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成都在歷史上的幾次勃發

2016-12-03 19:33李可欣
文史雜志 2016年6期

李可欣

提 要:成都在歷史上有幾次影響非常大的勃發:成都平原的系列發現,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證明了長江流域地區存在過不亞于黃河流域地區的古文明;漢代,因為都江堰的修建,以成都為中心的成都平原經濟大發展,取代關中成為天府之國,并成為中國最早打通國際商貿通道的城市之一;唐宋時期,揚州、成都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城市,經濟地位超過了長安、洛陽,時稱“揚一益二”;改革開放之后,成都進入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時期,已經迎來了它的第四次勃發。

關鍵詞:成都勃發;輝煌古蜀國;天府之國;揚一益二;第四次勃發

中國漢語的語言、文字、詞匯是非常豐富的,其中有“勃發”這個詞。按《辭源》的解釋,“勃”有突然、興起、變色、盛貌、通“渤”這五種意思。[1]按《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勃發”有二義:一是喚發、旺盛,如英姿勃發、生機勃發;二是突然發生,如戰爭勃發、勃發事件。成語有“后激勃發”,指后來者居上、奮起直追的意思。[2]

歷史上對“勃發”這個詞的使用如:明人徐弘祖《徐霞客游記·滇游日記十》:“遙望峽中蒸騰之氣,東西數處,郁然勃發,如濃煙卷霧?!鼻迦似阉升g《聊齋志異·錢卜巫》:“田數畝悉以種谷,既而又旱,蕎菽半死,推谷無恙,后得雨勃發,其豐倍焉?!闭f的是蓬勃生發之義。明人李贄《史綱評要·唐紀·德宗皇帝》:“忠義勃發在天地間?!鼻迦粟w翼《郡城菊事甚盛》詩:“老夫聞之興勃發,招邀同志為窮奢?!苯袢斯簟墩撝械挛幕瘯罚骸皻W戰之勃發乃是極端的資本主義的當然結果?!闭f的是突然興起,爆發之義。

將“勃發”這個詞的意思用來形容具有悠久歷史的成都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幾次充分展示,是完全恰當,非常形象的。

一、古蜀國的輝煌令人驚嘆

眾所周知,四川在上古時期存在過相當于中原商周文明的古蜀國。公元前316年,秦征服了這個國家,建立了以成都為治所的蜀郡,并在之后滅亡了古蜀文字、古蜀文化。雖然在漢晉時期,揚雄、譙周、陳壽、常璩等學者大力搜尋古蜀資料,加以補寫和追記,但古蜀時期的歷史和文化,仍有許多地方不清楚。由于已知的古蜀歷史、文化相對于中原歷史、文化,確實不夠出彩,所以我們面對學界長期認為的“中華民族的發祥地是黃河流域”之論,也只能認同。

然而,從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平地一聲驚雷,成都平原上相繼發現三星堆、金沙遺址,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說明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屬中華文明的母體,被譽為“長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金沙遺址出土的青銅器、金器、玉石器有上千件,是寶貴的人類文化遺產,屬于最具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和最富觀賞性的文物群體,填補了中國考古學、美學、歷史學等諸領域的重要空白。在這批文物中,長142厘米、重780克的金杖,全用純金皮包卷而成;高395厘米的青銅神樹,樹上掛有許多飛禽走獸、鈴和各種果實,集“扶?!薄敖尽薄叭裟尽钡榷喾N神樹功能于一身;高2.62米、被譽為“銅像之王”的青銅大立人像,或說是古蜀國王造像及大巫師造像;有“面具之王”美譽的大型青銅縱目面像,可能被古蜀人尊為具有“縱目”特征的先祖蠶叢偶像?,F已正式成為中國文化遺產標志的“太陽神鳥”金飾(即“四鳥繞日金飾”),則表達了古蜀人對太陽神鳥和太陽神的崇拜和謳歌。號稱“邊璋之王”的玉邊璋,其殘長達159厘米,厚1.8厘米,寬22厘米,加工精美,棱角分明,器身上刻有紋飾。這在國內現有的考古發現中還僅此一件。

一句話,在這批古蜀秘寶中,以青銅大立人、青銅面具、青銅神樹為代表的青銅器,堪稱獨一無二的曠世神品;而以金杖、太陽神鳥為代表的金器,以滿飾圖案的邊璋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屬前所未見的稀世之珍。

