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媽媽的柴火灶

2016-11-28 09:36牟真理
飲食與健康·下旬刊 2016年5期
關鍵詞:海椒鍋巴米湯

牟真理

上世紀60、70年代,晚飯之后,收鍋洗碗之時,幾乎整個大西南的邊遠山區,都能聽見每家每戶鏟鍋巴的聲音,隨之便有喊叫聲:“幺毛要鍋巴不?!”“渣渣三吃鍋巴!”等小名諢名在黃昏里回蕩。

飯后吃鍋巴,已成為那些年吃不了飽飯的“加餐”。一塊香噴噴的鍋巴拿在手上,走在街上吃,下棋也在吃,打乒乓球也在吃,甚至有時進廁所,叫外面的伙伴幫忙拿著鍋巴,出來接著吃,咯嘣咯嘣地咀嚼,脆香了一整條街巷的童年。

鍋巴,古時稱“鍋焦”、“焦飯”、“饹馇”等。在清人徐珂的《清稗類鈔》中,記有湖南湘潭人黃九煙愛吃鍋巴的事,講他曾寫過歌頌鍋巴的四首詩。能專門為鍋巴寫詩,可見被當時的人稱為“鍋巴老爹”的黃九煙,愛鍋巴名副其實。

以前吃鍋巴飯或吃鍋巴,是自然而然的,只要煮米飯,就會有鍋巴。要么在正餐時,一鏟子貼鍋鏟下去,一碗白米飯上便自然蓋上了一塊焦黃鍋巴,鍋巴上面再蓋上一勺豆豉或渣海椒炒的回鍋肉,油滋滋香噴噴的;要么飯后作為零食拿在手上吃。

那時哥哥常在飯后把鍋巴從鐵鼎罐中鏟出,圓圓的一塊,在鍋巴的一半邊抹些醇海椒或鹽菜,對拆過來,然后將火鉗張開,放進還有些零星余火灰的灶孔里,再把鍋巴放在火鉗上烤起,等哥哥把碗洗完,取出包有餡烤的更加香脆的鍋巴,分給我一半,好吃得像卵形(地方語,好吃之極)。

我幾乎每天都會在那個時候,背靠著黃昏,等著分給我鍋巴的美妙時刻。如果哥哥那天有事,叫我幫他洗碗,我那天就會得到灶孔里烤著的整塊鍋巴的獎品。

鍋巴這個香東西,只要牙齒和腸胃都好的,我看人人都喜歡。前幾年,回重慶酉陽老家,滿街的“汪家鍋巴飯”、“二娃鼎灌鍋巴飯”、“渣渣三包谷面鍋巴飯”等等,成了當地的一大特色。而下鍋巴飯的渣海椒回鍋肉、豆豉炒臘肉、菜豆腐、蕨粑炒臘肉等等更是少不了。當夜幕二麻麻地降臨,勾二兩當地的苦蕎酒,這是一個使你酒足了還想飯飽的地方。不過在北京就沒有這樣的口福了,只有本著“有條件要吃,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吃”的精神,去發現和解決鍋巴的問題。

有一次,想鍋巴這一口想得要命,立馬就去買來一口鐵鍋。在家里用一斤粳米、半斤糯米、三兩玉米粗末下鍋,再摻水淹過一寸,加蓋鍋蓋,天然氣灶上大火燒開之后,用勺邊攪邊煮;當米湯開始變得有些濃稠時,潷出米湯(另外煮菜有用),使鍋里的湯和米基本平行,加蓋鍋蓋,調至中火燜煮5分鐘,然后將鐵鍋朝右朝左朝里朝外四個方向分別傾斜45度,使其鍋的各邊都均勻受熱2分鐘,然后再移到正中燜煮2分鐘,這樣就可以揭開鍋蓋鏟鍋巴吃了。有時想方便快捷吃到鍋巴,我就用電飯鍋(非不粘鍋)來燜,將跳起來的鍵,連續按下去三次(跳起來又按下去),便可獲得一塊過癮的香脆鍋巴了。

然而真正的鍋巴,要在燒著柴火的土灶上的鐵鍋中來完成(鐵鍋一開始就受熱均勻)。特別是潷了米湯蓋上鍋蓋,燜飯的那些時間里,大柴大火要逐漸退出,灶孔里留小柴小火關照,最后幾分鐘靠燃盡的柴剩下的炭火烘托,使米飯向著香和黃褐色的鍋巴轉化。

那時候許多人家把吃不完的鍋巴,用線繩一塊一塊地穿起吊在自家的屋梁上,以便過年過節或貴客登門時拿下來,做成三鮮魷魚鍋巴等高檔菜肴。

其實很早以前,廚師就把鍋巴這米飯的皮利用了起來。先是在民間的紅白喜事宴會上盛行,然后作為餐館里較高檔的菜肴熱賣。流行的菜式有:“三鮮鍋巴”、“魷魚鍋巴”、“肉片鍋巴”、“海參鍋巴”等等。而按味型可以做出:“酸辣鍋巴”、“魚香鍋巴”、“麻辣鍋巴”、“咸鮮鍋巴”等幾十個品種。

有趣的是,蔣介石的親信陳果夫在擔任江蘇省主席時,曾宴請群僚創新了一道名菜,自稱為“天下第一菜”。他將番茄蝦仁鍋巴和神仙雞兩道美味結合起來。做法是:先將雞燉成湯,再加入番茄和蝦仁,最后將油炸過的鍋巴倒入煮沸的雞汁番茄蝦仁湯內,發出“咝咝”的聲響,香氣四溢,鍋里色分五彩:紅有番茄、黃有鍋巴、白有雞絲、綠有青菜、粉有蝦仁,具有色美、上口、味香、音和等絢爛奪目的特點。

眾人一吃,果然妙不可言。問陳果夫這是什么菜,陳果夫大言不慚地說:“我這是‘天下第一菜!”

猜你喜歡
海椒鍋巴米湯
鍋巴肉片
鄉村振興企業產品展示:渣海椒
鄉村振興企業產品展示:渣海椒
Rice Crispy
鍋巴,愛的味道
哈爾濱冰雪之旅
吉林冬季之旅
海椒在川菜中的妙用
美味的鍋巴
海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