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利用語文課堂教學挖掘學生的自學潛能

2016-11-28 11:48張占乾
商情 2016年40期
關鍵詞:擬題答題評估

張占乾

【摘要】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什么?葉圣陶先生早就為我們指明: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彼?,學生的“自能”應該是我們教學的追求,學生“自能”的程度應該是評價學習成敗的關鍵。那么該如何利用我們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來實現學生的“自能”呢?

【關鍵詞】語文課堂教學 自學潛能

一、自我質疑

讓學生自我質疑,就是從教學的基本環節入手,盡可能徹底地改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況,著意培養他們獨立尋求和獲取知識的能力。在自我質疑這一步驟,教師要指導學生完成并處理好以下幾個環節:

(1)閱讀課文。要發現問題,首先必須認真閱讀課文。教師要向學生介紹常用的閱讀方法,并在閱讀的范圍和深度上提出明確的要求。一般地,我們要求學生首先要“通讀”課文及其一切助讀性文字,如提示、注釋等,特別要強調的是“教學重點”一定要仔細閱讀并熟記于心,要在獲得對全文的總體印象并明確學習重點的前提下再去鉆研課文,直至把課文“讀通”。要求并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運用圈點勾畫在課文上做讀書筆記,自覺的學習、吸收課文中的有關知識,主要是字、詞方面的語言基礎知識和作家、作品等文學常識,有的須摘錄整理在筆記本上。

(2)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樣兩種情況,一種是課文比較淺易,學生感到無疑可設,提不出問題來。其實再淺的文章,只要深入進去,總能找出許多的問題。教師首先要激勵學生深入地鉆進去。與此同時,結合示范,介紹一些探索的方法和技巧,使學生逐步學會領略課文中常有的“看似尋常最奇崛”,表面平淡無奇,實際匠心獨運的妙趣。另一種情況是有些課文既深且廣,可能使學生疑竇叢生,反而不能一下子發現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預料在先,在備課時就要排出可能直接影響學生讀通課文大意的難點,指導學生把握重點,課堂上則要引導學生集中“攻堅”,為學生獨立探索打通道路。

(3)表述問題。為了征得別人同自己一道探討,求得問題的解決,須把自己發現的問題明白地表述出來。教師在這里必須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培養學生準確表述的能力。這一問題必須花大氣力,可以通過說、寫、糾、改等方法使之表述得當,語言規范。

對自我質疑中的“疑”須作三點補充說明:這里的“疑”大多是課文的閃光點,討論明確之,學生自當受益不淺;偶然某文章會有“微瑕”之筆,對此一議,辨明是非,亦不無裨益。這里的“疑”未必是所有學生真有,課文中有些地方特別重要或特別精彩而可能為某些學生所覺察,大部分學生卻未發現,先覺者把自己首先領悟的東西,作為自己的獨到發現,就可以用“設疑”的方式“發表”出來,與大家共受裨益。這三種“疑”的解決既可擴大全體學生知識面,又可使語文學習生動活潑。

二、自我解答

這一個步驟是指組織學生一起討論,集思廣益,共同尋求“自我質疑”中提出的問題的答案。學生提出的問題,還是讓學生自己來分析、解答,這不僅能直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論辯是非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而且還可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遇到難題找老師的依賴心理,增強他們獨立自主意識。自我解答也是最能體現課堂教學特征的一個步驟,因為課堂乃是師生集體從事教學活動的場所,課堂教學理所當然地要發揮其集體優勢。在這一點上,自我解答還有助于培養學生集體研討觀念、團結協作攻關精神,有助于形成互競互勉、民主求實的良好學習風氣。從廣義上說,自我解答在自我質疑時就開始了,質疑人在發現問題的同時,實際對解決問題已經做了十分艱辛的探索和力所能及的嘗試。

因此,一般質疑人自然也是第一解疑人,而到集體討論式的自我解答時,質疑人往往擔起第一發言人的任務。在進行自我解答階段,教師的主要工作在于精心周密地組織安排,或直接開展全班性的大討論,或先小組討論,后篩選出質量較高的,再在全班大討論。要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討論,提倡各抒己見。在整個過程中,教師要當好“參謀”,相機誘導。還要當好“裁判”,對討論的結果要拿出主導意見或作出可供學生參考的結論。有時,為了將問題引向深入,教師還要根據教學實際情況,作適當提示、誘導,讓學生在深層的探究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自我測試

一篇課文或一個單元學完了,效果如何,需要及時檢查,若存在問題,就必須迅速地采取補救措施,并調整今后的學習。自我測試就是在這時進行的,這實際上是對前面“自我質疑、自我解答”工作的一個評估。我們在這一評估工作上徹底打破了歷來考試為教師所包辦的傳統,而采取學生自我測試的方式,題目由學生自己擬,答案由學生自己做,評分也由學生自己完成。這樣做至少有以下幾點好處:

首先,直接培養學生自我檢測的能力,這是“自能”不可缺的一個方面。

其次,變考試只是對學生學習效果作評估的單一功能手段為多功能手段,即除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評估功能外,還具有鞏固和深化知識、培養遷移能力之功能等。

第三,可以消除學生對考試的神秘感和畏懼感,增強其學習能力的自信心。

在自我測試中,教師著重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組織和指導工作:

(1)指導擬題。這一教學行為要通過常識介紹或舉例示范,使學生逐步掌握擬題的基本方法,并通過一定的訓練,使他們能擬出切實可用,具有較高效度的試題。

(2)組織擬題。組織擬題工作可以這樣進行:容量大、難度高的試題的擬設可化整為零,分工到組。教師要對學生的擬題加以選擇,重新組合,必要時做一些修改或補充,以形成一份完整而小型的測試題,一般適用于五分鐘上下的測試。有時需要教師訂好試題的分值,以備學生自我評分之用。

(3)組織、指導答題和評估。答題、評估通常采用對照法:教師逐一公布試題,學生跟著逐一答題,教師隨即公布備好的答案和分值,讓學生自我對照打分。其優點是組織起來井井有條,評估出的結果具體明確。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并加強對學生思維訓練的深度和廣度,也可根據題型采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如搶答法、論辯法等等,只要不妨礙學習效果的評估都可。對學生的答題,教師要及時予以評點。

“三自”教學法追求的目標是學生的“自能”讀書,而真正實現學生的“自能”,不可寄希望于一日之功。這是一個長期積累、反復實踐的過程。必須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并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從易到難,對學生進行持之以恒的訓練。

猜你喜歡
擬題答題評估
扮靚作文之“眼”
擦亮文章的“眼睛”
擦亮文章的“眼睛”
方法種種巧擬題
地方立法后評估芻議
評估社會組織評估:元評估理論的探索性應用
360度績效評估在事業單位績效考核中的應用探析
中學英語之友·高一版(2008年3期)2008-04-1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