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欠發達地區失地農民再就業問題的現狀及對策

2016-11-28 10:45周平
商情 2016年40期
關鍵詞:失地農民

周平

【摘要】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失地農民屬于一種特殊弱勢群體,其權益保障和發展要求值得關注。以淮安市為例,對失地農民再就業問題進行調查分析,剖析了導致其再就業困難的種種因素,最后提出相關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失地農民 再就業問題 經濟欠發達地區

20世紀末以來,隨著經濟欠發達地區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社會發展對土地的需求越來越大,開發區建設、道路運輸建設、廠房集中建設等都征占了大量的土地。失地農民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城市化進程中的弱勢群體,面臨著安置補償、轉移就業、社會保障等諸多問題。其中,實現失地農民轉移就業是解決失地農民生存發展的關鍵環節,也是我國城市化進程中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黨的十八大提出:“加強社會建設,必須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努力讓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笨梢哉f各級政府對失地農民再就業問題非常重視。作為失去生存資本的弱勢群體,失地農民的就業在表現形式和解決方法上與一般農村勞動力轉移有著諸多不同。本文以淮安失地農民再就業作為切入點,并進行了分析。

一、淮安失地農民現狀

截止2014年底,淮安各縣區失地農民數量近5萬人,經省以上人民政府批準征收土地3847.24 hm2。在失去賴以生存的土地之前,淮安各縣區農民的傳統收入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年齡較大的男性和絕大多數女性農民在家務農,獲得以種植水稻、小麥、蔬菜、棉花等農作物為主的土地經營收入;二是就近務工,即進入城區各類企業勞動獲得收入;三是外出務工,即進入蘇南及臨近省份從事工業或第三產業勞動獲取收入;還有一類為自由職業收入,主要為小商販、臨時工等。據淮安統計局資料顯示,2014年務農、務工渠道就業收入占淮安市縣區農村農民收入的60%以上。然而,隨著淮安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大規模征地拆遷,務農和就近務工收入渠道的就業容量大幅降低,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是土地被征用,使務農收人減少甚至不再存在;二是受城市功能規劃的影響,企業集中入住工業新區或者撤銷,導致就業崗位減少或因交通不便只能放棄就業。雖然通過“土地換社?!焙筒疬w補償金等措施,失地農民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但是失去務農、就近務工機會所帶來的收入減少和集中在安置區居住所帶來生活成本的增加,逐漸形成了經濟上的巨大反差,給提升失地農民生活水平帶來巨大障礙。同時,由于受企業市場化用人標準以及農民自身素質的制約,所招聘崗位大都限制在保潔、保安、綠化等崗位,所以目前失地農民中勞動力就業率很低。大量的失地農民維持失業狀態,不僅是勞動力的極大浪費,而且單純依靠土地補償款生活,也不利于現代新市民的成長,對淮安城鄉社會和諧建設也產生了不利影響。

據對淮安市淮安區1500名失地農民進行抽樣調查統計,目前淮安市失地農民的再就業狀況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第一種是腦子比較靈活,有一技之長的農民離開了土地,能夠實現自由就業,他們的生活質量較土地被征用以前有所提高,但這部分人只占12%左右。第二種是接受政府安置,主要從事保安、保潔等工作,或進入工業新區工作,這部分人員生活質量與土地被征用前基本持平,這類人占到38%左右。第三種是無一技之長,獲得補償款后不愿參加工作,“今朝有酒今朝醉”型,或者是女性勞動力和年紀大的男性勞動力,這部分人基本無業,閑置在家,這類失地農民所占比為47%。其他類基本以打短工為主,處于有活就干,無活就閑的狀況。這樣的就業現狀對失地農民心理及行為等方面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二、淮安失地農民再就業的影響因素分析

