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振奮精神 攻堅克難 開拓創新努力實現“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

2016-11-27 09:29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徐紹史
時事報告(黨委中心組學習) 2016年2期
關鍵詞:十三五改革發展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 徐紹史

?

振奮精神 攻堅克難 開拓創新努力實現“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

□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徐紹史

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必須牢牢把握“三個沒有變”的基本判斷,也就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一、開拓創新、扎實工作,2015年發展改革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2015年以來,國際經濟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各類風險挑戰明顯增多。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調控政策果斷有力,改革力度不斷加大,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有好,呈現宏觀總體穩、創新活力增、結構在調優、改革在深化、開放在提升、民生有保障的良好態勢,全年主要目標任務可以圓滿完成,“十二五”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可以順利實現。

(一)把促投資穩增長擺到突出重要位置,切實發揮投資的關鍵作用。圍繞補短板、調結構,增加有效投資,做了大量創新性工作。

第一,把重大工程建設作為促進投資增長的“牛鼻子”。2015年上半年及時推出了新興產業、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城市軌道交通等4個重大投資工程包,加上原有的7個工程包,以及6大消費領域工程、“三大戰略”項目、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項目,形成了“11+6+3+1”的投資重點。同時,加大力度、加快進度、每月調度,堅持狠抓重大工程落地,推動形成實物工作量。11大類重大投資工程包實施以來,已開工304個項目、48個專項,累計完成投資4.7萬億元。

第二,充分發揮中央投資引導作用。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執行進度明顯加快,6月底基本下達。我們還會同地方,清理盤活存量資金239億元,并及時轉化為有效投資。同時,加強對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執行情況、專項建設基金項目的稽察監管。

第三,持續創新投融資體制。我委與銀行、保險、基金等金融機構以及全國工商聯建立了政銀企社合作對接機制,在各地發改委共同努力下,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特許經營、投資補助等多種方式,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建設運營。適當調整和放寬企業債券發行條件,鼓勵城市停車場、地下綜合管廊、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養老產業、“雙創”平臺、電網改造等專項債券發行,出臺項目收益債券管理暫行辦法,拓寬重點領域重點項目融資渠道。

全力打好投資組合拳,對增強地方投資能力,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擴大有效投資,都發揮了積極作用。

(二)以創新驅動引領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促進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加快融合,產業結構發生積極變化,服務業增加值占比超過50%,糧食再獲豐收。

第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牽頭起草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在部分區域系統推進全面創新改革試驗。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構建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支撐平臺。2015年10月,成功舉辦首屆全國“雙創”活動周,各地發改委積極配合,北京市承擔主會場職責,上海、武漢等7個分會場也成功舉辦了系列活動,對展示創業創新成果、營造創業創新氛圍發揮了重要作用。

第二,現代服務業發展扶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制定了加快發展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消費結構升級的指導意見,連同2014年的生產性服務業,基本搭建起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框架。各地積極跟進,促進了現代服務業發展。

第三,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新突破。報請國務院出臺了支持“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電子商務、空間基礎設施、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加快發展的政策文件,推進“寬帶中國”等項目建設。推動海洋工程裝備、民用航空航天等戰略性行業向高端邁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預計2015年占GDP比重可達到8%左右。

鏈 接

“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必須認真貫徹黨中央戰略決策和部署,準確把握國內外發展環境和條件的深刻變化,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全面推進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第四,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實施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支持技術改造和產業振興。同時,堅定不移化解嚴重過剩產能,相關地方采取積極措施,取得明顯成效。2013年5月叫停鋼鐵、水泥以來,發改委系統沒有核準過鋼鐵、水泥新上項目。煤炭行業脫困深入推進。

第五,農業農村發展基礎進一步夯實。重點支持了一批重大水利、新增千億斤糧食產能田間工程和國家級制種基地建設。繼續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全面完成“十二五”農村人口飲水安全目標任務。

