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化與產業經濟增長的關聯性探討

2016-11-24 18:22吳曉麗
2016年35期
關鍵詞:關聯性信息化

吳曉麗

摘 要:信息化為產業經濟帶來了新的活力,因為信息化促進產業結構優化,提升了勞動生產率,推動了產業經濟的增長。本文將研究信息化在產業經濟增長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并對信息化產業發展提出相關建議,希望對于我國產業發展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信息化;產業經濟增長;關聯性

一、前言

信息化是指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產業經濟與信息資源不斷融合的過程。在信息時代,信息化的不斷發展能夠使生產力得到跨越式的提升,從而促進經濟增長。近些年來,我國大力發展信息化,并對產業經濟的增長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但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產業信息化水平仍有明顯不足。本文將研究信息化在產業經濟增長中所起到的積極作用,并對信息化產業發展提出相關建議。

二、我國信息化的情況

我國信息化的起點與西方發達國家完全不同。西方發達國家在傳統工業衰落之時,即工業化后期,就開始了信息化的發展。在信息化時代,西方發達國家通過先進的信息化體系和技術,實現了生產力的跨越發展,持續在世界經濟競爭中保持著領先地位。

我國的信息化,是在工業化中期開始,緊隨世界信息化發展趨勢,開始了信息化與工業化的融合,信息化和工業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F今信息產業依然是我國重點發展領域[1]。在國家的支持下,近些年來我國的信息化門類齊全、信息產業鏈完善,規模居世界前列。然而同西方發達國家相比較,我國產業信息化程度仍然不高,在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完善、企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自主創新等方面仍需加強。

三、信息化的作用

(一)信息化促進了產業結構的調整。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都能夠表明,經濟的持續、穩定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結構的完善?,F今,通過信息化的發展,引起了產業結構的變化,為經濟增長帶來了動力。信息化對產業結構的帶來的變化有:一是促進了新型產業的形成。比如網絡產業、信息服務產業。二是促進了傳統產業的改進,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企業在生產、市場、服務、公司制度等方面不斷的同其他產業出現交叉,產業邊界不斷的模糊,從而促進產業融合,推動了產業結構優化[2]。三是使資源最大程度的優化配置,提高了勞動生產力,降低了生產成本,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從而帶來經濟增長。

(二)信息化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從市場因素來看,信息化使企業能夠迅速高效地獲得技術信息和市場需求動態,從而使企業及時有效地利用新技術對市場需求做出回應,最終提高產業創新能力。而企業的領導者為保持企業的良性高速發展,也必須不斷的學習和創造,這些都離不開信息資源的持續獲取,即離不開信息化。從企業內部看,信息化促進了企業各部門之間的協同,企業不是各個部門相加,而是部門各系統之間的協同工作、彼此配合,才能夠使工作成果最大化。信息化使企業各部門的聯系與配合加強,提高了的工作效率,提高了產品創新轉化為實際經濟效益的能力??傊?,信息化是現今產業創新的基礎和條件[3]。

(三)提高了產品附加價值。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既促進了新型產業的形成與發展,也促使傳統產業不斷的將信息化應用到產品上,利用信息的控制與加工實現產品的信息化改造。各個行業的產品的智能化、信息化推動著整個產業不斷向前快速發展。以前的產品樣式功能都比較單一,而現在的高端產品則集成了更多的高科技含量,利潤較以前的產品明顯增高。而同時,隨著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也帶動了產業產品的創新研發以及終端服務和增值服務,也直接或間接的提高的產品的價值。

(四)信息化促進了產業之間的融合。隨著產業的增長為了適應其發展而進行的邊界收縮和消失的狀態叫做產業融合。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社會各界更加關注產業融合的問題,不同產業在融合的過程中尋求新的發展方向和增長點,從而可以取得更大收益。各產業間不斷的融合實現了進一步的資源整合,各種資源不斷的優化配置,企業在這個過程中降低了生產成本。另外,在產業融合的同時產業模式不斷重塑產業結構不斷調整,促進了產業經濟的增長[4]。信息化的到來對產業經濟增長的影響有直接的和間接的:首先,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產業融合迎來了數字化時代,促使原來分割的產業更加快速緊密的融合。其次,信息化的進步加速了傳統產業的融合,推動了傳統產業的創新,模糊了各產業的邊界從而促進了產業融合。

