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國際經驗借鑒

2016-12-05 19:25張淑芳
時代金融 2016年30期
關鍵詞:支持國際經驗縣域經濟

張淑芳

【摘要】本文論述了縣域經濟及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及國際經驗借鑒。

【關鍵詞】金融 ?支持 ?縣域經濟 ?國際經驗

一、縣域經濟及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意義

黨的十八大把發展目標與改革目標一起規劃,提出了“兩個全面”的目標,也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這標志著我國無論是社會,還是經濟,均從此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作為最基本的國民經濟區域單元以及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縣域經濟的中心是縣城、紐帶是鄉鎮、腹地是農村,它把鄉鎮企業以及農產品加工業當作其發展的重點領域,工業和農業齊頭并進、城市和鄉村一體化發展,各種產業以及不同的經濟成分是其主要的組成部分。城鄉經濟在縣域經濟處結合,農業與工業經濟在縣域經濟處交匯,微觀與宏觀經濟在縣域經濟處銜接。在我國的總人口中,超過70%分布在縣域,這就決定了縣域必然成為決定小康社會能否全面建成的關鍵區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早日實現現代化的基礎。同時,縣域經濟的發展在中國新農村建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關系到“三農”問題的解決。加快經濟發展必須發展縣域經濟,縣域經濟的發展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石。

目前,就整體的經濟發展水平來看,我國縣域還比全國其它區域落后得多,發展還遠遠不夠,縱然是東部地區的縣市也不能例外,因為雖然它們的整體經濟發展水平已然較高,但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還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h域經濟基礎設施落后、公共產品缺失、產業結構失衡、可持續發展能力下降,再加上在我國,相當大比例的農村是坐落在貧困地區的,這就越發造成了縣域如下的不利局面,那就是嚴重缺乏一種社會活力,這種社會活力能夠推動其經濟以較快的速度向前發展??h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既對農村經濟的繁榮有所助益,又有利于縣域地區財政困難的緩解,同時對協調一致地發展農村與城市地區的經濟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要想推動縣域經濟快速而健康地向前發展,需要強有力而高效的金融支持,沒有金融支持的經濟發展只能是紙上談兵。而在不斷變化的動態環境之中,克服地域與時間不同的限制對各種經濟資源加以優化配置,恰恰是現代金融業最為核心的功能,固而,金融在加速發展縣域經濟的進程中,所能發揮的作用必然是無可替代的。

二、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研究意義在于通過對縣域經濟情況的調查、整理、分析,厘清各縣域經濟發展的狀況,找出存在的問題,結合當地金融支持情況,規劃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符合實際的金融支持,以期為區域內經濟融的協調發展提供借鑒,為縣域金融的發展探索出一條符合實際情況的路徑。

(一)國內的研究現狀

最近一些年以來,以大量借鑒外國已有的研究成果作為前提和基礎,關于我國的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之間的關系問題,我國的學者也對其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與分析,一套比較完整的研究框架及體系雖然還沒有完全形成,但是一些很有價值的結論已經被提出。范閩、伍紹平(2008)在對湛江市區域經濟發展的實證研究中認為,研究金融支持對經濟增長所發揮的作用,需要認真加以考察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如下三個部分,一是體現經濟增長速度的各種變量,二是儲蓄率的提升水平,三是儲蓄中有多大的比例將會向投資轉化。何廣文(2011)、何廣文,李莉莉(2011)認為,要想找出進一步完善我國農村地區本土金融服務機制的有效途徑,把我國農村經濟發展的現實狀況作為出發點是首先應該做到的,并在此基礎上把它的現實特點及未來趨勢厘清,只有這樣,才能最終構建縣域本土金融服務機制。莊巖(2011)在分析縣域地區的金融發展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時,使用的是主成分分析法,探索性地提出了縣域地區的金融狀況和經濟基礎是兩大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盡管包括以上專家在內的許多學者在縣域經濟發展的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出了有價值的結論,但既科學又完整的一套理論框架還尚未形成,在研究縣域經濟時,還不夠全面,深度也不夠,對縣域金融與縣域經濟關系的研究,也仍有待于進一步深入。

(二)國外研究情況

1993年,對金融究竟發揮什么樣的功能進行計量的一套合理的指標經由King&Levine之手被設計出來,以此為基礎,他們利用80個國家、1960~1989長達30年間的數據開展了細致的研究,最終得出了經濟的增長和金融的發展這二者之間的正相關性極強的結論。并且借助于這之后的繼續研究,他們發現后者是因,前者是果,即經濟的增長是由金融的發展造成的。1997年,經過Panicos Demetriades與Philip Arestis的研究得出如下結論,即在各個不同的地區或者國家里,經濟的增長和金融的發展這二者之間的關系也會隨之有所不同,例如在德國這個國家,金融只有在發展到真實的國內生產總值之后,那種單向的因果作用關系才會產生,而在美國則不然,蓬勃發展的金融業卻會導致真實國內生產總值的減少。2008年,MichaelK.Fung提出了經濟增長和金融發展這二者之間的關系其實是互相促進、互相作用的觀點,尤其是在初級階段的經濟發展進程中,經濟與金融之間的這種相互關系表現得特別明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經濟的不斷穩定發展,這種相互影響的程度將會越來越弱。

三、發展縣域地區經濟過程中可供借鑒的金融支持方面的國際經驗

從世界各國為發展縣域經濟所采取的金融支持方面積累的經驗來看,各個國家的國情盡管各不相同,其金融業也都采取不盡相同的發展模式,但卻存在著一些具有共性的經驗值得我們加以借鑒,這種借鑒對于進一步完善我國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及有關政策意義十分重大。

