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信用視角下的商業銀行小微業務零售化風險防范淺析

2016-11-25 16:52孫芳單科舉
時代金融 2016年27期
關鍵詞:風險商業銀行建議

孫芳+單科舉

【摘要】當前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商業銀行能否清醒認識到發展小微金融業務所面臨的風險,并采取及時有效的防范措施,是能否持續穩健經營的關鍵問題。本文從分析商業銀行小微業務零售化風險成因入手,從信用評價體系建設、標準化操作流程等方面進行相關措施的完善,以期幫助商業銀行積極應對資產質量下行壓力,有效遏制不良貸款率和不良貸款余額持續上升的勢頭。

【關鍵詞】商業銀行 零售業務 風險 建議

小微企業是我國數量最多、最具活力的經營群體,在穩定社會就業、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市場繁榮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5年初,中國銀監會對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由原先“兩個不低于”目標調整為“三個不低于”目標,即“在有效提高貸款增量的基礎上,努力實現小微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小微企業貸款戶數不低于上年同期戶數,小微企業申貸獲得率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引導商業銀行更加注重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質量。但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明顯回落,小微企業經營遭遇較大沖擊,部分企業瀕臨破產倒閉的邊緣,小微企業信貸風險暴露速度加快,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率的攀升將影響商業銀行的利潤率、資本回報率、撥備覆蓋率、資本充足率等一系列關鍵財務指標,從而對其持續經營的能力形成挑戰。在此背景下,商業銀行需要對小微業務零售化風險及時進行反思,并適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范,從而在同業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一、商業銀行小微業務零售化的風險表現

一是信用風險。商業銀行采取零售化模式發展小微業務,相對于公司業務材料審批力度就會減弱,在此情況下,小微企業的還款能力與還款意愿是決定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的主要因素。通常銀企雙方獲取信息的層面和深度是存在差異的,主要表現為借款企業對借款項目風險與收益狀況信息掌握較為全面,而商業銀行作為貸款發放者,因為沒有直接參與小微企業經營項目的運營,一般只能通過企業提供的財務報表或信貸員的現場調查等方式了解小微企業經營項目的收益情況、風險情況,并推斷貸款違約的可能性,由于對信息的掌握較為片面,造成銀企間的信息不對稱。

二是操作風險。最近幾年,商業銀行迫于環境變化,紛紛將重點放到發展小微,尤其是小微業務零售化。我國小微金融整體還處于起步階段,零售化發展小微業務更是一個新的課題,多數商業銀行雖然成立了專門部門負責小微企業金融業務,但專業化程度不高,在業務開展初期多是采取人海戰術。人力資源數量與專業化程度與日益增長的小微金融需求不相匹配,未來如何實現團隊的穩定性與專業化是商業銀行的重要課題。

三是市場風險。小微企業因規模小,經營分散,受經濟波動的影響較大,在經濟上升期,會因市場反應快速、經營機制靈活等優點快速發展。但在經濟下行期,易受原材料價格上漲、訂單量銳減、融資難融資貴等因素影響,經營難以持續。市場環境因素波動對小微企業競爭能力和經營穩定性的影響明顯且直接,小微企業抗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弱對商業銀行開展小微零售業務形成挑戰。

二、商業銀行小微業務零售化風險防范策略

如果要小微企業同時地、徹底地改變經營管理水平、資信水平、信用觀念、信息透明度等方面的缺陷是不切實際的,但是在信用評價體系、標準化操作流程等方面采取相應措施,將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商業銀行防范小微零售化業務風險的能力。

(一)完善小微業務零售化信用評價體系

一是在零售化過程中,建立小微企業風險管理模型。目前大多數商業銀行發展小微零售業務原則大都是“零售化、批量化、標準化”,雖然下了大力度,但收效不佳,業務量不大,加之相關數據缺乏積累,數據源的完整性、真實性也存在方方面面的問題,不利于零售業務開展。無論從小微零售化業務的自身特點看,還是實際發展情況看,都需要建立完善客戶基礎數據庫,開發出適合本行業務特點的信用風險量化管理模型。

二是借鑒個人零售業務,創新風險評價辦法。在摸準企業真實的經營情況和財務情況的基礎上,對小微企業風險進行準確評價,不能完全依賴企業財務報表所反映的表象情況。因小微業務具有很強的個人零售業務特征,在實際操作中必須要跳出財務報表,堅持定量與定性相結合,財務因素與非財務因素相結合。在考察小微企業的財務報表的真實性方面,可以通過查驗企業在銀行一個年度的流水的借貸雙方累計項的差額來初步估算其毛利潤,從而檢驗其報表的誤差程度。分析小微企業的增長情況(包括企業資產增長情況、權益資本增長情況和銷售收入增長情況等)判斷其發展能力。

三是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探索構建外部信用評級體系。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信用制度、信用環境、中介性信用評級機構仍有待建立和完善。目前我國信用評級機構多、層次參差不齊、準入門檻低,加之缺乏有效監管和規范引導,受評對象與評級機構之間存在“重利益結合,輕技術標準”的現象。信用評級作為商業銀行貸款審查的必要條件和金融監管的重要工具,如果不能客觀真實地反映風險,將直接影響商業銀行對相關企業的合理授信以及政府對金融風險判斷的準確性。因此,我國應積極建立針對小微企業的外部信用評級服務體系,充分且及時的揭露信用風險,為商業銀行的小微金融業務提供支持。

(二)建立小微業務零售化標準流程

一是細化目標客戶群體,將小微企業群體進行標準化細分,進而實行零售化管理。選取市場需求情況、經營情況、盈利情況等多個指標,細分類似客戶群體,根據群體間的差異,實行相應的信貸模式,并標準化其產品。二是提供標準化產品。在細分客戶群體的基礎上,針對單個客戶群體的特點,打造適應客戶群體的標準化產品,逐一實現準入門檻的標準化、擔保措施的標準化、風險控制標準化。三是完善信用評分制度。信用評分制度是小微業務零售化的核心之一,信用評分技術在極大程度上可以減少小企業授信申請和監控所需的成本和時間,評分卡中的客觀信息能夠對貸款者的個人行為和私人情感形成約束,減少相關風險的產生。

參考文獻

[1]靳志國,薛明華.商業銀行小微企業信貸“零售化”淺析[J].河北金融,2013年(7).

[2]申健杰.當前商業銀行個人資產業務發展策略與建議[J].經濟研究導刊,2014年第21期.

[3]吳俊,楊林,李菊.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體系再造研究[J].商業研究,2012年(6).

[4]王建.我國商業銀行在全面風險管理中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經濟導刊,2012年(2).

作者簡介:孫芳(1982-),女,漢族,江蘇南京人,現供職于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經濟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金融;單科舉(1981-),男,漢族,河南周口,現供職于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經濟師,研究生,研究方向:區域金融。

猜你喜歡
風險商業銀行建議
接受建議,同時也堅持自己
好建議是用腳走出來的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幾點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