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連職業教育發展戰略研究

2016-11-28 11:38張萌
商情 2016年40期
關鍵詞:大連市社區教育職業教育

張萌

【摘要】大連市要保持在國內同類城市中的領先地位,繼續發展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必須嘗試將二者有機地融合起來,走出一條新路。本文首先分析了大連市職業技術教育和社區教育的現狀,然后介紹了美國社區教育對我國的啟示,最后提出了大連市社區教育與職業教育融合的對策,即職業院校要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策略,將而這融合重點放在“四個提升”上,采用靈活多樣的策略進行合作。

【關鍵詞】大連市 職業教育 社區教育 服務

一、引言

社區教育具有全局性、全員性、全面性和全程性的特點,它既有教育的基本屬性,又具備自己的獨特功能,因此它與其它類型的教育有著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溝通與相互促進的關系。

社區教育與職業教育聯動與融合,有利于提高我市社區教育的質量,有利于我市社區教育的開放式管理,同時也會大大促進我市的職業教育的發展。大連市要保持在國內同類城市中的領先地位,繼續發展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必須嘗試將二者有機地融合起來,走出一條新路。結合立足職業教育,服務社區教育的主題,本課題的探討將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二、大連市職業技術教育服務社區教育的現狀分析

(一)大連市社區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目前大連市市內四區和金州區現有區級社區教育中心四個,鎮(街)級社區學校49所,社區(村)級學校378所,社區專職工作者824人,社團組織993個。其中甘井子區、沙河口區是全國級社區教育試驗區,中山區、西崗區和金州區是省級社區教育試驗區,大連市的社區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位于前列。

目前,我市社區教育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社區教育的管理和運行機制不夠有效;社區教育經費投入不足;社區教育的內容和培訓面拓展不夠;社區教育市場開發程度不夠。

(二)大連市職業教育的現狀與瓶頸

截至2014年底,大連市共有中等職業院校103所,中職在校生8.4萬人,獨立設置的高等職業院校10所,普通高校職業技術學院8所,高職在校生4.7萬人,全市職業教育培訓機構411所。我市在全省、全國的職業教育技能大賽中屢創佳績,被譽為“大連現象”,全市目前有1所國家級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大連職業技術學院),有大連輕工業學校等4所國家級中等職業改革示范學校,這些都表明我市的職業教育質量居于全國領先地位。

但是,仍然普遍粗存在社會對職業教育認可度偏低、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倒置、制度制約與政策導向偏離、校企合作銜接不暢等問題。

(三)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的融合的必要性

應該說,我市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水平都處于全省乃至全國的前列,大連市的社區教育和職業教育都取得了一些有目共睹的成績,但是如上文分析,兩者都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這些狀況,使我市的社區教育與職業教育有機地融合起來更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在建設學習型社會、構建終身教育體系的新形勢下,大連市的社區教育為大連職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提供了新的平臺、新的機遇。

大連市的職業院校眾多,為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先天的物質條件。我市職業教育在實踐性教學、技能訓練的方式和方法上有很多成功經驗,適宜在社區教育中推廣,我市職業教育在師資力量、教學設施、教學環境等方面也適合于開展社區教育。

大連市的職業院校還是一種相對封閉的學校體系,主要容納適齡入學青年受教育,目前還缺少職業院校介入社區教育的嘗試,社區教育和職業教育基本上是各干各的,互不干涉,更遑論規?;?、制度化的有機結合與聯動。職業院校在成人教育、繼續教育中起的作用有限,教育途徑方式少、開放式教育少。同時,我市社區學院還處于起步階段,數量較少,社區特色不明顯,無法滿足社區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

改革之行,不進則退,大連市要在這兩個教育領域繼續保持領先地位,除了立足各自領域繼續深化改革,還要敢于創新,力爭創造出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的1+1模式,互補互促,達到一加一等于三的效果。

三、大連市職業技術教育服務社區教育的對策分析

(一)服務策略:“走出去,請進來”

職業院校與社區教育的融合,應當貫徹“走出去、請進來”的原則,建立起職業技術學校與種社區教育機構溝通與銜接的“立交橋”。所謂走出去,就是職業院校走到社區,了解社區教育的實際需求,以社區教育為平臺,拓展自身的教育功能,其方式可以是教師走出去,到社區教學,也可以是學生走出去,到社區實習。所謂請進來,就是要把社區教育對象請進學校,向社區公開教學資源。建議以大連職業技術學院為試點,各職業院校建立“走出去,請進來”的策略,采取各種方式服務社區教育。

(二)服務重點:“四個提升”