(一)政府為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比較大多數國家縣域開發的歷程,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由于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不高,較低的投資收益率導致融資困難成為其面臨的一種常態。對此,政府政策的主導性作用必須得以最大程度的發揮,比較有效的做法是通過允許縣域性金融行使某些“特權”這種政策的實施,來彌補“市場失靈”,即資源在不同縣域之間的分布是極其不均衡的,從而把非常有力度的政府政策支持提供給縣域,使其在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一切,無論是金融支持,還是資源要素都能夠得到滿足,最終對縣域經濟又好又快的發展起到強有力的推動作用。

1.政策性金融機構的設立。這種政策性金融機構,首先由政府直接出資設立,然后通過其信貸資金的提供,增加縣域的金融供給。

2.為縣域籌資提供種種便利條件。比較重要的做法:一是在為縣域地區供給資金的增加方面,通過票據或者債券的發行來籌集資金時,由政府為其提供擔保,或者通過專項基金的設立來籌資等;二是政府為銀行貸款提供擔保服務,這樣做,不但滿足了縣域經濟開發對資金的需求,同時也使得金融機構所發放貸款的質量及其經濟效益的實現都得到了有效的保證,進而為金融機構貸款支持縣域經濟發展注入了動力。

3.借助于一些必要的支持手段。如政府的財政補貼以及利率方面的優惠等等,扶持縣域地區的生產者及產業,使它們的發展能力得到增強;通過一系列優惠政策的實行,如在準備金政策上的差異化、減除或者免除某些稅收等,對金融機構所承擔的風險進行適當的補償,以利于把它們越來越多地吸引到將其金融服務提供給縣域的軌道上來。

(二)有效的風險分擔機制是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補充

1.建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和信用擔保體系,對縣域貸款提供貸款擔保。這樣做,不但可使縣域經濟主體的融資能力得到提高,也使金融機構在發放貸款時所承擔的風險大為降低。以印度和日本為例,由于各種類型的信用擔保公司都已經在這兩個國家得以建立起來,從而使得穩定地供給縣域發展所需要的資金得到了有力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對資金的巨大需求得到了有效滿足。

2.保險體系的進一步完善或者建立。各家金融機構的利益會因此而受到保護,其支持縣域的積極性大為增強,銀行所承擔的風險,尤其是其中的信貸風險,得到了有效控制,整個金融秩序的穩定得以維護。

(三)強化金融對縣域進行支持的有力的組織保障是擁有一個較為合理的金融機構體系

通過以上的分析,很容易看出,盡管各個國家金融機構體系的現實構成情況大不相同,所實行的金融制度也迥異,但它們在構建金融體系的過程中,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均需結合本國的國情,尤其是本國縣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并以能夠對均衡發展縣域經濟起到促進作用為目標,來建立并相機調整本國金融機構體系的構成情況。金融體系的多元化是各國所擁有的共同特點,商業性、合作性以及政府金融機構并行不悖,全國性、縣域性以及專業金融機構同時并存,這不但使得本國的金融體系比較健全,而且與本國發展經濟所產生的資金需求的契合度也比較高。以美國為例,為滿足發展經濟的客觀需要,其于20世紀60年代在農村地區建立起來的合作金融機構體系,就對南部及西部地區的農牧業發展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為了有利于地方建設所需要的資金得到有效滿足,地方性的單一制商業銀行組織形式在美國得到全面的推行,從而使得在美國各個不同的區域,貨幣政策的執行與貫徹都是較為全面的,對于均衡地發展各個地區的經濟起到了非常有力的促進作用。

(四)適合當地經濟特點的金融創新是強化縣域金融支持的客觀需要

由于縣域自身經濟的發展既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又具有相當程度的弱質性,所以,為促成金融有效支持縣域有關群體發展這一目標的實現,世界各國紛紛開展了種類繁多的金融服務模式與產品的創新,在各國金融支持農村地區發展的過程中,這一趨勢得到了更為明顯的表現,尤以日本和印度等國家為典型代表。為了進一步改善農村地區的金融服務,印度創造性地提出了小額信貸資產證券化以及互助小組模式等服務于農村地區的新型的金融模式。其中的互助小組模式,意指以互助小組的成立為前提,在此基礎上,農民首先要向銀行存入款項,然后以此存款作為抵押并利用互助小組較高的信用水平從銀行獲取貸款,最后銀行從政府那里得到再融資的支持。

(五)完善的法律體系是金融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法制保障

從各國的經驗來看,一國的金融要想獲得健康的、可持續的發展,一個很重要的保障與基礎是其金融法律環境的良好以及金融法律體系的較為完善。例如,在日本,作為其農業政策性金融機構而存在的農林漁業金融公庫,就是以《農林漁業金融公庫法》為依據而建立起來的。與此相同,在金融對縣域發展的支持過程中,流向縣域的資源要素,如社會資金等,也同樣需要借助于必要的立法來加以約束與引導,從而彌補縣域資金缺口,保障縣域金融和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沒有法規的硬約束,就難保證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對縣域金融的投入。因此,以日本及美國等為代表的許多國家,都專門制定了有關的法規或者法律,并在其中指明在支持縣域發展的過程中,對金融機構的具體要求有哪些,以便使金融對縣域的覆蓋面得到保障。

猜你喜歡
支持國際經驗縣域經濟
基于互聯網的知識產權交易平臺構建
國際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效應對北京中央商務區建設的借鑒意義
海洋生態損害補償國際經驗及啟示
京津冀協同發展模式下河北省縣域經濟產業集群問題研究
金融支持遼寧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對策
農業現代化及其金融支持的國際經驗
山東省縣域經濟發展評價研究
淺議縣域經濟在招商引資中面臨挑戰和機遇之探析
印媒稱中國“支持”印度斡旋馬局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