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制度機制建設完善流動黨員教育管理

2016-12-01 15:29張紅曉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2期
關鍵詞:制度建設教育管理

摘 要 在全面從嚴治黨背景下,如何加強對流動黨員的教育管理始終受到黨和國家的持續高度關注。本文認為通過加強制度機制建設,可以加強和改進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鞏固和擴大黨的執政基礎,助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關鍵詞 流動黨員 教育管理 制度建設

作者簡介:張紅曉,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委黨校。

中圖分類號:D26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218

一、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現狀

中國共產黨是按照列寧主義建黨原則組建的政黨,因此我黨始終高度重視黨的組織建設。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定:“每個黨員,不論職務高低,都必須編入黨的一個支部、小組或其他特定組織,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接受黨內外群眾的監督”,“不允許有任何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不接受黨內外群眾監督的特殊黨員”,“黨員如果沒有正當理由,連續六個月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或不交納黨費,或不做黨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認為是自行脫黨”。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的不斷加速,人才、勞動力資源流動越來越頻繁,其中離開家鄉外出務工、經商的黨員人群也日益增多??梢哉f流動黨員的產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現象,流動黨員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就字面含義而言,流動黨員就是指流動就業人口中的黨員。根據人員結構不同,可將流動黨員主要分為四類:一類是進城務工的農村黨員,這一類黨員大部分是為了改善家庭生活境遇;一類是下崗在家或打零工的原國有、集體企業黨員,這一類黨員大部分是因為原單位改制、破產、重組而“重又走進風雨”;一類是自主就業的大中專畢業生及柔性就業流動人才中的部分黨員;一類是組織關系仍在其黨組織,但由于工作需要被派駐外地組織、機構的工作人員中的黨員。

(一)主要做法

要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維護權益、優化服務、齊抓共管”原則,緊緊圍繞流動黨員的需求搭平臺、創載體,著重在非公有制企業和服務行業等流動黨員分布相對集中的領域,積極探索開展黨建工作,不斷提高黨建工作水平。就流動黨員的具體教育管理做法而言,常見的途徑有:

1.加強組織領導。一是健全領導體系,統籌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形成上下貫通、縱橫聯動的組織網絡。二是開展組織聯建,將機關、社區黨組織與市場、商會等流動黨員集聚的黨組織開展共建活動,形成黨群組織聯動共創、合力共建的工作局面。

2.優化組織設置。集中精力優化組織設置,提高黨組織對流動黨員的覆蓋。一是定期調研、摸清底數。針對流動黨員人群流動性大的特點,深入開展調查摸底工作,對流動黨員的基本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二是因企制宜、分類組建。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及時建立單獨黨組織,并成立相應的流動黨員黨小組,提高企業流動黨員的歸屬感。

3.強化日常教育。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必須建立平臺,重在日常。通過整合各方面黨建資源,不斷加強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搭建流動黨員黨建平臺。一是筑牢陣地。建設集學習、培訓、就業、調解、健身等功能于一體的黨群服務活動中心,輻射各片區黨組織。收集流動黨員的意見建議,對反映的問題積極幫助協調,并及時給予答復,構建和諧企業文化。二是搭建平臺。設立“流動黨員之家”,強化時間保障,設立黨員開放活動日,確立活動主題,組織集中活動。三是創新載體。開展企業黨組織創建活動,搭建QQ、微信等網絡交流平臺。

4.拓寬教育渠道。一是開展雙向志愿服務。組建定向志愿服務隊,由黨員志愿者為外來人口群體定向提供服務。同時,在外來人口群體中積極開展義工活動,成立由流動黨員為主體的志愿服務隊伍,開展敬老、愛幼等力所能及的服務活動。二是激發流動黨員責任擔當。選樹流動黨員先進典型。創新黨課教育模式,探索教育模式,由評選出的優秀流動黨員走上講臺上黨課,引導全區黨員崗位建功爭先進。

5.健全保障機制。一是健全流動黨員就業創業保障機制,積極開展流動黨員就業創業培訓。二是完善流動黨員權益保護機制,開辟外來人口維權綠色通道,設立外來人口維權接待日,圍繞勞動保障、社會保險等方面提供服務。

