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生態位的企業成長理論研究

2016-11-25 17:07卓泓良段玉
時代金融 2016年27期
關鍵詞:生態位

卓泓良+段玉

【摘要】企業成長指的是企業在自身發展中,由生產要素與成果轉換間的變動速度的優化而獲得的企業價值增長的能力。關于企業成長理論的研究,國內外學者的腳步一直未停止,近幾年有不少學者著眼于生態位研究企業成長理論。本文基于仿真生態學的視角,分析了生物學類比法企業成長理論的可持續性,用數學中的集合論比較了商業生態系統和自然界生態系統之間一一映射的關系。并對企業生態網絡的環境影響因素做了簡要的說明,發現可以有選擇性的用生態位的觀點分析商業生態系統下的企業成長。

【關鍵詞】商業生態系統 企業成長理論 生態位

一、國內外關于企業成長理論的綜述

關于企業成長的理論研究已有很多,其中兩個主要的理論是:基于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論的擴張邊界的確定,以交易成本的視角,來分析企業的擴張,即成長問題;另一個是以彭羅斯為代表的內部資源成長理論,通過企業內部資源的有機結合實現企業的成長,而不是單純地依靠政府的扶持。

(一)企業成長理論的發展

追溯企業成長理論的發展,較早而且全面的研究由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派開始,認為專業化的分工能夠提高組織和生產效率,從而實現企業規模擴張和成長,這就是古典經濟學的“規模經濟”成長理論。之后,新古典經濟學的出現,認為企業成長可以通過“最優規模調整”來實現,即不斷地調整規模、產量等指標以達到企業的最優規模。再之后,新制度經濟學派、創新理論的崛起,把企業成長理論進一步發展,形成了以科斯和威廉姆森為代表的新制度經濟學企業成長理論、熊彼特的創新企業成長理論、彭羅斯的企業資源成長理論、安索夫的戰略成長論、德魯克的經營成長論和錢德勒的管理與技術成長論等重要理論(徐建偉 李武武,2011)。

本文主要是以時間為軸闡述國外學者關于企業成長的主要的幾個主流學派的理論。如下表所示:

(二)基于生態位的企業成長理論綜述

商業生態系統(Business Ecosystem System)是生態位理論在企業理論中的最早的運用,由美國管理學家Moore 1986年發表的《新競爭生態學》中首次提出,有的學者也將此譯為企業生態系統。一個新的領域呈現在國內學者的面前,基于生態位的企業成長理論得到發展和豐富,王宏達(2007)從生態位的視角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成長問題進行相關研究,并建立了衡量生態位的評價指標體系,揭示了不同省區企業成長環境的差異;宋陽(2009)認為企業的成長并不是一個對立的過程,不是和環境對立,也不是和競爭對手對立,而是一動態的平衡過程,這和共生企業之間基于價值鏈網絡的協同是中小企業成長的主要原因,因此共生企業間可以設立共同目標,開展價值合作模式來謀求發展;陳瑞群(2012)從生態學視角對傳媒成長重新進行了界定,認為傳媒業成長其實就是生態位不斷擴充的過程,關鍵是獲取和有效利用傳媒企業的內、外部資源。

二、基于生態位研究企業成長理論的可持續性

馬歇爾認為:經濟學更接近生物學,而不是力學,生物學觀念對解釋經濟現象有重要啟示。生物學中自然界的核心規則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也適用于這一條規則,同時這也是商業系統中企業的生存規律,企業應該找準自己所處的生態位,并適應、融入商業生態系統中才能夠獲得發展。同自然界的生態系統一樣,商業生態系統的各組成部分之間也是一種競爭與協作并存的關系。這種協作、共生的競爭狀態使得商業生態系統中各個組成部分變得更加有序,更能夠協調發展,達到一種穩定均衡狀態,最終贏得整體競爭優勢。生物學理論與方法在企業中的應用,就由此產生了生物學類比方法,它是從生態學的角度出發,將企業所處的外部環境視作類似自然界的生態系統,認為企業也如世間萬物一樣,都有成長和滅亡,這是一個必須經歷的過程,認為企業的現狀是“物競天擇,優勝劣汰”的結果,外部環境是直接主導其生存、發展和滅亡的力量。

雖然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但這并不會影響用達爾文理論來分析兩者的演化,兩者之間的發展規律有律可循。也就是說,借助仿真生物學來研究企業成長是可行的。主要的理由有五點:第一,關于企業成長的人為選擇與自然界的生物自然選擇之間并沒有本質性的區別。第二,兩者都存在時間因素的考慮。與有能動性的商業生態系統類似,達爾文的種群思想就是一種動態的理論,認為種群會根據自身內部或者外部環境的改變進行相應的變動。第三,生物的意向性和人的意向性都存在因果關系,可以進行因果解釋。第四,在生物學中生物的生存間和經濟學中企業的生存間都存在競爭與合作的。第五,達爾文進化論與自組織理論之間應該是相互補充關系。達爾文進化論和自組織理論并不是相互替代的關系,而能互為補充,共同為企業成長理論研究服務(覃巍,2012)。

