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當代大學生戀愛價值觀的特點與意義

2016-12-05 04:55張婭
讀與寫·教育教學版 2016年8期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特點意義

摘 要:當代大學生戀愛價值觀具有戀愛動機的趨利性、戀愛方式的直接性、戀愛選擇的自我性和隨意性等特點。因文化思潮、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大學生戀愛價值觀存在著戀愛排遣與嬉戲、戀愛道德淪喪、戀愛中的精神頹廢等亂象。矯正大學生的戀愛價值觀,樹立科學的大學生戀愛價值觀,無疑對于大學生主體身心健康發展、家庭道德和校園道德建設、網絡文化建設均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 戀愛價值觀 特點 意義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6)08-0083-03

中國社會發展到今天,已然進入到全國各族人民不斷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個人福祉”而奮進的“中國夢”新時代?!爸袊鴫簟钡囊夂锷钌畹亟櫫恕皞€人之理想與意愿”。當代大學生,作為社會充盈著勃勃生氣的年輕精英群體,有著切身利己的無數憧憬:大學生活里的“學霸”、大學校園里的活躍分子、大學同學中的領導者、大學評價里的優秀與榮譽、其他同學趨之若鶩的“粉絲”、大學畢業時或是考上研究生、或是考上公務員、或是得到一個好的崗位和一份好的職業,能使自己在安穩的狀態下不斷地工作和發展,從而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戀愛以追求“心儀”的伴侶,也是大學生群體中“夢想”的有機組成部分。大學生戀愛是一個社會現象和社會心理的直觀反映。大學生理想的“戀愛”情結,必須具有符合社會道德的高尚情感表征,必須是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指導下的“戀愛”行為規范。在這“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市場經濟社會里,如果“戀愛”與社會道德與大眾社會心理相悖,就會從大學生“戀愛”行為中,滋生出光怪陸離社會亂象,從而會扭曲大學生群體人格,桎梏大學生群體健康和持續的成長。

1 戀愛價值觀內涵與當代大學生戀愛價值觀特點

1.1 戀愛價值觀內涵

1.1.1 戀愛和戀愛價值觀涵義

“戀愛”是豐富多彩的人類情感園林中的一朵奇葩。鮮艷的“戀愛”之花,會飄香四溢、沁人心脾,還會結出圣潔的果實。所謂“戀愛”,是指在特定的時空情景下,戀愛雙方在物質條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達到相互認同的前提下,在彼此內心里對對方的最誠摯的仰慕,并希望對方成為自己終生伴侶的最熾烈、最穩定、最專注的感情現象。它是可以超越金錢利誘和地位包裹的純真而美好的情感體驗。

所謂的戀愛價值觀,是指在一定世界觀和人生觀基礎上形成的人們對戀愛及其戀愛與人生關系的積極意義的看法和態度。它是人們對世界(包括社會及其歷史)認知程度和態度在人生價值領域里的延伸。

1.1.2 戀愛價值觀的內涵

戀愛價值觀屬于人生價值觀中的一個有機構成部分。它是人生價值觀中的一顆明珠。戀愛價值觀的內涵相當豐富,包括“戀愛”的目的和動機、“戀愛”當事人對追求愛情的理性判斷和內在標準、“戀愛”過程中社會責任、“戀愛”行為影響效度(正向擴散、負面阻滯);“戀愛”的社會尊重與德法維護;“戀愛”體驗的自我感覺和社會風尚的善待與寬容;完美的“戀愛”具有持續性、典范性與傳揚性。比如,中國歷史上的司馬相如與卓文君的癡心之愛、唐明皇與楊貴妃的凄婉之愛、李清照與趙明誠斷腸之愛、陳鐵軍與周文雍為革命事業志同道合的愛等都是可以傳頌千古的戀愛佳話。所以,真正的“戀愛”可以“璐璐如玉”、生根開花,是一個人完美人生的“初芽”。