淮安失地農民再就業的影響因素可以從外界客觀因素和失地農民自身主觀因素的角度進行分析。從外界客觀因素來看,失地農民再就業時面臨著以下幾方面的困難:一是就業信息不對稱。一方面,2013年底前,淮安各用人單位尚缺3萬人,2014年約5萬人(其中對農民工的需求占90%)。招工難的問題已成為制約企業快速發展的瓶頸。另一方面,大量失地農民因為信息不暢而無法及時就業,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失地農民的再就業。二是針對失地農民的技能培訓與市場需求不相適應。全市勞動力培訓工種雖然達30多項,但集中在電腦、電動縫紉、美容美發、廚師等專業,實用技能培訓面較窄。而淮安本地制造企業急需的,如車工、焊工、鉗工等專業實用技術工種培訓容量較小,遠不能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同時,勞動力培訓工作中存在著短期行為,各培訓機構缺乏長遠規劃,培訓形式單一,大多以引導性培訓和短期培訓為主,在勞動力市場上還沒有形成勞動力培訓的品牌效應。受地方財政的限制,投入不足,加之有限的資源分散在不同部門,形成多頭管理,導致公共財政對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支出的收益率不高。這些都影響了失地農民再就業的質量。三是企業原因導致失地農民缺乏長遠保障?;窗苍诔薪影l達地區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引進了一大批以生產加工業為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部分企業把欠發達地區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作為企業低成本擴張的生產要素,采取降低工資、延長工作對間、加大工作強度等不當方式,降低用工成本,忽略了勞動者的基本權益。就企業用工環境來看,部分企業沒有為職工繳納各項保險,部分企業的勞動合同簽訂率和社會保險參保率不足六成。同時,一些企業無故拖欠和克扣勞動者工資的情況仍時有發生,導致勞資雙方關系緊張,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失地農民再就業的心理意愿。從失地農民自身主觀因素來看,淮安失地農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符合用工條件的文化程度以初中及以下為主,占73.57%。從技能培訓情況看,35%左右的失地農民沒有接受過專門的技能培訓。從性別結構看,女性所占比例稍大。因此,雖然不少企業需要的只是普通工,但受文化水平的限制和職業技能缺乏等因素的制約,相當一部分待轉移的失地農民只能“望工興嘆”。其次是年齡需求錯位。作為以往的勞務輸出大市,由于長期以來本地勞動力供給充裕,許多企業習慣于選用年齡在18~35歲的年輕勞動力,形成低工資招進,“黃金期”使用后不斷輪換的用工格局。然而,失地農民中的年輕勞動力大都希望通過外出打工開闊視野,目前滯留在本地的失地農民平均年齡41歲,18~35歲的僅占3%。再次是就業觀念的錯位。部分失施農民就業觀念存在偏差,還無法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合同制就業方式;有的找不到理想工作就不就業,寧愿依靠土地征用補償款等待觀望;有的對企業缺乏歸屬感,沒有把企業的長遠發展與自己的穩定就業緊密相連,稍有不滿就跳槽走人。

三、經濟欠發達地區失地農民再就業問題的應對措施

針對以上影響因素,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失地農民再就業問題,筆者認為應從政府、社區和失地農民三方面考慮。

一是政府層面。首先,應加強信息宣傳。如淮安市政府就可以通過“政府網站、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報刊、12333服務熱線”等現有媒介,重點對縣區失地農民及時宣傳就業政策,發布各工業園區企業崗位信息,將招工信息送到失地農民手中。其次,應對失地農民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提升就業技能。圍繞本地企業用工需求和失地農民就業需求,大力開展技能就業培訓、新成長勞動力技能儲備培訓,提升其技能水平,增強就業能力,滿足企業用工需求。再次,政府部門在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的同時,要對投資企業全程跟進勞動保障權益維護工作,決不能把犧牲勞動者基本權益作為引資的籌碼。要鼓勵企業建設“以人為本”的企業文化,自覺遵守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加強勞動保護,改善生產生活環境。同時,要規范企業勞動用工,嚴格執行《勞動合同法》和《就業促進法》,用工單位要與失地農民工依法訂立勞動合同,建立權責明確的勞動關系,依法繳納社會保險,并到勞動保障部門辦理用工登記和備案手續。要逐步提高工資水平,督促企業嚴格執行最低工資標準和法定休假制度,依法支付加班工資,規范工資支付行為,從而吸引更多的失地農民加入就業行列。

二是社區角度。通過組建民間社團,吸引目前尚未就業的失地農民參加一些積極向上的活動,豐富失地農民的閑暇生活,避免過多空閑時間所引發的負面社會現象,如聚眾賭博、心理障礙等。此外,也可以多種方式吸收安置富余的土地補償金,為失地農民創業提供資金支持。

三是失地農民角度。首先要調整心態,增強自我生存和發展的能力。失地農民要正視現實,轉變觀念。改變當前消極的就業心理,要認識到想在激烈的城市生活中獲得成功,唯一的辦法就是勤奮努力,增強自己的競爭實力。其次要積極接受就業培訓,提高就業能力。失地農民需要重視教育培訓的作用,通過教育培訓來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和科學技術能力,改變保守、自滿、抱怨、依賴他人的思想。同時失地農民在參加就業培訓時,應立足企業,以企業的需求為自身的培訓方向,避免眼高手低,逐步形成關注自身可持續發展和積極的創業意識。

猜你喜歡
失地農民
城鎮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再就業影響因素分析
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馬克思主義視域下山東淄博失地農民就業問題及對策
論失地農民職業化的問題
湖北省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湖北省失地農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淺議我國失地農民社會保障與現有社會保障的關系
失地農民城市融入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
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失地農民保障問題研究
城鎮化擴張中失地農民市民化基本狀況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