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夢”哲學邏輯視域下高校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理論與實踐探索

2016-12-01 16:22李冬淑李惠陽
法制與社會 2016年32期
關鍵詞:主題教育中國夢實踐

李冬淑 李惠陽

摘 要 中國夢體現了理想與現實辯證統一、個體與整體辯證統一,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統一,人的全面自由發展的哲學邏輯,本文在中國夢哲學邏輯視域下探索“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理論和實踐,提出以工匠精神,打造主題教育活動品牌;差異性精神需求,闡述中國聲音、中國特色;生活化、時代化,策劃主體化、參與化的活動。

關鍵詞 中國夢 哲學邏輯 主題教育 理論 實踐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高校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A13 671S)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李冬淑,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李惠陽,福建省未成年犯管教所。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6.11.257

中國夢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分析中國夢的哲學邏輯,對于指導高校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有著重要的影響。當前高校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還存在著不少問題,需要在中國夢哲學邏輯視域下探索高校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理論和實踐。

一、“中國夢”的哲學邏輯

(一)“理想與現實”辯證統一

中國夢詮釋了理想與現實的辯證統一,既體現了可實現的宏偉目標,又基于中國目前的國情提出具體的目標?!爸袊鴫簟笔菍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是13億中國人民共同的夢想,是中國人共同的夙愿?!爸袊鴫簟备哂诂F實,是之不懈奮斗可實現的目標,同時是基于中國實際情況和基本國情提出來的。

(二)“個體與整體”的辯證統一

習總書記指出:“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的幸?!?。中國夢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具體利益組成的“命運共同體”,是國家夢、民族夢、個人夢的辯證統一,中國夢既是“宏大敘事”的國家夢,也是“具體而微”的個人夢,國家繁榮昌盛了,個人的美好夢想也會得到實現。

(三)矛盾普遍性與特殊辯證統一

中國夢的實現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統一原理,唯物辯證法認為矛盾無處不在、矛盾無時不有,要認識事物的本質必須認識和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實現中國夢是一個不斷產生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當前中國改革進入“深水區”,改革過程中面臨著巨大風險和挑戰,實現中國夢就是不斷解決這些矛盾過程。實現“中國夢”就要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分析個體特殊性。關注不同群體的利益和訴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認清楚當前中國主要矛盾,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民生問題。

二、中國夢哲學邏輯對高校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的理論思考

(一)高校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現狀

自2013年2月23日團中央印發《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在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的通知》(教黨﹝2013)2號),部署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以來,各高校掀起了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高潮。各高校在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也存在不少問題,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 中國夢的崇高理想與學生個人現實夢想脫離開來:

高校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過程中,所開展活動沒有很好地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學生實際現實夢想結合起來。有些活動過于強調國家夢想和民族夢想,讓學生覺得和之前政治理論活動一樣,學生自然而然表現出厭煩情緒,然后消極對待,借故逃避這些活動。而有些活動為了迎合學生的個人需求,一味討好學生,失去了中國夢的教育意義。

2. 一刀切,沒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筆者查看了各大高校校園網,大部分高校能夠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制定“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策劃方案,開展轟轟烈烈主題教育活動,但是每個高校開展主題教育活動內容幾乎都一樣,大都包括演講比賽,征文比賽等之類的活動。沒有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現實需求和精神訴求開展活動,往往所有活動一擁而上,學生也比較盲目,學生參加此類活動表現出很強功利性和實用主義,很多學生參加此類活動僅僅只是為了掙取德育分。很多高?;顒記]有持續化,中國夢熱度一過,就像過眼云煙,什么都沒有留下,至今很難找到和中國夢相關活動,學生到底接受了多少更不得而知了。

3. 忽視學生需求,忽視以“學生為中心”:

各大高校策劃“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其核心思想是加強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引導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顒虞d體選擇和活動設計上沒有以“學生為中心”,實現學生“全面自由發展”,更多是以活動為中心,為了活動而活動。沒有擺脫以往說教式、 英雄式、 沉重式的教育,沒能感染到學生,以及可讓學生對自己的生活與所生活的實際情況有所思考和啟發,沒辦法讓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中國夢的哲學邏輯對高校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的影響

1.崇高理想與個人理想結合:

中國夢詮釋了理想與現實的辯證統一,她為缺少宏偉目標的中國人民帶來了振奮人心的理想,同時又為大家提供了可實現的現實夢想。90后大學生一部分人存在理想信念的缺失現象,他們缺乏夢想、缺乏追求、缺乏崇高理想、缺乏馬克思主義信仰。他們沒有經歷戰爭苦難,文化大革命浩劫,也沒有經歷物質需求極度匱乏的所帶來的焦慮,他們向往“小而確幸”的自我滿足,向往小小的物質滿足。高校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要注意把中國夢的崇高理想和學生現實理想結合起來,中國夢把崇高的政治理想,轉化為通俗化的夢想,轉化為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傳播的平民化語言,把個人夢想和國家、民族夢想結合起來,把個人夢想和時代需求結合起來。

