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得不能再X”結構考察

2016-11-29 04:02張彥群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廣西桂林541000
人間 2016年16期
關鍵詞:單音節例子現代漢語

張彥群(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0)

?

“X得不能再X”結構考察

張彥群
(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廣西 桂林541000)

摘要:“X得不能再X”結構的形成是語言認知驅動和語言經濟原則共同作用的結果;“X得不能再X”結構中的“X”既可以是單音節詞又可以是多音節詞,在詞性上形容詞占絕大多數,其次是動詞,名詞和區別詞相對較少 。

關鍵詞:X得不能再X;結構;得;再

“X得不能再X”是我們日常交際和寫作中常見的一種述補結構,目前已經有很多學者對這個結構進行過探討,本文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北京大學語料庫語料為分析根本,從歷時和共時的角度對“X得不能再X”這個結構的形成和結構特點及功能進行再次探討。

一、“X得不能再X”結構的形成及動因

(一)“X得不能再X”結構的形成。

根據北京大學語料庫和國家語委語料庫搜索得到“×得不能再×”結構出現的較早的用例有:

(五爺)來到碧霞山時,天光大亮,救了三太等,此時天氣平西,肚內也餓啦,又戰了四五百回合,實在是累得不能再戰啦,但是心火助著還可以支持。(清末《三俠劍(中)》)

隨著社會的進步,書包的材料也在進步。早些時候,人們大抵是用穿得不能再穿的舊衣服改制的。(《1996年人民日報》)

(扈郎小妾)面目極冷峭,與人也不合群,腳也小得不能再小,都能藏在褲子里。(民國時期《古今情?!罚?/p>

從上面的例子我們可以看到,能夠進入“X得不能再X”結構的既可以是相同的內容也可以是不相同的內容,我們可以把相同內容的例子看成是不同內容的特殊情況。另外對進入該結構相同內容的部分進行細分,我們可以發現能更進入該結構的詞類既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形容詞。下面我們對這三種情況進行逐步分析。

把①描述成“X得不能再Y”(Y可以時短語),將“X得不能再Y”分成兩部分我們可以發現“X”和“得不能再Y”之間是存在著因果關系的?!袄邸笔恰安荒茉賾稹钡脑?,“不能再戰”是“累”的結果。這是述補結構常見的表達情況。

把②描述成“V得不能再V”,那么我們就可以把“V得不能再V”看成是“X得不能再Y”演變而來的一種表示動作不能持續的一個特定結構。其中“穿”是“不能再穿”這個動作不能持續的原因,“不能再穿”是“穿”導致的結果,前后兩部分也存在著因果關系。

把?描述成“A的不能再A”,表示性質或狀態程度的不可再加深,“A的不能再A”既可以看成是“X得不能再Y”演變而來的特定結構,又可以看成是“V得不能再V”演變而來的特定結構?!靶 笔窃?,“不能再小”是結果。另外漢語中還存在著表示極性概念的“不能再X”結構,因此“A得不能再A”結構也可以看做是“A得不能再Y”和“不能再A”結構的融合,從而表達程度的進一步加深,例如:

他受了重傷不能再繼續說下去。(《心靈雞湯》)

士兵虛弱得不能再繼續說下去,所以林肯代他簽了。(《心靈雞湯》)

這時母親已經不能說話,只能有淚眼可憐巴巴地看著我,用虛弱得不能再虛弱的手撫摸我。(1995年人民日報)

從上面的三個例子可以看出第三個例子表達的虛弱程度明顯高于前兩個例子,而且在結構上也可以看成是前兩個例子的融合。

(二)“X得不能再X”結構形成的原因。

對于“X得不能再X”出現的原因,可以粗淺的歸納為以下兩點。

1.認知驅動。認知語言學認為漢語中存在著普遍的概念隱喻現象,隱喻是跨概念域的系統隱射。當X的動作義比較強的時候,“V得不能再V”表示的就是動作的不能持續。當X動作出現的頻率很高時,相應的程度就會不斷加深,因此可以把“A得不能再A”看成是表動作的“V得不能再V”向表性狀的“A得不能再A”的延伸。另外“X得不能再X”的形成也符合了人類從具體到抽象的普遍認知規律。

2.語言的經濟原則。語言的經濟原則是1983年leech在他的《語用學原則》中提出的一個規則,指語言信息編碼、傳輸、解碼的過程中,在語言信息準確性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可縮短文本內容,從而減少說話人和聽話人編碼和解碼的時間和精力,從而使交流更加順利。前面提到的“A得不能再A”結構可能是“不能再X”和“A得不能再Y”融合而成,就是人們利用原有結構進行重新組合,從而表達更為復雜的意思而又使交流簡單的有力證明。

二、“X得不能再X”結構的特點

上面對“X得不能再X”結構的形成和及形成原因進行了初步認識,下面對該結構的各個成分進行描寫,進而揭示出該結構的特點。

(一)“得”字考察。

《現代漢語八百詞》把“得”字的意義歸納為5項:“①助詞,連接標識程度或結果的補語;②助詞,用于標識肯定、可以、允許;③dei,助詞,標識情理上事實上或意志上的需要,用于口語;④dei,助詞,會,估計必然如此;⑤作為動詞的一個構詞成分,如“記得、認得、曉得、覺得、顯得、值得、省得、免得”,等等?!雹佟暗谩痹凇癤得不能再X”這個結構中作的是補語標記,連接程度或結果補語,前面既可以是動詞也可以是形容詞,但是出現在“得”字前的動詞和形容詞又有一定的限制。第一,有較濃書面語色彩的動詞和形容詞不易進入該結構,因為該“得”字結構口語化色彩較強。第二,“得”字前的形容詞一般是性質形容詞,因為狀態形容詞本身就具有較強程度義,這樣進入表程度的述補結構中就比較難。例如:

