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信息傳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研究

2016-12-02 19:02步長磊
新媒體研究 2016年20期
關鍵詞:微博問題對策

步長磊

摘 要 微博篇幅短小,操作便捷,比較容易吸引普通用戶,而且用戶可以單向關注,信息傳播時效性強,在這樣特點的帶動下迅速發展并在信息傳播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我們應該看到在微博信息的發布、轉發和評論中,信息也比較容易失真、變異,由此也帶來了一系列問題,比如信息片面、新聞虛假、謠言不斷等問題。如何應對這些問題,成了擺在我們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文章著重剖析這些微博發展中出現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應對策略,希望微博能趨利避害、健康有序地發展。

關鍵詞 微博;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20-0001-02

麥克盧漢曾說過,媒介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驅動力。隨著數字信息技術的創新和發展,傳播媒介也不斷地推陳出新,讓大眾擁有了越來越多選擇的可能性。而在互聯網、手機等不斷融合和集成的技術大背景之下,微博這一新興的媒介形式應運而生。微博用戶近幾年呈現爆炸式的增長,僅新浪微博2013年上半年,注冊用戶就達到5.36億,微博成為中國網民上網的主要活動之一。但是隨著微信、易信等即時通訊工具誕生,微博逐漸開始衰落。2014年10月27日,騰訊正式宣布將騰訊網與騰訊微博團隊進行整合,退出微博。2014年11月5日網易微博也宣布關閉。

1 微博信息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1 信息過于碎片化,難以窺見全貌

微博在創建之初,規定了140字的發布限制。微博的這種字數上限,限制了用戶的長篇大論,也凸顯了微博信息的零碎化、個性化的特征。這符合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快餐式的閱讀方式。微博的使用者往往是在上班的路上、排隊的時候等零碎的時間發一條微博或者瀏覽關注者發布的信息。這體現了人們與外界交流的欲望,也體現了用戶關注微博信息,以消除不確定性的目的。但是零碎化的信息往往不能深究,信息的可靠性和傳統媒體的采訪發布也有很大區別,因此,僅僅依靠微博的零碎化信息的發布,是不能完全消除不確定性甚至會增加對待事物的不確定性。比如2016年8月14日凌晨,王寶強在微博中發布離婚聲明,聲稱因妻子出軌,解除與其的婚姻關系,同時解除經紀人職務。作為王寶強離婚信息的“原產地”,新浪微博中的相關信息受到廣泛關注。8月14日當天,新浪微博發起的話題#王寶強離婚#單日便超過了10億次閱讀。截至8月19日00:21,王寶強發布微博總計5天時間,僅“王寶強”及“王寶強離婚”兩個話題閱讀量綜合已經超過110億次[1]。王寶強離婚事件之所以能夠引發如此高的關注度,一方面與王寶強的明星身份密切相關,但更重要的是,微博不能夠反映事件的全貌,只是碎片化的呈現事件,所以才能夠引發網民和其他媒體的瘋狂關注,探究事件的真實面目。

1.2 微博成為虛假信息、低俗文化的滋生地和集散地

微博的興起使得人人都成了一個獨立的媒體,在一人發布信息后,經過反復的轉發和傳播,信息往往出現變異?,F如今傳統媒體也經常在網絡上搜集信息,但有些記者降低了自己的職業準則,為了增加新聞的收視率,迎合人們的各種心理,從微博上尋找能聳人聽聞的素材,不經考證就輕易的通過新聞節目傳播出去,更進一步地進入大眾視野,成為傳播假信息、假新聞的助推者。微博上流傳的假消息較多,例如:“六小齡童去世”就是這樣造成的。2013年某微博曝出六小齡童因病去世的消息,引起了廣大網友和媒體的廣泛關注,但是六小齡童隨即辟謠,并且痛斥這種不負責任的假消息。