三、企業生態網絡的環境分析

企業的生存環境是商業生態系統,或叫企業生態網絡。這種企業生態學的理論依據是企業與生命體有許多共同之處,如它們都是開放、自組織、分層有序的有機體,具有主動適應環境的能力和生命周期,能夠通過協作、學習等來適應環境,通過合作共生來實現進化等,因此可將企業置于像自然生態系統的商業生態系統中(覃巍,2012)。

借助數學的集合論說明自然生態系統和商業生態系統之間的映射關系:

一是企業的成長取決于其從商業生態環境中所處的地位,以及其在商業生態環境中通過合作與競爭或其他各種方式獲取內外部資源以及適應外部環境變化的能力,這實際上就是生態學中所謂的“弱者淘汰,適者生存”。

二是企業具有與生物體相同的屬性。①企業有應激性和運動。企業所處的市場環境在不停地變化,這種變化要求企業也跟著改變以適應外部的市場環境,企業能夠根據環境變化來調整自己的行動,制定相應的戰略。②企業也有繁殖、遺傳和變異現象?!胺敝场闭f的是企業建立子公司的過程,“遺傳”指的是在企業擴張,建立子公司的過程中,生產技術、設備、產品的設計和人員的派遣等現象,但各個子公司面臨的市場環境和文化背景并不一樣,因此各個子公司的營銷戰略部署會根據它所處的具體的環境和文化背景做出一定的調整,這就相當于生物體繁殖過程中的“變異”。③企業也不斷地進行新陳代謝活動。這里的“新陳代謝”表現為計劃、程序、制度、規范等。其中從外界吸收各種要素為自己所用生產產品相當于生物體的同化作用;將自己產出的產品以各種渠道銷售出去以賺取利潤則類似于生物體的異化作用。④企業也要經歷成長和發育的過程。企業有一個與生物體的“萌芽期、成長期、發展期、成熟期、衰退期”類似的“企業生命周期理論”。

三是從影響自然界和商業生態系統的因子方面的考慮。影響商業生態環境的生態因子主要有需求、資源、地方政府、競爭者、互惠者、經濟基礎、地理、區域文化和法治環境分別與自然生態因子中的食物、水、人類、其他的競爭生物、具有互惠關系的生物、光、地形、區域和溫度一一映射對應。

下面以生態系統為例說明各生態系統的因子對其的作用:

自然生態系統的因子模型與商業生態系統的因子模型相類似,但兩個模型不是完全一樣的。他們的不同之處在于:自然生態系統的因子沒有層次性,而商業生態系統的因子具有層次性。即在自然界生態系統中,9個因子對生物體的成長沒有層次之分,但是在商業生態系統中,這9個因子是有層次之分的。這種特性的不完全相同也說明了運用生物學的各種原理分析企業成長時應該是有選擇性的。

四、結語

作為一個類生命體,企業也是由不向的系統所組成。企業的成長就是在大腦的指揮下,其余的各管理系統相互配合并為需求市場提供產品和服務,以實現企業規模的擴大。對企業成長理論的研究可以基于仿真生態學的視角,通過觀察自然界中各生物體的發展和生長過程中的內外部環境的變化對它的作用,類比出企業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問題,并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使企業持續穩定的成長。生物學類比是我們研究企業成長問題的一個有效工具,但不能生搬硬套到商業生態系統中,因為人有協商和謀劃,人的意志和生物的本能之間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異的,因此我們要有選擇地選用這一個方法。

參考文獻

[1]令狐云龍.企業成長性理論流派分析[J].社科論壇,2014.(09):138-139.

[2]覃巍.企業成長理論中的生物學類比研究回顧與展望[J].外國經濟與管理,2012.(09):7-14.

[5]何毅.企業成長理論中吉布萊特定律研究述評[J].現代管理科學,2012(09):69-72.

[6]楊林巖,趙馳.企業成長理論綜述[J].企業管理,2010(07):106-110.

[7]李森森,劉德勝.企業成長理論新進展:非線性成長機制[J].山東大學學報,2014(01):131-136.

[8]王宏達.基于生態位視角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成長問題研究[D].天津大學.

[9]宋陽.基于商業生態系統的中小企業成長機制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

[10]陳瑞群.傳媒成長的生態學分析―以湖北知音傳媒集團為例[D].華中科技大學.

作者簡介:卓泓良(1993-),廣西柳州人,廣西大學2014級產業經濟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組織與市場競爭;段玉(1992-),河南信陽人,廣西大學2014級產業經濟學研究生,研究方向:產業結構與布局。

猜你喜歡
生態位
基于生態位視角城市對臺旅游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區域科技創業生態群落生態位適宜度測度方法研究
生態位視野下純網綜藝優勢初探
生態位理論下高職院校發展定位研究及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