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輔導員實踐智慧成長中發展因素探析

2016-12-03 10:52孫科麗
求知導刊 2016年30期
關鍵詞:輔導員

孫科麗

摘 要:高校輔導員實踐智慧成長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需求,又是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必經道路,更是輔導員提升職業素養的應有之義。實踐智慧是指輔導員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形成的對教育整體的理智型直覺認識與彰顯出來的道德品行。高校輔導員實踐智慧是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靈魂。構建輔導員實踐智慧,既面臨輔導員整體建設性的問題,又面臨輔導員自身職業發展的具體問題,為了從更深遠的視角認識和解決這些問題,有必要對問題的生成和存在原因作進一步分析。

關鍵詞:輔導員;實踐智慧;發展因素

1.輔導員的后續培養機制相對落后

輔導員培養機制大多把輔導員老師看成被教育的對象,輔導員作為實踐主體的能動作用往往被忽視。常規培訓中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機關輕基層、重形式輕內容等問題。

(1)輔導員工作是一項專業屬性突出、實踐性要求極強的工作。絕大多數高校會請一些權威人士采用授課方式對輔導員進行理論知識的培訓,但是因為大部分專家并沒有從事過輔導員相關的工作,缺乏實踐經驗,所以培訓結果往往達不到理想效果。

(2)輔導員身處工作一線,直接面對幾百名學生,是管理學生工作的關鍵環節,也是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的“先行官”。目前的輔導員培訓的培訓對象大多從有一定職務的領導中選拔,基層輔導員很難獲得學習和交流的機會,阻礙了輔導員實踐智慧的成長。

(3)無論是在教育理念還是教育方法上,目前的輔導員培訓都深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高校往往是在做表面文章,流于形式主義,以為多請幾位專家教授,多開設幾節課程,多組織幾次經驗交流,就能提升輔導員的實踐能力。殊不知,這與輔導員工作需要的具有針對性、體現時代感和富于創造性的要求相去甚遠。

2.輔導員易被傳統教育思想所束縛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強調老師對學生思想的導向作用,這種教育思想忽視了教師的主動性、能動性,其教育創新思維未得到培養。長此以往,輔導員在日常的工作中習慣了這種統一的、簡單的和單調的模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逐漸會形成固定的、常態的和僵化的教學方式,阻礙著自身實踐智慧的生長。這種模塊表現為兩種方式:一種方式是灌輸式教育。所謂灌輸式教育,就是企圖通過簡單強制方式向受教育者傳遞社會認可的思想觀點、政治信條、道德和行為規范,使受教育者無可選擇地被動接受知識。輔導員在整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更像是“傳聲筒”,學生更像是“錄音機”,至于信息有沒有,輔導員老師并未思考,所以他們的實踐智慧也難以生成。另一種方式是權威式教育,它在中國也被稱作“家長制”教育。在具體教育中,輔導員老師具有絕對的權威,要求學生服從權威,形式上只強調規矩,表達上缺乏愛心,行動上缺少說服力,使學生喪失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上兩種教育方式都會阻礙輔導員老師專業化水平的提高,從而阻礙實踐智慧的成長。

3.輔導員職業幸福感質量較低

職業幸福感,是指個體從事工作中因能力得到體現、工作得到認可和地位得到尊重而獲得的持續不斷的快樂體驗。高校輔導員的職業幸福感,就是輔導員既能感受到工作帶來的愉悅感,又能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既能提高自身的職業化能力和水平,又能幫助學生提升人生的內涵。

事實上,輔導員在日常的工作實踐中,常常因為工作壓力過大、職業認同度偏低和個人發展前途黯淡等原因得不到根本改善而心灰意冷,這將導致輔導員因職業理想與現實之間差距太大而出現心理落差,從而導致輔導員職業幸福感偏低,失去工作激情。一位輔導員老師曾經形象地描述過自己的生存狀態:“表面光鮮,實際瑣碎,工資可憐, 不夠消費,手機終年不敢欠費,生怕領導隨時查對,不少學生先不知味,還挺羨慕事業單位,陪伴4天都喊受罪,不盼留校競爭崗位,畢業4年回來聚會,不如學生混在社會……”可見,輔導員更多感受到的是職業帶來的辛苦,并未完全體會到職業帶來的幸福感和滿足感。這將直接導致輔導員無法彰顯自己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生意義,其實踐智慧也很難生成。因此相關教育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1]李景春,李 倩.灌輸式教育在和諧德育中的反思與揚棄[J].湖北社會科學,2009(12).

[2]李恩廣,凌文秀,趙 殷.基于“95”后大學生特點的輔導員 勝任能力研究[J].理論前沿,2014(9).

猜你喜歡
輔導員
高校輔導員工作積極性的提升對策
芻議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培養和職業化發展策略
高校輔導員綜合素質與能力提升探究
學生對輔導員工作的滿意度調查與對策
高校輔導員隊伍有效激勵的最新研究綜述
高校輔導員職業幸福感研究
高校學習型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時代訴求與角色定位
“高校輔導員100系列”叢書(四冊)
“有為”也應“有位”
輔導員待遇,職業幸福感的風向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