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州省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與學科建設的問題研究

2016-12-08 16:09鮑揚?オ?
山東青年 2016年9期
關鍵詞:貴州省文化產業貴州

鮑揚?オ?

摘要:文化產業作為新興產業,近幾年來,受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視,很多重點高校和藝術學院也先后開設了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本文就貴州省開設此專業的各大高校展開理論研究,深入探討專業及學科建設目前所存在的眾多弊端??偨Y經驗,貴州省高校應依托地方優勢文化資源,通過合理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創建“創意型”師資隊伍,建設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等有力措施來提升貴州省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整體質量。

關鍵詞:文化產業管理;學科建設;產學研模式;地域特色

貴州是一個文化資源大省,民間自然崇拜和原始宗教、巴蜀文化、滇文化乃至儒、道、巫、儺等諸多文化事象,都有其實存在。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可以實現貴州省從文化資源大省到文化建設強省的逐步邁進,文化產業良好的發展態勢也對該專業的高端復合型人才需求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為滿足市場需要,目前貴州已有六所高校相繼開設了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但大部分院校均只招收本科生,呈現出對于??茖哟稳瞬排囵B不夠重視、碩士研究生層次培養不夠條件的現狀特點。已有的培養層次體系也存在學科建設初探期的普遍問題,加之資源環境的限制,使得貴州省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在全國范圍內缺乏競爭力,學生就業率也不容樂觀。

一、關于人才培養模式及學科建設上的諸多問題

(一)學科歸屬及課程設置不夠合理

“作為一門新興交叉學科,‘文化產業學還很年輕,年輕到不知道究竟應該把它放在什么位置上,歸屬到哪一個學科內”。文化產業所涉及的產業領域包括: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會展策劃、電視電影服務、演藝產業管理等,具有跨專業、垮學科的交叉性特點。盡管教育部現將文化產業管理劃分為工商管理的二級學科,貴州省各高校仍是按照自身教育資源及學校師資的客觀條件來考慮專業的院系歸屬,導致該專業的學科歸屬不甚明確。例如,貴州大學專門成立了旅游與文化產業學院;貴州師范學院則是將該專業設置在歷史與社會學院;貴州民族大學將其劃分在民族與社會學院等。由于專業歸屬缺乏統一標準,所以在課程設置上也相較隨意。例如:貴州大學該專業開設課程有藝術概論與美學、文化產業概論、文化經濟學、新聞與傳播學、編輯與出版發行、表演藝術與經營管理等課程;貴州民族大學則側重于學生管理能力的培養,開設文化產業導論、管理學原理、文化產業投融資管理、動漫與網游產業管理、文化娛樂產業經營管理等;而貴州師范學院則開設的是文化資源學、管理學原理、民族藝術與文化、美學概論、社會調查與方法、會展策劃等綜合性課程??梢?,各高校的人才培養方案所開設的主干課程極其缺乏統一性,而更重要的還是缺乏專業的方向性和地域性。

(二)師資隊伍缺乏創新意識與實踐經驗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創辦時間不長,除了在人才培養方向上處于初級探索階段,高校的師資隊伍建設也在不斷提高質量。興辦初期,貴州各高校對于該專業的師資隊伍組建主要來自于臨近專業的調配,諸如之前從事管理學、歷史學、藝術學等領域教學的教師。雖然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有學科交叉的特點,但對于大多數轉型教師而言,他們本身也只是嘗試教學,通過預先學習新的知識體系然后再傳授給學生。近幾年,一批畢業于該專業的碩士生、博士生陸續補充到省內各高校的師資隊伍中,逐漸改善了該專業建設盲目探索的現實狀況,但許多專職教師走上崗位后并沒有充裕的時間到相關文化企事業單位進行兼職甚至脫崗實習,也沒有與市場上該行業的實踐單位保持密切聯系,使得該專業的教學內容無法更新換代,培養的人才也與當前市場嚴重脫節。

目前貴州各大高校中,貴州師范大學在文化產業管理相關領域的科研平臺有貴州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研究中心、知識產權研究中心等;貴州大學有中華傳統文化與貴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等;貴州民族大學還成立了專門的文化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下屬有民族文化產業品牌戰略研究與服務部、民族文化產業園區規劃與建設研究部等其他研究部,旨在培養各類文化產業人才以及拓展文化產業研究視野;安順學院也根據地域特色設立了屯堡文化研究中心,專注屯堡文化及旅游產業的科學研究,其余各校也在逐步建立相關領域的科學研究平臺,但要實現產—學—研的合作戰略,高校還需進一步鼓勵教師參與到與各企事業單位的文化項目合作中,并嘗試創建與其他高校專家長期交流的教研活動。

