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物—詩意的心靈

2016-12-01 06:48袁玲玲
藝術沙龍 2016年3期
關鍵詞:詩意萬物畫家

融物—詩意的心靈

藝術總是伴隨著心靈的成長而劃下美麗的印痕,無需刻意經營,也無需著意修飾,是纏繞在心田的藤蔓,是生長在心間的蘭花,在思想之水的浸潤下蓬勃生長,燦爛花開!

畫家要有詩意的眼光,才能“與物相宜”,同樣還要有詩意的心靈,才能“寓情于物”。把眼中所見,與物對應,心靈所感,應物生情。色彩以隨類賦彩為立象語義,而在隨類賦彩中感悟詩意的心靈,賦以萬物靈性的色彩?!半S”的意義在中國美學觀念與創作實踐中卻是可以物物互換、心性互換的。既以隨物之類,賦物體之原色,亦可隨心識之類,賦心象之顏色,物體之顏色是客觀物化的世界之原本,而心象之顏色卻是帶有畫家感情與思想色彩的意象顏色,因而可指涉為中國工筆畫的顏色既可以表現世界萬物之本真,亦可表現萬物因人之感而生而動之情感色彩。

這種色彩觀自然是從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游離出來的心性所致。六朝時玄學家們暢言:“自然之理,有寄物而通也?!保ü蟆肚f子·外物注》)宗炳的“以形寫形”就是要再現“自然之理”而見其道。道又是常而不變的,“法”卻是可變而且常變的,所以后人說“法無定法”?!爸寥藷o法”之說,其實我們現在看來是有道理的,“法”是人們對事物的一種常理的認識和規定,它會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入和不同而有所改變和調整,那么“法”在某種程度上就具有可變性。從這個道理上來說,“法無定法”是善于思考的畫家和理論家提出的一個非常具有探索性的問題。而在畫家的眼中、胸中、筆下,繪畫所表達的是暢形、暢神、暢意……是以詩意的眼光、詩意的心靈抒發詩意的感悟,揮灑詩意的熱情!即使是理性的歸納和總結,同樣也具有活潑的詩意之性,并以此作為繪畫的精神介質。王國維先生曾經在《人間詞話》中說過這樣一段話:“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髙致?!边@段話的意思是詩人對于宇宙人生,必須能夠進入其中,又必須能夠跳出其外。進入其中,所以能夠描寫;出乎其外,所以能夠觀察。進入其中所以才會有生氣。出乎其外,所以才會有高致。詩人寫詩與繪畫同源,這也正像我們畫人物畫一樣,對于生活中人的千姿百態,種種性狀,只有深入了解,細心體察,以心靈在場的方式接通生命的本真,才能掌握所描繪的對象生動而微妙的千變萬化。而要把這種生動的形象賦予作品人文的內涵,自然是指切身感受、觀察入微還是不夠的,還要細心地體會,站在觀賞者的角度品味其中的奧妙。正如朱光潛先生所說:“藝術家在寫切身的情感時,都不能同時在這情感中過活,必須把它加以客觀化,必定由站在主觀的受償者退為站在客觀的欣賞者?!比耸赖那ё税賾B若浮云掠空,作為畫家的選擇只取那最潔白動人的一片云……

對于外在世界來說,藝術家所創造的世界是收攝,是凝結,以微景而囊眾景,以一氣通大千。對于鑒賞者來說,藝術世界又是一個漸次打開的世界,將你心靈中的煙云風暴推出,你的記憶、想象,你的生命體驗,都在這藝術的空間中繾綣。藝術家的創造就是表現這樣的生命之象,你來觀,你便加入這樣的世界,你加入了這世界的氣場,你與這世界便交匯、流蕩起來。所以對于中國繪畫藝術來說,既隨物以婉轉,亦于心而徘徊,是整體生命的跌宕浮沉。藝術家在這跌宕浮沉中觀照自然萬物,觀照生命情態,詩意的心靈與世界相映照,捕捉感動心靈的瞬間,演化為雋永流芳的色彩真境。唯其如此,色彩的絢爛才能歸璞于真,色性天然;繪畫的感染才可以歷久彌新,探無止境!

清尊素影之二 80cm × 50cm 2012年

清尊素影之三 70cm × 35cm 2013年

清尊素影之六 80cm × 50cm 2013年

清尊素影之七 70cm × 35cm 2014年

清尊素影之九 81cm × 51cm 2015年

清尊素影之十一 70cm × 35cm 2015年

清尊素影之十二 70cm × 35cm 2015年

清尊素影之十三 80cm × 50cm 2015年

天使之翼之二 80cm × 50cm 2015年

無語的心情之四 140cm × 70cm 2014年

猜你喜歡
詩意萬物畫家
萬物皆可折
萬物生
詩意地棲居
冬日浪漫
酷炫小畫家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假如萬物會說話,絕對會把你萌化
被耽擱的詩意
春日詩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