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尼日利亞政黨發展狀況

2016-12-01 16:00康祝婷柳飛何帆
智富時代 2016年12期

康祝婷+柳飛+何帆

【摘 要】由于自身發展緩慢、宗教部族矛盾沖突加劇,導致尼日利亞民主基礎薄弱、政黨政治不穩定,獨立后也未能有效的使國家建設得到較快的發展,無法應對來自軍人的為難。政黨政治主要代表著尼日利亞現代政治的發展方向,各政黨都有自己的歷史傳承,長期的軍政權統治并沒有打斷政黨內在的演變歷程。進入第三共和國之后,政黨政治的局面變成了三黨并立、一黨為大,這雖然是其本身發展歷程的結果,但也反映出了非洲各個國家政治發展的共性。

【關鍵詞】人民民主黨;行動大會黨;全尼日利亞人民黨

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處于西非東南部,是全非洲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人口最多的黑人國家。尼日利亞是部族、宗教構成最復雜的國家之一,大小部族約有250多個,其中最大的三個部族分別是居住在北方信奉伊斯蘭教的豪薩——富拉尼族,信奉基督教的約魯巴族和伊博族。在英國統一了尼日利亞以后,憑借著懸殊的武力優勢和相當公平的統治,使得尼日利亞人民有了持久的和平和日新月異的發展。1963年,尼日利亞宣布自己為尼日利亞聯邦共和國,想擁有自己的國家元首,令尼日利亞人沒有想到的是,趕走英國人也就意味著尼日利亞各部族、各宗教之間的矛盾又會顯現出來,沒有了英國人的節制,尼日利亞民主政權逐漸腐敗,軍事政權獨裁,此后尼日利亞的政權變換基本上是靠軍事政權來完成的。

一、政黨體制的演變經歷

尼日利亞是由英國殖民統治者用250多個部族組成的,其中最大的3個部族是北部的豪薩——富拉尼族、西南部的約魯巴族、東部的伊博族,其它較大的部族還有:卡努尼族、伊比比奧族、蒂夫族、伊賈族、埃多族、安南族、努佩族、烏羅博族、伊加拉族、伊多馬族。此外,尼日利亞還有少數英國人、印巴人和亞裔人。尼日利亞獨立前,英國殖民者實行的是“間接統治”和“分而治之”的政策。由于南部地區與外界聯系較多,南部的人們更早的接受了民族主義和政黨政治的思想。在1923年,被稱為“民族之父”的非洲民族主義者赫伯特·麥考萊創立了尼日利亞現代意義上的政黨,并且參加了當時尼日利亞立法機構的選舉。1944年,麥考萊與恩納姆迪·阿奇克韋一起創建了尼日利亞和喀麥隆國民理事會(后改為尼日利亞公民國民大會),支持的人大部分是東部的伊博族人。1950年,約魯巴族律師奧巴費米·阿沃洛沃以約魯巴文化協會為基礎成立行動集團(AG)。同一時期,豪薩族傳統軍事將領阿哈邁杜·貝洛和阿布巴卡爾·巴勒瓦在北部成立了北方人民大會(NPC)。尼日利亞早起的政黨,是非洲民族主義者在原有部族和宗派的基礎上,按照宗主國的模式建立起來的,以反映精英階層訴求為主的政治組織。

在1966至1978年之間尼日利亞沒有政黨存在。在1966年到1975年間掌權的雅庫布·戈翁將軍因為尼日利亞多元的文化局面放棄了推行一黨制的設想。他將聯邦州發展到了19個,一些曾經被看不起的小部族也得到了更多的權利,三大部族在政治局面的矛盾也有所改變,尼日利亞四分五裂的局面得到了緩解。

尼日利亞人民黨、尼日利亞統一黨和尼日利亞民族黨這三個政黨一起參加了1983年的大選,其中尼日利亞民族黨獲得勝利,但軍人因為腐敗和金錢政治緣故再次取而代之,又持續統治了16年,期間有兩次還政于民。