四、信息時代推動產業經濟增長的對策

(一)發展信息產業提高其核心競爭力。在信息時代信息產業對于各國經濟發展都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信息產業相對落后,缺少核心競爭力。只有依靠科技創新的力量才能大力推動信息產業發展,同時科技創新也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贏得競爭的必要措施。所以,必須深入挖掘并大力發展信息產業的核心技術。第一,加強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對信息產業的指導,大力扶持并鼓勵信息產業發展。為推動信息產業發展政府應該加強研究其核心技術,提升信息產業的創新能力,從而推動新產業快速發展。第二,在科技創新過程中應該突出企業主體地位,科技創新的目標是實現技術到生產力的轉變。在市場競爭中企業更了解市場需求,更明確生產力轉化的目標和方向。所以科技創新的主體應該是企業,這樣才能推動信息產業發展。第三,政府要加強知識產權管理從而維護創新企業的合法權益。知識產權對于企業的科技創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不斷提升國家的信息服務能力。在信息產業中信息服務業占據著重要的內容和地位,可以說信息服務業對于其他產業發展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信息服務業的進步可有效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但是現階段我國信息服務業發展相對落后,服務規模和水平都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所以,為推動產業發展國家應該重點調控信息服務業,鼓勵和扶持信息服務業的發展,為信息服務業提供良好的發展平臺和環境,從而更好的為其他產業提供信息服務,實現信息服務業和傳統產業的良好融合[5]。

(三)對傳統產業進行信息化改造。各種產業的生產銷售、工藝流程和資金流轉等方面各不相同,所以對傳統產業進行信息化改造時也要區別對待。實現傳統產業的信息化可以極大的提高企業生產效益,從而促進產業經濟增長,但是如果在信息化改造過程中出現問題也會給企業帶來損失。所以,傳統產業的信息化改造必須堅持合理、時效原則。比如對農業進行信息化改造必須依靠政府主導,通過出臺相關政策引導加強農業的信息化,同時通過培訓教育讓農民具備信息意識[6]。對工業進行信息化的時候要區別對待,也就是行業不同就要采取不同措施,不能犯一刀切的錯誤。對于服務業進行信息化改造最重要的是降低企業的服務成本,促進企業的服務創新。目前國家已經將服務業作為信息化的重點發展內容。

五、結束語

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我國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但是因為起步較晚我國信息化化水平和西方國家比仍然落后,并且存在著產業結構不完整、創新能力不足、缺少核心競爭力等問題。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化已經成為推動產業經濟政治的關鍵力量,文中介紹了信息化對于產業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信息時代推動我國產業經濟增長的對策。

參考文獻:

[1] 陳琪琪.信息化與產業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D].北京郵電大學,2013.

[2] 張敏,馬澤昊.信息化、產業結構與區域經濟增長——基于中國省際面板數據的經驗分析[J].財政研究,2013,08(21):39-42.

[3] 李颯.推動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相互融合研究[D].遼寧大學,2014.

[4] 吳穎.基于信息化時代的產業融合問題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05.

[5] 張敏慧.淺析信息化與產業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10(17):139-140.

[6] 黃浩.信息化與產業經濟增長之間的關聯性[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5,02(06):187-188.

猜你喜歡
關聯性信息化
“云會計”在中小企業會計信息化中的應用分析
四物湯有效成分的關聯性分析
如何準確認定排污行為和環境損害之間的關聯性
CRP檢測與新生兒感染的關聯性
設計鮮為人知的一面:匠藝的關聯性
信息化是醫改的重要支撐
信息化
關于矩陣的關聯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