(1)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提升社區居民的就業能力。職業院校教師要按照國家職業資格技能證書的標準規定課程,再結合企業崗位需求,在社區內合理設置職業技能培訓課程,合理制定教學內容,開展送教上社區,送教上企業活動,真正解決社區居民的就業問題。

職業院校為社區教育機構提供職業技能培訓的實訓基地,會同社區教育機構組織社區居民進行培訓。職業教育學校的教師要走出學校,走進社區,針對社區需要開展實驗項目和課題研究,開發社區教育特色課程,編寫社區教育教材,培訓社區教育工作者,指導社區教育中心和社區學校開展社區教育工作。

(2)對社區居民開展創業培訓,提升社區居民的創業能力。創業培訓就是對受訓人員進行創業知識培訓,以促使其實現創業或改善其創業的培訓。雖然從哲學上說,所有的教育都屬于創業培訓,但具體來說,有針對性的創業知識教育才是創業培訓。我們認為:創業培訓是使受訓人員獲得創業知識和技能,擁有一定的創業能力的特定培訓方式。

當前我國經濟改革處于關鍵時期,社會轉型、經濟轉軌的特殊時期中社會上存在大量的尚未就業人員。在這種情況下,解決就業不是一個經濟問題,實際上已經上升為一個事關社會穩定、和諧、發展的政治問題。筆者認為,我們應該站在歷史的高度,把握時代的脈搏,并審視和構建創業教育體系,通過科學的社區創業培訓,使社會上形成“以創業帶動大量就業”,破解就業難題、實現社會和諧、健康、快速發展。而要實現這個目的,在社區教育中開展創業培訓是一條便捷之路。

(3)對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提升農民的致富能力。社區教育機構與職業院校聯合組織農村后備勞動力培訓。這也需要“走出去、請進來”的策略。所謂“走出去”,指高職院校教師要走到農村去,協助鄉鎮建立起農村的教育培訓網絡,開展農村成人教育。職業院校教師根據農民們的需求制定短期培訓計劃,在農村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培訓,并根據需求發放資料、光盤、科技書籍等,真正做到將科技送下鄉。除此之外,與農林養殖相關的職業院校教師還可以擔任村鎮科技站的指導人員,在農村建立農業實驗基地,引進試驗促進農產品的優良品種在農村的推廣等。

所謂“走進來”,是指由社區教育機構組織農村的后備勞動力培訓對象,到職業院校進行職業技能培訓。職業院校要敞開大門,為農村及社會后備勞動力提供適合的短期培訓課程,并將之輸送到相關企業。建議建立“村鎮——社區機構——職業院?!髽I”四者之間的良性循環機制,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做出貢獻。特別建議建立出國勞務培訓基地,根據國外勞動力市場需求,開展食品、服裝、機械、語言等方面的專業培訓,為農民工的就業、致富開辟了新的途徑。

(4)開展文化素質教育,提高社區居民的文化道德素質。職業院校與社區機構聯合開發豐富社區居民文化生活與教育的各種課程,考慮社區群眾所喜愛的各類科目課程,抓好青少年教育、成人教育和婦女教育,課程涉及法律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生活技能教育等課程,突出知識性、健康性、娛樂性和休閑性,增設健身拳操等提高身心健康水平的課程。

考慮到社區居民與在校學生不同,職業院校的老師深入社區時,必須對現有的課程進行改革,必須堅持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將已開設的課程逐步多層次化,在注重內容豐富的同時,采取靈活教學形式,深入了解居民的實際需求,發展社區教育。充分發揮社區內外各方面的力量,并充分利用各街道社區的社區教育學校和輔導站,以適應不同類型、不同層次人員的培訓需要。

參考文獻:

[1]劉濤.實用制勝:美國社區學院的課程開發及啟示[J].全球教育展望,2011,(8).

[2]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3]阮彩霞.美國社區學院兼職教師的專業發展及其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09,(6).

[4]周東.遼寧省社區教育實驗發展現狀與趨勢調查報告[J].遼寧教育研究,2008,(10).

[5]劉暢,黃梅.論德國成人教育的特點及其啟示[J]. 成人教育,2008,(5).

[6]楊里平.論學校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的溝通[J].職業技術教育,2003,(24).

猜你喜歡
大連市社區教育職業教育
半夜響起敲門聲
大連市技師學院:掛牌大連市職工技能培訓實訓基地
數字化閱讀:社區教育的創新
臺北市社區大學的辦學特色與啟示
論高等繼續教育與社區教育的互動合作
少年兒童社區教育的對策分析
“動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養路徑研究
論七年一貫制體系下本科學科建設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PLC應用技術》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