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遠古雅不涉俗韻
——析林華鋼琴作品《高古》

2016-12-06 02:50丁建永內蒙古師范大學
民族音樂 2016年4期
關鍵詞:賦格高古低音

■丁建永(內蒙古師范大學)

高遠古雅不涉俗韻
——析林華鋼琴作品《高古》

■丁建永(內蒙古師范大學)

《高古》選自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林華創作的《二十四詩品曲解集注》中的第五首。此曲集是林華受到唐朝詩人司空圖《二十四詩品》的啟發而創作,以古詩作為音樂構思,以巴赫《24首前奏曲與賦格》的鋼琴套曲形式,對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用音樂語匯一一進行注解。

■音樂本體分析

《高古》為固定低音變奏曲式,4/4拍子,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每拍76速度的行板是整個作品的基速。曲式結構為A+A1+A2+A3+A4+A5+A6,由一個固定低音聲部和節奏音型不斷反復,在固定低音旋律的上方疊加其他聲部并對所有聲部進行衍展變奏所形成的結構。樂曲題材采取“帕薩卡里亞”舞曲形式。在力度運用上沒有過于極端的力度變化,最強為ff,最弱為pp,顯得相對莊重、典雅。

林華教授創作此曲用的是無調性的十二音創技法,在現代作曲技法的基礎上加入中國五聲音調和七聲音調,使得樂曲別具中國風味。由e音開始作為全曲的開端,又以a音作為全曲的結尾,e音的開始能把人帶入一個無限的遐思中,a音的終結神具a小調調性感,具有一種溫和從容、古樸高遠的意境。

■賦格技術分析

《高古》前六小節為全曲的主題(見譜例1),同時也是全曲的基調和靈魂。其余的6個變奏是在主題固定重復中加入新的聲部層不斷變化發展而來。Var.I,Var.II低聲部是主題的固定低音重復進行,一開始加入的上聲部音型稀疏,旋律悠長寬廣。到Var.III時低聲部旋律由主題音域升高而來,高聲部旋律變成音型密集的十六分音符,上聲部連綿不斷的旋律與氣息悠長的低聲部不斷交織融合,形成彼此間的線型對抗。譜例1:

Var.IV與前3個變奏不同是第四變奏整體的和聲加厚了,音響效果變得雄渾有勁。低聲部旋律都由八度構成,上方不斷進行的三和弦是賦格的對題,主題與對題呈現出節奏互補的形態,高低旋律緊密連接且各自獨立。譜例2:

Var.V將主題作為固定低音聲部的地位徹底顛覆,主題被移植到高聲部作為旋律,低聲部用和音的形式作為對題的旋律,變奏五第3小節與變奏三的第3小節彼此呼應,上下兩個聲部全在黑鍵上進行彈奏,別具韻味。

Var.VI是全曲的總結,是一個四聲部賦格的形式,調性擴張,旋律、和聲、結構織體錯綜復雜,層次感強烈,主題懸掛于高聲部,有一種飄然若遠,近在其中的感覺。在低音區有大量純五度持續,如:mi-si、si-#fa、#sol-#re、la-mi。最后終結于一組純五度la-mi(見譜例3),la-mi在最后的3個小節中連續進行,起到鞏固調性與和聲的作用。整個Var.I—Var.VI呈現出寬放—緊縮—寬放的過程。譜例3:

■鋼琴、古詩、古琴三位一體

鋼琴是來自西方的“舶來品”,傳入中國已有百年的歷史,鋼琴歷來是西方音樂文化中高貴、典雅的象征,是西方音樂文化最高代表之一。林華以中國優秀的古詩作為音樂的創作構思,融合中國高深的古琴藝術,用鋼琴音樂織體模擬出古琴的音色和意境,用鋼琴音樂解讀古詩的文化內涵,將東西方文化進行完美融合,將傳統與現代進行高度融合,使得鋼琴、古詩、古琴三位一體,可謂是匠心獨具。

(一)鋼琴音樂對古詩的解讀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形容的是一個有道的人,手里拿著一束美麗的芙蓉花,乘著清風而去,這似乎還具有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意境,這是一種溫和從容的生活狀態。作曲家用第一變奏來注解司空圖《高古》中的第一句詩,并用“凝思地”作為第一變奏的音樂情感綜合,在音樂內涵上具有一定的標識性。罄澄心以凝思,眇眾慮而為言,音樂開始時必須凝神思索才能參透詩詞中蘊含的哲思。泛彼浩劫,窅然空蹤。第二變奏是對第二句詩的解讀,在歷經塵世中種種磨煉和劫難之后,就悄然離去不見蹤影。

月出東斗,好風相送。月亮從東方升起,連清風也伴隨著月亮,第三變奏高聲部十六分音符的跑動用來詮釋“流動地”清風,低聲部將主題音區整體移高來表現月出東斗。太華夜碧,人間清鐘。第四變奏對題用三和弦懸在高音區,表達的是華山的夜空碧藍而高遠,主題用八度沉在低音區,特意加入很多重音(>)記號,就像是寺廟的鐘聲一聲聲敲響,堅定有力,發人深省,讓人的心靈得到一種虔誠的洗禮。和聲豐富飽滿,情緒極致,高低音之間給人天高地厚的感覺,這一段音樂的張力很大。

