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譯者主體性解讀曾樸的翻譯思想

2016-11-28 13:28吳磊
文教資料 2016年22期
關鍵詞:譯者主體性

吳磊

摘 ? ?要: 本文基于譯者主體性的視角,從翻譯目的、文本選擇、翻譯方法等方面探討曾樸的翻譯思想,希望對后世的翻譯者有所裨益。

關鍵詞: 譯者主體性 ? ?曾樸 ? ?翻譯思想

一、引言

曾樸(1872~1935),筆名東亞病夫,江蘇常熟人,是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作為《孽?;ā返淖髡?,曾樸一般以中國清末民初小說家、出版家定位。但觀其一生,他的文學活動遠不止于此。在晚清外交官陳季同的影響下,曾樸自學法文并翻譯大量西方文學作品,尤其熱衷于對雨果作品的譯介。1905年小說林社出版譯作《影之花》(原作者為Charles Fole?觨)至1931年《真美善》刊登《笑的人》(原作者為雨果),曾樸的翻譯生涯跨越了晚清和五四時期[1]107-112。本文通過分析曾樸的譯者主體性,深入探討其翻譯目的、翻譯選擇及翻譯方法,從中了解他如何在二十世紀這一特殊文化轉型期的矛盾與問題中不斷調整、做出選擇并推動中國新文化運動后的翻譯熱潮。

二、譯者的主體性

作為人類的一種實踐活動,翻譯是一項有目的的行為。關于翻譯的本質,金圣華認為:“譯者在早期雖有‘舌人之稱,卻不能毫無主見,缺乏判斷,譯者雖擔當中介的任務,卻不是卑微低下、依附主人的次等角色……譯者必須憑藉自己的學養、經驗,在取舍中作出選擇?!盵2]15這意味著在翻譯的過程中,譯者的選擇對翻譯活動能否達到其目的是至關重要的。早在1987年,楊武能先生就提出:“與其他文學活動一樣,文學翻譯的主體同樣是人,也即作家、翻譯家和讀者;原著和譯本,都不過是他們之間進行思想和感情交流的工具或載體,即是他們的創造的客體。而在這整個的創造性活動中,翻譯家無疑處于中心的樞紐地位,發揮著最積極的作用?!盵3]227處于翻譯主體地位的翻譯家,即譯者自身的信仰體系、價值標準、思維方式、生活環境、個人經歷、情感因素、語言水平等都會影響其對原作的理解和譯介。同一部原作,不同的譯者根據自己的解讀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譯出各自的特點與風格,以滿足自身的翻譯目的。查明建認為:“譯者主體性是指作為翻譯主體的譯者在尊重翻譯對象的前提下,為實現翻譯目的而在翻譯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主觀能動性,其基本特征是翻譯主體自覺的文化意識、人文品格的文化和審美創造性。譯者主體性貫穿于翻譯活動的全過程,具體地說,譯者主體性不僅體現在譯者對作品的理解、闡釋和語言層面上的藝術再創造,也體現在對翻譯文本的選擇、翻譯的文化目的、翻譯策略和在譯本序跋中對譯作預期文化效應的操縱等方面?!盵4]19-24翻譯家曾樸所生活的時代跨越了晚清和五四時期,其特殊的生活背景和個人身份勢必對他的翻譯選擇產生重要影響。

三、從譯者主體性解讀曾樸翻譯思想

(一)翻譯目的及文本選擇

1.小說林時期(1904-1908)

