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濱葛瓦里斯基別墅外立面裝飾審美研究

2016-12-03 12:01王健明張小彤賈心慶
經濟師 2016年10期
關鍵詞:審美

王健明+張小彤+賈心慶

摘 要:文章從審美角度出發,結合具體實例,通過分析哈爾濱葛瓦里斯基別墅的建筑布局、風格流派和建筑裝飾特色,以建筑外立面裝飾為載體,運用建筑美學中的感知性、關聯性等原理,探討哈爾濱葛瓦里斯基別墅建筑外立面裝飾審美,得出建筑外裝飾是人與建筑之間互相連接的紐帶,也是建筑物自身獨立特性得以表現的重要因素。

關鍵詞:外立面裝飾 審美 葛瓦里斯基別墅

中圖分類號:F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6)10-286-02

哈爾濱的建筑裝飾之美從根本上反映出西方美學思潮的審美發展和傾向,同時也客觀地反映當時的時代背景。西方美學思想源于三個基礎:對事物本質的追求,對心理上情感思想的劃分以及對各類藝術的同一性定論。哈爾濱素有“建筑藝術博物館”的美稱,數量龐大的異域風情建筑,集中體現了古典主義、新藝術運動、巴洛克、折中主義等建筑風格,形成了哈爾濱獨有的建筑藝術文脈。哈爾濱葛瓦里斯基別墅始建于20世紀初期,是哈爾濱保存比較完好的古典主義帶有巴洛克風格的折中主義建筑的典范之作。

一、葛瓦里斯基別墅的前世今生

哈爾濱葛瓦里斯基別墅原為波蘭籍木材商人烏拉迪斯拉夫·葛瓦里斯基住所。其位于哈爾濱繁華的南崗經貿中心區,地處頤園街與建民街街口北側,別墅占地面積約3000m2,房屋占地面積約300m2,是一座豪華型府邸,也是典型的仿法國古典式帶有巴洛克風格的折中主義建筑(如圖1所示)。

(一)葛瓦里斯基別墅之始

19世紀末沙俄入侵東北,隨之修建了著名的中東鐵路,由此大批的外國商人相繼來到哈爾濱,他們帶來了西歐美學審美思想和新思潮文化,這不僅客觀上加速了哈爾濱近代城市化建設,也為哈爾濱城市風貌的快速建立奠定一定基礎。葛瓦里斯基通過中東鐵路的修建來到中國,其后定居哈爾濱并規劃修建住所,并于1919年首次動工,歷經4年落成葛瓦里斯基別墅。日偽時期,該建筑被強行征納給日本滿洲理事會公館,作為與蘇聯交涉中東鐵路問題的辦公地。日軍攻占東北后,此公館又被日本情報機構強迫收購,作為日本情報機構駐哈爾濱的辦公總部。在日本軍方強行取得對中東鐵路的控制權后,公館又被改建為日本情報機構收集情報的鐵路俱樂部。

(二)葛瓦里斯基別墅之今

建國初期,毛主席、周總理、劉少奇、朱德、張聞天、宋慶齡等國家領導人和重要人士來黑龍江巡察和訪問均工作生活于此。1950年毛澤東和周恩來等領導人,結束對蘇聯的訪問歸國,途徑哈爾濱并視察時,將此處作為辦公地和生活所在地。后期公館被黑龍江省文化廳、文物管理委員會接管,黑龍江政府集資對其進行保護性修復。建筑的1-2層改建為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黑龍江紀念館(革命領袖視察黑龍江紀念館),閣樓和副樓為黑龍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1977年,以毛主席視察黑龍江紀念館為名面向民眾開始開放。展館內擺放著國家領導人巡察黑龍江時用過的生活、辦公用品、書籍、報紙摘要、書法作品及為黑龍江地區的工人和教師代表的題詞等,并作為弘揚紅色精神的愛國主義實驗和教育基地。

二、建筑外裝飾與審美特性

(一)建筑外裝飾概念界定

建筑外裝飾是依賴于建筑物外立面的實體存在的裝飾。從廣義來看,建筑外裝飾是從總體到細節,把能夠體現美感的裝飾進行統一安排已達到設計目的本身,并給予一定的功能和涵義的裝飾活動。狹義上講,建筑外裝飾是為了點綴建筑而存在的建筑裝飾物。

建筑外裝飾依賴于具有相當體量、質量等物理性質的實體建筑物。以西方古典建筑外裝飾構件為例,建筑一般以柱式為裝飾基礎,并由基部、檐部、墻體、門窗飾、廊道、陽臺、欄桿扶手等構件組成。這些具有多種風格的裝飾構件運用于建筑外裝飾上,便展現出建筑各自獨特的審美情調和裝飾韻味。

