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皮克氏針固定治療嚴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

2016-11-28 09:18趙謙單浩飛許道寬
醫學信息 2016年29期
關鍵詞:閉合復位

趙謙 單浩飛 許道寬

摘要:目的 研究探討經皮克氏針固定治療嚴重移位的肱骨髁上骨折。方法 選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嚴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患者46例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經皮克氏針固定治療,觀察患者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結果顯示,41例患者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固定后,復位效果均滿意;5例由于閉合復位失敗轉為開放性手術,其中有1例手術后出現尺神經損傷癥狀,3月內恢復;有3例出現針道感染,但不影響骨折愈合及關節功能;跟蹤隨訪1年,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關節功能恢復滿意。結論 嚴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經皮克氏針進行固定,創傷小,并發癥少,療效切確。

關鍵詞:肱骨髁上骨折;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是兒童最常見的肘部損傷。臨床將伸直型的肱骨髁上骨折分為I、II、III型[1]。I型即未出現移位;II有移位,但側位片后側骨皮質仍舊與近端保持相連;III表示完全移位。I型骨折僅需屈肘,在前臂中立位石膏固定。而II與III型就需要進行復位。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嚴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患者46例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9例,女17例,患者年齡3~14歲,平均年齡為(8.7±2.7)歲。其中部分患者表現出正中神經損傷癥狀,肘前青淤斑?;颊呤軅翉臀坏臅r間為2~47 h。

1.2方法 在復位前,所有患者進行吸入全麻或臂叢聯合靜脈復合麻醉?;颊弑3盅雠P位,促使患肢與軀干成90°。進行常規消毒,消毒操作期間應保持屈肘20°左右即可。將已經消毒好的繃帶,雙層繞過肘部,使兩端沿床下垂,同時準備好電鉆和等長的克氏針三根。操作者將患者的前臂進行縱向牽引,助手則對抗牽拉。在最初的時候屈肘30°,緩慢直至伸肘。牽拉的時候,感覺到骨塊有所移動,需要注意觀察外觀和提攜角。如果牽拉效果較為滿意,患者將右腳套住已經下垂床沿的繃帶,下肢緩慢的用力并與之產生垂直。直至屈肘120°。如果尺偏型前臂旋前位,若橈偏型前臂旋后位。整個的屈肘過程中,助手都應保持與縱向垂直的牽拉力。助手保持屈肘120°、前臂旋前或旋后位,術者右足維持向下的牽引力,透視證實骨折復位良好,捫及鷹嘴后,隨后就可捫及肱骨外髁,使用直徑為1.5~2.0 mm的克氏針在肱骨干的失狀面上成角40°左右,在冠狀面上向后成角10°。首先應使用電鉆將克氏針轉入外髁,角度保持不變,就可將克氏針推入至對側堅硬的骨皮質,隨后就可使用電鉆鉆透即可。如果在進針的時候有落空的感覺,就表示復位效果不佳或進針角度有問題。外側進針結束后,可準備尺側克氏針,與此同時還應略微放松下垂地繃帶,觸摸捫及內上髁的位置。按照同樣的方法將克氏針鉆入。在患者屈肘達到極致的情況下,肩關節應外展外旋,將鷹嘴頂點與屈肘上下臂皮紋交界保持一條橫線,并分成三等分,但是穿刺點不可逾越前1/3,這樣就可預防出現醫源性尺神經損傷。在固定克氏針后,即可放松繃帶,屈伸肘關節,觀察肘外觀與提攜角。捫肘內外側無臺階后,再次C-Arm機透視復位情況??耸厢樈徊纥c最佳位置為鷹嘴窩頂上。確定復位效果滿意后,就可將克氏針折彎后放置于皮膚外面,折彎的地方還應放置紗墊。屈肘保持60°~70°的石膏固定。在住院期間,觀察神經與血管的情況,尤其是觀察患者是否出現Volkmann缺血攣縮。手術15 d后進行復診。年齡較小的兒童需要在術后三周拆石膏,拔出克氏針。學齡期與青少年可在術后4 w拆石膏,拔出克氏針。經過一段時間的功能鍛煉,肘關節功能便可逐漸恢復。