(二)存在的問題

雖然各級黨組織針對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從各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摸索了一定的經驗做法。但從總體上看,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仍然比較薄弱,實際工作中還突出存在著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1.“地位尷尬”,黨員發展難。外來人口長期在外,流出地黨組織沒有時間、沒有精力、也沒有好的辦法對其中的先進分子進行跟蹤培養。外來人口流動性較大,流入地黨組織能夠考察的時間有限,與本地黨員相比難以做到知根知底,工作開展過程中更趨于謹慎,思想上同時存在怕為他人做嫁衣的困惑,對在流動性大、人員結構相對復雜的外來人口中發展黨員積極性不高。

2.“身份隱性”,組織覆蓋難。在組織關系接轉未實現網絡平臺化之前,流動黨員中主動到流入地組織部接轉組織關系的較少。究其原因,除了外出時間、地點不固定外,主要還存在組織關系接轉手續繁瑣、花費時間過多等原因,導致黨員的組織隸屬關系和工作單位相分離,成為“口袋黨員”、“隱性黨員”。對于這部分黨員,由于黨員日常教育管理難以到位,以及社會大環境的影響,組織生活以及黨員教育培訓等都難以落到實處,導致相當部分流動黨員的黨性意識日益淡薄。同時,部分小型、非公等企業由于本單位黨員人數較少,不符合建立相關黨組織的條件,無法建立黨組織,致使在這些“兩新”組織中仍然存在“有黨員無組織”的狀況。而在一些建立黨組織的基層黨組織,由于黨建工作較為薄弱,黨建活動開展時缺乏有效性、針對性,客觀上影響黨員作用發揮。

3.“歸屬真空”,教育管理難。外來人口來源廣、分布廣,跨市、跨省的情況非常普遍,造成流動黨員教育培訓需求多元化、碎片化。部分地區基層黨組織沒有針對流出黨員制定切實可行的教育管理制度,使部分流出黨員難以履行黨章規定的學習義務、享有黨章規定的學習權利。而在流入黨員的“兩新”組織中部分基層黨組織建設還不夠完善,對流入黨員教育管理不夠重視,也無法適應對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要求,出現了對流入黨員教育管理的“真空”。特別是黨章規定的“黨員如果沒有正當理由,連續六個月不參加黨的組織生活,或不交納黨費,或不做黨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認為是自行脫黨”要求難以落實,致使外出黨員疏于管理和監督。

二、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的對策

如何有效加強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與基層組織建設的其他領域是相輔相承、互為促進的關系,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工程。因此,在抓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的過程中,必須把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總體方向,結合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以制度和機制建設為突破口,實現對流動黨員的有效教育管理。

(一)加強制度頂層設計

作為廣泛處在的社會現象,各基層黨組織“各自為戰”無法解決宏觀難題,因此需要在宏觀層面建立起有效的流動黨員教育管理銜接機制。從流動黨員在流出地作外出報告,到流入地后與當地黨組織取得聯系,利用黨組織關系網上結轉系統實現黨組織關系結轉;流入地黨組織如何組織流動黨員參加黨組織生活,加強流動黨員教育;流動黨員如何繳納黨費、接受流入地黨組織的監督管理等,這些都需要在宏觀層面作出嚴格的、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的規定,才能使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工作逐步走上正規化、制度化、規范化的軌道。

(二)健全組織設置機制

就業結構的多樣性決定了流動黨員黨組織的設置不僅需要考慮屬地原則,更需要結合各種新經濟社會組織不斷設立的現狀。必須做到哪里有黨員,哪里就有黨組織,實現無盲區的組織建設,做到的黨組織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步設置。結合我黨的基層組織工作方法要求和實際情況,凡有正式黨員3人以上的非公有制企業,條件成熟的,都應當單獨建立黨的基層組織。黨員人數在3人以上、50人以下的,應建立黨支部;黨員人數不足3人的,可就近與其他組織中的黨員建立聯合黨支部;黨員人數超過或接近50人、100人的,可分別建立黨的總支部、黨的基層委員會。聯合黨組織中,具備單獨組建條件的,要及時單獨組建黨組織。一是加強非公有制企業黨組織建設。黨員人數較少,暫不具備單獨組建黨組織條件的,要以鄉鎮、街道、村、社區、專業市場等為單位,就近建立聯合支部,組建區域性黨組織。二是加強社會組織黨組織建設。依托行業協會、個體私營企業協會和專業經濟合作組織組建行業性黨組織,不斷滿足加強黨員教育管理的需要。三是加強群眾組織建設。把工會、共青團組織先建立起來,發揮黨員服務中心、黨建工作站“孵化器”、“主陣地”、“加油站”、“連心橋”等服務功能,為建立黨組織創造條件。