(二)建筑外裝飾中體現的審美特性

1.主體感知性。感受和認知的過程稱為感知,感知是審美過程中的最初階段,是人體對周圍環境產生的現實感體驗,是客觀存在的獨立屬性在人腦中的直接反映。狹義下的審美即為審美主體在進入審美活動時當下的心理感受。廣義上的審美是審美思想、審美修養、審美能力、審美情趣等審美意識。以上審美作用是審美潛在的內在形式表征于個體存在的活動,只存在于審美活動發生時。各種復雜的心理現象如視覺、幻想、感觸等都是產生于感知經驗的基礎上。

2.連續關聯性。建筑外裝飾是展現建筑風格與時代特征的重要構成因素,其所包含的連續關聯性是促使建筑成為“有機整體”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凸顯了建筑實體最具藝術表現性的裝飾形式。建筑外裝飾以建筑“有機整體”為基礎,通過按照幾何形態、排列組合、和諧對稱或其他構成手段,來表現建筑主體的外貌風格的一種表現形式。

三、哈爾濱葛瓦里斯基別墅外裝飾的形式美

(一)整體之美中的主體感知

當走近一座建筑時,人們對這一建筑的整體印象,即主體感知性開始發揮作用。人們首先感知到的是建筑的色彩,之后是材質、體量、形制,再次為裝飾形式、裝飾風格等,根據以上感知反應,反映于大腦與腦海中相應知識記憶或相互重疊,形成對建筑的審美感受。立足于葛瓦里斯基別墅外,建筑的比例、形制以及外裝飾開始作用于人們的心理感受,哈爾濱葛瓦里斯基別墅在外裝飾設計上博采眾家之所長,建筑體型協調、比例和諧、形制規范,為哈爾濱近代建筑贏得絢麗多姿的一面,兼有復古情調的特性又有俄式建筑的浪漫主義情愫一同搭建起哈爾濱近代建筑的精致典雅格調。

哈爾濱葛瓦里斯基別墅是由意大利設計師貝倫納達提(Bernadatti)設計,他受到當時復古主義思潮影響較深,參照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古希臘、古羅馬經典建筑,并廣泛吸收了西歐流行的建筑風格特點,再度創新,突出表現古典主義的莊嚴肅穆和巴洛克式的浪漫,創造出一種折中的建筑風格的和諧新秩序,并使建筑物外觀顯得渾然天成,體現了多民族文化的完美融合。葛瓦里斯基別墅作為哈爾濱折中主義建筑的典范,在外裝飾的風格上摒棄了古典主義建筑的繁雜曲線及矯揉造作的裝飾,改用簡潔的線條表現出建筑的雄偉華麗,并逐漸向現代主義思想靠攏。

這是哈爾濱葛瓦里斯基別墅的外立面裝飾給人的主體感知,這種主體感知源自于哈爾濱獨特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環境中。哈爾濱葛瓦里斯基別墅處在哈爾濱外來新體系建筑“本土化”過程的最初階段,這一建筑在西方建筑傳統構件上還并沒有滲入具有中國民俗文化特色的裝飾形態,哈爾濱葛瓦里斯基別墅的外立面裝飾還較為濃重的體現著古典主義莊嚴肅穆和巴洛克式浪漫的特征。這座建筑通體充滿裝飾,它的建筑外裝飾在人們剛開始接近這座建筑的最初感知上,深刻傳達著在近代中國普遍存在的中外建筑文化交融的大環境下,哈爾濱葛瓦里斯基別墅以其兼有復古情調的特性又有俄式建筑浪漫主義情愫的格調,影響著哈爾濱之后的建筑外裝飾的發展。

(二)局部之美中的連續關聯

1.門、窗飾。哈爾濱葛瓦里斯基別墅建筑的門窗裝飾在造型上突出裝飾單元在建筑立面上的構圖作用,一層為拱形門窗,二層是矩形窗(如圖2所示),而頂層則變成了圓形窗,這樣的變化使得建筑的立面顯得更加活躍不呆滯。門與窗飾共同形成統一的裝飾形態,在裝飾上突出強調線性裝飾的簡潔與建筑整體的融合感。門窗的裝飾運用簡單的裝飾線腳,但手法上沿用了新藝術門與兩側開窗共同形成入口裝飾單元的構圖手法。

