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社會生活的非農業院?!掇r產品質量安全》課程探索與實踐

2016-11-25 08:35開振鵬陳珊珊
科技視界 2016年25期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社會需求協同創新

開振鵬 陳珊珊

【摘 要】面對人們對健康飲食日益提高的需要,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聯合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以非農院校學生為對象,進行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本課程建設面向大眾社會生活所遇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設置教學目標和內容;通過建立院所合作的協同創新平臺,為學生創建深入學習和創新實踐的條件;通過與社區合作,搭建讓學生將課程所學知識向百姓傳播的平臺,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從科學知識中受益。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社會需求;協同創新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農產品質量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由農藥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轉基因和非法添加等引起的農產品質量問題屢次成為全國矚目的焦點。為了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維護公眾健康,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國家制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并于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教育部已經在多所院校設置了農產品質量與安全專業,培養相關專業人才。同時國家也在各農業院校中開設了《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農藥殘留分析》等專業課程[1-2]。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關乎到千家萬戶日常生活的大事,然而當前大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普遍還缺乏科學的認識,媒體和網絡時常會有一些對農產品安全問題不科學的報道。除了要培養專業的農產品質量與安全人才隊伍,我們有必要將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科學知識傳播到更多的人群。在廣大非農院校中開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課程,讓更多的大學生學習科學理論,并通過他們向各自的家庭傳遞相關知識,不失為向廣大民眾進行農產品質量與安全科學教育的有效途徑。為此,我校聯合上海市農業科學院農產品質量標準與檢測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質標所)面向我校所有學生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本課程面向大眾社會生活所遇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設置教學目標和內容;通過建立院所合作的協同創新平臺,為學生創建深入學習和創新實踐的條件;通過與社區合作,搭建讓學生將課程所學知識向百姓傳播的平臺,讓他們有更多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從科學知識中受益。

1 面向社會生活,確定教學目標和內容

作為非農業院校開設的面向所有專業學生的公共課,在制定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時,首要是考慮課程的實用性。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了解農產品中常見有毒有害物質及其檢測方法,明確殘留限量的含義,科學地認知農藥、化肥、獸藥等農用化學品和轉基因農產品,掌握日常生活中消除農產品有毒有害物質的方法。并且我們設置了社會實踐環節,要求學生將所學知識傳授到中小學、社區和自己家庭。有別于農業院校教授的專業課程,我們不要求學生掌握專業的檢測技術,但是要求全面地了解農產品質量安全,明了農產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檢測的方法和避免的手段,更要求學生能夠做到學以致用,學會如何向大眾傳播科學知識。

2 多樣的教學環節和手段,提升學生學習興趣

有別于傳統課堂講授的教學模式,本課程設計了多個教學環節、采用了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在課程第一階段,讓學生參與質標所組織的面向全市市民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問卷調查工作,讓學生統計歸納出排名前十位的當前市民最想知道和最缺乏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通過該環節,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廣大市民的問題開始本課程的學習。同時,學生通過參與該項調查工作,學習了專業調查工作如何開展,學會了如何與普通市民交流溝通。

在農產品中常見有毒有害物質章節的教學中,我們首先讓同學對以近期大家關注過的“鎘大米”、“毒豇豆”、“瘦肉精”、“毒奶粉”等熱點事件進行課堂討論,讓大家分析產生這些農產品安全問題產生的原因,接下來再由老師講授專業的農藥獸藥殘留、重金屬污染、轉基因和非法添加等知識。在本章節課堂講授之后,組織學生就轉基因農產品問題開展辯論。同學們各抒己見,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老師做一些客觀的點評。

在農產品檢測技術環節的教學中,我們將課堂直接搬到了質標所專業的檢測實驗室,觀摩并參與質標所的農產品重金屬、食源性微生物、農藥、真菌毒素等檢測工作。讓學生在現場的觀摩和實際的操作中了解不同污染物的檢測方法。質標所的專業檢測人員還教會學生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方法和農產品取樣技術,為本課程最后安排的社會實踐工作打好基礎。檢測技術環節的教學環節之后,我們還安排質標所資深的檢測人員與同學們座談。在交流座談中,讓學生了解了當前各種農產品主要的污染物質,使學生深入理解殘留限量的意義。

