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例高校女大學生進食障礙的心理咨詢案例報告

2016-12-01 17:11袁晶
智富時代 2016年12期

袁晶

【摘 要】本文是對一例高校女大學生進食障礙進行咨詢的案例報告,主要采用了認知行為治療,使其認識并改正了不合理認知,建立自信,消除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具_到了咨詢的效果。

【關鍵詞】進食障礙;不合理認知;認知行為治療

一、一般資料

王某某,女,20歲,某高校大一學生,身高160cm左右,體型稍圓潤。家住縣城,家中排行老大,有一個尚在襁褓的弟弟,家庭經濟狀況一般。既往體健、無重大軀體疾病史。父母三代無精神異常史。

二、主訴和個人陳述

主訴:

總是覺得自己胖,對自己的身材很不滿意,通過各種方法如節食、運動等想要讓自己瘦一些,近兩月來飲食很不規律,或少食或暴食,有時暴食后會通過摳喉催吐的方式來減重。對自己的外表很沒有自信,對自己失控的飲食行為感到痛苦焦慮。

個人陳述:

自述因自己長期以來是家里的獨生女,備受父母關注和寵愛,同時父母對自己的期望也很高。從小成績優異、乖巧懂事,是老師、家長、同學眼中的好學生、好孩子。初中一年級的時候,父親有一次在吃飯的時候無意間說到自己吃得多、脊背很厚的話,自此開始關注外形身材。曾經因節食被診斷為厭食癥,治愈后不敢再過度節食,但仍然覺得自己胖,自卑。高中因為患上厭食癥的原因耽誤了學習,導致高考成績不理想,來到本校很不滿意,認為自己學習能力差?,F在無法安心學習,經常逃課躲在宿舍,回避和同學交往,整日心情低落、焦慮。近兩個月以來為了身材瘦一些有意識的少吃飯,但有時心情很糟糕又會暴飲暴食,暴食后心情內疚自責又會用手指刺激喉嚨把食物吐出來。因為自己這樣失去控制的行為感到很痛苦、羞愧。

三、咨詢師觀察和測評

來訪者神色怯懦,談話間與咨詢師缺乏眼神對視。說話語速較慢,語音也較小,語言表達流暢。神情壓抑、沮喪,坐姿中規中矩,顯得有些局促。

焦慮自評量表測試結果:SAS標準分56分,顯示輕度焦慮。

四、評估和診斷

(一)評估

來訪者自知力完整,態度誠實,收集的資料真實可靠。主要問題行為表現為:少食、間斷暴飲暴食、催吐,回避與人交往,逃課。問題心理表現為:自卑、焦慮、情緒低落。

(二)診斷與診斷依據:

診斷:嚴重心理問題

診斷依據:

⑴根據區分心理正常與異?!叭瓌t”,該來訪者知、情、意統一,精神運動協調一致,自知力健全,有主動求醫行為。無思維邏輯障礙,無異常行為,無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癥狀,可排除精神病性疾病。

⑵根據臨床資料收集及心理測驗結果提示,該來訪者的心理問題是因為對其身材不滿意所引起,是具體的刺激。少食、間斷暴飲暴食、并自我催吐,自我評價低、回避和他人交往說明問題已經泛化,排除一般心理問題。該來訪者心理沖突雖十分明顯,但仍屬于常形沖突,且帶有道德性質,據此可排除神經癥性心理問題。

(三)鑒別診斷

(1)與神經性厭食癥相鑒別

神經性厭食害怕體重增加,對體重和體型的極度關注,盲目追求苗條,體重顯著減輕為主要特征。該來訪者體重正常、身體健康、并無過度節食現象,且神經性厭食癥的癥狀至少持續三個月,內心沖突是變形的;而該來訪者的內心沖突是常性的,且痛苦情緒持續時間短,因此可以排除。

(2)與焦慮性神經癥相鑒別

焦慮性神經癥主要癥狀是焦慮,且對患者的社會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內心沖突是變形的,持續時間長。該來訪者雖然也有焦慮、痛苦等癥狀,但沒有嚴重影響社會功能和邏輯思維,內心沖突是常形的,據此可排除焦慮性神經癥。

五、病因分析

生物學因素:女性,20歲,此階段的女孩對自己的體型外貌表現出強烈關注,而該來訪者身材偏胖,容易對自己身體上的瑕疵產生自卑心理。

家庭、社會因素:長期作為家中獨生女獲得父母的寵愛與關注,習慣于他人的肯定與贊揚,對自己要求盡善盡美,不能忍受他人任何的否定,不能忍受自己的任何缺陷。幾個月前弟弟的降生讓她想通過各種途徑來獲得家人更多的關注。

心理學因素:⑴成長過程中,對自己要求過高,有完美化傾向。

⑵存在著不合理信念,由于自認為胖就對自己完全否定,對自己做出概括性的負面結論。過度的夸大了不良事件的影響。

六、咨詢目標

(一)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

幫助來訪者糾正少食、暴飲暴食和催吐等不良進食行為,減輕來訪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幫助來訪者建立自信心,克服人際交往中的回避行為,逐步改善人際關系。

(二)最終目標

在達到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的基礎上,幫助求助者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并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

