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土”“洋”之爭中騰飛的中國民族聲樂

2016-11-29 10:24張雪敏
藝術評鑒 2016年15期
關鍵詞:民族聲樂

張雪敏

摘要:我國的民族聲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淀。不同時期曾出現過多次繁榮,《詩經》《楚辭》、樂府、唐詩、宋詞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出現的“土”“洋”之爭,對我國聲樂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隨著改革開放,我國的民族聲樂在繼承優秀傳統的基礎上借鑒西洋的發聲,建立了真正中國特色的民族聲樂學派,改革開放后又起步騰飛達到輝煌。

關鍵詞:“土”“洋”之爭 民族聲樂 土嗓子 洋嗓子

中圖分類號:J61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6)15-0078-02

中國的民族聲樂有著數千年的長期積累,歷史悠久,一脈相承。在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音樂文化得到不斷發展,曾多次出現音樂文化繁榮的盛況,近代伴隨清王朝的衰落也出現過停滯不前的狀態,改革開放后又起步騰飛達到輝煌。這其中有很多現象和經驗教訓值得我們去思考和借鑒。其中,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在聲樂領域里掀起的一場關于民族唱法與西洋唱法之間的大討論、大爭鳴,對中國聲樂的發展影響巨大,至今仍需音樂界認真思考與研究。

一、“土”“洋”之爭

“土”“洋”之爭,即聲樂領域在上世紀三十年代末、四十年代初逐步顯現,五十年代達到高潮,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斷的,至今仍需音樂界認真思考的,關于聲樂領域里的民族唱法即“土嗓子”與西洋唱法即“洋嗓子”之間的大討論。其實質是中西音樂關系在聲樂藝術中的集中反映,其中涉及到如何繼承中外聲樂文化遺產,中西唱法的科學性,聲樂藝術的民族性,是創建新的中國唱法和民族聲樂學派等聲樂的根本問題。

1.“土”“洋”之爭的根源——中西(新舊)音樂文化、思想的交流與碰撞

中西音樂文化的交流,歷史上記載過多次,明朝意大利人利瑪竇,德國人湯若望,清朝葡萄牙人徐日升、意大利人德里格、法國人白晉等,都曾在中國傳播過西方音樂文化,但他們的活動范圍有限,交流規模和實際影響都不大,更談不上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產生沖擊。

二十世紀初,以沈心工、曾志忞、李叔同為代表的一批留日愛國志士,以日本和歐洲廣泛流行的曲調填寫新詞,編成新歌,創辦音樂雜志等活動,運用“學堂樂歌”的形式作為啟蒙運動的工具,開始了西洋音樂在中國的實踐和傳播,梁啟超曾對此給予熱情的介紹和鼓吹。蕭友梅、黃自等一批留學歸國人士的專業音樂教學、創作活動,則又讓西洋音樂更廣泛的傳播開來。從此中西音樂思想、文化之間的碰撞與交流融合就不斷發生。隨著對西洋音樂研究的深入,人們對西洋音樂和傳統音樂的關系的認知也更加理性。對西洋音樂不再全盤照搬,對傳統音樂也不再是一味的批判。

這些思潮是中、西兩種音樂文化在整體上發生全面的碰撞與交匯的結果。這次碰撞與交匯是中國音樂在沒有準備、被逼迫的狀態下發生的,中國音樂被撞得頭破血流,但也從中悟出“借鑒西樂,改造國樂,創造中國新音樂”(學習西樂,改良舊樂,創造新樂)的道理,并踏上了這條充滿荊棘、坎坷曲折之路。

2.“土”“洋”之爭的爆發

這場主要集中在聲樂界的爭論,早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就已經埋下了種子。1927年上海國立音樂院建立,聲樂教學基本采用的是西洋模式,西洋美聲唱法開始在中國傳播。然而,當時的大眾并不認可和接受這種唱法,即使一些音樂界的人士也不能認同,三四十年代的時候,就有人譏諷西洋唱法“像打擺子”“吐字不清”“像牛叫”“口里含著橄欖”等等;而西洋唱法則認為民族唱法不科學,沒有訓練方法,聲音不能持久(倒嗓),不能唱高音等。當時由于時局的原因,兩者的交流并不多,即使有沖突,影響也有限。