依靠創新驅動發展,通過市場優勝劣汰和產業政策引導,產業轉型升級和結構調整呈現出新的氣象。

(三)協調落實重點改革任務,對外投資合作取得新進展。加強對經濟體制改革的綜合協調,一批改革方案和改革舉措相繼出臺。積極推進對外開放重大政策制定,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邁出實質性步伐。

第一,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年度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已經推出中央改革辦確定我委牽頭的19項重點改革任務;國務院部署由我委第一牽頭的48項改革任務,大部分已基本完成或取得實質性進展。價格機制、負面清單、混合所有制、行業協會商會脫鉤等改革方案順利推出,電力體制、公務用車、國有林場林區、國家公園體制、多規合一等改革扎實推進。

第二,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成效明顯。一是審批事項大幅減少。二是事中事后監管支撐平臺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三是優化服務實現了從1.0版到3.0版的躍升。一個是去年1月1日建成政務服務大廳。這是優化服務的1.0版。第二個是去年6月底實現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16個部委橫向聯通。這是2.0版。第三個是去年12月實現平臺縱橫聯動中央、省、市、縣四級聯網。這是3.0版。目前,企業在任何地方都可以登錄互聯網填寫項目基本信息表,平臺統一賦碼,并將項目信息推送相關部門,在線進行并聯審批??偟目?,這些舉措進一步推進了權責匹配、部門協同,是大數據時代提升行政效能、創新政府管理的一次變革。

第三,推動開放發展邁出新步伐。一是“一帶一路”建設開局良好。二是境外投資標志性工程進展順利。三是涉外管理體制改革繼續深化。

各項改革開放舉措的落地,進一步增強了經濟發展動力與活力,培育了對外開放競爭的新優勢。

(四)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增長點、增長極、增長帶加快形成。在四大區域板塊發展更趨協調的同時,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三大戰略”正在從藍圖向現實轉化。

第一,新型城鎮化點面結合加快推進。一是實施“一融雙新”工程。已有25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出臺戶籍制度改革實施意見。加強城鎮供水、污水處理、燃氣、集中供熱管網設施建設,又有36個縣城通高等級公路,縣城高等級公路連通率達到96%。加強對特大鎮功能問題研究,統籌推進綠色、智慧、人文新型城市建設。二是新型城鎮化試點擴圍到2個省、135個城市(鎮)。通過第三方評估,總結提出了10條可推廣的政策和3個方面需集中攻關的問題。三是推動城市群健康發展。實施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編制長三角、成渝城市群規劃,出臺了城鎮化地區綜合交通網規劃。

第二,京津冀協同發展穩步前行。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展開,按照控增量、疏存量的思路,啟動了一批示范項目。交通、產業、生態3個重點領域率先突破取得重要進展,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一體化,一批“斷頭路”、“瓶頸路段”正在打通或擴容,一批產業合作園區和項目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繼續強化。改革創新和試點示范穩步推進,實施了產業轉移對接企業的稅收收入分享,京津冀手機漫游費及長途費已經取消。

第三,長江經濟帶建設有序展開。重點抓了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建設,86個年度重點項目總體進展順利,在長江經濟帶推進國家級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建設,取消一批水運涉企行政事業收費項目,航道暢通、樞紐互通、江海聯通、關檢直通取得新突破。

這些重大戰略的加快實施,促進了各地區在更高水平更高層次開發開放,拓寬了經濟發展新空間。

(五)積極推進節能環保,生態文明建設成效明顯。去年前三季度,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同比降低5.7%,年度和“十二五”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有望超額完成。

第一,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取得新進展。報請黨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支持地方深入開展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福建、江西建立健全覆蓋全流域的生態補償機制,深圳市探索核算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浙江湖州開展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試點,江蘇鎮江推進“生態云”信息化管理平臺建設,都取得了積極進展。