成都在公元前5世紀就作為古蜀國之都,郫邑、瞿上也曾為古蜀國都,這在《蜀王本紀》《華陽國志》中是有明確記載的。

2012年,在三星堆遺址北部發現了“倉包包城墻”和“北城墻”兩道新的三星堆時期夯土城墻,并在城址范圍內發現多條古水道。對發掘結果進行研究,可以確定:三星堆大古城呈梯形,核心區占地約3.5平方公里,為同時代南方最大城池,城墻內或是王都所在。[3]也就是說,三星堆遺址也很可能做過古蜀國的國都。

更重要的是,1995年以來,在成都平原先后發現和確認了八座史前時期古城性質的聚落遺址,它們分別是新津寶墩古城、郫縣古城、溫江魚鳧城、都江堰芒城、祟州雙河古城、崇州紫竹古城、大邑鹽店古城和大邑高山古城遺址。在這八座古城遺址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新津寶墩古城。寶墩古城占地276萬平方米,其規模僅次于浙江余杭良渚古城與山西襄汾陶寺古城,是中國第三大史前古城。[4]

三星堆、金沙遺址及成都平原史前古城遺址的發現讓古蜀國的文明史轟動了考古學界、歷史學界。

雖然因為古蜀文字、文化的湮滅讓研究者對成都平原的系列發現找不到文獻支撐,甚至不能準確地解釋古蜀國因何勃發與衰落,但是,不可否認的是,成都平原的系列發現將古蜀文明的歷史推前到5000年前,證明了長江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同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證明了長江流域地區存在過不亞于黃河流域地區的古文明。

二、漢代的成都是“天府之土”

戰國至西漢前期,人們談到富饒的地區,都是首先推“關中”,稱為“天府之國”。如《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始將連橫》:“大王之國……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積饒多,地勢形便。此所謂‘天府,天下之雄國也?!盵5]《漢書·張良傳》:“關中……沃野千里……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盵6]

但是,到了東漢初班固寫《兩都賦》時,就說關中“郊野之富,號曰近蜀”。即是說,蜀地之富已經超過關中。所以《華陽國志》說蜀已“漢家食貨,以為稱首”。[7]即是說,天下生產之富,無有更過于蜀者。這樣一來,“天府之國”的美譽也逐漸從關中移到了蜀中。漢末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說:“益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边@是現在我們看到的稱四川為“天府”的最早記載,但這種說法顯然不始于諸葛亮。

公元前316年,秦統一了巴蜀,巴蜀地域開始納入中原管轄。秦漢在此置蜀郡、巴郡。因為都江堰的修建,以成都為中心的成都平原經濟大發展,在漢代,取代關中成為天府之國?!稘h書·食貨志下》:“遂于長安及五都立五均官,更名長安東西市令及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市長皆為五均司市師?!盵8]即是說,成都已經是當時全國的“五都”之一。

作為“天府之土”的成都,在當時確有勃發式的繁華。

漢景帝時,蜀郡太守文翁創建了中國第一所地方官辦學?!笆摇?,創立不久,即以學風卓犖,人才輩出而創造了“蜀學比于齊魯”[9]的奇跡。漢代成都的文學藝術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漢代文學最有影響的是漢賦,在公認的“漢賦四大家”中,出身于成都的司馬相如、揚雄始終排在最前列。班固所撰《漢書》對人物的事跡記載,司馬相如是卷五十七、揚雄是卷八十七。這兩卷,是分了卷上卷下的,足見篇幅之大,所載事跡之多。在《漢書》中“享受”此待遇的,除了開國君主劉邦之外,別無他人——其他漢代的重要人物,包括呂后、武帝、張良、蕭何、董仲舒等,均沒有獲得這種待遇。

漢代的成都,不僅有都江堰、文翁石室這樣全國獨有的水利、教育工程,還有舉世公認的中國道教發源地——鶴鳴山。漢代的成都出現了中國最早和最珍貴的茶葉文獻——《僮約》,說明成都是中國茶文化的誕生地。成都還是當時最著名的漆器制作中心,后人給以“中國漆藝之都”的美譽。

