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長極理論的合肥范例探討

2016-12-01 14:02李大飛
智富時代 2016年12期
關鍵詞:增長極常住人口合肥市

李大飛

【摘 要】增長極理論由法國經濟學家佩魯提出,在區域經濟學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本文以合肥市為例,探討增長極理論的實踐過程。通過對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勞動力、人均資本等指標的分析,對合肥市極化效應的發生給予了肯定的回答,同時,對合肥市的區位優勢進行了探討,解釋了合肥成為增長極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增長極理論;合肥

一、合肥在發生極化效應嗎?

近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2015年經濟增速達到6.5%,GDP產值676708億元,經濟總量已居全世界第二位,宏觀經濟勢頭良好。但是,在整體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結構問題也不容忽視,其中,區域發展差距為學界所特別注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全方位的系統工程,任何地區都不能落下。落后地區如何貫徹跨越性發展戰略,迎頭趕上發達地區?這是一個區域經濟學界不得不深思的問題。早在1950年,法國經濟學家佩魯提出增長極理論,主張落后地區應集中有限的資源,形成增長極,利用增長極的發展帶動整個地區的發展。這就是著名的增長極理論。在實踐方面,落后地區的政府,也往往注重采納增長極理論,傾全省之力,促進省會城市或其他中心城市的發展。

增長極理論中,把資源向地區的某一城市集中的過程,稱為極化效應。判斷極化效應的依據,是勞動力、資金和人才等生產要素是否發生向中心城市流動的趨勢。極化效應是增長極戰略實施的關鍵步驟,通過中心城市的壯大帶動整個地區的發展。本文利用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常住人口增長率以及文盲率和受教育年限等指標,判斷出合肥無論是在資本的集聚、人口的增加還是人口素質的提升任一維度,都在發生著極化效應。

從全社會的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數據來看,2015年,合肥市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5851.9億元,而全省也不過23965.6億元,合肥市以占全省12.68%的常住人口,全省8.14%的土地面積,獲取了全省近1/4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人均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是全省的將近2倍。說明合肥市的固定資產投資額仍在保持較快的增長,省內資金向合肥市匯集的趨勢已經凸顯。

從常住人口的數量來看,由于安徽是個勞務輸出大省,常住人口數量遠小于戶籍人口數量,2015年省內常住人口6143.60萬人,而戶籍人口數量有6949.10萬人,不過隨著安徽經濟的發展,尤其是能大量吸納就業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大量外出務工人口回到省內就業。其中,作為省會合肥市,常住人口的增長更為迅速,近5年的常住人口增長率分別為0.76%,0.68%,0.52%,1.11%,1.22%,年平均增長率為0.858%,不僅高于本市的戶籍人口增長率,也高于全省的常住人口增長率。據一項2015年針對合肥市內4區的流動人口狀況的調查統計中,65.6%的流動人口來自省內。這充分說明,合肥市具有強大的吸納省內其他地區人口的能力,常住人口的增加為合肥市的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為合肥市發揮省內經濟龍頭的作用提供了便利條件。

從人力資本的聚集來看,合肥市是安徽省的教育中心城市,有著中國科技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兩個部屬高校,有著安徽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安徽農業大學等一批省屬高校,在本科院校中,合肥市有21所,占據全省本科院??倲档?8.18%,并且,合肥市還有大量的高職技術院校,培養各種專業技術人才。對于省內其他地區的大學生畢業生而言,合肥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很多地方一樣,成為他們就業的主要目的地。以地處皖北地區的阜陽師范學院為例,從該校2014年就業質量報告所反映的來看,24.55%的畢業生流向了合肥市。在常住人口總體質量方面,2015年,合肥市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10.81,遠高于全省平均的9.06,合肥市的文盲人口百分比為4.69%,也遠低于全省平均的5.79%。這些都綜合反映了合肥市不僅是省內流動人口的主要流向地,也是省內高素質人才的主要就業選擇地。綜合來看,人力資本在合肥市的聚集,為合肥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有利于合肥市實現產業的升級與改造。