第二,節能減排力度加大。全面實施煤電節能減排升級改造行動計劃,開展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試點示范,在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城市推進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建立節能目標晴雨表月度發布機制,督促地方強化目標責任、完善政策措施,吉林、河北、貴州等大幅超額完成“十二五”節能目標,北京、廣東、江蘇萬元GDP能耗達到或接近發達國家水平。浙江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開展用能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倒逼結構轉型升級,提高能效水平。

第三,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持續加強。啟動第一批低碳城(鎮)試點,組織開展省級政府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標責任考核評估。在7個地方開展碳排放權交易試點,依靠市場化手段降低排放并形成了良性循環。建設性參與巴黎氣變大會,推動達成了重要框架性協議,也進一步擴大了我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

這些舉措,為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提升可持續發展水平,打下了良好基礎。

(六)補短板兜底線,切實增進民生福祉。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有效供給,滿足人民群眾基本需求。

第一,脫貧攻堅深入推進。支持革命老區開發建設工作力度明顯加大,改進和加強對口支援,進一步支持西藏、四省藏區經濟社會發展和長治久安。啟動實施了新一批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支持122萬戶農房抗震改造。無電人口用電問題全部解決。

第二,就業社保公共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安排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中西部地區220個縣、916個鄉鎮,開展基層就業和社會保障服務設施建設。

第三,社會事業改革發展步伐加快。用于社會事業和社會治理的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過700億元,持續改善農村、民族、邊遠地區基礎教育基本辦學條件和基層就醫服務條件,支持地市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

第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任務提前完成。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力度,安排專項建設基金和企業債券融資,支持棚戶區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去年10月底已實現全年基本建成480萬套、新開工740萬套的年度目標任務。

二、更好地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在2014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經濟發展新常態9方面的趨勢性變化作了重要論述,要求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李克強總理明確要求,要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圍繞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這個大邏輯,我們提出,發展改革系統要進一步調適理念、調適政策、調適方法,更好地認識適應引領新常態。一年來,新常態下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3大特征已經鮮明地表現出來,經濟換擋降速,但仍保持中高速增長;結構調整步伐加快,需求結構上,消費貢獻已超過投資;產業結構上,三產比重已超過二產;城鄉結構上,2014年城鎮化率已達到54.77%;區域結構上,協調協同發展向均衡邁進,但結構性問題依然突出。新產業新模式在成長,新的發展動能在孕育,但新舊轉換總體上“青黃不接”??偟目?,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經濟周期的探底階段、工業化中期向后期發展的過渡階段、國際比較優勢從勞動向資本和技術轉變的重要階段、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關鍵階段。加快調整經濟結構,加快增長動力轉換,積極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對經濟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貫徹落實新的發展理念,是發展改革系統當前一項非常重要、非常緊迫同時又是非常艱巨的任務,我們要深入學習、深入思考、深入實踐。

第一,堅持重大基本原則,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必須牢牢把握“三個沒有變”的基本判斷,也就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這一社會主要矛盾沒有變、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這“三個沒有變”決定了發展仍然是第一要務,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必須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防止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這在任何時候都不能淡忘、不能松懈。

第二,堅持五大發展理念,推動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改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是把握新常態下經濟發展規律的思想靈魂。我們要深入學習、全面貫徹。一是圍繞發展動力推進創新發展。要把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更好地結合起來,鼓勵、支持、包容創新,激發創業創新創造活力,使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二是圍繞發展整體效能推進協調發展。重點是解決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等發展不平衡問題,促進人口經濟和資源環境空間均衡。三是圍繞人與自然和諧推進綠色發展。要加快發展綠色經濟,推進低碳轉型,引導培育綠色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形成新的增長點。四是圍繞內外聯動推進開放發展。要堅持內外需協調、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推進高水平雙向開放。五是圍繞保障改善民生推進共享發展。要構建公平公正、共建共享的發展機制,持續改善民生,讓百姓有更多獲得感。發展改革系統的同志們要進一步克服思維定勢、行為慣性和路徑依賴,改革創新,把五大發展理念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領域各環節。