在同文館學習法文的經歷加上自身對法語學習的執著和努力,使曾樸具備了一定的法文基礎。在晚清外交官陳季同的文學啟蒙下,曾樸立志于系統翻譯法國文學作品?!拔覀儸F在要努力地,第一不要局于一國的文學,囂然自足,該推擴而參加世界的文學,就要參加世界的文學,入手方法,先要去隔膜,免誤會。要去隔膜,非提倡大規模的翻譯不可,不但他們的名作要多譯進來,我們的重要作品,也須全譯出去。要免誤會,非把我們文學上相傳的習慣改革不可,不但成見要破除,連方式都要交換,以求一致”[5]。帶著這一目的,1904年,曾樸在上海創立了小說林社,出版和翻譯了大量域外文學作品。譯者所處社會的意識形態對其翻譯目的及文本選擇有影響作用,但譯者主觀意志的影響力更大。晚清時期,絕大多數翻譯家的翻譯初衷是通過對域外作品的譯介介紹外國風俗文化并啟蒙國人,而曾樸的譯介重點則在于介紹西方小說作品的藝術表現手法等。在“《影之花》敘例”中,曾樸對原作有以下評述:“其事節則奇峰疊起,再接再厲,無不蕩魄驚心,思緒則繭思百緯,彌乙彌精,到處沁脾渥髓。敘戀愛,則蜀啼湘淚,不足喻其纏綿也。敘陰謀,則森羅幽獄,不足方其險怪也。有祖國稗家之趣味,而兼泰西說部之奇峭?!盵6]由此可見其選擇文本的出發點。在早期的翻譯活動中,曾樸更多地從文學價值的角度選擇譯介的作品,意在介紹西方文學作品,傳遞外國文學精神,其真正目的是使國人消除對異域文化的隔膜與誤會,這在晚清通過翻譯小說啟蒙民眾的時代背景中是比較獨特的。此外,曾樸試圖從學習他人出發,通過翻譯學習西方文學作品,進而“把我們文學上相傳的習慣改革”。

2.從政時期(1909-1926)

小說林社關閉后,曾樸開始了宦海生涯,直至1926年辭去官職。期間目睹軍閥的專橫、執政的貪婪、人民的疾苦,他的翻譯初衷隨之發生了變化,所譯作品偏向于反映現實。他對文本的選擇,體現了明顯的政治目的。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國進入了反帝反封建斗爭時期。1912年2月至9月,曾樸翻譯的第一部雨果的作品《九十三年》在《時報》刊登連載。這部作品以法國大革命為主線,再現了新舊兩種制度之間的殊死較量。選擇這本作品不僅是因為其恩師陳季同“系統譯介雨果戲劇”的囑咐,更是因為書中描繪的景象與曾樸正經歷的辛亥革命后的局勢相似,他想借此書映射當時所處的動蕩時局和對社會變革的理想。這一時期,曾樸翻譯最多的是雨果的作品,不僅因為雨果作品中的現實寓意,還因為兩人自身的相似之處:雨果是法國浪漫主義運動領袖,而曾樸反對宗教禮數,個性張揚,追求愛情,崇尚自由,充滿了浪漫主義氣質。

3.真美善時期(1927-1931)

由于對政局的失望,曾樸憤然辭職,退出政壇。此后,他與長子曾虛白在上海開設了真美善書店,“想借這書店的激勵,增進自己對文藝的進修,特別要透過翻譯的努力,吸收西方文藝的精英,來補充中國文藝的不足”[7]。對真美善時期的曾樸來說,翻譯不僅僅是出于了解、介紹西方文學的目的,還是為了給本國文學的創作提供“源泉”,為了“把世界已造成的作品,做培養我們創造的源泉”[5]。在這一時期,曾樸對于法國文學的認識不再主要通過陳季同的介紹,而是隨著自己對法國文學閱讀量的增加和法文水平的提高,自發地感受和品味法國文學的魅力,試圖通過對法國文學的系統介紹和翻譯,不僅使中國舊文學得到改良,還學習西方文學,為發展新文學提供靈感。