2 結果

患者手術時間不等,治療結果顯示,41例患者閉合復位經皮克氏針固定后,復位效果均滿意;5例由于閉合復位失敗轉為開放性手術,其中有1例手術后出現尺神經損傷癥狀,3月內恢復;有3例出現針道感染,但不影響骨折愈合及關節功能;跟蹤隨訪1年,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關節功能恢復滿意。

3 討論

過去臨床固定骨折多采用傳統方法復位與過屈位石膏固定,這種復位方法比較適合I型骨折[2]。如果II與III型骨折患者采用傳統復位與石膏固定,不僅會造成受傷的肢體腫脹,過度屈位影響血供,引發前臂Volkmann缺血痙攣,還有可能會引發患者肘內翻[3]。針對傳統復位與石膏固定方法存在的缺陷,經皮交叉克氏針進行固定,對患者產生的創傷非常小,固定比較穩定,手術后保持屈肘60°的石膏進行固定,并不會對血運產生嚴重的影響,同時,固定骨折再次發生移位的可能性非常小。

臨床治療過程中發現,患者手術前呈現明顯S狀的畸形,肘前存有瘀斑,復位操作非常困難[4]。治療結果顯示,在患者受傷的8 h內進行手術復位,成功率非常高。但是也有研究人員指出,受傷24 h內進行手術,并不會對復位結果與功能構成較大影響[5]。但為預防出現醫源性損傷,提出使用外側雙枚平行克氏針固定。即使交叉克氏針固定,都要從橈側,一根克氏針從外髁打入,另一根從肱骨近端由橈側向內髁打入。有人建議從尺側切開2.0 cm切口暴露,均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6]?;诖?,臨床治療在此基礎上,運用繃帶產生由前向后的拉力,就可產生穩定的三點固定,有利于操作,預防骨折旋轉和前后移位,創傷相對較小[7]。

綜上所述,嚴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采用經皮克氏針進行固定,創傷小,并發癥少,療效切確,可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范廣峰.雙側小切口復位經皮克氏針固定治療嚴重移位肱骨髁上骨折[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1(11):927-927.

[2]牛曉鋒,胡軍,易建華,等.經皮交叉克氏針固定治療移位型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骨與關節損傷雜志,2014,27(9):847-848.

[3]鄭鋒,鄭祖高,張懷志,等.急診閉合復位克氏針內固定治療完全移位的兒童肱骨髁上骨折[J].海南醫學院學報,2013,17(4):535-537.

[4]楊勇,任一,胡建山,等.經皮交叉克氏針置入并石膏外固定結合地龍膏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28例的療效觀察[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5):303-304.

[5]范洲.閉合性復位經皮克氏針固定治療小兒完全移位肱骨髁上骨折(附15例報告)[J].黑龍江醫學,2014,29(5):327-328.

[6]解平鋒,牛和明,葉元,等.經皮交叉克氏針固定治療移位型兒童股骨髁上骨折的療效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14(21):4844-4846.

[7]褚衍來.關于急診手法復位石膏固定后延期經皮克氏針固定治療兒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療效探討[J].中國傷殘醫學,2015,14(10):578-579. 編輯/羅茗柯

猜你喜歡
閉合復位
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和閉合復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療不穩定型橈骨遠端骨折的臨床研究
閉合復位與切開復位克氏針內固定治療兒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和安全性比較
手法整復閉合穿針內固定術在小兒肱骨髁上骨折治療中的臨床研究
閉合復位結合Ilizarov組合式外固定架治療閉合性跟骨骨折的臨床應用
閉合復位夾板外固定與切開復位鋼板內固定治療不穩定型橈骨遠端骨折療效分析
不同手術方法在跟骨骨折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分析
閉合復位扇形克氏針內固定治療小兒肱骨髁上骨折療效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