揚雄是首個為成都作賦的人。他先于左思300年,即在漢成帝永始二年至三年(公元前16—前15年)寫出《蜀都賦》。左思則在晉惠帝二年(292年)左右,同樣以成都為題材,寫出同名的《蜀都賦》。[10]這兩首《蜀都賦》都大力描繪了成都的“貝錦斐成,濯色江波”“自造奇錦”“阿麗纖靡”等秀麗富饒的景象,以及成都“兩江珥其市”“發文煥采,轉代無窮”的繁華面貌。

《蜀都賦》稱成都“貨賄山積,纖麗星繁”“肆張列市”“百室離房,機杼相和”,是一座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搞得很活很好的生態城市。

《蜀都賦》稱成都是全國性商貿中心,活力四射的海內名都。當時成都物流貨流,“東西鱗集,南北并湊,馳逐相逢,周流往來”,宴飲所用不止巴蜀土產,更有“江東鮐鮑,隴西牛羊”。

漢時成都蜀錦織造業十分發達,朝廷在成都設有專管織錦的官署和作坊,因此成都有了“錦官城”這一稱謂。當時,人們在專門的江邊洗濯蜀錦,色彩特別鮮麗,其他河流則洗不出這種顏色,因此這條流江(即今天的南河)被最先稱為“錦江”。

成都是“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作為中國最早打通國際商貿通道的城市之一,城市自身的發展、工商業手工業的繁榮昌盛是極其重要的內因。物產豐饒的平原,為成都城市發展、商業手工業繁榮提供了最堅實的基礎?!妒酚洝贰稘h書》《蜀都賦》都提到,早在張騫出使西域前,成都產的蜀布、邛竹杖就已出現在中亞西亞諸國,這是當時成都城市高度繁榮的最佳佐證。沿南方絲綢之路,成都生產的蜀布、絲綢、邛竹杖等特產被販運到云南、貴州、廣西、廣東等地,再轉徙至緬甸、阿富汗、印度等國,又購回西亞、中亞、南亞諸國的香料、珍珠、琥珀、珊瑚等奇貨,還帶來五光十色的炫奇雜技。這確是歐亞大陸橋最古的通道之一。

晉人常璩在《華陽國志》中對漢代成都的繁華及其原因這樣說:

然秦惠文、始皇克定六國,輒徙其豪俠于蜀,資我豐土。家有鹽銅之利,戶專山川之材,居給人足,以富相尚。故工商致結駟連騎,豪族服王侯美衣,娶嫁設趟鬮之廚膳,歸女有百兩之從車,送葬必高墳瓦槨,祭滌邙羊豕夕牲,贈襚兼加,赗賻過禮,此其所失。原其由來,染秦化故也。若卓王孫家僮千數,程鄭亦八百人;而郄公從禽,巷無行人。簫鼓歌吹,擊鐘肆懸,富侔公室,豪過田文,漢家食貨,以為稱首。蓋亦地沃土豐,奢侈不期而至也。[11]

讀《蜀都賦》及其他史料,可知當時蜀都手工業商業極其發達。蜀地資源豐富,銅鐵金銀和玉器等應有盡有,這為商業、手工業發展提供了必備而充實的條件?!妒酚洝へ浿沉袀鳌氛f蜀地的卓氏、程鄭,都是六國滅亡后遷來的,他們都是以冶鑄致富;到了漢代,無疑家累百萬了。

三、唐宋時期的“揚一益二”

唐代,由于以成都所在的劍南道(劍南道是在唐初由益州改稱)為代表的蜀地經濟的繁榮,因而與江南地區一樣,成為唐王朝財賦的主要供應區域?!杜f唐書·地理一》說:“至德二年……十二月,置鳳翔府,號為西京,與成都、京兆、河南、太原為五京?!盵12]即是說,成都是當時全國的“五京”之一。其后更有“揚一益二”之說。

“揚一益二”是對唐代東南、西南兩大都市,即揚州、益州,其經濟發展的諺語表述。全國工商業經濟最繁榮的是揚州,次為益州。這是因為,安史之亂以后,北方經濟地位下降,長江流域地位上升。揚州、成都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工商業城市,經濟地位超過了長安,洛陽。所以有“天下之盛,揚為首”的說法;而成都物產富饒,所以當時諺語稱“揚一益二”。