1.2 當代大學生戀愛價值觀特點

當代大學生與60后、70后、80后的大學生戀愛價值觀相比,有著時代變化而賦予的諸多新特點。

1.2.1 戀愛動機的趨利性

今天的大學生戀愛往往基于自身利益考量。諸如,戀愛對象是否光鮮亮麗、戀愛對象家境是否殷實、戀愛對象家庭的社會地位如何、戀愛對象是否能給我未來的發展帶來創業的投資幫助、戀愛對象是否能給我大學畢業后尋找工作帶來人脈資源的利用、戀愛對方能否給我未來就業后帶來進職與升位的扶助、戀愛對象能否讓我今后的父母家人同住安居等等。戀愛動機的趨利性,本來無可厚非,但如果戀愛僅僅是著眼于自己私利而不顧其余,是一種自私而不道德的戀愛價值觀,是時代浪潮所鄙視和唾棄的戀愛價值觀。

1.2.2 戀愛方式的直接性

今天大學生戀愛者比較信奉“一見鐘情”的直覺戀愛方式。不管戀愛有多久、也不管戀愛對方愿不愿意、也不太關心戀愛雙方是不是志同道合、能不能互補互助、也不管雙方家長知不知和認不認、更不在意身邊的同學朋友怎么評價等。一方一旦戀上對方,就會采取較為直白或者過于直白表達方式:稍微含蓄一點的手機發個短信“我喜歡你,你喜歡我嗎?”;過于直白的表達方式:或是當面直接說“我愛你”、或是當著眾人的面直接說“我愛你,大伙作證”,或是干脆直接“拉對方的手”等。完全沒有了60后、79后、80后的那種“暗送秋波”、“書信隱晦示愛”、“秘密約會”等含蓄而矜持的戀愛方式。戀愛方式的直接性,其優點是大方隨性,不容易引起猜疑亂想,對方視具體情形可以欣然接受、亦可大方拒絕,不必藏著和噎著,成了是好事,不成也可以是公開的朋友、同學。其弊病是容易引起對方和他人給直白表達戀愛者以輕佻、無素質、太魯莽等壞印象。所以,符合社會發展的快速和開放的時代精神,戀愛可以直接,但直接與含蓄應該張弛有度、結合有方。

1.2.3 戀愛選擇的自我性和隨意性

大學生普遍都在18~23歲之間,對社會的認識還比較膚淺,在戀愛擇友上沒有父母的參考與幫助,很多都只重視戀愛的自我感覺。比如,外條件的“白富美”、“高富帥”等。也有大學生戀愛選擇上注重對象自身的素養條件,比如,“吃苦耐勞”、“積極向上”、“陽光活躍”、“善良仁慈”、“友愛互助”等傳統美德。大學生戀愛視線容易轉移,因為大學時空范圍的客觀存在,大學生來源廣、人數多,變化大,形形色色各種干擾因素很多。戀愛雙方或因戀愛時間稍長而產生審美疲勞,或因戀愛相處中逐漸發現對方的不足,或因與戀愛以外的更多異性接觸中發現比現在的戀愛對象更有吸引力的人選……致使大學生戀愛者們見異思遷,經常變更戀愛對象,凸顯大學生戀愛太過隨意。

2 當代大學生戀愛價值觀亂象及其分析

2.1 當代大學生價值觀亂象考察

2.1.1 大學生戀愛的主觀排遣與嬉戲

一部分大學生談戀愛是為“尋找精神慰藉和心理上的滿足”和“排解孤獨寂寞”[5]。從而趨于的不純潔的戀愛動向的,一些的大學生之所以會選擇戀愛,是因為可以和別人一起度過無聊的時間,正是因為一開始的動機之不純,在忽冷忽熱的戀愛過程中,戀愛成為了一種可以暫時解決饑渴的快餐式的排遣和嬉戲方式。

2.1.2 大學生戀愛道德意識淡薄

部分大學生戀愛當事人對于性觀念和性行為的不夠珍重。大學生一般是18-23歲的年齡段,正是生理安全發育,對異性好奇心最敏感的階段,加上中學期間學校家長對戀愛話題的阻止,更加加強了大學生對戀愛的好奇。因為對于性的好奇心和對大學生活而言,相對自由的生活學習方式,一些大學生在戀愛中因為一時的沖動發生了性行為。因其對于性知識的了解膚淺,心智的不完全成熟而缺乏性自我保護能力,一旦性行為發生,會造成對戀愛者一方或雙方身心傷害,伴隨著一生的悔恨。調查顯示,婦科中的人流手術年齡下降,很多的都是在校的大學生。男大學生中有30.6%贊同戀愛中的性行為,女大學生中12%贊同,顯示了當代大學生性觀念的開放性。