2.柱式。西方古典建筑美學中最具藝術價值的重要部分就是各類柱式。柱式是按照一定的比例模數建造的,因此,和諧比例的柱式也成為確定建筑裝飾各個裝飾元素之間構圖關系以及建筑構圖比例的重要元素。

哈爾濱折中主義建筑中應用較多的是愛奧尼和科林斯這兩種柱式。由于多立克柱式和塔斯干柱式粗壯的比例,很少應用于立面裝飾中。葛瓦里斯基別墅用于外裝飾的柱式是科林斯柱式(如圖2所示),這一古典柱式作為葛瓦里斯基別墅建筑立面上相對突出的視覺要素突出表現了該建筑裝飾的藝術傾向,強化了建筑橫向的比例關系,是控制這一建筑立面構圖的重要元素,對于葛瓦里斯基別墅整體比例的和諧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3.欄桿扶手。葛瓦里斯基別墅的建筑外裝飾上應用了很多堅固、實用和明快的鐵藝和石材的欄桿與扶手(如圖2所示),這既是一門裝飾性藝術也具有實際功能的裝飾,通過藝術的形式與手法,為建筑的外裝飾增添了許多新亮點,豐富了建筑立面的層次感和造型效果。造型精致古樸的欄桿和扶手,彌漫出濃郁的巴洛克風情,體現了折中主義時期的風格。

葛瓦里斯基別墅上應用的欄桿扶手,采用變幻豐富的裝飾形態,用鐵藝和石材來塑造一些蜿蜒流暢的裝飾線條,追求自然生動的藝術形象。其中,葛瓦里斯基別墅二層陽臺上的鐵藝構件表現出來的曲線線條流暢而優美,由曲線形態構成的陽臺欄桿與建筑整體的硬朗線條交相呼應。這一鐵藝欄桿突出體現了新藝術建筑的裝飾特色。

基于以上該建筑外立面裝飾的各個局部細節的研究可以看出,哈爾濱葛瓦里斯基別墅是以古典主義為基礎,帶有巴洛克式的折衷主義風格建筑,外裝飾上表現為古典主義的古樸簡單、巴洛克裝飾的浪漫韻味。連續變化又統一的門窗線條,一層拱形的門窗,在二層變化為矩形,但每一層仍舊十分統一。沉穩大氣的柯林斯式裝飾柱,又圓形的柱身變化為建筑兩側方形的柱身,協調統一在整個建筑形態中。以及裝飾形態富有變化的植物花卉紋樣的鐵質欄桿塑造的一些蜿蜒流暢的裝飾線條,這些局部構件展現了該建筑中體現出的古典主義的莊嚴肅穆和巴洛克式的浪漫,成為哈爾濱折中主義建筑的典范,這些建筑外裝飾的構件所包含的連續關聯性使得哈爾濱葛瓦里斯基別墅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凸顯了建筑實體最具藝術表現性的裝飾形式。

四、結論

哈爾濱葛瓦里斯基別墅反映出特殊歷史背景下文化觀念與審美傾向的轉變。裝飾作為建筑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表現形式也突出表征了建筑藝術的文化內涵。建筑裝飾的審美價值通過裝飾信息表達了其自然性和社會性。這一建筑的外裝飾為我們展現了一段在那個特定的時期,哈爾濱建筑發展的歷史脈絡。哈爾濱葛瓦里斯基別墅的外裝飾無論是在整體上還是在局部構件中,都緊緊跟隨建筑美學中的感知性、關聯性等原理,哈爾濱葛瓦里斯基別墅的建筑外裝飾,既是自身風格形成的關鍵因素,也影響著人與建筑的某種生動、復雜的交互關系。

[項目基金:中央高?;究蒲袠I務費專項(2572014CC01)]

參考文獻:

[1] 彭芊芊.別墅建筑的典范——哈爾濱頤園街1號歐式建筑[J].黑龍江史志,2008

[2] 王萍.凝固的音樂——獨具特色的頤園街一號建筑[J].黑龍江檔案,2007.

[3] 石磊.建筑立面裝飾視覺美感研究[D].山西大學,2012

[4] 何穎.哈爾濱近代建筑外裝飾的審美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2012

[5] 孫權.哈爾濱近代建筑裝飾之美“感”[J].華中建筑,2012

(作者單位:東北林業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40)

(責編:呂尚)

猜你喜歡
審美
論風骨與崇高
論少兒美術培訓對審美的作用及影響
“民族唱法”的表現形態美
“詩意地棲居”與“看上去很美”
《閑情偶寄》中的中國女性之美
淺談羌族舞蹈“莎朗”的風格特征
發揚藝術之光,讓美術滌蕩靈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