唐朝時期的成都,經濟發達,文化繁榮,佛教盛行。農業、絲綢業、手工業、商業發達,造紙、印刷術發展很快。成都的市場多而繁榮,僅成都城內就有東、南、西、北市等經常性市場,還有花市、藥市、蠶市、燈市等專業性、季節性市場,其后還出現了夜市。在農村也出現了定期的集市貿易,時稱“草市”,如成都東門外、崇寧建德、灌縣青城山,都有草市。

自古詩人到蜀者不少,于唐為甚。杜甫、王勃、盧照鄰、岑參、薛濤、高適、元稹、白居易、劉禹錫、賈島、李商隱、溫庭筠、雍陶等文學家相繼入蜀,其中不少還長期旅居成都。蜀地之于詩人,不僅僅是躲避戰亂與多舛命運的避風港,更是成就其詩才與文名的福地,甚而成了一日都不能忘的精神故鄉。在詩人們的眼中,成都有著“喧然名都會”的繁盛,“季冬樹木蒼”的氣候,更佳的是“水綠天青不起塵”的空氣質量。他們的歌詠,成就了蜀地千年的風華。

不少到過成都的詩人都曾以詩作描繪成都的繁榮。如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水綠天青不起塵,風光和暖勝三秦。萬國煙花隨玉輦,西來添作錦江春”;杜甫寫有兩百多首“成都詩”,其《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云。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岑參《與鮮于庶子自梓州成都少尹自褒城同行至利州道中作》:“數公各游宦,千里皆辭家。言笑忘羈旅,還如在京華?!?

唐代成都有世界上最早發明和使用的雕版印刷術文物,成都的卞家《陀羅尼經咒》、西川過姓金剛經殘頁、成都樊賞家歷殘頁為世界現存最早的一批印刷品。

“揚一益二”的提法,最早見于北宋司馬光的《資治通鑒》第二百五十九卷“唐紀七十五”,他在書中寫道:“先是,揚州富庶甲天下,時人稱‘揚一益二。及經秦、畢、孫、楊兵火之馀,江、淮之間,東西千里掃地盡矣?!钡愃频恼f法早在唐代就已經存在,唐人李吉甫所撰中國最早的古代地理總志《元和郡縣志》就揚、益并提,其“逸文”卷二說:“揚州與成都號為天下繁侈,故稱揚、益?!薄皶r號揚、益,俱為重藩,左右皇都”;“國家富有巴蜀,是天府之藏。自隴右及河西諸州,軍國所資,郵驛所給,商旅莫不取給于蜀。又京師府庫,歲月珍貢,尚在其外,此誠國之珍府?!盵13]

正是因為成都的富饒,所以在安史之亂以后,當北方藩鎮不斷連兵作亂,封建帝王在關中不能立足時,往往逃奔蜀地,徐圖恢復。史書說,成都府“至德二載曰南京,為府,上元元年罷京”[14],即是說,在京都長安之南的成都因為唐玄宗避安史之亂入蜀而被稱為“南京”,作為唐王朝的陪都。

成都的發達經濟、繁榮文化自唐朝時期不斷延續發展,到宋朝時期,成都的經濟活動更是異常發達,是全國首屈一指的大都市。以錦繡為例,花樣由唐時的10多種發展到宋朝時期的40多種,能織出天馬、流水飛魚、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樣,占全國各地上交總數的70%以上。由于商業發達,成都還出現了紙幣“交子”。

關于“交子”的出現,《宋朝事實》卷十五“財用”記載:

始益州民十余戶連保作交子……書填貫,不限多少,收入人戶見錢,便給交子,無遠近行用,動及百萬貫。街市交易,如將交子要取見錢,每貫割落三十文為利。每歲絲蠶米麥將熟,又印交子一兩番,捷如鑄錢。收買蓄積,廣置邸店、屋宇、園田、寶貨。

到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交子改為官營,官府在成都設立了世界最早的管理儲蓄銀行的機構“交子務”,設官辦理交子業務,由官府公開印刷,發行“交子”。仁宗以后,交子的使用推廣到陜西、河東、京西等地區。

交子在成都的出現是商品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反過來又促進了商品交換關系的發展。成都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它的正式使用,在貨幣發展史上有重大的意義。