2.1.3 大學生戀愛中的精神頹廢現象

大學生戀愛,建基于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的基礎上。原本潮氣蓬勃、奮發向上的大學生主體,因為過分沉迷于戀愛氛圍,而喪失了自我,在美好的大學生活中迷失前進的方向、削減了前進的動力,致使精神頹廢、縮小交流范圍圈、自我封閉于戀愛“二人世界”而不能自拔。通過對戀愛大學生群體的非正式訪談,我們發現將近50%的戀愛大學生人群或因為失戀而感到精神萎靡,或因戀愛過度無聊而泰然無事。更有甚者,或因戀愛變故而產生違法犯罪現象。2015年8月25日,某高?!皩W生因失戀生恨而將對方嚴重傷害”事件,引起人們對大學生戀愛的熱議。這起事件便是因求愛受挫,心理極度扭曲,從而引發兇殘殺死情敵的血淋淋事實,近年來因為失戀自殺的案例還不少。

2.2 當代大學生戀愛價值觀亂象的原因分析

2.2.1 西方“性開放”戀愛價值觀在我國大學生戀愛人群中的侵襲

國外“性開放”、“性自由”和“性革命”隨著我國的改革開放不斷侵蝕著當代大學生的戀愛觀。在改革開放前,我們國家是一個傳統的國家,認為牽了手就的一起走一輩子。而現在隨著國外開放思潮的傳入,很多的大學生盲目的跟隨,認為這是一種跟上時代,國際化的行為,以至于網上經常說這是一個上過床也沒有結果的時代。

2.2.2 良莠不齊的網絡文化信息對大學生戀愛的誤導作用

網絡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時代的標志。網絡在給人們帶來快捷、包容、廣泛、適時等正向作用的同時,也伴隨著庸俗低級的黃色性現象傳播等負面影響。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大學生主體,會有仿照網絡黃色信息親力親為的沖動。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對大學生戀愛的誤導作用主要體現在:(1)價值觀念差異產生的劇烈沖突,導致大學生愛情價值取向的混亂;(2)網絡黃色信息刺激而萌生污濁的戀愛行為;(3)網絡空間理想生活的虛擬性特征,使得一些大學生主體面對不理想的生活現實,不知不覺中轉移到網戀世界里,從而遭致網上戀愛欺騙。

2.2.3 對我國婚姻法中大學生可以結婚內容的誤讀

2005年,我國《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出臺,在校大學生只要履行合法程序,是可以結婚生子的。這一規定,給“學校教育內容的枯燥,性教育觀念滯后”的大學校園掀起陣陣漣漪,轉而以為大學生戀愛就可以大張旗鼓、肆無忌憚。這其實是對大學生可以結婚生子誤讀。大學生可以結婚生子有兩個前置條件:一是依法達到結婚生子條件;二是不影響大學生學習和交際、不影響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為道德底線。如果大學生因戀愛而失去學習激情、因戀愛而破壞校園文明,那是得不償失的戀愛,那是令人鄙視的戀愛。

2.2.4 社會環境對大學生戀愛思想和行為的潛移默化影響

社會環境對大學生戀愛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呈現兩極分化嚴重,思想文化方面如“享樂主義”、“功利主義”、“性自由”、“虛榮心增強”等觀念的浸潤,使得一些大學生企圖從戀愛中尋找慰藉。當代大學生主要是90后,90年多是獨身子女,在家受家人的你比,養成了享樂,不做事的行為觀念。其中又有一部分因為從小在家受父母的攀比影響,好勝心理強,總希望在各個方面取得量的勝利,于是很多大學生盲目戀愛。(2)大學校園周邊環境為大學生戀愛提供了方便。社會上一些商家,在大學附近肆意的開設酒店和租房等業務,不斷的傳遞情侶開房住酒店是正常的事,給大學生提供了戀愛自由場域。

在大學戀愛觀產生誤導的原因中,家庭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學之前,父母重視學習成績。對青春期的學生產生的對異性的好奇心進行批評與打壓,對人格培養都不重視,對戀愛問題的反感。戀愛成為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敏感話題,對于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的思想和言行產生誤導作用。在青少年戀愛萌芽時期對戀愛的觀念與行為沒有進行正確的疏導和講解,反而不斷地進行批評與阻止,使青少年對戀愛產生了極大的興趣向往。