第三,堅持需求引領供給創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抓住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要害。供給結構不適應需求結構變化,是目前經濟發展中的一個突出問題。前些年,我國一些行業積累了大量產能。國際金融危機后,外需陷入低迷,產業鏈較長的房地產、汽車等內需市場增長也遇到瓶頸??偟目?,我國產能很大,但高質量高水平的有效供給又不足,結構性產能過剩比較嚴重。要通過補短板,擴大有效供給,增加和激活有效需求。同時,必須繼續擴大內需,推進需求側結構性改革,釋放內需潛力,發揮需求引領作用,促進供給創新,形成對經濟發展穩定而持久的拉動力。特別要注重發掘和釋放“三大戰略”、新型城鎮化中蘊含的巨大需求潛力,著力補齊短板。這里面蘊含著大量的投資需求,也將激發出更多的消費需求??傊?,要注重提高有效供給能力,通過創造新供給,提高供給質量,擴大消費需求。

第四,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主要經濟體都在搶抓機遇,力爭占據制高點,這正好與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高度契合,形成了歷史性交匯,提供了機會窗口。有專家預言,下一輪全球經濟復蘇和增長取決于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我們必須看到,新技術新產業厚積薄發,有一個醞釀過程,但實現顛覆性變革的“拐點期”非常短,平板顯示取代陰極射線管顯示器、數碼取代膠卷、光盤取代磁帶都是一瞬間的事情。因此,必須密切跟蹤研判,把握機遇、突破關鍵,以創新促進提質增效升級。只有抓住這個機會窗口,我們才會有更大的戰略空間??傊?,要加大對新動力的扶持,培育良好創新環境。

第五,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建立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目前,微觀主體活力激勵機制還不健全,要素自由流動仍面臨限制,必須完善公平競爭、優勝劣汰的市場環境,清除市場壁壘和地方保護,激發企業活力和消費者潛力,為更高質量更有效益發展增添新動力。特別要強調的是,結構性改革必須有國際視野,支持企業開展跨境投資合作,提升配置資源的能力。

總之,我們必須更加自覺地適應把握引領新常態,按照新的發展理念,銳意改革、主動作為,強化體制動力和內生活力,把經濟增長的巨大潛力轉化為現實動力,引領經濟邁上新臺階。

三、改革創新、主動作為,全力抓好“十三五”開局之年發展改革各項工作

2016年,我國經濟發展有很多有利條件,也有很好支撐基礎。改革創新向縱深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鎮化加快實施,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特別是“十三五”規劃建議極大鼓舞和振奮了發展信心。但同時還要看到,我們面臨著不少困難和挑戰。一方面,世界經濟復蘇基礎相當脆弱,國際貿易低速增長,美聯儲加息進程啟動,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震蕩回落,加上地緣政治沖突加劇,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都會通過匯率、投資、貿易等渠道影響我國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企業盈利能力下降,市場預期不穩、信心不足,大企業投資意愿不強,中小企業經營困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突出。綜合分析,2016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可能更加嚴峻復雜,困難可能比2015年更大。我們要高度重視,做好應對更加困難復雜局面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

2016年的發展改革工作,要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圍繞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進一步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牢牢把握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支柱,做到相互配合、集合發力,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進一步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通過挖潛力、增效率,加強逆周期調節,更加注重引導市場行為和社會心理預期,增強政策透明度和可預期性,提高宏觀調控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環境。進一步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準確定位結構性改革方向,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制造強國建設,加快服務業發展,提高基礎設施網絡化水平,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提高投資有效性,實現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的躍升。進一步依靠改革創新培育發展新動能。圍繞解決重點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優先出臺一批具有重大牽引作用的改革舉措,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進一步促進城鄉區域協調協同發展。繼續優化區域發展格局,在協調發展中拓寬發展空間,用發展新空間培育發展新動力,開拓內需新空間。進一步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用好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周邊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這兩個最重要的抓手和平臺,開創國際合作新局面,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確?!笆濉遍_好局起好步,要重點抓好8個方面的工作。

