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園新媒體實踐探究

2016-12-02 19:36趙伯通
新媒體研究 2016年20期
關鍵詞:傳播校園文化新媒體

趙伯通

摘 要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來臨,校園文化開始和新媒體結合,產生教育領域的深化改革,對建設校園文化、豐富大學生生活、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以往的傳統校園媒體如校報、校園廣播等媒體無論在形式上和內容上已經無法滿足大學生的需求,吸引力和影響力在不斷衰落,因此綏化學院新媒體社團“致青春影視”為例,在新媒體時代對于校園媒體的實踐,進行了探索,以此來推廣更加具有價值的校園文化。

關鍵詞 新媒體;校園文化;傳播;思想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20-0051-02

1 目前校園媒體文化傳播現狀

以目前大多高校為例,校園主流媒體有校園報紙、校園廣播、寢室電視等三類主要傳播媒介,而在Web2.0時代,顯然傳統媒體已經無法滿足當代大學生精神需求,傳統媒體弊端在網絡時代,尤其是處于作為網絡主力軍的大學生群里中被無限

放大。

1)校園報紙:校園報紙屬于紙質媒介,在一般大學中校園報紙的出版時間較長,大多以半月刊、月刊為主,更新周期較長;形式上,排版方面較為呆板、生硬,無論是黑白版還是彩色版均缺乏視覺沖擊感;內容上,首版大多以校園黨政會議、重大活動居多,大學生關注熱點較少;另外從制作成本上費用較高,利用價值低和反饋資訊不足。

2)校園廣播:校園廣播逐漸失去其價值,大學生對校園廣播幾乎是處于零接受的狀態,只有在極少數情況下使用校園廣播播放歌曲,但效果不佳。

3)寢室電視:寢室電視普遍利用率低,手機平板筆記本電腦完全可以替代,而且寢室電腦只可以單向輸出,屬于強制性接收,并沒有考慮大學生愿意看到的信息。

以上三大校園媒介除去本身屬性限制以外,最大不足均是傳播的單向性和強制性,傳播者不能從大學生作為用戶的角度考慮問題,導致大學生用戶關注度急劇降低,另外當今時代大眾傳媒需要和用戶進行互動,而大學生的互動要求必須有及時性、匿名性、生動性、平等性等特點,而且要充滿人文關懷。

2 校園媒體的初步探索

校園媒體針對的主體是大學生,在Web2.0乃至即將進入的Web3.0時代的大環境中,必須將大學生受眾主體放在首位,以傳統填鴨式思想文化的灌輸改制為主動積極式創造和接收。所以校園媒體文化必須通過以下方式改革。

1)簡政放權,傳統校園媒體是具有學校作為媒體“把關人”的角度來負責指導學生傳播校園文化,而學校指導人員與大學生有著思想和文化的差距以及時代影響的不同,極少能夠做到完全提供大學生需求的文化產品,所以大學生組建相應的社團來負責校園媒體的運營,讓受眾真正尋求自我需求,形成這種制度,學校領導教師作為引導者,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中并沒有失去把關人的地位,而是以讓學生更好參與融入校園媒體文化建設中來,形成大學生自我負責、自我監督、自我成長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提升新媒體對校園文化的價值肯定,傳統校園媒體文化雖然有衰落的趨勢,但是可以媒介融合來升級,并不是將傳統校園媒體摒棄。媒介組織和功能上融合,校園報紙、校園廣播、寢室電視三方相互合作,內容上提升報紙的思想文化文字語言創新、廣播中配音和主持功能,寢室電視的直播互動功能。組織上將三方盡可能融合,各取所長,發揮相對優勢。

3)新媒體時代,QQ、微信、微博、直播等是最熱也是最受大學關注的媒介,而考慮時效性和互動性,微信公眾平臺是最具傳播價值的媒介軟件,而且微信公眾號易操作,后臺分析便于對受眾的掌控和互動,所以校園文化傳播最好的渠道應當選擇微信公眾平臺。

4)了解大學生關注,大學生業余生活中放松和娛樂是最主要的功能。搞笑視頻、網絡音樂、網絡新聞是大學生平時上網所關注的內容核心,一方面要保持內容的精神正能量,另一方面又不能讓內容失去趣味性。

3 校園新媒體社團“致青春影視”的建設和

發展

致青春影視社團的主旨是專門為大學生群里傳播優秀校園文化,其手段通過微信公眾號來推送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媒體動態,其中以原創自制劇為主,轉載和摘要其他新聞動態為輔。與以往傳統校園媒體不同,具有以下獨一無二的特點。