(三)建立流入流出雙邊協調機制

必須破除由一個黨組織獨立實行教育管理的理念,在流動黨員的流出和流入兩端加強管理,樹立流出地和流入地黨組織合作管理、共管共贏的理念。一是落實外出登記制度。凡外出三個月以上的黨員,外出前應向所在黨支部報告,所在黨組織需將外出黨員的相關情況登記存檔,建立臺帳。二是落實流入登記制度。流入黨員及時憑黨員有效證件,到從業地方或單位基層黨組織登記,明確支部并參加組織生活,積極主動參加各類活動。三是建立雙向聯系制度。黨員流出地黨組織要主動加強與流動黨員聯系,了解他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情況,經常向他們通報家鄉或單位的發展情況,征求對重大決策的意見。黨員流動后至少每季度要與流出地黨組織聯系一次,匯報思想和工作情況,從業地點發生變化時,應及時向流出地和流入地黨組織報告。

(四)建立健全教育引導機制

社會流動性加強的背景下,根據流動黨員的居住、就業、流動等情況,通過強化分類管理,可以實現分類教育引導,增強黨員教育管理實效性。一是優化教育管理的形式。由于流動黨員工作、生活時間限制,難以經常參加集體學習,因此可以采取化整為零的方式開展教育,以方便流動黨員參加教育、接受管理。二是科學設置教育內容。流入地需要結合流入黨員學習需求,把流動黨員教育納入當地黨員教育培訓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法律知識、現代科學技術知識以及有關的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不斷提高思想和業務素質,增強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三是創新教育載體。流出地采取定期寄發學習材料,利用電話、QQ、微信等方式加強與流出黨員聯系。在流動黨員集中返回時,要抓住時機開展集中培訓、黨員座談會等活動,并與民主評議黨員等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在黨員外出期間,大力推行網絡教育和現代遠程教育,利用互聯網、遠程教育等現代手段,適時開展形式多樣的教育活動,提高教育效果。

(五)建立健全激勵保障機制

建立和完善流動黨員激勵與保障機制。一是落實完善黨員發展機制。流入地積極吸收優秀流入黨員參與基層社會組織建設;按照有關政策和指導方針,把年齡相對較輕,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技術技能,能夠帶動群眾共同富裕的外來入黨積極分子,發展成為合格黨員。二是建立健全黨員幫扶機制。按照“力所能及、適宜適度、深入持久”的原則,充分發揮流入地優勢,選擇困難流動黨員重點幫扶對象,與其長期開展結對活動。三是建立健全黨員激勵機制。建立起多種激勵機制,對表現突出、發揮貢獻大的流動黨員,流出地和流入地黨組織都要進行表揚,給以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激發流動黨員奮發向上、積極有為的精神。

參考文獻:

[1]毛曉燕.論市場經濟條件下流動黨員管理的新途徑.理論界.2006(4).

[2]方華明.新形勢下流動黨員教育管理對策淺析.人民論壇.2013(2).

[3]楊群紅.構建城鄉一體農民工流動黨員動態管理機制.中州學刊.2011(4).

[4]蒯正明.新時期非公企業流動黨員管理面臨的難題, 原因與對策分析.天府新論.2013(9).

[5]費高云.破解難題 在農民工群體中加強黨建工作——以南通市為例.唯實.2013(3).

猜你喜歡
制度建設教育管理
論職業學校教學管理中的賞識教育
加強公德制度建設
價值觀視角下的政治認同
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探究
提升南昌市軟實力研究
ERP系統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應用分析
現代高校教育管理若干問題的思考
葡萄牙大學章程對我國大學章程建設的啟示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