七、咨詢方案的制定

(一)咨詢的具體方法和原理

認知行為治療是一種有結構、短程、認知取向的心理治療方法,主要著眼點,在于來訪者的不合理的認知,通過改變來訪者對自已,對他人或對事物的看法與態度來改變心理問題。

(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向來訪者指出心理咨詢的目標需要雙方的共同努力才能達到,要求來訪者每周按時來咨詢室進行心理咨詢,并于每次結束之后寫出心理感受及心中的疑問。心理咨詢人員要無條件關注來訪者,針對來訪者存在的問題積極的給予咨詢服務,及時解答來訪者心中的疑問。

(三)次數與時間安排:

六次咨詢,每周1次,每次1小時。

(四)咨詢費用:校內免費心理咨詢。

八、咨詢過程

本案例共進行了6次咨詢,共三個階段:⑴咨詢關系的建立;⑵治療實施階段;⑶結束鞏固階段。

第一階段:第1次咨詢。良好咨詢關系的建立。

通過積極關注、共情、理解等咨詢技術,使來訪者感到無條件地被尊重、被接納,初步建立起良好的咨詢關系。采用攝入性會談法收集來訪者的有關資料,了解其基本情況、精神狀態、行為特點,探尋來訪者的改變意愿,根據其焦慮、緊張、抑郁的精神狀態進行放松訓練,同時商定第二次心理咨詢的時間。咨詢方法主要為會談法。并留家庭作業,要求來訪者每晚睡前進行放松訓練,做深呼吸,放松身體各個部位。

第二階段:第2、3、4次咨詢。認知領悟過程。

第二次咨詢:目標:改變來訪者不良飲食行為

咨詢過程:

繼續采用積極關注等咨詢技術鞏固咨詢關系,例如對她如約準時前來給予表揚等。與來訪者商定咨詢目標,制定實施計劃,按照行為糾正的難易程度劃分等級,從比較容易的開始。在能按要求、按計劃進食時,給予正性強化鼓勵,比如口頭表揚或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通過獎勵的方式,使其正確的行為模式得以重復、保持。反之,一旦來訪者報告有違例行為,則給予負性強化,給予批評、取消獎勵,同時酌情懲罰,如不準其看小說,玩電腦等。正性強化以及負性強化措施均在求助者的相應行為出現之后立即實施,讓來訪者明確認識到強化措施是其行為表現的直接后果。

第三次咨詢:目標:改變來訪者因身材問題產生的自卑情緒。

檢查來訪者治療計劃實施的情況,加強其信心。尋找和確認來訪者的不合理信念,幫助來訪者領悟自己的問題與不合理信念的關系,幫助來訪者分析和解決問題,改變其不合理信念,建立自信心,克服人際交往中的回避行為。

過程摘錄如下:

來訪者:我覺得自己很胖、肚子上的肉讓我寢食難安,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

咨詢師:如果瘦一些能讓你好一些嗎?

來訪者:當然了,如果我瘦了什么問題都解決了!

咨詢師:上一次咨詢你告訴我中學時因為想瘦而得了厭食癥,那個時候你感覺怎么樣呢?

求助者:恩,那個時候體重很輕,但是身體很不好,爸爸媽媽經常帶我去北京醫院治療也很辛苦。

咨詢師:那是一段美好的經歷嗎?

求助者:(沉默)……不是……

咨詢師:那么你所有問題的原因是胖嗎?

求助者:不全是……但是如果瘦一些我會感覺好一點

咨詢師:所以你采取節食的方法試圖瘦一些?

求助者:恩,我希望這樣,但是有過厭食癥的經歷讓我不敢過度節食,所以我有的時候會暴飲暴食,吃多之后會很內疚,就會想辦法吐出來。

咨詢師:你認同這樣的行為嗎?

求助者:當然不對了,要不然我也不會這么痛苦來到這里。

咨詢師:那你認為怎樣的行為是適宜的呢?

求助者:合理飲食……適度鍛煉……保持健康……

咨詢師:你能這樣想非常棒!體重只是一個數字,我們需要的是健康的身體!

求助者:對

咨詢師:你總說自己胖,影響你各方面的發展,那你覺得自己身上就沒有一處好看的地方嗎?

求助者:沒有發現

咨詢師:你的頭發烏黑亮麗,非常漂亮!

求助者:(害羞、低頭)也許吧……

咨詢師:你身上有很多閃光點,你一直都選擇忽略它們

求助者:有嗎?

咨詢師:我們來找一找它們吧。給你一張紙,我們把它們都記錄下來……

布置家庭作業:每天都尋找、記錄自己的三個優點。

第三階段咨詢:結束和鞏固階段

與來訪者一起回顧和總結整個咨詢過程,引導其整理自己在整個咨詢過程中的收獲和感受。對來訪者的進步給予充分的肯定和積極鼓勵,進一步引導來訪者將此次的認識轉變到生活的其他領域中,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促進其心理的健康發展。

九、咨詢效果評估

1、來訪者自己的評價:王某某自述對自己的身材能夠正確面對,形成了正常的飲食習慣,自信心逐步的在建立。

2、咨詢師的評價:王某某在咨詢的結束階段,表情放松,情緒平穩。對自己有了新的認識,并做出了有效的行為;焦慮情緒、抑郁情緒緩解,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郭念鋒主編.《心理咨詢師(基礎知識)》,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2]郭念鋒主編.《心理咨詢師(操作技能三級)》,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3]郭念鋒主編.《心理咨詢師(操作技能二級)》, 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