家發布了50項惠農政策,2016年國家實施了高達52項惠農政策。2016年3月,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指出,在2015年,農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1422元,五年平均增長了9.6%,并且連續六年農民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農民手中的可支配資金和剩余財富的持續增加,農民的自身理財需求越來越強烈,迫切希望能夠在當前“負利率”的時代背景下,做到自身資產的保值增值。因而,其理財方式相比以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通過調查與訪談,總結現階段農民的理財方式如下:

(一)銀行儲蓄占據主體

受到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發展模式以及農村相對落后、信息封閉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大部分金融機構并沒有對農戶的理財需求給予足夠多的認識,而且受中國傳統觀念的影響和農村居民固有認識的限制,絕大部分農民傾向于把閑置資金存放在銀行以獲取利息,并未利用其它新型的理財工具來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金融機構的儲蓄存款作為政府提供信用保證的最安全的投資理財方式,并且由于其自身具有的流動性強等優點,農民可以比較方便地提取日常開支或緊急開支,所以儲蓄對于農村居民家庭理財而言,仍然占據主體地位。2015年統計數據顯示,銀行儲蓄占51.2%,現金積蓄占36.4%,農村居民的儲蓄存款金額也已高達2.2萬億元以上。

(二)保險理財成為新趨勢

保險作為投資和保險雙重功能的一種理財工具,其保障功能是它的最大的特點。個人通過支付一定的費用購買相應的適合自身的保險,從而將生活中面臨的潛在的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來承擔,所以保險的風險較低。

在農業保險方面,隨著農業種植物及養殖產業的規模的不斷擴大和農業的產業化經營的不斷發展,農民的風險意識的不斷提高,更多的農民選擇農業保險的方式,來保證農業生產和預防潛在的損失。通過和保險公司的合同約定,繳納相應的農業保險費用。當農作物因自然災害和病蟲害等自然和非自然因素導致農業收入嚴重損失時,保險公司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調查中,農民農業保險的參與率達到80%以上,對農業保險的認可度和反饋都很高,且農業保險投保比例在不斷上升。

在商業保險方面,隨著農民自身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可支配收入增多,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逐漸成為農民關注的焦點。一項關于保險的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農民都有參與社會保險的意向,在養老問題上,62.65%的調研對象期望通過養老保險來解決養老問題。如果財政有補貼,愿意參加農保的占被調查人員的87.84%。

(三)國債理財銷售火爆但農村所占份額少

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存錢到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不過1.5%,而股票、基金的投資,需要有專業的金融知識作為支撐,浮動收益雖然比較高但潛在的風險也大。相比之下,國債購買起點較低,流動性較強,投資風險低,信用度高,抗風險能力強,收益又比定期存款高,因此成為較保守型投資者的最愛。對于像絕大部分農民那樣的保守型投資者,選擇能夠獲得穩定收益和風險水平較低的國債是一種很好的理財方式。

2016年8月公布的儲蓄國債利率,第五期期限為3年,票面年利率為3.8%;第六期期限為5年,票面年利率為4.17%。相比銀行儲蓄,農民投資于國債,獲取的收益更高一些。根據郵儲湖南分行統計顯示,農村地區儲蓄國債需求較為強勁,同時,農村地區對儲蓄國債需求存在著比較明顯的區域差異,越是經濟相對落后的地方,對儲蓄國債需求越大。但是在當前農民在理財方式中,國債理財所占的比重相當小。

(四)互聯網理財成為農民理財新方式

在當今的信息化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日益逐步深入人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在農村這個大群體日益活躍和壯大的背景下,其融資理財的渠道和觀念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并逐步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互聯網理財也成為新形勢下,農民的理財方式之一。

根據2015年國民理財投資行為差異研究報告提供的相關數據顯示,互聯網理財的使用率超過了40%,僅次于銀行儲蓄、基金、股票,成為第四大理財方式。80后、90后等敢于嘗試新型理財方式的青年群體成為P2P等互聯網金融產品的主力軍。針對農村的金融理財市場,其比例遠遠低于平均值,但是互聯網理財者也并不少見。

(五)其他理財方式

在農村中,黃金一直作為婚嫁的必需飾品長期以來,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隨著通貨膨脹率的不斷提高,黃金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抵抗通貨膨脹,而且農民長期對黃金白銀的熱衷度和認可度很高,因而對于部分收入較高的農戶,也會選擇黃金作為理財工具;另外,股市行情的持續走高,再加上農村比較濃厚的“跟風行為”,所以農村一些收入較高、儲蓄較多、風險承受度較高的投資者,將家庭的大量存款從銀行轉移到了股市中;同時,也有極少的農民投資房地產、購買基金等方式理財,但由于自身的專業知識和信息獲取的局限性,使得農民的比重不到0.5%。

二、農村理財方式存在的問題

(一)金融知識匱乏且思想保守

農民在自身可支配收入增加、當前存款利率非常低的背景下,努力尋求一種理想的新型理財方式,尋求資產的保值增值。但是又由于自身傳統的儲蓄思想根深蒂固,自身對理財的現狀和新型理財方式的不了解,對風險的承受能力低,導致當前的形勢和金融背景下,農村居民的銀行儲蓄仍占據主體,農民50%以上的資金仍然存放于銀行之中。而針對新形勢下出現的互聯網理財方式,調查發現,23%的受訪者其風險承受能力為0,而絕大部分的農民風險承受能力在5%以下。農民普遍反饋,其自身的金融知識水平有限,理財意識較低,不懂金融知識、擔心互聯網金融理財的安全性,再加上資產失竊的案例頻頻出現。以上問題嚴重影響了農村企業融資理財的綜合實效。