日常生活中消除農產品有毒有害物質方法的教學,采用了學生體驗式的教學模式。我們將這部分的內容的教學放到了普通實驗室中,讓學生親自動手學會常用的消除農產品有毒有害物質方法。另外,我們還組織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對相同的農產品進行清洗,取樣之后由同學們去質標所進行殘留檢測,比較不同方法的優劣和適用范圍。這種體驗式的教學和學生親自探索式的教學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并且讓他們學以致用。

3 社會服務實踐讓學生成為老師,為更多人服務

胡錦濤同志在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講話中指出高等教育必須做好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各項工作[3]。為了讓學生將課堂所學服務于社會,本課程最后安排了學生社會服務的實踐工作,并將此作為評價學生本課程學習成績的最重要指標。我們共為學生安排了三項社會服務工作:1)讓學生作為義務講解員,參加質標所每年例行的為奉賢區中小學生開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教育活動;2)安排學生去學校周邊的社區,開展有關農產品質量安全義務宣傳工作,為市民們免費開展農藥殘留快速檢測服務,演示科學的農產品清洗方法和有毒農產品的識別方法;3)組織學生為本校食堂師傅傳授農產品質量安全知識。學生們自愿參加其中的一項服務,老師對他們的表現打分。

參與這項社會服務工作之后,同學都表示第一次真切地發現自己所學的知識可以這么好地服務于社會,他們今后有更大的熱情參與到相關的學習和工作中來。

4 院所合作設立大學生創新項目,讓探索性的學習在課外延續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需堅持一切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出發、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4]。要實現這一目標,優質的實踐教學平臺和優良的實踐育人環境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基礎[5]。但是單純依靠高校的力量,很難完成創新人才的培養。為此,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與質標所的合作,建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技術協同創新平臺”,為大學生開展實踐教育和創新研究提供支持和專業技術指導。我們鼓勵參加本課程學習的學生,在課外尤其是寒暑假期間,依托協同創新平臺,開展與農產品安全有關的創新項目研究。有興趣的同學,我們讓他們四至五人一組,每組安排一名上海應用技術大學的老師和一名質標所研究人員作為導師,指導學生如何選題、申請大學生創新項目、如何開展科研工作和最終的項目驗收。到目前為止,已經有兩屆學生完成了《草莓中鄰苯二甲酸酯類增塑劑的檢測技術研究》《干燥工藝對香菇中菊酯類農藥殘留量的影響》《大豆油中農藥多殘留快速檢測技術的研究》等多個項目的研究。這些學生已經在學術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申請了兩項專利。

著名教育學家斯普朗格有句名言: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6]。同學們通過參加這些創新項目的訓練,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興趣,培養了科研的素養。這些同學中,部分同學考取了研究生,部分同學留在質標所或者去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華測檢測認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繼續從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

5 結語

在全民關注飲食健康的今天,上海應用技術大學與上海農科院質標所攜手面向非農院校的學生開設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課程。本課程建設的探索和實踐中,突出了面向大眾生活所遇到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設置教學目標和內容。通過搭建讓學生將課程所學知識向百姓傳播的平臺,建立院所合作的協同創新平臺,為學生創建深入學習和創新實踐的條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同時也讓更多的人從科學知識中受益。本課程建設為全國非農院校開設相關農產品質量安全的課程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朱永哲,賈海飛.農藥殘留分析課程教學特點分析與改革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5,9:147-149.

[2]陳晶,張江.高職農產品安全檢測技術課程項目化教學改革探討[J].科技視界, 2016,1:27-27.

[3]胡錦濤.在慶祝清華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1-04-25.

[4]張德高.地方本科院校學生科技與藝術創新中心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4,2:17-20.

[5]白俞春,鄒國忠.依托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提高大學生綜合能力[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旬刊,2012,9:239-240.

[6]趙祥麟.外國教育家評傳[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

[責任編輯:田吉捷]

猜你喜歡
農產品質量安全社會需求協同創新
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F732—VJ型冷原子吸收測汞儀操作技術
淺議適應社會需求能力評估與管理水平提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