1.帽子簡直糟得不能再戴了,有好幾處都裂了縫。(《福爾摩斯探案集》)

2.燈在冒煙,四面的墻對此已很習慣,這些墻黑得不能再黑了。(《安徒生童話故事集》)

前面這兩個例子“得”字做的都是補語標記,是對“糟”和“黑”的補充說明,其中①連接的是糟的結果,②連接的是黑的程度?!霸恪焙汀昂凇倍际强谡Z色彩較弄的字眼,而且都是性質形容詞。

(二)“再”字考察。

《現代漢語八百詞》把“再”字的意義也歸納為5項:“①表示一個動作(或一種狀態)重復或繼續,多指未實現的或經常性的動作;②表示一個動作將要在某一情況下出現;③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增加;④“再”和否定詞合用;⑤另外,又?!雹诙凇癤得不能再X”結構中,主要考察“再”字這兩個義項:一是用在動詞前表示動作或狀態的重復或持續,二是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的增加。如果籠統的看無論是動作的持續還是程度的增加都可以看成是重復義的引申。首先由于某些動作是瞬間完成的,是不能簡單分開的,如果這一動作在短時間內不斷重復,那么這一瞬時的動作就可以看成是行為的持續。其次一個動作或狀態如果重復進行,那么表示的量的概念自然會在原有基礎上增加。例如:

①現在最長的70厘米,最短的僅僅40厘米,120把十字鎬,已經磨得不能再用了。(《1994年報刊精選》)

②那個時候我們已經是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了。我把手搭在他肩上,他把手搭在我肩上。(余華《十八歲出遠門》)

③我不知道我離哪個夢更近一點。如果我在NBA再打10年或 10年以上的球,那我的事業會是很成功。(姚明《我的世界我的夢》)

④這件上衣再大點兒,就不合適了。(口語)

①中的“再”字是用在動詞“用”前,表示用這個行為不能再重復或持續進行。②中的“再”字用在形容詞“好”的前面,表示程度的加深,把我們是好朋友這一關系的程度進一步加強。③中的“再”字用在了動詞“打”的前面,由于打這個動作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因此既可以理解為像以前在NBA一樣重復打球這個行為10年,也可以理解為繼續留在NBA持續打球這個行為10年。④中“再”字,表示的是大的程度的加深,意思是這件大衣如果在現在這個基礎上再大一點,就會不合適。

(三)“X”考察。

“X得不能再X”結構在北京大學語料庫共搜索到137個用例,其中X是單音詞的共有71例,X是雙音節或多音節的共有66例。若按詞性劃分形容詞116例,占總數的85%;動詞16例,占總數的11%;名詞4例,占總數的3%;區別詞1例,占總數的0.7%。因此“X得不能再X”結構中的“X”既可以是單音節的又可以是多音節的,就詞性而言形容詞占據著絕對的優勢,其次是動詞,名詞和區別詞出現的較少。如果在形容詞內部在進行細分就會發現能夠進入“X得不能再X”結構的形容詞大都是單音節的性質形容詞,116例中有87例,占形容詞總數的75%。如果在動詞內部細分就會發現動詞內部也存在著兩種情況一種是動作義比較強的動作動詞,另一種是能夠受程度副詞修飾的心理活動動詞。具體情況可參看以下例子:

①大家都知道,我開始的幾年,觀眾聽我唱歌的反應是差得不能再差。(《作家文摘》)

②搶救工作負責人克里斯托夫·杰林斯基醫生說,“情況已經糟糕得不能再糟糕”,克萊斯蒂爾的命運未來 24 小時內可能就會有定數。(《2004 年新聞稿》)

③隨著社會的進步,書包的材料也在進步。早些時候,人們大抵是用穿得不能再穿的舊衣服改制的。(《1996 年人民日報》)

④不,不是那個意思。我一直是愛你的,愛得不能再愛了,特別是……是啊……”他沒有把話說完,因為兩人的目光相遇了。(《戰爭與和平》)

⑤為什么在舒婷和席慕容詩歌中都能找到的意境、語言、情調相近的詩歌,前者被認為是“先鋒”、“新潮”,后者卻是大眾得不能再大眾呢?(《讀書》)

⑥央行是管宏觀的,這第二套住房貸款首付事項,可以說是商業銀行微觀得不能再微觀的事,由銀監會發文是合適的。(人民網《新房貸政策補丁表明宏觀調控措施的不嚴謹》)

上面所舉的6個例子中,有3個是單音節的,有3個是雙音節的。①②是形容詞進入該結構的例子,其中①中的“差”是單音節性質形容詞,②中的“糟糕”是雙音節性質形容詞;③④是動詞進入該結構的例子,其中③中的“穿”是動作動詞,④中的“愛”是能夠受程度副詞修飾的心理活動動詞;⑤是名詞進入該結構的例子;⑥是區別詞進入該結構的例子。

參考文獻:

[1]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

[2]馬真.現代漢語虛詞研究方法論[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年.

[3]張國憲.現代漢語形容詞功能與認知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注釋

①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第123頁.

②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年.第206頁.

中圖分類號:N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6-0197-02

作者簡介:張彥群(1990-) 男,漢,河南駐馬店,廣西師范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漢語語法。

猜你喜歡
單音節例子現代漢語
現代漢語位移終點標記“往”
“楞”“愣”關系及“楞”在現代漢語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現代漢語
《團圓之后》:“戲改”的“一個鮮明的例子”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現代漢語
“V著呢”中單音節動作行為動詞“V”的語義特征
在農村小學語音教學中提升學生認讀拼讀能力初探
如此樂觀
《穆斯林的葬禮》中單音節動詞重疊考察
商界求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