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中國模式與金融創新

2016-11-28 04:09王一凡
中國市場 2016年40期
關鍵詞:中國模式金融創新互聯網金融

王一凡

[摘 要]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科技與金融模式相結合的產物,中國互聯網金融的迅猛發展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在當前互聯網金融發展框架下,如何處理好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行業的關系、互聯網金融對居民消費和商業銀行的影響、在中國經濟發展新模式下互聯網金融發展方向、如何將金融創新常態化等問題都需要進行深入研究、探討。面對這種新型的金融模式,要用辯證的觀點對待其發展,在肯定它對中國居民生活便捷性的提升、對中國金融體系改革的推動等有積極作用的同時,更要注意防范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風險。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中國模式;金融創新;信息技術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0.108

1 中國模式下互聯網金融發展背景

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金融(Internet of Finance)有了更加深厚的技術背景,中國經濟態勢的上揚也給互聯網金融模式創造了契機。網絡信息技術的提升為互聯網金融的穩固發展創造了堅實的條件,也正是以互聯網通信技術為基礎的最新一代信息技術(云計算、搜索引擎、社交網絡、大數據、移動支付)的不斷完善促進了互聯網金融的興起。[1]

除了技術發展對互聯網金融的推動作用外,社會需求的影響也不可忽視。隨著電子商務額快速發展,我國新一代消費群體對便捷性的消費方式產生了依賴性,居民生活方式、消費習慣的改變也為互聯網金融的興起提供了社會人文背景。在新時代背景下,移動支付、社交網絡、云計算、搜索引擎[2]等新型金融模式的出現,逐漸滲透、覆蓋傳統的金融行業,加快了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的結合進程,產生了新一代的互聯網金融熱潮。

2 互聯網金融實質

就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來看,其并未完全擺脫傳統金融業束縛,而是傳統金融業向互聯網方向的一種延伸與創新?;ヂ摼W金融的發展趨勢不是對傳統金融的實質顛覆,沒有脫離金融的本質,更多是理念和思維的創新,金融服務依靠互聯網技術實現多元化的途徑。[3]當前學者對互聯網金融的研究往往有其顛覆性的論斷,這是對互聯網金融發展基礎、中國體制和市場分析不足的結果?;ヂ摼W金融使得金融的基礎功能效率得以提升,即清算、結算及融資功能更加方便快捷?;ヂ摼W金融信息不對稱的特點使得它在風險控制方面表現良好,因為金融風險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因于市場信息的不對性,而互聯網金融的大數據特點可以很好地化解信息不對稱性問題。

總而言之,一定要客觀、冷靜地分析互聯網金融的未來發展趨勢,將其風險調控在可控范圍內?;ヂ摼W金融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金融體系改革力度和方向,除此之外,實體經濟的需求決定著互聯網金融必然會向實體經濟靠攏。

在互聯網成為一個獨立的金融生態系統之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要想將互聯網金融從傳統金融體系中獨立出來就要突破原有體系,建立新的規章制度,然而這在當前中國模式下并不太可能實現。

3 互聯網金融國內優勢

互聯網金融能得到長足的發展除了上文所述的技術推動、人文社會環境推動等因素外,還有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比傳統金融行業更加具有競爭力的優勢,順應了我國金融行業發展的潮流。中國模式下互聯網金融的優勢主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1)滿足社會需求。電子商務的繁榮極大地催生了互聯網金融業的發展,網上購物模式的推廣為第三方、網上借貸、眾籌等互聯網金融模式提供了廣闊的運營平臺,同時也滿足了居民日益改變的消費習慣,將線下消費移到線上,使消費方式更為便捷。

(2)覆蓋面廣,包容性強?;ヂ摼W金融的用戶覆蓋面極大,消除了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差異性,使他們站在同一個平臺上,資源完全開放共享,從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傳統金融在面向對象上的缺失。

(3)互聯網金融的演化與發展使得中國金融體系格局更加多元化,加快了傳統金融行業的轉型步伐,提高本行業的運營效率,提高了行業內部、行業與行業之間的競爭力,同時也加速了不同行業之間的整合,因為就互聯網金融而言,其實質即是互聯網行業與金融行業的融合。

(4)提高了金融系統效率?;ヂ摼W技術的發展使得通信效率提高,業務人員能夠及時獲取行業內外的最新信息,并做出相應的決策活動。金融服務也能快速響應用戶的需求,提高了客戶體驗度。

