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16-12-01 13:13秦亞
智富時代 2016年12期
關鍵詞:公司治理結構股權激勵上市公司

秦亞

【摘 要】本文首先是介紹關于國際研究者們對股權激勵理論的探究,以及得出的一些基本理論。再次,這篇文章系統分析概述了中國的上市公司采用股權激勵體制的發展過程和運用效果,以及發展現狀。最后,此文從我國企業實際情況出發,針對股權激勵在中國上市企業難以發揮突出作用這一問題,此文提出了上市公司采用股權激勵的一些方案措施建議。

【關鍵詞】股權激勵;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結構

一、改革前后我國上市公司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

(一)董事會受大股東控制,監事會缺省或形同虛設

現代公司普遍存在的一類公司治理問題被稱之為“內部人控制”,具體體現在其董事會成員中,絕大部分是內部董事,因此受到利益驅使,很容易對企業經營管理機制做出缺乏公正性與獨立性的經營決策。目前來說,我國企業的內部管理體系中往往不存在、或者存在由黨委書記作為監事的監事會。

(二)2000年至2005年,上市公司的股權激勵探索進入新階段,但登木求魚

我國五部委于2005年正式提出:股權激勵機制同樣適用于我國企業的非流通股改革;同年十一月份,《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意見的通知》由我國證監會頒布,國務院轉發,《通知》強調:我國目前實行的激勵機制仍要需要進一步規范與開拓,創新激勵形式,以多樣化的激勵方式提高企業員工的工作熱情。

(三)2006年后的規范化發展階段

我國的資本市場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作用越來越明顯,我國企業股權分置的成功改革,以及企業內部治理機制的優化,才使得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制度能夠開始發揮作用,另外,不斷完善的法律制度也為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我國證監會于2005年末,就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具體實施方法做出了較為明確的規定。

二、內部職工股階段治理結構混亂

為了進一步提高企業整體凝聚力,為企業發展籌集資金,我國于1984年正式改革原有的股份制度,內部職工股的出現標志著股權結構改革的開始,目的是實現企業整體利益與員工個人利益的有機融合,以激勵的方式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根據調查顯示,在我國的上司公司中,超過10%的公司存在內部職工持股比例極低,而且目前的上市公司員工持股制度尚不成熟,仍然處于股權結構改革的初步階段,未能完全實現預期的以激勵的方式提高員工工作積極性的目的,并且存在部分上市公司的員工持股制度存在過于形式化的問題,也對實現這一制度的作用與意義造成了一定的阻礙。另一較為嚴重的問題是,企業原有的管理體制不能有效解決員工持股制度下出現的一些問題,這些管理漏洞成了有些人謀取不正當利益的“近路”??紤]到這些問題,我國于1998 年最終將員工持股制度廢除。

三、產權清晰的自然人控股階段股票市場不成熟

在我國的上市公司中大力推行股權激勵制度是明智的選擇,通過回顧總結經濟發展歷程可以發現,企業的內部管理、績效評價體系、市場環境這三個方面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為股權激勵制度的推廣提供了外部條件支持。但僅由這些外部條件的支持難以實現股權激勵制度的廣泛深入推廣,這些外部條件與股權激勵制度之間的關系是錯綜復雜的,彼此之間相互影響、互為補充。股權激勵制度最突出的作用變現為能進一步激化市場與管理之間的矛盾,幫助經理人發現市場問題,及時制定解決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企業的效益,利于上市公司的長遠發展。

四、進一步完善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機制的對策和建議

通過上文可以看出,我國市場已經具備了在上市公司中推廣股權激勵制度的條件,但我們并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我國現階段不論是市場環境還是企業內部都還存在諸多不利于股權激勵制度實施的問題,我們還需要對自身不斷進行糾正和完善。

(一)優化實施股權激勵的內外部環境

股權激勵制度想要獲得預想的積極作用,企業內部首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不僅是公司組織結構的優化還是人力資源的合理分配,都應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以配合股權激勵制度的良好實施。國外的實際經驗證明,企業的內部條件才是決定股權激勵制度能夠取得良好效果的關鍵。因此,必須繼續優化企業內部條件。

(二)提高全社會對資本市場功能的認識

現階段我們對資本市場認識的誤區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政府過于依賴資本市場對國有企業的幫助作用,認為資本市場的調節作用是萬能的;另一方面,國內多數投資者對資本股票市場當做任意游戲的場所,中國龐大的股民數量足以見得社會對股市和資本市場沒有正確的認識。在這種社會背景下,我國的資本市場是不規范也不健康的,我國的資本市場并不能像發達國家的資本市場那樣具有推行股權激勵制度的良好環境基礎。真正的資本市場既不是政府推行政策改革的試點領域,也不是投資者實現一夜暴富的場所,資本市場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幫助企業籌集資金,實現進一步的發展;對社會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配置,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社會的經濟效率。

(三)根據上市公司自身制定合理的股權激勵制度使清晰定位

在企業的實際經營管理中,各管理者在策略、經驗等方面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往往選取個人要素最優秀的管理者作為企業的委托人或代理人。正是因為實行股權激勵制度的最初目的在于完善國有企業的產權制度,企業股東尤其是國有股份股東的意見在股權激勵制度的具體制定中尤為重要,自股權激勵制度實施之初至現在一直對這些股東的意見進行了認真的考慮。股權激勵制度最主要的任務是實現企業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企業資本效率,帶動企業更高更快的發展。在這種責任下,實施激勵制度所需的成本應有所有股東共同承擔,但在我國實際是由大股東及國有股份股東承擔。站在法律的角度分析,上市公司股東對企業并不負有實施激勵政策的義務及責任,大股東和國有股份股東對企業經營者進行任何形式的獎勵都是違法的;站在公平交易的角度分析,由大股東和國有股份股東承擔激勵制度的實施成本,加大了他們的負擔,助長了小股東“倚小賣小”的心理。這樣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國有企業產權不清的問題,但同時也造成了國有資產的損失,給股權激勵制度的持續推行造成了阻力。

五、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上市公司的組織結構日趨完善合理,對企業的管理朝著更為科學的方向發展。雖然與過去上市公司的狀況相比已經有了極大的改觀,但不能否認也不能忽視的是,現階段我國的上市公司依然存在不可輕視的管理問題。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特別是全球經濟的競爭背景下,我國的上市公司需要轉變思想,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將企業的管理制度與市場需要緊密結合起來,將我國上市企業的綜合實力和整體競爭力提升到更高的層次中去。

【參考文獻】

[1] 王俊強.為股權激勵打上“治理補丁”[J].財務與會計(理財版).2010,(2).

[2] 鄧偉.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存在問題及對策[J].管理世界,2013(1).

[3] 黃人杰,郝旭光.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制度的幾個問題[J].財經科學,2006.

[4] 楊亮.中國上市公司股票期權激勵制度的現狀及改進建議[J].遼寧大學學報,2007.

[5] 王燁,葉玲,盛明泉.管理層權力.機會主義動機與股權激勵計劃設計[J].會計研究,2012(10).

猜你喜歡
公司治理結構股權激勵上市公司
南京江北新區國資“優先股”投資模式法律分析
公司治理結構對審計獨立性的影響
勵德?愛思唯爾公司的高管薪酬體系
我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現狀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