1.3 新聞傳播的“時宜性”受到威脅

所謂新聞的時宜性,就是指新聞事實得以傳播的最佳時間,或者說,為了能產生最好的效果,新聞傳播主體根據受眾需要和社會環境的變化而選定的宜于報道新聞事實的最佳時機[2]。根據劉九洲的觀點,新聞就是及時報道新近發生的事實,傳統媒介雖然也隨著技術的進步不斷進行速度的提升,但是直播報道還遠遠不夠。而作為依托網絡平臺的微博則可以連續的及時的跟蹤報道,對發生的新聞事件采用“直播式”報道。這在某些程度上推動了新聞的及時性,但微博上的一些“直播”,常造成負面影響。微博“直播”丑陋事件,把社會陰暗、丑陋的角落完全放大后展示給網民,這在很大程度上夸大了社會的不和諧因素,與我們現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相背離,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也完全相悖。因此應該引起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要加強監管,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新聞傳播要重視“時宜性”,傳播媒介要嚴格把關傳播內容,看其是否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是否適宜公開傳播。上述為發泄憤怒侵犯他人隱私權、名譽權或者靠發布低級趣味內容以吸引更多關注的做法,是很不恰當的,也是有可能觸及法律底線的行為。

2 積極應對微博在信息傳播中存在的問題

2.1 積極探索有效的微博信息管理模式

我們可以清晰看到微博的“意見領袖”大多是一些社會名流,如歌星、影星、文化學者等。但是為了吸引關注,微博領域不僅存在少數純粹以經濟利益為目的的推廣團隊,也產生了大量聳人聽聞的虛假信息和謠言,給微博正常的信息傳播產生了重大不良影響,因此應繼續推行微博認證制度?!鞍殃P人”這個概念,最早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傳播學的奠基人之一盧因提出的。認為“在群體傳播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把關人,只有符合群體規范或者把關人價值標準的信息內容才能進入傳播渠道” [3]。網絡進入“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自由空間很大,虛假信息泛濫、謠言四起成為微博傳播的一大問題。未經過認證的微博,用戶發布和傳播信息往往非常隨意,輕輕一點“轉發”按鈕,或許一條虛假信息就不脛而走,一條遠隔千里的用戶發布的信息,另一用戶很難求證,因此虛假信息很容易就得到了轉播和發布,可想而知這對社會的發展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2.2 嚴格遵守國家的法律制度以及新聞傳播的基本原則

微博的使用者要主動提高自身素質,一方面要學習了解國家關于互聯網的相關法律,另一方面要加強自身道德修養,自覺遠離低俗信息。如今有些記者不實地采訪,和普通網民一樣,在網上瀏覽網頁,找點噱頭,便把新聞發布了,這不僅失去了一個記者的職業素養更是助長了虛假信息的滋生和蔓延。例如:“金庸去世”的微博就是一條很典型的案例。另外,微博網站要采取措施嚴格把關,把虛假信息降到最低,對在微博發布的重大消息進行及時回訪,以辟謠和求證。通過國家相關法律的制裁、道德的約束和民眾素質的日益提高,相信微博能夠朝著更有利于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方向邁進。

2.3 要重視和加強微博輿論引導

網絡傳播有著其自身獨有的特點,因此想要在網上成功引導輿論,只能積極適應網絡傳播及時性、自我性和獨創性的特點。微博里面的信息可謂是魚龍混雜、泥沙俱下。既有及時有效的信息又有虛假信息和謠言。這也是微博存在的主要問題,這既給微博的信息傳播帶來巨大的安全隱患,也為如何應對虛假信息,加強輿論引導打開了一個突破口?,F如今不少政府機構都開設了官方微博,網民遇到不確定信息的時候還是相信政府、相信權威發布。因此應積極主動開展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這是應對虛假信息極為有效的途徑,在對信息的發布上也要力求快速、準確、公開、透明。從而把過去灌輸式的宣傳命令,轉變為政府與民眾的共享與互動,使得政府在共享中贏得民眾的信任,在互動中爭強自己的公信力。從而使政府發出的信息獲得比謠言和虛假信息更強的可信度和影響力,發揮積極主動的效果,牢牢把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

參考文獻

[1]新浪財經.誰是王寶強事件的贏家:網絡傳播平臺賺得盆滿缽滿[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6-08-20/doc-ifxvcsrn8733388.shtml?from=wap.

[2]劉九洲.新聞理論基礎[M].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3]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猜你喜歡
微博問題對策
傳統媒體所辦新媒體的傳播特性分析
提高中小學音樂欣賞教學質量對策探討
“深度偽造”中個人隱私的保護:風險與對策
走,找對策去!
我國貨幣錯配的現狀及對策
事實與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發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