大學期間是形成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階段。戀愛動機、態度和方式的錯誤都不利于大學生的道德發展和人格完善。大學生戀愛觀產生誤區后我們應積極給予培養和矯正。

3 科學戀愛價值觀對于大學生主體成長的意義

矯正大學生戀愛亂象,樹立科學的大學生戀愛價值觀,無疑對于大學生主體發展具有積極意義。價值觀理論認為,價值觀具有動機功能,是行為和態度的指導。價值觀對主體的行為有著深層的導向作用。人的信念、信仰、理想總是像心目中的“坐標”、“天平”和“尺子”一樣,隨時都在起著價值判斷的作用,以確定自己行為的方向、態度和方式。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戀愛價值觀對其的戀愛是具有正確積極的指導,能讓他們真正的享受戀愛帶來的幸福。

正確的戀愛價值觀應該是志同道合?!皯佟钡暮诵氖恰耙馈?,相互鼓勵、相互促進、取長補短、共同學習進步與發展;“愛”是從心底里發出的對對方的仰慕,所以,“愛”飽含著尊重、扶持、擔當。

正確的戀愛價值觀能夠幫助他們處理戀愛中的問題,成為他們戀愛的保鮮劑,讓他們學會處理問題的方式,變得理性與獨立,身心得到健康發展,在未來的發展中更能夠保持正確的方向。強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是樹立遠大的理想。讓他們在大學期間不斷的努力,目標確立后會有無限的動力;二是培養正確的愛情觀,大學生在戀愛中,應有獨立思考明辨事務正確與否的能力,在戀愛中不能盲目追求西方戀愛模式,學會以批判的態度對待戀愛文化思潮的熏染。

科學的戀愛價值觀對于營造和諧校園文化氛圍、加強校園道德建設有積極作用。杜絕一系列不恰當戀愛的行為;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生社團活動和豐富多彩的校園比賽,引導大學生端正戀愛態度。在戀愛中健康向上,不放棄理想。促使同學之間的健康文明交往。開展關于戀愛的專題講座,同時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中心,為戀愛中的大學生提供正確的咨詢機構、傾訴場所,調節失戀的學生情緒,幫助他們快速走出失戀的陰影。

科學的戀愛價值觀對于國家加強網絡文化建設有積極作用。清掃垃圾信息網站,凈化網絡空氣,為大學生提供健康純潔的平臺。同時加大對個人信息的認證,避免虛構個人信息進行詐騙;打擊大學周圍不良商販,減少酒店等旅店的數量。

正確的戀愛價值觀對于家庭道德教育有積極作用。在家庭中營造一種溫馨的家庭氛圍,給予青少年時期的同學一定的私人空間,多與他們進行交流,了解子女的情感動態,在合適的時機普及戀愛知識,給予一定的戀愛幫助,避免他們走上歧途。

4 結語

每一個大學生都是經過了嚴肅的高考洗禮,通過自己十多年寒窗苦讀得以進入高等殿堂,所以,每一個人的大學學習機會來之不易。國家為把大學生培養成為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也都付出了不菲的代價。建基于此,大學生主體應該明確自己責任與擔當。不應成為渾渾噩噩戀愛的迷途羔羊。要善于學習,樹立科學的戀愛價值觀,要有正確戀愛認知與行為,盡力做到學業和戀愛雙豐收。使“顏如玉”與“黃金屋”雙棲雙飛,讓大學生戀愛成為大學校園里的一道文明風景線!讓大學生戀愛也成為人生奮斗的一處加油站!

參考文獻:

[1] 楊南麗.從大學生婚戀觀現狀看高?;閼儆^教育——以對云南大學生婚戀觀調查與分析為例[J].昆明大學學報,2007(1),第66-69頁.

[2] 張萍.當代大學生戀愛現狀調查[A].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12.(9).

[3] 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編寫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高:高校教育出版社.2010,第164-165頁.

[4] 鄧驗.方小年.當代大學生戀愛現狀及對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學報,2009(5).

[5] 冼德慶.當代大學生婚戀觀的特點及引導對策[J].北高教育,2010(1),第76頁.

作者簡介:張婭(1993-),女,重慶豐都人,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

猜你喜歡
當代大學生特點意義
當代高校大學生誠信缺失的原因與對策分析
當代大學生人際交往的特點
當代大學生正義觀培育的路徑探析
從語用學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