(二)符合農民自身條件的理財方式單一

據調查顯示,目前可供農民選擇和使用的理財方式不到城市的二分之一,且即使存在某類理財方式,其理財產品的設置和要求也絕大部分面對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區域,缺乏對農村地區的考慮。比如現階段新興發展和比較流行的互聯網理財業務,其比較方便的電子銀行、衍生產品和票據業務等目前在城市很普及和應用廣泛的理財產品,在農村卻處于起步甚至完全空白的階段。而國債理財作為一種傳統的理財方式,相比于儲蓄存款,其期限、利率等各方面限額設計和要求難以滿足農民的投資需求。目前,我國發行的國債期限主要以三年和五年的為主,相比較而言,國債的品種相對單一,沒有適合農民的周轉期更短的短期國債,不符合農民資金較少、周轉性強、流動性大的要求。另外,為農民設計的保險產品,但在投保的條件和要求設置以及回饋率方面,存在著要求較高、吸引力較小、農民的信任度低等問題,并在保險的理賠等方面,存在著種種問題。

(三)農村理財基礎設施落后

城鄉金融理財的基礎設施差距較大,嚴重制約的新型理財方式在農村的落戶和實行?,F今,農村金融理財的互聯網絡、設備等基礎設施落后,且網絡安全存在較大的問題,缺乏正規有效的管理?;A設施的差距,嚴重制約了農民對新型理財方式的選擇。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大幅度撤并農村地區的營業網點,僅有比較普遍的農村商業銀行,但農村商業銀行涵蓋的理財方式和理財產品卻又相當匱乏。并且部分國債業務的承銷網點根本不在農村設置,導致農村在理財方式的選擇上,空間和選擇的余地很小。作為山東省的某一個縣城,理財思想比較先進的農民,在農村找不到合理的理財方式,只能去較遠較發達的城市?;A農村金融理財的互聯網絡、電腦設備、營銷網點、金融市場的落后,導致部分農村地區被邊緣化。

三、完善農村理財方式的建議與舉措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村金融的新現狀,隨著“精準扶貧”的深入,“三農”政策的實施,農村城鎮化、現代化、網絡化的不斷建設和發展,農民迫切希望和城鎮居民一樣,共享現代金融,讓自身資產最大限度的保值增值。為改變農村現階段理財方式選擇上出現的問題,為農民提供盡合理的理財方式,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改善農村理財的內外部環境和基礎設施

加大農村地區的金融理財的基礎設施建設,配套完善一系列相應的基礎硬件設施和網絡,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并發揮自身的宏觀調控作用,適當在農村增設或轉移部分金融營業網點,完善農村的理財條件,鞏固農村的基礎,滿足農民的自身需求和要求。另外,加強對農村理財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金融服務人員的素質。目前,農村的基礎金融網點服務及工作人員,普遍存在金融素質較低、業務不太熟悉、專業知識匱乏等問題。因而,要加強人才的軟實力建設,為農村理財提供更專業、更有水平的知識與人才服務庫。

(二)設計合理、多樣化的理財方式

目前農村存在儲蓄、國債、互聯網金融、保險理財等多種理財方式,但是每種理財方式都不適合現階段農村的金融現狀。以往,農民將自身資產存入銀行,由于銀行的儲蓄率高且通貨膨脹率較低,因而農民的資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資金的保值增值。銀行儲蓄的較高收益、低風險、流動性相對較大、門檻低等自身的優勢,符合農民當時的自身現狀,因而備受歡迎。而今,銀行儲蓄的“負利率”,使得農民在迫切尋找新型的理財方式。而理財方式并未針對當今的額金融現狀進行及時的調整。因而,要針對農村居民總體的經濟水平、生活水平以及知識水平等實際情況,結合農民收入支出季節性強,收入來源單一,抗風險能力較低的客觀事實,設計出新形勢適合農民的新型理財方式,讓農村居民能夠做到輕松理財,穩定收益。

(三)加強理財方式的介紹和宣傳,普及金融知識

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和農民可接受的方式,系統計劃性的對農民普及金融知識。通過以專業性的金融理財人員與農民一對一的交流、金融講座和交流等方式,詳細講解各種理財方式的特點、收益、風險。并針對農民提出的問題和困惑,給予專業、針對性的介紹,以避免盲目購買、選錯理財方式和迫切追求不切實際的高收益給自身帶來的財產損失。通過宣傳,使得農村家庭的金融和法律知識得到專業化得到相對普及化和深化的效果。幫助農民提高自身的風險和誠信意識,優化自身的條件,讓投資理財更明智和趨近專業化、規范化。

理財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加農民的收入,“負利率”時代的金融背景下,農民將全部儲蓄存入銀行,已不能達到資產保值增值的目的。通過合理的理財方式進行資金的配置和規劃,不僅可以增加農村家庭的收入,而且可以使農村家庭的理財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點,為我國金融行業的繁榮和我國經濟的又好又快、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周亞萍.關于在農村開展個人理財的研究[J].時代金融.2013(18)

[2] 韓雪冰.吉林省農民理財現狀與對策研究[D].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3] 商業保險在農村社會養老保障體系中的作用研究[J].甘肅金融.2011(07)

[4] 時小梅.農村商業養老保險制度研究[D].山東大學.2012

[5] 曹廷貴,劉博.多樣與適配:民族地區的金融支持與反貧困[J].經濟學家.2013(07)

[6] 王軍軍.我國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問題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1

[7] 黃聰.個人理財規劃研究[D].云南財經大學,2014

[8] 徐瑾瑾.互聯網金融下個人理財模式的探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13)

猜你喜歡
資產農民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農民豐收歌
促進農民增收 糧食部門責無旁貸
大數據資產化
把維護作為一種資產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