(一)精準發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明確,2016年宏觀調控的基本取向保持不變,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我們要認真落實中央關于宏觀調控的決策部署,穩定預期、增強信心,統籌處理好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關系,加強財政、貨幣、投資、產業、價格等政策銜接配合,形成增加有效需求的疊加放大效應,增強內需拉動力,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一方面,要提高投資的有效性和精準性。發揮好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具體抓好4方面工作。一是進一步優化用好預算內投資。二是加強關鍵領域薄弱環節重大工程建設。著力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棚戶區改造、農村電網和城鎮配電網改造、重大水利工程、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和重點流域水污染治理等工程。實施交通提質增效、交通扶貧脫貧、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一二三百”、西北風光電基地和軍民融合“8+1”戰略工程。三是加強政府投資項目儲備。編制三年滾動投資計劃,依托國家重大項目庫,分級儲備、逐級審核,形成接續不斷、滾動實施的儲備機制和良性循環。四是進一步加大項目稽察監管力度。各地要強化事中事后監管,對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加強稽察督查。

另一方面,要推動新消費引領新供給形成新動力。不斷增強消費拉動經濟的基礎作用,重點抓好兩個“新”。一個是擴大消費新供給。鼓勵支持地方和企業加大寬帶鄉村、中小城市信息基礎設施、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等建設力度,推動旅游景區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發展城市文化娛樂綜合體,推動社會力量舉辦的大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費開放。豐富健康、家庭、養老、長期護理等服務產品供給。另一個是積極培育新消費。挖掘潛力,穩定住房和汽車等大宗消費。乘勢而上擴大信息消費。發展鄉村旅游、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研學旅行。拓展“老幼”兩端消費,發展通用航空。與此同時,營造良好消費環境。實現國家與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臺互聯互通,建立以信用為核心的新型監管機制。加強價格監管和反壟斷執法,加大涉企收費、環保電價的檢查力度,維護市場競爭秩序。

(二)抓住關鍵,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重點抓好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5大任務。

第一,積極穩妥處置“僵尸企業”。這是化解產能過剩的“牛鼻子”。要制定實施推動產業重組、處置“僵尸企業”的方案,主動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通過嚴格環保、能耗、技術標準,倒逼過剩產能退出。各地也要按照總體方案要求,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確保社會穩定。

第二,幫助企業降低成本。要降低企業成本,抓緊制定實施方案,出臺降低電價的合理方案,降低人工成本和各種物流費用,打出政策“組合拳”,增強優質企業競爭力。

與此同時,要有序化解商品房庫存。制定實施1億非城鎮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積極配合有關部門,落實戶籍制度改革方案,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地方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的商品房庫存壓力還比較突出,各地發改委要抓緊推動制定化解庫存方案,發展住房租賃市場,釋放剛性需求和改善性需求。還要去杠桿,配合相關部門,防范化解金融風險。

第三,著力補齊短板。一要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和服務化。各地都要支持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采用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注資、股權投資、投資補助等方式,集中實施一批工程化、產業化示范項目,實施智能化提升工程。各地要做好項目儲備,科學論證,早做安排。二要培育發展新產業。在高性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戰略性領域,再布局一批重大項目。設立國家戰略性產業發展基金,開展貸款風險補償、融資租賃等試點,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建設,打造新的增長極。三要加快推動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各地都要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加大支持力度,力爭取得實效。同時,要實施好新一輪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示范。

