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金沙龍燈會綜述

2016-12-06 02:50張榮冠貴州省金沙縣文化館
民族音樂 2016年4期
關鍵詞:龍神主人家扎龍

■張榮冠(貴州省金沙縣文化館)

貴州金沙龍燈會綜述

■張榮冠(貴州省金沙縣文化館)

“舞龍”又稱“耍龍”“玩龍”等。金沙民間“舞龍”的歷史大致可追溯至明清時期,是漢族同胞從江西、湖廣、四川等地陸續遷入后沿襲和傳承下來的民俗性活動,是中華龍文化的延續和龍圖騰崇拜的活態體現。

自古以來,“龍”是中華民族精神境界中吉祥的化身,人們為了寄托美好愿望而創造了龍的形象。早在商殷時代的銅器和骨刻上就有龍形圖案;周代銅器上的龍紋已漸趨完整。到漢代,民間“耍龍燈”已相當普遍。唐宋時期已成為“社火”中較為常見的表演形式。自宋代以來的很多典籍對“耍龍”都有記載和描述,如:(宋)吳自牧《夢梁錄》、(宋)夏竦《奉和御制上元觀燈》、(宋)王明清《揮麈錄馀話》《儒林外史》等。

古人認為,龍是瑞獸,龍的出現是祥瑞的征兆,會給人類帶來福和喜,于是很多人做夢都想夢見龍,為了使夢寐以求的祥瑞之物在現實生活中活現,便構想出身姿造型優美,色彩絢麗斑斕,線條剛柔相濟之“龍”。過去由于在龍頭和龍節里裝有蠟燭(現在多用燈泡)照明,所以稱“龍燈”。

人們認為通過接龍、舞龍,可以驅災避邪,并祁望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心想事成。同時也增添節日熱鬧歡樂的氣氛。由于舞龍是由多人協作表演,并需具備一定的技藝,愛好舞龍的隊員們常聚集在一起切磋,甚至多條龍匯集在一起表演競技,于是形成了“龍燈會”。

因舞龍活動在金沙民間較為盛行,自改革開放以來,當地政府順應民眾的意愿,每年春節期間定于正月十三日至十五日在金沙城關廣場集中亮龍,并舉行舞龍比賽,展示舞龍風采。1984年,貴州電視臺、中央電視臺曾實況錄播了金沙春節萬人燈會舞龍盛況,在全國引起極大反響,金沙群眾觀后拍手稱贊,人心鼓舞。

金沙民間的舞龍活動大致可分以下幾種情況:

一、春節、元宵節以及重大節慶活動時舞龍,以此表達人們對美好未來的期望,并為節日增添熱鬧氣氛。這時,龍扎得最為精美,大氣壯觀,通過舞龍者們的激情舞動,龍身翻飛,雄姿威猛,氣吞山河,精彩紛呈,讓人并為之振奮。

二、在天氣干旱季節或遇蟲災的年份,民間常用稻草扎龍,俗稱“草把龍”,通過挨家挨戶地舞“草把龍”,以此驅除蟲害或向龍神求雨。在為求雨而舞龍時,人們常向龍上潑水,潑得越多,表示雨來得越大,莊稼會長得更好。

三、在平時的娛樂場合中,一些人為了表達心中的喜悅,常信手拿來身邊長形的竹竿、柴塊、板凳等代做龍身,模擬各種動作玩龍。

金沙龍燈會經過歷代的傳承與演變,已形成了現在的既定程序:

(一)籌備扎龍

由于多年來在金沙民間已形成每年春節至元宵節都要開展舞龍活動這一習俗,各龍燈會每年冬臘月就要在會首的統領下開始籌備扎龍。首先是籌劃備料,包括籌集資金。傳統制作龍燈的材料主要包括:竹、木、紙、布、綢、鐵絲、麻線(繩子)、糨糊、筆、墨、顏料等?,F在已融入了很多現代新型材料。在材料備齊、有關準備工作都做好后,擇一吉日開始扎龍。扎龍時,先扎好龍骨,然后包裹好龍皮,最后再做各種裝飾,有的還要燙金。其工藝奇特考究,造型

美觀生動。每條龍燈由龍頭(燈)、龍身(節燈)、龍尾(燈)3部分組成,另外還有一個帶把的寶(燈),或稱為珠(燈),用于在玩龍時在前面逗龍(或稱為引龍)。龍頭上,龍眼、龍眉、龍角、龍鼻、龍須、龍牙栩栩如生,龍口大張,有的可以閉合、有的含珠、有的還能吐火;龍身由多節組成,節數一般為單數,多為9節、11節、13節,上面飾以鱗甲;龍尾用板做成,形似魚尾,有所夸張,并加以裝飾;“寶”可以旋轉,帶把,供逗龍引龍者手持舞動。根據龍的主體顏色,有“火龍、黃龍、青龍、白龍”等稱謂。