伴隨著八年抗戰,抗日救亡歌曲創作和抗日救亡群眾歌詠運動的蓬勃開展。在陜北革命根據地,秧歌發展成為一場轟轟烈烈的群眾性革命文藝運動,在此背景下新歌劇《白毛女》應運而生。在演唱新歌劇的過程中,演唱風格問題日益突出,“土嗓子”與“洋嗓子”的爭論不斷升級,矛盾越來越突出。1949年底,中華全國音樂工作者協會和中央音樂學院就唱法問題,在中華全國音樂工作者協會下設“音樂問題通訊部”,并在《新音樂》9卷2期和《人民音樂》1卷4期(1950.6.12)上以“筆談”的形式發動“唱法問題討論”,吸引到作曲家、理論家、歌唱演員、戲曲演員、聲樂教師等音樂界大批人士參與到討論中來,各種觀點紛紛亮相,兩種意見各執一端,針鋒相對,互不相讓。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

如:

“‘洋嗓子是用科學的方法訓練的,方法是科學化的,并可以說明所用方法的理由?!辽ぷ邮巧ぷ硬淮笮枰柧?,僅憑天然的聲音盡量發揚出來就可以了?!?①

——郞毓秀

“關于‘土唱法的科學不科學的問題,歐陽予倩先生認為‘土唱法沒有系統的訓練方法,不美;而西洋唱法有其科學的地方,是美的,但我以為科學不科學,美與不美,是要看它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來決定的,科學的東西,只有是它結合了實際時,才能說是‘科學的……”②

——湯雪耕

“民間唱法,在練聲里把練習道白放在很重要的位置,這是值得我們只曉得西洋一套‘美聲的同志重視和學習的?!雹?/p>

——葉素

“練聲方法沒有系統,各人自成一系,并且常常對不同的對象施用同一的訓練方法,或施以不顧生理重要條件的封建式的保守的強迫方法。因之,在效果上就不可能有更多的歌唱家出現?!雹?/p>

——石根

“無論是民間藝人也好,唱山歌的歌手也好,都是直著嗓子喊的?!雹?/p>

——武英

“‘土嗓子不夠科學化,如冬天伏在冰上練,對著大風練,對著尿坑練,把腳提到頭上練,練到嗓子出血來,這些都是摧殘聲音器官健康的錯誤方法?!雹?/p>

——羅耀國

“洋嗓子——科學、美化、洪亮、持續、聽得遠、省力、不啞嗓是利用人身全部共鳴。俁難練,缺點是工農兵接受不了,形成矛盾?!?④

—— 亓堯

從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圍繞著關于兩種唱法問題,聲樂藝術的民族形式與民族風格問題,建立中國的民族聲樂學派問題,歌唱中的發聲、咬字、風格問題,音樂的繼承與發展問題等問題。舉辦了數十場各種名樣的研討會,共發表論文近百篇。充分暴露了當時聲樂領域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不但引起音樂界的廣泛觀注,也引起了最高領袖毛主席的注意,毛主席在1956年“全國音樂周”接見部分音樂工作者時,就音樂的中西關系、古今關系發表了重要談話,對中國音樂的前進方向有深遠的指導意義。隨著討論的縱深發展,一種比較公允、客觀的意見逐漸明晰:兩種唱法,各有所長,各有不足,不可能用一方取代另一方,只有互相學習,互相補充,才能在長期的發展中創造與豐富新音樂藝術。