2.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平衡:

中國夢所體現的個體與整體的辯證關系告訴我們高校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一方面要正確引導學生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同時不能忽視學生個體的存在,引導學生將個人發展統一于社會發展之中。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人的價值觀呈現多元化,作為社會成員一員的大學生,他們的價值觀也受到社會影響,向多元化、功利化及個體化傾向,他們不再認為集體的利益高于個人利益,為了集體活動犧牲個人時間和需求,個人主義高度膨脹。這就要求高校組織和實施“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要正確引導學生樹立集體主義價值觀,同時要切合學生的個體需求,比如轉化為提高學生團隊合作能力這樣的體現方式,學生更容易接受。一定要注意過度強調集體主義價值觀,成為無效活動,學生為了參加活動而參加。

3.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滿足學生利益訴求:

中國夢體現了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需要分析個體的不同利益訴求。高校設計“我的中國夢”主體教育活動要了解學生多元價值觀和利益訴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需求,吸納學生共同參與主題教育活動設計,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其中,以主人翁身份參加活動。高校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要分析學生普遍性的利益需求,分析他們最關心、最現實、最直接的需求。把中國夢與學生的學業夢、職場夢”、發展夢、成才夢等具體夢想結合起來,滿足各個層次、各個年級學生的現實需求和精神訴求。

三、高校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實踐探索

(一)以工匠精神,打造主題教育活動品牌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持久性工作,“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想要取得比較明顯的效果,要求組織者要沉下心來,以工匠精神,打造主題教育活動品牌,讓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煥發生機??梢越梃b《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部紀錄片,這部每集投資50萬、拍攝4個月的小成本制作,網絡播出后點擊量破百萬?!霸撈艿疥P注的原因,是凝結在器物上的一代又一代匠人的匠心,也就是‘工匠精神”。他迎合了90后學生趣味性、實用性、互動性的消費需求,很好地把歷史性、知識性、藝術性與互聯網時代成長起來的年輕人需求結合起來。如果我們教育工作者能夠以“工匠精神”,真正沉下心來,認真研究90學生的需求,策劃學生喜歡趣味性、實用性、互動性的品牌活動,并長期堅持下來,肯定能取得不錯的效果。

(二)差異性精神需求,闡述中國聲音、中國特色

現在對90后大學生有一個固化印象就是他們沒有社會責任感,沒有愛國之心,實際上是我們的活動沒有傳遞情感給學生,感染學生,讓學生對自己的生活與所生活的社會有所思考和啟發。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例,一部讓韓國總統樸槿惠評價為“對愛國主義教育、引導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國家觀起到了積極作用”的電視劇——《太陽的后裔》,這部愛國強軍的主旋律的電視劇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愛奇藝副總裁陳宏嘉透露,“在這超25億的播放成績當中,77%以上用戶是移動族群,90%以上為90后年輕粉絲”。他塑造了有血有肉、性格立體、富有青春朝氣的人物榜樣來吸引觀眾,在平凡職業中以貫以堅定的職業信仰,并賦予偶像以榮譽、忠誠、責任、信任,由此來傳遞現代的愛國主義精神。作為80后,同時又是一線輔導員,筆者也認真觀看了該劇,這部電視劇傳達的正能量遠比任何說教來的深入人心。其實真正的愛國情懷是從我們身邊做起,忠于自己的國家,堅持自己的職業信仰,遵守職業道德,在平凡中為祖國努力,而不是我們所司空見慣的說教式、英雄式、沉重式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生活化、時代化,策劃主體化、參與化的活動

90后年輕一代是在輕松環境中長大,他們心態逗比,語言幽默,思維跳躍。對于他們來說青春,網游、創業、時尚等這些極具時代感元素更能切合他們的生活,更能引起他們的共鳴。高校策劃“我的中國夢”主題活動不妨交給學生,讓學生以主人翁的身份策劃主體化,參與化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出來。國產電視劇《微微一笑很傾城》把對青少年利弊參半的影響的網絡游戲以主流媒體形式呈現出來,短短幾個月時間優酷網播放量已經超過100多億,國家層面都已經轉變工作方式,何況是我們高校教育工作者。

相信如果所有教育工作者轉變思路,能夠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全面自由發展為核心,研究學生成才發展規律,具體分析學生個性化需求,設計活動能夠賦有時代感元素。高校開展“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活動一定能夠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引導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參考文獻:

[1]張朋、王忠橋.“中國夢”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解讀.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0).

[2]韓小軍. 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中國夢.考試周刊.2014(31).

[3]劉曉杰. “中國夢”的哲學意蘊、現實意義與當下訴求.理論觀察.2016(4).

[4]孫祥、林雪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中國夢”和諧共建研究.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2).

猜你喜歡
主題教育中國夢實踐
增進大學生黨員主題教育實效性之應然選擇研究
高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融入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研究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華追求“中國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