四、成都集聚力量將再次勃發

自元明以后,尤其是明末清初,由于半個多世紀的戰火,四川、包括成都的社會、經濟、人口都遭到極大的破壞,而虎群趁機擴張。到了清初,成都甚至成為虎患的重災區。清人費密在《荒書》中就說,成都城內“虎出為害,渡水登樓,州縣皆虎,凡五六年乃定”。

據清史記載,清順治三年(1646年),四川鬧饑荒?!妒耠y敘略》載:山深處,升米價二三兩,菽麥減半,他物稱是?;臍埳跽?,雖萬金無所得食。加之張獻忠的空前燒殺屠城,使40萬人口的成都僅剩下20戶居民。這期間除了戰事連綿不斷,天災人禍,雪上加霜,黎民百姓飽受荼毒蹂躪的煎熬,慘不忍睹,曾經繁華的川西壩子人口銳減,一片荒蕪破敗,昔日“揚一益二”早已成為傳說。清初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省級衙門不能駐扎成都,而是在川北的保寧府(今閬中)。

進入近代以后,成都城市發展相比于沿海沿江城市明顯緩慢下來,成為近代中國比較典型的發展滯后型城市。近代成都城市發展滯后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中交通地理條件的制約、新型經濟因素微弱以及多年戰亂的摧殘無疑是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

不過,以“湖廣填四川”為標志而慢慢又站起來了的成都,不會甘心于600年的沉寂。近代以來,成都一直在重新集聚力量,以望再次勃發。

19世紀70年代,清政府內部洋務派以“求富、自強”為目的創辦近代軍事工業的浪潮波及成都。四川總督丁寶禎于光緒三年(1877年)在成都創辦了有一定規模的近代工業——機器制造局,使成都出現了最早的產業工人,客觀上刺激了成都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同治年間,張之洞為四川學政,辦尊經書院(四川大學的前身),對四川的文化發展起了重大作用。光緒年間,丁寶禎主持書院,聘請王闿運為山長,教學取得了很大成績。四川近代史上一大批杰出人才都出自這個書院。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全國廢除科舉,改辦新式學堂。成都先后辦起了四川|通省師范學堂、法政學堂、存古學堂、藏文學堂、農政學堂、工業學堂。這批學堂不同于以前適應科舉需要的書院,在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方面都有改變,是四川近代最早的高等學府,對成都地區后來教育事業的發展,對新文化、新知識和新科學技術的傳播都起了重大作用。不少學校為當時的革命黨人所掌握,成為“黨人交通會聚之所”。辛亥革命前,四川的新式學堂數量居全國第二,而成都又居四川省之冠。

由于新思想、新文化的影響,列強的欺凌,不少青年為了國家富強、民族昌盛先后留學日本和法國,四川留日學生“最多的時候達二三千人”[15],在1903—1906年這4年時間里,僅從成都到日本留學的就達245人?!俺啥佳孕聦W之最先者”吳虞、四川省保路同志會干事長顏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吳玉章都是這段時間從成都出發東渡日本的。

于是在20世紀前后,巴蜀大地才又突然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俊杰人才。他們走出夔門,走上全國舞臺,嶄露頭角,再度形成巴蜀俊杰璀璨、人才輩出的輝煌時期。

1911年6月,保路運動在成都發起。擔任四川總督的趙爾豐鎮壓民眾釀成“成都血案”,引發廣大民眾起義,這直接導致了辛亥革命的總爆發,為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立下了不朽的功績。

辛亥革命后的一段時間,成都處于四川軍閥混戰爭奪的焦點,社會經濟的發展極其緩慢??谷諔馉庨_始后,成都的社會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大批外省人員到成都,使成都人口增至80多萬。人口增加,市場的需求擴大。外地不少工廠內遷,成都又創辦了一批工廠,保證了抗日戰爭時期軍需品的供應,穩定了成都地區人民生活,有力地促進了成都近代工廠的發展。由于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四川成為大后方,成都成了大后方的文化中心。一批高等學校,如金陵大學、金陵女子大學文理學院、燕京大學、齊魯大學、中央大學醫學院、光華大學、朝陽學院等都內遷成都,來成都的還有不少專家、學者、教授,從而給成都的教育事業帶來了積極的影響。