第四,進一步夯實農業基礎。一要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強高標準農田、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和“糧安工程”建設。繼續完善農村供電、供水、交通、通信設施和水利氣象綜合防災減災體系,強化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二要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國務院文件下發后,各地要組織開展試點示范,發展農村新型業態,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完善農業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農村產業融合增值收益。三要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以玉米為重點調結構,促進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編制出臺耕地、草原、河湖休養生息規劃,探索開展耕地輪作休耕試點。改革完善糧食收儲機制。四要完善農產品目標價格。繼續指導新疆和東北四省區推進改革試點。

(三)創新驅動,深入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把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更好結合起來,擴資源、拓空間、優環境,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第一,增加創新資源的供給。依托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聚區域,試點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圍繞戰略性領域,建設一批產業創新中心和創新網絡。加快實施新興產業“雙創”三年行動計劃,重點扶持一批創業孵化、創業輔導、公共服務等創業服務平臺。進一步打造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支撐平臺,支持建設20個“雙創”示范基地,發揮“雙創”“互聯網+”的乘數效應。繼續辦好“雙創”活動周,將范圍擴大到全國,各地也要積極打造一批“雙創”活動品牌。

第二,拓展網絡經濟空間。推進“互聯網+”行動,加強物聯網、云計算等應用基礎支撐,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人工智能等融合發展。利用“創客空間”“雙創”“互聯網+”,支持企業改造升級。落實大數據行動綱要,實施大數據開放創新工程。建設網上絲綢之路。對發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的經驗和做法,各地也要注重總結和推廣。

第三,完善鼓勵創新發展的政策和環境。深化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經驗。已經開展改革試驗的地區,要進一步明確年度改革任務和責任單位,力爭有突破性進展。建立匯集眾智促進創新發展的機制,推動大企業和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各地要積極營造有利于“雙創”的政策環境,選擇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政策試點示范。

(四)攻堅克難,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緊扣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緊扣放管服,緊扣結構性改革,突出市場導向、突出問題導向、突出督查落實,抓緊出臺一批新舉措,對已出臺的改革要狠抓方案落實、工作落實、責任落實,系統上下貫通、層層推動改革落地,增強改革的聯動性、協調性和有效性。

第一,統籌謀劃和協調推進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年度改革任務。認真落實由發改委牽頭的重點改革任務,研究提出201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突出抓好發改委主導和協調推進的改革任務。各地也要積極主動地謀劃和推進改革,抓好地方黨委和政府確定的重點改革任務,使各項改革任務盡快落地生效。

第二,推動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向縱深發展。發展改革系統重點是建立并實施“2張清單4張網”。一是再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審批事項和審批權限,防止權力復歸和邊減邊增。二是實施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各地也要抓好2張清單的落實。三是整合對接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和12358價格舉報信息平臺,用好形成的大數據,為強化監管和調控提供支撐。

第三,不斷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統籌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專項建設基金,優先支持符合投向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建設,著力激活社會投資。抓好政策配套、培訓推介和管理優化,切實解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實施難題。推動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條例、政府投資條例等重點立法。

第四,深化價格改革。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要加快實現市場化。服務價格改革重點是逐步理順醫療服務比價關系,及時放開市場競爭較充分、個性化需求較強的醫療服務價格。

(五)統籌施策,促進城鄉區域協調協同發展。推動形成“三大戰略”和“四大板塊”疊加效應,構建核心帶動和板塊聯動的區域開發格局。

第一,重點實施好“三大戰略”。

第二,深入推進“四大板塊”協調發展。加大對中西部地區鐵路、公路、機場、水利、棚戶區和危房改造、農村電網等薄弱環節的投資力度。組織實施新一輪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抓好采煤沉陷區、城市老工業區獨立工礦區搬遷改造,對資源枯竭、產業衰退、生態嚴重退化的地區加大支持力度。編制出臺新時期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十年規劃,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中原經濟區等重點經濟區發展。支持東部地區在轉型升級方面發揮示范作用,加快制度創新,推進陸海統籌。支持國家級新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以及臨空經濟、產城融合、承接產業轉移、海洋經濟發展、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等重要功能平臺建設,鼓勵各地先行先試、率先突破。

