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菜、鄂菜及粵菜的老祖宗

2016-11-28 11:32肅慎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6年5期
關鍵詞:御膳魚丸潮汕

肅慎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各大菜系就出現了南北風味的分野。

周王室的御膳代表著黃河流域的飲食文化,這是北菜,即現今豫、秦、晉、魯菜的前身。北菜以豬犬牛羊為主料,注重燒烤煮燴,講究鮮咸口味,湯汁醇濃。

南菜則以南方楚國的宮廷御膳為尊,代表著長江流域的飲食文化,即現今的湘、鄂、蘇、浙以及粵菜的老祖宗。南菜主料往往是野味輔水鮮,配佳果鮮蔬,注重蒸釀煨燉,崇尚酸甜口味,另外也比較喜愛冷食。

南北兩大宮廷菜系遙相對峙,形成南北爭輝的局面,共同展示著三千多年前中國古代御膳的文化魅力。

與周王室的宮廷菜相比,楚國宮廷菜這個小老弟對中原文化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可謂是后來者居上,其御膳特點既精巧細膩,又富貴高雅。

據《楚辭》中的記載,戰國時期的楚國御宴有主食七種、菜肴十八種、點心四種、飲料若干。其中的煨牛筋、燒羊羔、燜大龜、燴天鵝、烹野鴨、油鹵雞、燉甲魚和蒸青魚的烹調技藝都達到了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而且在原料組配、上菜程序、接待禮儀上均有創新,這也為后世酒筵的食譜提供了藍本。

林乃燊在《中國飲食文化》中提供了屈原《招魂》詩里描述楚王宮廷宴飲的菜單:

家里的餐廳舒適堂皇,飯菜多種多樣;大米、小米、二麥、黃粱,隨便你選用;酸甜苦辣濃香鮮淡,盡會如意侍奉。牛筋閃著黃油,軟滑又芳香;吳國廚師的拿手酸辣羹,真叫人口水直流;紅燒甲魚、掛爐羊肉,蘸上清甜的蔗糖漿;炸烹天鵝、紅燜野鴨、鐵扒肥雁和大鶴,喝著解膩的酸漿。鹵汁油雞、清燉大龜,你再飽也想多吃幾口。油炸蛋馓、蜜沾粱粑、豆餡煎餅,又黏又酥香。蜜漬果漿,滿盞閃翠,真夠你陶醉。冰鎮糯米酒,透著橙黃,味酸又清涼。為了解酒,還有玉漿的酸梅羹。歸來吧,老家不會讓你失望。

中國南方水網縱橫,氣候溫暖?!按河械恩q,夏有鰣,秋有肥鴨,冬有蔬?!贝藭r楚國的御膳已具有鮮明的南方特色。使用的飛禽、野味遠比周王室的“八珍”多,其以上兩份菜單涉及十幾種烹調方法,更是推陳出新,要比“八珍”進步得多。

不過在春秋末年,楚國的宮廷菜還處于形成期。

早年的楚國一直被中原視為蠻荒之地,蠻夷之邦。經過楚國幾代君主的打拼,才讓中原人擦亮了眼,像“一鳴驚人”的楚莊王就曾稱霸天下,在公元前606年率領大軍跑到周朝京城外搞大閱兵,還打聽周朝鎮國之寶九鼎的分量輕重。

自從大牛人楚莊王死后,楚國過了鼎盛期,到了楚平王手里還差點被滅了國!

楚平王是姓氏名字都全面發展的歷史名人。羋姓,熊氏,名棄疾,一名居,在兄弟間排行老五。

老大楚康王斷氣后,剩下兄弟四個欺負侄子郟敖年弱,紛紛玩起了刀子,玩命都想在血泊中的王位上常駐沙家浜。老二熊虔殺郟敖而自立為王,是為楚靈王。但這家伙暴虐無道,執政期間的朝野支持率急劇下跌。

公元前529年,熊棄疾趁著二哥楚靈王率軍遠征之際,聯合老三和老四發動宮廷政變,先是擁立老三為楚初王。接著又造謠詐稱楚靈王帶兵回來了,嚇得這哥倆魂飛天外,立馬都自殺了。

在第二天,面帶壞笑的熊棄疾就登上王位,改名為熊居。意思是老子這次可要在王位上永遠高居不下了!

