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阿托伐他汀干預對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pro—BNP、超敏C反應蛋白影響

2016-11-28 09:36黃俊
醫學信息 2016年29期
關鍵詞:腦鈉肽超敏C反應蛋白急性期

黃俊

摘要:目的 對應用強化阿托伐他汀干預模式對病情處于急性期階段的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方法選擇我院收治的病情處于急性期階段的心肌梗死疾病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平均每組30例。采用常規阿托伐他汀干預模式對對照組患者實施治療;采用強化阿托伐他汀干預模式對治療組患者實施治療。結果 治療組患者心肌梗死疾病藥物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在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的腦鈉肽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改善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結論 應用強化阿托伐他汀干預模式對病情處于急性期階段的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非常明顯。

關鍵詞:強化阿托伐他汀干預;急性期;心肌梗死;腦鈉肽;超敏C反應蛋白

阿托伐他汀作為冠狀動脈治療的主要藥物之一,可降低心臟血管不良事件,且用藥安全[1]。目前冠心病強化他汀治療是研究的熱點之一,但尚未見關于強化劑量阿托伐他汀干預,對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患者的干預4 w的使用療效研究的相關報道。本次對應用強化阿托伐他汀干預模式對病情處于急性期階段的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實施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研究?,F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選擇我院收治的病情處于急性期階段的心肌梗死疾病患者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30例。對照組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心肌梗死發病時間1~14 h,平均發病時間(6.1±1.3)h;患者體重44~73 kg,平均體重(54.7±8.4)kg;患者年齡46~88歲,平均年齡(62.4±6.9)歲;治療組中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1例;患者心肌梗死發病時間1~12 h,平均發病時間(6.4±1.1)h;患者體重45~72 kg,平均體重(54.4±8.2)kg;患者年齡46~89歲,平均年齡(62.2±6.4)歲。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上述相關指標比較無明顯統計學差異(P>0.05),具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阿托伐他汀20 mg/d,連續治療4 w。治療組:入院12 h內單次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后40 mg/d,連續治療4 w[2]。兩組患者分別在基線期、給藥72 h、1 w、4 w后采肘靜脈血8 ml檢測高敏C反應蛋白、pro-BNP的變化情況。

1.3治療效果評價方法 顯效:心肌梗死癥狀徹底或基本消失,心電圖、心功能指標已經恢復正常;有效:心肌梗死癥狀明顯減輕,心電圖、心功能指標的改善幅度超過50%;無效:心肌梗死癥狀沒有減輕,心電圖、心功能指標沒有改善,或病情加重[3]。

1.4觀察指標 選擇兩組在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的腦鈉肽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改善幅度、心肌梗死疾病藥物治療效果等兩項內容作為觀察指標。

1.5數據處理方法 利用SPSS 1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分別行t檢驗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P<0.01為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心肌梗死疾病藥物治療效果 對照組患者心肌梗死疾病治療總有效率為73.3%;治療組患者心肌梗死疾病治療總有效率為93.3%。組間差異顯著(P<0.05)。

2.2在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的腦鈉肽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改善幅度 治療組研究對象在治療前后不同時間點的腦鈉肽和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改善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組間數據比較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阿托伐他汀作為冠狀動脈治療的主要藥物之一,具有以下幾種功能:①改善內皮功能;②防止血栓形成,穩定粥樣斑塊;③抗炎作用,單核巨噬細胞活性,能明顯降低血漿C反應蛋白,從而降低心臟血管不良事件,且用藥安全,抗炎作用的機制可能是阿托伐他汀[4]。從而使心肌梗死急性期心血管事件降低,改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預后。強化阿托伐他汀治療能更快降低血漿C反應蛋白水平,也可使高膽固醇血癥患者循環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活性和血管緊張素Ⅱ濃度改變得到改變,從而使冠心病患者獲益,減少冠心病患者心絞痛的發作,改善預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發生(包括心功能不全)與應激造成的循環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活性和血管緊張素Ⅱ濃度上升有關,由此推測,他汀類的使用減少心血管事件的發生也可體現出pro-BNP水平較快下降的趨勢,減少患者心功能不全的發生[5]。

參考文獻:

[1]李艷,于海初.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NT-proBNp、超敏C反應蛋白及心肌酶學相關研究[J].中國循證心血管醫學雜志,2011,3(1):501-52.

[2]丁丁,王安才.重組人腦利鈉肽臨床應用現狀[J].疑難病雜志,2013,12(2):159-160.

[3]孫玉艷.超敏C反應蛋白對并發心腦血管事件預測價值的研究[J].中國綜合臨床,2012,28(5):557-558.

[4]劉新鋒.強化他汀類藥物治療對不穩定型心絞痛合并糖尿病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冠狀動脈血流的影響[J].中國綜合臨床,2014,30(4):373-374.

[5]申玉良,劉玲玲,郭玉峰,等.阿托伐他汀聯合曲美他嗪治療急診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無復流和慢血流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綜合臨床,2013,29(11):1166-1167編輯/周蕓霏

猜你喜歡
腦鈉肽超敏C反應蛋白急性期
KD患兒急性期h-FABP、PAC-1表達與冠狀動脈受損的關系
臨床檢驗學中急性腦梗死患者的超敏C反應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及脂蛋白a聯合檢測變化研究
脂聯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應蛋白與高血壓的關系
超敏C反應蛋白、血漿脂蛋白磷脂酶A2水平與冠心病嚴重程度相關分析
BNP、甲狀腺激素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病情及預后判斷中的價值
急性腦梗死辨證分型與ADC、Hcy及hs—CRP的相關性研究
中國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礙的性別差異
DWI結合ADC圖在超急性期腦梗死診斷中的臨床應用評價
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咳嗽變異性哮喘急性期6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