因此,無論從資本、勞動力還是人力資本任何一個要素來看,合肥都在全省占據絕對的優勢。并且這種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顯著,確切地說,合肥發生著極化效應,它吸附了全省的資源,是安徽省當之無愧的首位城市。

二、為什么是合肥——兼論合肥市的區位優勢

落后地區如果確立增長極模式的發展方式,首先要找到具有區位優勢、各種條件優越的地點,這個地點相對于區域內其他地點來說,或具有更加雄厚的工業基礎,或具有更加優越的交通優勢,甚至富有深厚的人文底蘊,這些區位優勢才使得該地的崛起變得順理成章。對于安徽省來說,選擇合肥具有它的必然性。

交通是現代工業的血脈,交通的發展直接影響著一個城市的地位。近些年來,我國的高鐵建設取得了很大成就,在交通部門確定的高鐵中長期發展規劃中,預計到2020年,我國高鐵的通車里程將達到3萬公里。從全國高鐵路網的設計圖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合肥已經成為華東地區非常重要的高鐵樞紐。在這里,已經建成的京福高鐵、寧武高鐵呈現十字型在合肥交匯的態勢,前者被稱為京滬線、京廣線、京九線之后第四條南北重要鐵路干線,有著非常重大的戰略意義;而后者寧武高鐵則是連接了長江中游地區與下游地區,有效緩解了長江航運通道的客貨運壓力,也為東中西部產業轉移也創造了便利條件。不僅如此,鄭合杭高鐵、京九高鐵也在熱火朝天地建設中,其中,鄭合杭高鐵連接鄭州、周口、阜陽、杭州等城市,有利于中原地區密集的勞動力向沿海地區的轉移,有效緩解該路段春運期間的客運壓力。京九高鐵的線路規劃與舊的京九線略有不同,京九高鐵經過安徽阜陽后,拐向東南,通過合安九高鐵進入江西省,而不是舊的京九線繞道湖北麻城、黃岡進入江西的方式。這樣的改道,對合肥市的發展無疑是利好消息,京九高鐵建成后,合肥與華南地區廣州、深圳等地的聯系將會更加密切。

從城市的軟實力來看,合肥是個人文底蘊厚重的城市。雖然成為安徽省會只是近幾十年的事,但合肥的建城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合肥自古便是多事之地,包括三國時期的張遼固守合肥、太平天國時期的三河大捷等,這片土地上發生的很多事件都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發展進程。合肥北控淮河,南引長江,東西連接南京武漢,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合肥在地理雖然屬于我國的南方地區,但是合肥人兼具北方人的豪邁和南方人的內秀,歷史上合肥誕生過許多聲名顯赫的歷史人物,耳熟能詳的包括包拯、李鴻章、段祺瑞、劉銘傳、丁汝昌等人,還有現在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是在合肥出生長大。中國很少有地方城市出產眾多的歷史名人,合肥的“名人效應”是重要的城市名片,可以提高城市的知名度,為合肥乃至安徽的發展產生帶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安虎森.增長極理論評述[J].南開經濟研究,1997,01:31-37.

[2]高煦照.增長極理論與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J].改革與戰略,2007,06:97-99.

[3]蘇廷鰲,付偉.增長極理論與我國區域經濟發展[J].內蒙古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9,01:89-93.

[4]周民良.增長極理論與西方的區域政策[J].中國工業經濟研究,1994,07:70-75.

[5]王運寶.新棋局上的合肥[J].決策,2015,04:18-20.

猜你喜歡
增長極常住人口合肥市
打造『農業硅谷』和區域經濟增長極的創新實踐
合肥市朝霞小學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萬以內
把省會城市群打造成強增長極
南部丘陵地區經濟發展新的增長極
上海2008年常住人口1888萬多人
合肥市出城口道路設計招標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