(二)翻譯語體的選擇

清末民初不僅是一個在政治上風云變幻的年代,在語言上也是一個文言文向白話文轉型的特殊時期。五四新文化運動前,白話尚未確立其正統地位。這一時期的翻譯家們同時掌握和使用著兩種語體,因此在翻譯中往往是文言文和白話文并用。就曾樸而言,對原作風格的判斷和精神的理解,是翻譯語體選擇的標準?!爱斈攴g外文,只有閩縣林琴男的古文和常熟曾孟樸的白話,才能合乎理想要求”[8]。確實,曾樸的白話掌握得非常嫻熟,據曾樸孫曾堅先生回憶,曾樸非常喜歡給家人講故事[9]122,不僅用白話章回體寫作出版巨著《孽?;ā?,其譯作也多數選擇用白話文,如早期翻譯的《馬哥王后佚史》及大部分對雨果戲劇作品的譯介。選擇白話文來傳遞原作的內容與精神,是因為白話“口語化”特征更符合原作的文體特征,更能使讀者理解和接受,從而“去隔膜,免誤會”。在他看來,文言文莊重、雅致,語言風格更嚴肅,因此,《九十三年》采用了文言翻譯,更適合反映這部作品的歷史性和哲理性。

(三)翻譯方法的選擇

為了“去隔膜,免誤會”,通過翻譯滋養中國文學,曾樸的翻譯實踐始終堅持這樣的原則:“譯者懼失原文本意,字里墨端,力求吻合,且欲略存歐西文學之精神。故凡書中引用之俗謠慣語,悉寸度秒鉤,以意演繹,非萬不得已,決不以我國類似之語代之?!盵6]在當時他所處的晚清時期,譯界崇尚歸化,以迎合讀者的喜好。而曾樸不僅尊重原作的內容,對原作的形式也盡量保留,絕不隨意刪減和改造原作的章節?!队爸ā分?,“曾樸照直傳遞了原作毫無背景交代而以對話開始的敘事方式,而并未將其改造為交代時間、環境和人物背景的傳統化敘事;人名的翻譯也未中國化,而是采用了音譯。其次,譯作也試圖保留原作的描述方式和俗語……也顯示出譯者力求吻合原作的努力”[10]14-24。為了最大限度地幫助讀者接受原作想要傳遞的精神,曾樸的大多數譯作都附有對原作家的介紹,包括作家生平、文學風格等內容,用以引導讀者對譯文的全面把握和理解。曾樸一直強調直譯,卻十分反對歐化文。在具體的實踐中,他不斷努力調整翻譯方法,如直譯時盡量少用長句,保持譯文的通順等。這種翻譯方法的選擇正是由他志在參考西方文學,改良中國文學的主觀意愿決定的。

四、結語

作為一名身處清末民初這一特殊歷史時期的翻譯家,曾樸始終堅持自己的翻譯目的和文本選擇,在實踐中不斷調整翻譯方法,充分發揮譯者的個體性和創造性。從小說林社時期通過翻譯讓中國了解西方文學的夢想,到真美善時期通過“有統系翻譯”改造中國文學的呼吁,曾樸不斷地在個人的文學理想和所處的時代發展需求中進行調整,向國人傳播新文學新思想,積極推動中國文學不斷前行的歷史進程。

參考文獻:

[1]馬曉冬.“略存歐西文學之精神”的嘗試——曾樸的首部譯作《影之花》[J].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13(1):107-112.

[2]金圣華.認識翻譯真面目[M].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2002:15.

[3]許鈞.翻譯思考錄[C].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227.

[4]查明建,田雨.論譯者主體性——從譯者文化地位的邊緣化談起[J].中國翻譯,2003(1):19-24.

[5]病夫.復胡適的信[J].真美善,1928,1(12).

[6]病夫.《影之花》敘例.影之花上卷.小說林社,1905.

[7]曾虛白.曾虛白自傳(上)[M].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8:83.

[8]吳琴一.如是我聞“魯男子”.曾樸研究的博客,2007.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4d76c80100082v.html.

[9]馬曉冬.曾樸:文化轉型期的翻譯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122.

[10]馬曉冬.作為“歷史存在”與“翻譯主體”的譯者——從譯者曾樸說開去[J].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2014(2):14-24.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2014年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曾樸父子翻譯思想研究”(項目編號:2014SJD

549)。

猜你喜歡
譯者主體性
譯者主體性之動態研究
從《靜夜思》的兩種英譯本分析譯者主體性對翻譯的影響
文學翻譯主體的詮釋學研究構想
目的論視角下譯者主體性的發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