(二)開光點像(也叫“畫龍點睛”)

一般在正月十三日(也有提前擇期)進行。隊員們把扎好的龍送到龍洞或廟上,并帶上敬酒、刀頭(煮熟的塊肉)、公雞、鞭炮、香蠟紙錢等,請道士先生上表經文,做法事一通,道明時辰地點,恭請龍神到位。這時,鳴放鞭炮,再伴以熱烈的鑼鼓聲,舞手們動手醒龍,接著盡情地大玩一通。最后,先生說吉利子幾折,祝舞龍隊員們吉祥如意,這一程序告一段落。

(三)亮龍

給龍開光點像后,各龍燈會要在大街小巷和主要路段游行,并選擇地勢寬闊、人多的地方舞龍,一些人家、商鋪、企業看上哪條龍后便去與隊首聯系洽談接龍的事,然后,各個隊要按預定的時間到規定的地點(一般在廣場)匯集,舉行舞龍比賽,展示舞龍風采??h四大班子領導曾在多屆亮龍現場為每條龍披紅掛彩,并頒發獲得比賽名次的獎金和相關補助經費。亮龍完后,各個隊把龍送到各自的地方放好。

(四)出龍

亮龍后的每一天,在舞龍前都要舉行出龍儀式。這時,隊首和隊員們要在龍前焚香化紙,奠酒供飯,然后醒龍動身,往既定的地方走去。

(五)接龍

出龍后,一般要在大街小巷玩上一陣,然后再往預先約定要接龍的人家走去。每到一家,主人家都要在門前擺一方桌,桌上放一升斗,里面插香點燭,同時還擺放有煙酒和供飯等。龍一到,主人家鳴放鞭炮舉行迎龍儀式。儀式完后,龍要進主家屋里繞上一圈,表示帶進福喜,驅除災厄。接著,便在門前院壩里玩龍,讓主人家盡情欣賞,倍感喜慶祥和。

(六)辭龍

在玩龍的招式已基本玩完,主人家已看得夠盡興時,主人家便拿出禮品(或現金)辭謝龍神和酬謝舞龍隊員們。這時,一些人家出于開玩笑,把禮品掛得很高,隊員們要舞著龍人重人地疊上幾層才能取得到,以此考驗隊員們的技藝。取到禮品后,主人家再次鳴鳳鞭炮,隊員們舞著龍又向別家走去,以此類推。

(七)化龍(又稱“送龍”“罷龍”)

每年正月十五(即元宵節)晚上玩完龍后,要在凌晨即晚上12點前把龍送到河灘上,請道士先生做法事一通后焚化。這時,隊首隊員們都要焚香、點、燭、燒紙錢,送龍神回歸東海。然后卸裝,收拾行頭鑼鼓等。由于龍是吉祥的化身,化龍時,在場人都要爭著撕下龍皮系在身上,或帶回家給家人系上,表示有龍神保佑,便會平安健康、大吉大利。

“舞龍”是貫穿在以上各個程序中的主要環節,通過歷代傳承和衍進,招式很多,主要以“鉆、滾、盤、穿、擺、搖、躍”等方式做很多變化,包括:滾龍抱柱、魚跳龍門、二龍戲珠、爬梯望月、九宮八卦、二龍戲水、五龍戲水、太極盤旋、蛟龍漫游、龍頭穿花、長蛇一字、首尾穿越、回龍倒向、龍擺尾、蛇蛻皮、盤龍抱彩、雙龍對舞、二龍搶寶、雙龍出水、蟠龍鬧海、數龍盤繞等。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人民群眾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接龍的人家越來越多,特別是很多商鋪和民營企業,他們以接龍的方式為各龍燈會捐資,使各龍燈會每年都能創收,一方面改善了舞龍隊員們的待遇,一方面讓他們更有信心磨煉舞龍技藝,并增添了配套的服裝、道具等,特別是扎龍技藝越來越精湛,每條龍都扎得精美傳神,舞動起來栩栩如生,在煙花爆竹、打鐵板花和燃放煙火架的映襯下,喜慶祥和的節日活動更加繽紛多彩。

猜你喜歡
龍神主人家扎龍
勤快狗和懶惰貓
龍神Ⅱ360一體式水冷體驗
好桶與破桶
帶春回扎龍
鶴之靈
初秋游扎龍濕地有感
龍神湖的四季
七絕·游扎龍濕地(外一首)
日本怒龍“升天”祈雨300年
合作共贏,龍神助力中職大賽發展
——專訪珠海市龍神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蘇佛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