1)零成本。致青春影視新媒體社團從新媒體思維角度出發,以微信公眾號為主要傳播平臺,在校園拍攝大學生文化自制劇,以及制作與大學生相關的MV視頻等。投入資金低廉,幾乎無成本,一切硬件由學校提供。

2)貼近大學生。在微信公眾平臺中設置互動問答可以及時了解大學生最想觀看的視頻資源,同時依據微信公眾號后臺進行數據分析,也可以設置投票動態,及時增加受眾的影響,獲得受眾的信任。

3)營利性。符合大學所鼓勵和支持的創業政策,在微信公眾平臺中展示作品,吸引大學生注意力,大學生愿意有償合作來為其拍攝畢業MV和攝影寫真等,同時對于校外企業也可以推送相關廣告。

在致青春影視運營的期間,制作過《青年與禪師》系列搞笑視頻,與特殊教育專業合作拍攝了為聾啞學生制作的文化教育視頻《漢家文化禮儀之邦》,為校外大學生制作畢業MV《最初的夢想》等三類作品為代表。

《青年與禪師》是一部校園歡樂喜劇,具有校園娛樂功能,總共拍攝10集,每一集大約2分鐘,符合大學生快節奏快生活的娛樂觀賞性,內容方面具有幽默但是又不缺乏對當今社會的思考,近乎碎片化的故事情節避免了冗長的敘事結構,此外所拍攝演員從大學生中甄別,通過一定訓練在鏡頭中表演,這有利于大學生對于校園文化活動的積極參與、對校園文化的廣泛傳播。

《漢家文化禮儀之邦》是和綏化學院教育學院特殊教育專業、綏化市漢服社合作拍攝的針對聾啞學生的文化教育視頻,視頻中全程以手語來闡述節目語言,普通學生和聾啞學生均可以觀看,一方面對大學校園傳播了中華傳統優秀禮儀文化,另一方面也開展創新實踐了特殊教育領域視頻教學的新

模式。

《最初的夢想》是致青春影視社團對外服務的學生個人MV,通過盈利的方式刺激了大學生的影視制作方面積極性,以及用戶的要求構思和策劃,以社團成員主體為導演編劇等進行量身定制式的服務,鍛煉了大學生創業的探索和思考。

以上三類作品是致青春影視最具代表的三個發展方向,也是對未來大學校園媒體發展建設新思路的探索,同時也在思考:大學生究竟需求什么樣的影視作品?能否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以受眾轉化為校園文化傳播者的主人翁意識?大學校園新媒體文化能否和現如今社會發展趨勢相結合?仍需要不斷去探索和實踐。

4 校園新媒體以及“致青春影視”未來的機遇和挑戰

校園新媒體發展迅速,但是在未來環境下也會遇到不斷的挑戰,要在挑戰中尋求機遇。而作為校園新媒體先鋒的“致青春影視”也遭遇了困境,主要有:1)作為社團核心的人物大學生受制于時間,無法做到全天制作和推送;2)資金不足,雖然是零成本制作,但是要想在視頻中不斷添加創新因素,還是需要部分資金的投入,例如劇組道具的購買、海報制作宣傳費用等;3)院校的關注度和支持,院校如果僅僅將社團作為大學生豐富文化的手段,是完全無法將社團的潛力發揮出來,大學生思想建設理論可以通過校園自制劇這種通俗易懂的方式潛移默化的傳播到大學生群體,而不是以會議、討論等方式來強行灌輸,此外加大院校關注力度,教師和部分領導參與學生的媒體制作中可能效果會更加具有成效。

如果以上問題在校園媒體社團中解決不力,可能導致校園媒體文化曇花一現?!爸虑啻河耙暋痹趯嵺`中也總結了經驗:1)加大對校園外部小企業的合作,通過廣告的交易和資金的贊助來獲得社團維持與運營的經費;2)擴大媒體宣傳層次,關注國家熱點,與時俱進,增加大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意識;3)做好社團組織工作,明確層次分工,做到各方面人才盡力發揮優勢,建立詳細制度保證社團的連續性和穩固性。

校園媒體是社會媒體的雛形,“致青春影視”媒體社團也是眾多校園媒體改革中的一個縮影,新媒體未來的道路實踐中還將遇到更多值得思考的地方,加強校園新媒體社團的建設成為思想文化建設領域的重中之重。

猜你喜歡
傳播校園文化新媒體
智慧校園在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中的建設與應用
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
新生態學校的校園文化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當前紙媒微信公眾號運營的突出問題與策略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