虛佇神素,脫然畦封。第五變奏主題瞬間從低音區被移植到高音區,對題用八分音符時值的音程來進行,節奏具有搖擺性。高亢悠揚的主題旋律和隨風搖擺的對題旋律再一次形成旋律的線型對抗。作曲家用如歌地(cantabile)、優美地(dolce),來表現那種排除塵世紛擾心靈得到凈化和超脫后那種怡然自得的心情,這象征著一種美好和人生態度。黃唐在獨,落落玄宗。第六變奏作曲家用四聲部賦格來進行總結,主題用八度、和弦加單音的形式進行,對題、答題以及自由聲部形成節奏的對位互補,結構織體縱橫交錯形成網狀式對位形式。用純五度持續音進行,造成低吟淺唱,隨聲附和的低聲部,高聲部猶如置人于無垠的曠野中,遙遠而又神秘,4個聲部同時進行音響效果別具一格,音樂豐富多彩,淋漓盡致地解讀了司空圖不再為凡塵俗世所牽絆,超然物外、高遠古雅不涉俗韻的詩學風尚。

(二)鋼琴對古琴音響效果的模擬

《高古》主題在一開始就已對古琴的音色、音響效果做出了明顯的模擬,一開始的音域E—E1,低沉、渾厚、古樸是對古琴音響效果的運用,聽來像是古琴演奏中的散音奏法。第三小節G#—F#的下行二度,D#—D#1的下行八度更是對古琴音色的肯定和進一步強調(見譜例1)。主題是賦格的心臟,是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樹立音樂形象最準確的表達。

古琴音樂中的賦格有時被安排的較為隨性和自由,多數情況下是二聲部的自由對位法。在前5個變奏中都是二聲部賦格,例如第一變奏低聲部是“帕薩卡里亞”的固定低音重復,與上聲部形成一個二聲部的賦格對位,兩個聲部旋律悠長,無限延伸,且獨具中國無聲性調式的韻味。古琴音樂中常用二度、五度、八度、四度等音程來表現音樂,在《高古》中隨處可見二度、四度、五度、八度音程的蹤影,那頻繁出現的二度音像是古琴中的“顫吟”手法。在主題中就有八度,特別在第四與第六變奏中不僅出現八度的和聲音程,還有大量和弦構成的聲部層,八度音程的奏響就像是古琴的“散音”奏法,和弦的進行猶如古琴中“數弦多彈”的奏法及節奏形態。第六變奏的第七小節是由連續四度和聲音程進行來構成旋律的,具有五聲音樂的特征,在每一組四度和聲音程上標有“保持音”記號,在這正是模擬古琴的持續音效果。古琴空弦音余音持續時間較長,因此下聲部持續的音可與上聲部形成聲部層次,在第六變奏中低音聲部純五度持續,中聲部和弦、單音的持續與其余兩個聲部構成四聲部結構,這一做法正是運用古琴音樂中空弦音余音的音響特點而進行創作的。

■傳承文化經典

主調音樂猶如白話文,復調音樂猶如中國古代的文言文,最具哲學思想和文學深度,需經過一定的研究和解讀方能明白其中一二。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渾厚的歷史文化積淀,在歷史的長河中,孕育出不計其數優秀的文學作品,古詩便成為中國流傳千古不可替代的優秀傳統文化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中國的古琴藝術列入第二批“人類口述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古琴有著自己獨立完整的體系,如:古琴史、古琴記譜法、古琴律、古琴彈奏法、古琴演奏的美學因素等。古琴藝術是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當之無愧的瑰寶。在這篇《高古》中林華教授用傳統音樂融合現代作曲技法,將音樂創作與中國文學、中國高深的古琴音樂文化——“琴學”,中國獨有的五聲音階緊密融匯在一起,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足見作曲家出神入化的創作功力。

從主題開始到結束,每一個音、每一個樂句、每一個樂段都透露出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氣息,體現出林華教授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保持高度認同的態度和高度傳承的精神。唯有深厚的優秀文化底蘊方能譜寫出不朽的音樂華章。林華的鋼琴作品《高古》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鋼琴音樂中的具體體現和完美詮釋,對中國音樂創作之路具有正確引導和啟發性的意義。

注釋:

[1]陳銘志.俯視一切·抗懷千載——簡析林華的鋼琴曲高古[J].音樂藝術,2004(1).

[2]于蘇賢.復調音樂教程[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1.

[3]王愛國,翟毅.古琴音樂元素在中國復調鋼琴作品中的融匯——以#F商調:書法與琴韻.賦格.高古為例[N].皖西學院學報,2015,6(3).

[4]羅承松.解讀林華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曲解集注[J].音樂創作,2012(8).

猜你喜歡
賦格高古低音
g小調賦格(鋼琴小品)
能量強悍就是最大的優勢 Proficient Audio FDS-15有源低音音箱
搭載革命性Uni-Core技術 KEF宣布推出KC62超低音揚聲器
What it's like to be a deaf DJ
如何彈奏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中的賦格
樂高古古治的冒險之旅
卡普斯汀《二十四首前奏曲與賦格》中的賦格主題研究
簡單、好用、承傳貴族血統 SUMIKO S.9超低音音箱
在幽深與高古中追尋中和之美——讀段朝林中國畫作品有感
高古清雅 氣韻雄健——評何健新的書法與國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