與此同時,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戰文藝運動在成都蓬勃興起,許多文化界的名流、文藝工作者,如著名的作家老舍、葉圣陶、陳白塵、蕭軍、何其芳、周文、陳翔鶴,著名的雕塑藝術家劉開渠,著名的戲劇家趙丹、應云衛、賀孟斧等都在成都從事抗日文藝活動,極大地推動了成都文化事業的發展。

新中國成立后,成都獲得了新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后,成都進入了歷史上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時期。

成都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擁有2項世界遺產,2項世界預備遺產,是中國中西部擁有世界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有38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6處四川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2處成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93年,國務院確定成都為西南地區的科技、商貿、金融中心和交通、通訊樞紐。2015年11月26日,經國務院批復,成都被定位為國家重要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商貿物流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2016年5月,經國務院同意,發改委和住建部聯合印發《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指導文件,文件中將成都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

2016年5月27日,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正式開工建設,建成后成都將成為繼上海、北京后,中國第3個擁有兩座4F級國際機場的城市。

成都的商業綜合體數量居全國第一,在建購物中心面積居全球第二。

今天的成都,是具有國際影響“四多”的中國大城市:以271家世界優秀企業成為中西部地區世界500強企業數量最多的城市,以202家境外優秀企業成為西部地區境外500強企業數量最多的城市,以設立15個外國領事館成為中西部地區外國領事館數量最多的城市,以開通85條國際航線成為中西部地區國際航線數量最多的城市。

最近十年來,成都獲得了一系列的榮譽名稱:2006年12月獲“國家森林城市”,2007年2月獲“中國最佳旅游城市”,2007年10月獲“中國最佳商務城市”,2009年1月獲“世界優秀旅游目的地城市”,2009年1月獲“全國文明城市”,2010年2月獲“世界美食之都”,2010年1月獲“低碳中國貢獻城市”,2010年7月獲“十大品牌會展城市”,2010年8月獲“國際形象最佳城市”,2010年10月獲“中國愛心城市”,2010年10月獲“福布斯未來10年全球發展最快城市第一名”,2011年7月獲“中國民生成就典范城市”,2011年8月獲“2011中國十佳優質生活城市”,2011年9月獲“最中國文化名城”,2011年10月獲“最佳休閑城市”,2012年2月獲“中國軟件名城”,2012年10月獲“第三屆中國軟科學獎”,2012年10月獲“中國最佳休閑城市”,2013年11月獲“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2013年11月獲“十大節慶城市”,2015年8月獲“首批全國創建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2015年9月獲“中國最佳表現城市第一名”,2015年10月獲“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第一名”。這些榮譽名稱的獲得,不用說證明了成都正處在迅速發展的過程中。

成都在騰飛。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歷史上曾經三次勃發的成都,已經迎來了它的第四次勃發。

注釋:

[1]《辭源》,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376頁。

[2]《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第97頁。

[3]王浩野、張磊:《三星堆確認發現兩城墻,墻外疑有“碼頭”》,《華西都市報》2014年3月29日;唐金龍:《三星堆古城核心區基本確定,城墻內或是王都所在》,《華西都市報》2015年6月15日。

[4]《四川新津寶墩古城考古揭秘:4500年前成都政治文化中心》,《天府早報》2014年2月25日。

[5](漢)劉向集錄《戰國策·秦策一·蘇秦始將連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6](漢)班固:《漢書》卷四十《張良傳》,中華書局1999年版。

[7][9][11](晉)常璩撰,任乃強校注《華陽國志校補圖注》卷三《蜀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48頁,141頁,148頁。

[8](漢)班固:《漢書》卷二十四《食貨志下》,中華書局1999年版。

[10](漢)揚雄:《蜀都賦》,載《漢魏六朝百三家集》;(晉)左思:《蜀都賦》,載《文選》。

[12](后晉)劉昫等:《舊唐書》卷三十八《地理志一》,中華書局1999年版。

[13](唐)武元衡:《奉酬淮南中書相公見寄序》,載《全唐詩》第10冊,中華書局1960年版;(唐)陳子昂:《上蜀川軍事》,載《全唐文》卷二百一十,中華書局1983年版。

[14](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四十二《地理志六》,中華書局1999年版。

[15]吳玉章:《辛亥革命》,人民出版社1961年版,第60頁。

作者:北京艦伯選角工作室副導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