聲樂界待續了二十多年的“土”“洋”之爭,對中國的民族聲樂藝術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推動了中國的民族聲樂學派的建立。1961年,文化部在教育工作方案中,將五十年代部分音樂院校中設置的“民間演唱專業”正式改為“民族聲樂專業”。王品素、湯雪耕、白秉權等聲樂教育家積極探索和實踐,培養出了才旦卓瑪、何紀光、吳雁澤、李雙江、韓延文等優秀的民族聲樂歌唱家。正如周曉燕教授所說“土洋兩種唱法就是這樣在爭論中思考,在思考中改進、提高?!雹?/p>

二、爭論后的騰飛

1978年改革開放的春風,使一度被“文革”重挫的聲樂藝術再次復蘇,并煥發出勃勃生機。改革開放三十年,聲樂藝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西洋唱法和民族唱法齊頭并進,中國的藝術歌曲、抒情歌曲在創作和演唱方面,無論是作品創作之多,演唱水平之高,題材之廣泛,形式之多樣,還是理論水平發展,聲樂人才的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從“土”“洋”之爭中,我們學到了歐洲傳統唱法的整體歌唱、整體共鳴、混合均勻、統一的聲區,得到了松、通、圓潤的歌聲,得到了清晰的歌唱語言以及音量、音色的可控制、可變化的能力,培養出了一批杰出的歌唱家,如胡曉平、梁寧、范競馬、戴玉強、迪里拜爾等。他們不僅能唱好地地道道的外國歌曲,在世界級的聲樂比賽中獲得大獎;在世界舞臺上演唱外國歌劇,水平達到了大師級的水平;也能唱好我們自己民族風格的作品,他們演唱的中國作品,同樣具有中國行腔韻味、中國氣質和中國語言的美感,在吸取西方聲樂精華,聲情并茂地演唱中國歌曲方面,積極探索實踐并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中國民族聲樂學派在“土”“洋”之爭中逐步建立,在“文化大革命”中曲折前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探索與實踐,已取得了許多成功經驗,逐步形成了自己的風格特點,形成了較為系統的演唱教學方法和理論體系,實現了幾代音樂人建立中國聲樂學派的夢想。民族聲樂吸取西洋唱法之精華,結合本民族特點,不僅總結出了科學的發聲方法,訓練出純凈、明亮、圓潤、柔和、通透、有共鳴的聲音,而且保持了自己原有的吐字清晰,聲音純凈明亮的特點,更追求字正腔圓、以字帶聲、以聲傳情、聲情并茂的演唱,充分體現出它的時代氣息和民族風格,形成特有的藝術個性和色彩。教學方面,中國民族聲樂有一支穩定的教師隊伍和教育基地,全國現有九所音樂學院和很多的綜合院校都開設有民族聲樂專業,尤其以中國音樂學院金鐵霖教授的教學突出,金教授堅持科學性、民族性、藝術性、時代性,在不斷的探索和實踐中,總結出了培養民族聲樂人才的七字標準:“聲、情、字、味、表、養、象”,培養出彭麗媛、張也、宋祖英等大量優秀的民族聲樂人才,為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作出了杰出貢獻。

注釋:

①郞毓秀:《談談“洋嗓子”問題》,《人民音樂》,1950年第4期。

②湯雪耕:《“唱法”問題座談會發言摘錄》,《人民音樂》,1950年第4期。

③羅耀國:《“唱法問題”筆談第一次總結》,《人民音樂》,1950年第4期。

④亓堯:《關于“唱法問題”——華東軍事政治大學文藝系座談會總結提綱》,《人民音樂》,1950年第4期。

⑤陳荃有,楊旭:《樂苑秋實——中國著名音樂家訪談錄》,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8年版,第177頁。

猜你喜歡
民族聲樂
淺談東北民歌與民族聲樂演唱風格
民族聲樂演唱中的情感表達研究
民族聲樂創新教學與賀州瑤族民歌傳承初探
關于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研究
民族聲樂教學中男高音歌唱的技術訓練與能力擴展
論民族聲樂的科學訓練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聲樂教育
民族聲樂的演唱風格與方法
探究我國音樂發展的“多元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