平王十分精明,始終以一副勤政愛民、和睦諸侯的形象出現在公眾面前,深受歡迎。

而靈王企圖反攻倒算事敗,見沒了咸魚翻身的機會只好選擇了自殺。

平王將一切都打點得順順當當,本可稱為一代雄主,可他居功自傲,并且貪得無厭,居然與當時的國內首富養氏爭氣,并將其滅門。

最要命的是好色,這個不良嗜好破壞了剛趨穩定的楚國政局,并埋下了日后吳師破郢、伍子胥鞭平王尸的禍根。

公元前527年,太子建年已十五歲,該娶媳婦成家了。楚平王為太子建選的是秦女孟嬴。迎親使臣費無忌見孟嬴美艷無雙,就力勸平王肥水不流外人田。楚平王在美色面前頓時昏了頭,色心大熾的他也不管兒子作何感想,竟然將兒媳娶為夫人。

這個費無忌本是太子建的老師,見這次徹底把太子得罪了,就干脆先下手為強,編造了太子建謀權的讒言。楚平王大怒,欲殺太子建。

太子建素知老爸殘暴成性,落荒而逃,出境躲到了宋國。

受太子建株連,朝中重臣伍奢及長子伍尚被誅,次子伍員也投奔楚國的死對頭吳國去了。

這楚平王最喜吃魚,每餐無魚則不成席。

偏偏他又是個急性子,吃起飯來也是狼吞虎咽,如果不慎被魚刺魚骨卡了嗓子,那個倒霉的御廚非腦袋搬家不可。

伴君如伴虎??!楚宮的御膳房總是人心惶惶,經常有人稱病泡蘑菇,能不出勤就盡量不出勤。

一日,御膳房來了位新被強行招聘來的御廚,他深感自己遲早也難逃一劫,心中越想越氣憤。在菜案上收拾鮮魚時,他就用刀背狠狠剁魚以泄憤。

豈知這一亂剁,竟使魚肉與魚骨分離。這位御廚眼前一亮,便將魚肉拍打攪爛,加上佐料,再搓成丸子進獻給楚平王食用。

楚平王吃后竟贊不絕口。從此,做魚丸的食法就在宮廷里作為保留食譜流傳下來,后來又流傳到民間。

這個魚丸食法傳至福建及廣東,變得遠近聞名。在潮州民間,愛動腦子的廚師們將其制作方法依法類推,還做出了豬肉丸和牛肉丸。這三種肉丸再加上魚皮餃,就是民間俗稱的“潮州四寶”。

福建及廣東兩地的魚丸最有名氣的應首推“潮汕魚丸”!

潮汕魚丸多以鮮黃魚、馬鮫魚、鰻魚、小參鯊為主料。做魚丸,上乘的材料以肉質松厚的大白鰻為最佳。其形狀有圓形、塊狀、魚形各種,堅韌雪白,質地柔軟,并用肉骨清湯、油蔥、瘦肉配煮,下鍋膨脹力強,不易變質,入口鮮美清脆。剁碎魚肉,加適量姜汁、食鹽、味精,搗成魚泥,攪勻后擠成小圓球,入沸湯煮熟。其色如瓷,富有彈性,脆而不膩,為宴席常見菜品。有“沒有魚丸不成席”之說。潮汕魚丸可做湯也可燒菜,尤其以雞湯煮成的魚丸最為美味,魚丸不僅彈牙爽脆,湯還鮮美濃香,此菜很投潮汕人以湯為重的口味。湯味鮮美,生菜脆爽,魚丸筋道,在潮式菜系中可以稱得上是其中的佼佼者。

小小的一道“潮汕魚丸”,就是這樣從湘菜成為閩菜、粵菜食譜中的名肴!

潮汕魚丸

主料:刮好的魚青(肉)約500克,生菜300克,濕冬菇100克,蛋白100克,筍花100克,比目魚50克,紫菜50克。

配料:調味料:雞湯1250克,幼鹽、胡椒粉適量,魚露、麻油適量。

制法:1.將刮好的魚青(魚肉不可用刀切片,以免魚的細骨和近魚皮處的紅肉滲入)用刀剁碎,用盆盛起,加入蛋白、幼鹽,另用一碗清水加入幼鹽開勻。

2.將盆中的魚肉用手猛力攪打,加入鹽水,再打至魚膠放入冷水中能浮起為準。

3.將魚膠擠成珠形排落在已抹過油的竹盤里(每粒約15~20克),上籠蒸5分鐘取出。

4.起鍋下上湯,投入冬菇、魚丸、筍花、大地魚(骨皮撕凈,用油炸香)、紫菜(可用油炸,也可用火焙)、魚露、麻油、胡椒粉。生菜先放在大湯碗里,魚丸調味完畢淋落在大湯碗。

特點:此菜色澤清白,味道鮮美,清爽可口。

猜你喜歡
御膳魚丸潮汕
時鮮珍饈助康寧
潮汕牛肉火鍋
小魚丸
魚丸
小魚丸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傳奇
略述現代餐飲經營御膳的幾點要素①
做魚丸
潮汕文化進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御膳飯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