人民民主黨在1999年贏得了大選并組建政府,成為尼日利亞第三共和國。尼日利亞民族黨和尼日利亞人民黨是由尼日利亞獨立之初的北方人民大會和尼公民國民大會演變來的,也就是說,人民民主黨與歷史上的其他主要政黨是有很大關系的,第一大反對黨全尼人民黨一部分繼承了尼日利亞民族黨的衣缽,其歷史也可以延伸回北方人民大會。第二大反對黨民主聯盟則是從行動集團到尼日利亞統一黨再到自身發展的。

二、尼日利亞政黨政治的發展特點

尼日利亞進入第三共和國以后,出于國家自身民族結構的特點以及殖民國家干預的結果政黨政治并沒有想象的那樣順風順水,但已經被視為是一種模式,表現出的特點是由尼日利亞的特殊發展歷程所導致的,也體現出一些非洲國家當前的政黨政治。

(一)三大政黨并存局面

在1999年政黨大選中只有三個政黨參加,到2003年增加到了27個政黨,雖然參加政黨數量較多,但總統選舉主要在奧巴桑喬和全尼人民黨候選人布哈里之間,一會細微基本上是由三個黨的人控制著,新的政黨的力量微不足道,造成這種局面的主要原因有:

首先,三個政黨都有各自支持的力量。人民民主黨歷史深厚,組成基礎廣泛,囊括了三大部族在內的眾多部族和知識分子、商人和農場主等各行各業人士,支持的人已經從最初的中部、中北部擴展到了全國。從成立到如今,三個打黨的支持人員基本上是相對穩定的,代表著全國各大部族、主要集團和社會組織的利益。

其次,尼日利亞實行選區制,勝利者相當于贏得該區所有選票,敗者就會淘汰,這種制度大黨占的有事較大,尼日利亞的立法提高了政黨成立的門檻,代表個別地區和部族利益的政黨參選受限。兩次大選也可看出,只有代表性廣泛的政黨才有發展前景可言,這也說明了雖然小的政黨不斷的在出現,但主要的政治角色都是大黨來主持。

(二)執政黨占據主要優勢

2003年的大選中,人民民主黨在眾議院的席位從208個增加到了213個,在參議院的席位從59個增加到了73個,執政的州的數量也大大增加,人民民主黨的力量不斷的壯大,究其主要原因有:

第一,執政黨的地位吸引了人民民主黨,黨又利用執政之便擴大影響。在當前尼日利亞國家的情況下,只要掌握了政治大權,就可以獲得攫取經濟資源的權利,心有各種目的的、來自不同地區的、各個階層政客、律師等都依附于該黨的庇佑之下。

第二,執政黨領導層實力財力突出。人民民主黨總統選舉人奧巴桑喬曾經成功的主導過還政于民,有“非洲賢人”的美譽,1999年當選總統以后在改善尼日利亞國際形象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成績,他的聲望和名譽是該黨成功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人民民主黨各領導層中有許多實業家,黨本身也得到了許多工商界人士的支持,而且籌款機制也十分靈活,能調動充裕的活動資金。

(三)各黨基本上是選舉黨

各黨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參加競選獲得政權,因為只要贏得選舉的黨就可以獲得一切,而落選者就會一無所有,而且各黨的綱領、路線和政策展現出多元化,很難區分開來,黨的組織結構也并不緊密,十分渙散。在尼日利亞的政治生活中,以總體為代表的行政權限很大,立法和司法權限相對較小,在議會中總統超脫黨派歸屬,每一個黨又難得形成一致立場,所以黨通過一致對政府發揮的作用有限。在執政黨內部,總統等高級官員可參加黨的核心議會,但并沒有義務執行黨的議會,黨本身對決策也沒有多少發言權。

【參考文獻】

[1]杜小林.尼日利亞政黨政治的發展[J].西亞非洲雜志.2003年2期.

[2]蔣俊.尼日利亞國家建構進程中的少數族群問題[J].浙江社會科學.2011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