第三,以人為核心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改革系統要按照中央精神,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抓好國家重大區域戰略的城鎮發展與布局規劃,組織制定好各大城市群的發展布局規劃,各地也要圍繞國家提出的總目標,確定本地區城市發展目標和重點。推進新型城鎮化,重點要抓好3項工作。一是實施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意見。加快完善轉移人口市民化與建設用地、建設資金、轉移支付“三掛鉤”機制。各地要抓緊建立城鎮低效用地再開發激勵機制,完善城鎮存量土地再開發的供應方式。同時,要推進農村土地三項制度改革試點,盤活農村土地特別是增減掛鉤。二是加快新生中小城市培育和新型城市建設。發展中西部地區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鎮,組織開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打造若干“智創空間”、“智創園區”。各地要大膽探索,深化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總結提煉可以復制推廣的好經驗好做法。三是推動重點地區城市群發展。加快城鎮化地區綜合交通網建設,打造城市綜合交通樞紐。

(六)突破瓶頸,促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在“三個提升”上下功夫,提高發展的綠色化水平。

第一,提升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實施能耗總量與強度“雙控”并納入年度考核。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納能力,特別是要解決好棄水、棄風、棄光問題。制定實施循環發展引領計劃,各地區要把園區循環化改造作為主戰場。促進大宗固體廢棄物和秸稈綜合利用。開展全民節能、節水行動計劃。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綠色產業。

第二,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深入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持續下大力氣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污染,重點地區要取得關鍵突破。擴大農業環境突出問題治理試點范圍。穩妥推進煤電升級改造和油品質量升級,京津冀等大氣污染嚴重地區要率先行動,確保完成任務。推行清潔生產。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加強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加快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建設。

第三,提升低碳發展水平。加快推進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推進低碳城市、低碳園區、低碳城鎮、低碳社區試點。建設性參與國際談判,推動落實巴黎氣候大會成果和我國強化氣候行動的國家自主決定貢獻。繼續加強氣候變化“南南合作”。

(七)統籌內外,發展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積極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努力擴大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

第一,抓好“一帶一路”建設各項工作落實。

第二,擴大國際產能和裝備制造合作。

第三,提升利用外資水平。及時總結推廣自貿試驗區經驗,營造良好的投資和營商環境。適時修訂中西部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支持東部移出產業向中西部梯度轉移。在部分地區開展轉型升級示范開發區建設,規范和促進開發區發展。

(八)守住底線,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增進民生福祉放在突出位置,重點是“一攻堅、一托底”。

第一,推進精準脫貧攻堅。按照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要求,在2016年加大力度開展精準脫貧,特別是要支持集中連片特困地區脫貧,加快革命老區開發建設和重點老區振興發展步伐。著力改善貧困地區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重點解決通路、通水、通電、通網。繼續實施職業教育扶貧試點、光伏扶貧工程。全面啟動新一輪易地扶貧搬遷工程。加大農房抗震改造力度。

第二,做好就業托底。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新業態、國家重大工程等對就業創業的拉動作用,培育新的就業增長點。圍繞重點群體,加強就業形勢跟蹤監測和預測預警,完善政策預案。強化社會保障薄弱環節建設,加快構建適應人口老齡化的養老保險政策體系,推動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做好醫療保險與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政策銜接。研究制定城鄉居民增收行動計劃。

第三,提高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建立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制度,各地也要抓緊完善地方清單。實施共享服務提升工程,各地要按照要求,做好項目前期工作。

第四,努力改善中低收入群眾和困難群眾的住房條件。關鍵是推進棚戶區和危舊房改造,安排重點用于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中央預算內資金一定要到位。

猜你喜歡
十三五改革發展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國企發展如何提高“質感”——以陜汽黨建引領發展為例
改革之路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改革備忘
改革創新(二)
教師發展
瞧,那些改革推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