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用“學案導學”課堂教學策略,提高學生學習物理效能

2016-12-01 08:50沈潔
新課程·中學 2016年9期
關鍵詞:學案導學導學學案

沈潔

一、問題的提出

(一)傳統的教案教學難以適應時代的要求

長期以來,許多學生害怕學習物理,覺得物理是一門十分難學的科目,教授物理學科的教師普遍感到十分難教,教師往往講了許多遍,學生依然聽不懂?!皩W生難學、教師難教”成為物理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美國約瑟夫·特雷納曼對課堂教學進行測試發現:教師講解15分鐘,學生能記住41%;講解30分鐘,只記住前15分鐘內容的23%;講解40分鐘,則只記住20%。這個實驗結論提示我們:給予是學習者個體對接收到的信息不受自身控制的無選擇性的全盤接收,它具有直接性,而獲取則是學習者個體對接收到的信息通過自身內化、加以有選擇性地消化和吸收,它具有間接性。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教學并不是給予,教學應當是在教師指引下學生的獲取。這樣的結論促使我們對物理教學進行反思。

(二)素質教育提出發展學生能力的要求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對教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要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入手。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為此,必須做好三個轉變,即由主要考慮“教什么”轉到更多地考慮“練什么”;由注重“讀懂”轉到注重“會讀”;由“關注教師的成功感”轉到“關注學生的成功感”。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嘗試用“學案導學”課堂教學策略,以教材為依據,以學案為載體,以導學為方法,以教師的指導為主導,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體,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效能。本課題研究的內容在于探索學科學案的結構、內容、學案編寫的方法、原則,形成可供操作的課堂教學模式。

二、實踐的措施

(一)運用“學案導學”課堂教學策略,有利于真正實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原則,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有效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他們的自主、能動、創造等主體特征必然要表現出來,教師應予以高度重視,并且積極引導學生更好地發揮主體作用,增強主體意識,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全過程。

如在教學電磁感應時設計如下學習過程:

發電前的準備:

1.思想準備:如果電能夠產生磁,那么磁能產生電嗎?如果可以的話,那我就能發電了。

2.器材準備:條形磁鐵,靈敏電流計,空心線圈,帶鐵芯的線圈,變阻器,電鍵,電源,導線。

要產生磁場,我可以用________。要知道有沒有電流,我可以用_________。

發電實驗:

先試試書上的實驗,再想想你有自己的辦法嗎?

1.實驗:根據書上的實驗步驟,我完成了實驗,并得到實驗結果。

2.我要記錄下我發電的辦法。

發電后的思考:

從這些實驗中,我發現了只要滿足_______的條件,就能成功發電了,太棒了!

此設計可以看出教師借助學案導學教學策略,有效促進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引導學生正確地確立學習目標和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的主動探索精神和自主學習能力,并能最終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

(二)運用“學案導學”課堂教學策略,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有效性

學案要以問題的形式編寫。一是設計的問題具有啟動思維、發展思維的功能。二是設計的問題難度要適中。三是設計的問題要注意趣味性(靈活、新穎)。四是問題的設計要滲透學法,并且操作性要強。一定要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通過引導,利用自己的內化過程糾正思維的偏差。

如在教學原子核式結構的發現時設計成如下學習過程:

兩位偉大的物理學家:

1.看書,找一找:湯姆遜發現了什么?你能想象并畫出湯姆遜提出的原子模型嗎?你覺得它像什么?哪里像呢?

2.看書,找一找:盧瑟福為什么要做α粒子散射實驗呢?認一認:用什么儀器做實驗呢?

3.角色扮演:如果我是盧瑟福,我覺得觀察到________,就能達到我做這個實驗的目的了。

4.歷史重演:模擬α粒子散射實驗,我看到了_______。

我的想法可能有:A.湯姆遜的觀點被我證實了

B.不會吧,怎么會這樣,難道是湯姆遜的觀點錯了

C.可能是偶然,再做做看

我選( )

我這樣想是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覺得原子結構模型應該是這樣的:____________。

自測:

1.根據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模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中的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原子范圍內

B.原子中的質量均勻分布在整個原子范圍內

C.原子中的正電荷和質量都均勻分布在整個原子范圍內

D.原子中的正電荷和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很小的區域內

2.盧瑟福通過 實驗,發現原子中間有一個很小的核,并由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圖的平面示意圖中的四條線表示α粒子運動可能的軌跡,在圖中完成中間兩條α粒子的運動軌跡。

在這里,教師巧妙地運用了角色扮演,恰到好處地設計了諸多問題,引導學生層層遞進,最后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提高,還進行了問題分層。

三、主要的成效

(一)較好地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基本思路

整個學案教學的過程,是一個雙邊、多邊活動的過程,學案利用一系列知識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把學生推到自主學習的主動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形成有序有控的自主學習過程。

(二)較好地體現了學科教學和素質教育的統一

學案教學的特點是把學習目標交給學生,并在學習中得到有效的落實,通過思路引導,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與學習方法。學案實施中的自學互研,培養了學生探索的精神和創新的能力。

參考文獻:

張曉芳.中學物理學案導學淺探[J].現代交際,2012(4).

猜你喜歡
學案導學導學學案
鄉愁導學案
基于自主學習的初中化學“學案導學”實踐研究
“閹割課堂”,本不是“學案導學”的錯
基于初中數學教學中學案導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比例尺(一)”導學案
導學案不能淪落為“習題單”:以“中位數和眾數”的導學案為例
學案“三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