(5)倒逼傳統金融行業探索發展新模式,進而推動整個金融業的演進與發展。中國的強政府模式下,政府的支持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起著莫大的推動作用。[4]

4 中國模式下互聯網金融風險狀況

4.1 互聯網金融關聯性風險

由于互聯網金融融合了網絡信息技術和金融服務,使得二者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ヂ摼W的數據庫泄露、身份認證等技術層面一旦出現問題,將會對金融行業造成嚴重的后果。這種跨界性質的組合使其風險三重化,風險耦合性也大大提高。

4.2 互聯網用戶信用風險

目前,中國對互聯網用戶的信用體系建設還不夠完善,身份認證等關鍵性步驟仍存在漏洞,對信用業務的監管也不太到位,消費者保護機制也不健全,這些不利因素都使得互聯網用戶面臨信用危機。

4.3 法律法規、政策風險

互聯網金融屬于新興金融模式,法律法規及政策制定上還存在很大的漏洞。由于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性,使得不法分子可能會打法律法規上的擦邊球,利用互聯網和金融服務這種跨界組合鉆法律的空子,給中國金融業帶來不小的損失。特別是以互聯網作為“外衣”的傳統金融異化業務受到的政策、法律以及金融風險將更為凸顯。[5]

4.4 資金鏈流動性風險

互聯網金融對資金流向的監管力不足,導致民間資金極易通過互聯網平臺流向房地產以及高污染、高能耗和產能過剩的“兩高一?!碑a業,對國家宏觀調控政策起到消極作用。

5 互聯網金融發展意見與建議

5.1 鼓勵、引導互聯網金融的發展

對于新興的諸如第三方支付、網上銀行、P2P信貸等互聯網業務模式,我們應該秉承著開放、包容、可持續的心態對待其產生與發展,積極鼓勵、支持其演化與發展進程與風險防范并舉,使互聯網金融更好地彌補當前金融體系的不足之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5.2 互聯網金融應立足于保護消費者財產信息安全上

互聯網金融的主要受眾群體是廣大消費者,因此,保護消費者消費安全及互聯網信息安全顯得尤為重要。由于消費者群體覆蓋的領域非常廣泛,因此在監管難度上可能會有些大,但是務必要做好信息安全保護工作。

5.3 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

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能更好地保證信用交易規模的擴大和規范市場經濟秩序[6],保障消費者財產信息安全。要盡快建設全社會范圍內的信用管理體系,將個人、團體在互聯網進行金融服務時產生的信用信息與居民個人或團體的信用掛鉤,作為日后對其進行信用評價的標準。此外,還要利用各種渠道向社會宣傳信用評價制度,更好地促進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促進行業內部的良性競爭。

5.4 加強互聯網金融風險預測與控制

實行鼓勵與防范并存的監管原則,對互聯網金融發展方向進行適度引導與控制。注意風險控制,一旦發現威脅到消費者、企業等使用群體利益的風險,要及時叫停相關服務并問責相關單位、個人。

5.5 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

我國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仍處在起步階段,并未形成健全的法律體系,因此要加快現有金融法律法規的修訂,更好地適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加強對第三方支付、網絡信貸、網絡銀行、眾籌融資等金融活動的監管。[7]

6 結 論

在現今中國經濟發展模式下,要想發展好互聯網金融,就要努力引導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行業互補、協調發展,彌補互聯網金融在經濟調節功能上的缺失??傊?,互聯網金融在潛移默化地改變著我們的消費方式和支付、理財習慣,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王曙光.互聯網金融發展的中國模式與金融創新[J].長白學刊,2014(1).

[2]謝平,鄒傳偉.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

[3]鄭連盛.中國互聯網金融:模式、影響、本質與風險[J].國際經濟評論,2014(5).

[4]喬海曙,呂慧敏.中國互聯網金融理論[J].金融論壇,2014(7).

[5]彭冰.P2P網貸與非法集資[J].金融監管研究,2014(6).

[6]林鈞躍.社會信用體系理論的傳承脈絡與創新[J].征信,2012(1).

[7]魏鵬.中國互聯網金融的風險與監管[J].金融論壇,2014(7).

猜你喜歡
中國模式金融創新互聯網金融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與金融創新的互動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