(三)實驗實訓基地建設機制有待完善

高校在對文化產業管理專業的學科建設中,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是重要環節,尤其對于貴州省這個多民族的省份,少數民族文化為文化產業的實踐提供了重要資源。貴州省因文化產業發展相對落后,許多文化消費形式還尚不健全,對于當地的話劇、戲曲、展覽會和民族歌舞等表演,觀眾普遍反映水平不高。在這種市場大環境下,對于開設文化產業管理的高校無疑是一個契機,然而大部分高校卻沒有利用好智力優勢來與地方文化單位進行文化產品合作研發、建立校外的實訓基地等。此外,校內實訓室的實踐內容也有待改善,部分高校實訓室只是放置了繡花機、噴繪機等工藝品制作機器,這讓學生片面認為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只是一個學習制作創意手工藝品的專業。事實上文化產業管理培養的學生并不全是文化產品的一手制作人,他們更應該學習的是如何將已有的文化資源通過市場策劃、運營、管理升級成為高附加值的創意產品,通過市場來實現創意提現,因此校內實訓室真正的角色與作用應再作考慮。

二、對貴州省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與學科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結合地域特色開展特色學科建設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不同于其他類型專業,如果高校教育在課程體系設計中無法側重于其中一個領域,那么培養出來的學生就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然而對于側重領域的選擇,既要基于高校本身的傳統優勢學科,又要立足于本土的地域特色。對于貴州省而言,基于豐厚的民族民俗資源,在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產業方面已取得初步進展,但目前仍需在打造文化旅游產業品牌、整合旅游目的地和深入挖掘旅游資源內涵等方面,得到高端復合型文化產業人才的智力支持。因此依據當地文化企事業單位對人才的需求條件,貴州省各大高校應就市場需求來差異化培養文化產業人才,還可根據傳統優勢學科,進行學科交叉式培養,例如:貴州省師范學院的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就可與該校的地理與旅游學院進行深入合作,依靠本土的民族文化資源來培養側重于民族文化旅游產業管理的專業人才。地方高校利用自身特色來建設特色學科一方面有利于形成學科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促進地域文化經濟的發展,有利于畢業生在本地的就業。

在學歷體系方面,由于貴州省文化產業專業人才培養具有“兩頭少,中間多”的特點,即??婆c研究生層次的人才培養極度空缺。面對目前文化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壓力,貴州省可擴大??茖哟蔚霓k學規模,并重視對于研究生的教育投入。

(二)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水平及實踐能力

首先,為了補充校內實踐型教師嚴重不足等問題,貴州省各大高??梢栽趲熧Y來源結構上作出調整,除了引進高學歷高職稱的專業人才之外,還可考慮聘請來自地方文化企事業單位等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才為客座教授,加大流動編制的比例。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可組建專業教研室共同合做相關課題、研究課改方案、集體備課等,校內教師可以通過與校外專家的長期交流合作來積累實踐經驗和提高教學水平,打破對于文化產業認識的局限性。

其次,貴州各大高校應加強與海外高校的合作,增加此專業教師海外研修的機會,更大程度獲取最前沿的教學經驗和成果,拓寬文化產業專業教師的視野。

最后,文化產業管理是一門實踐性要求較高的專業,高校應鼓勵在校教師到當地知名文化企事業單位中去兼職或脫產實習、組建創意工作室等,重視教師實踐性的培養。努力創建“創意型”師資隊伍。

(三)積極建設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

實習實訓基地在文化產業管理教學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與理論教學的充分結合可以讓學生提前了解和適應地方文化市場。貴州地方高校目前在校內實訓基地的建設中,主要重視制作文化產品的動手能力培養而忽略策劃文化市場營銷的創新能力提升,因此校內可適當創建類似大學生創意產業孵化基地等校內實訓基地,通過與校內其他專業如藝術類、旅游管理類同學組建創意團隊,學校與地方政府應通力支持,鼓勵學生創意團隊將校內文化創意作品與地方實際市場進行對接,通過實際運作所獲得的經濟效益,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專業、從事專業的熱情。

貴州省目前有多彩貴州城、貴州文化出版產業園等十個文化產業建設基地,亦有貴陽荷塘月色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貴陽交響樂團有限公司等三十余個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各大高校應利用自身智力資源與各企業開展合作,創立“產學研”研究平臺,鼓勵學生利用所學知識為各文化企業的經營管理進行創意改造策劃。對于高校與政府部門進行商業合作的平臺建設,可進一步參考澳大利亞的ACID互動設計中心,該互動中心由昆士蘭大學與政府部門依據自身優勢資源作為股份入股后,采用現代企業管理的準則進行盈利分紅等,即可協調企業和地方政府的關系,也為企業注入了先進的管理經驗??傊?,校企合作建立學生實訓基地是一個共贏的新型模式。

貴州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與學科建設正在發展,各高校應深思熟慮自身的資源優勢,結合管理學、旅游學、藝術學等傳統學科,針對地方文化市場的需求來差異化培養人才。通過合理設置人才培養方案、加強“創意型”師資建設、加快校內外實訓基地創建等舉措,為貴州文化產業的發展培養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胡惠林. 文化產業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彭愛萍. 地方高校的學科建設要利用地域特色[J]. 中國高等研究,2006(7): 58

[3] 鄒文貴,徐鐵漢. 地方普通院校文化產業專業與學科建設的對策研究[J].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33(1):175-176

[4] 田素美. 論貴州省高校文化產業管理專業教學體系的構建[J]. 企業導報,2015(23):103-104

[5] 彭雨良,李思雨. 澳大利亞“高校參與文化產業發展”的績效及其啟示[J]. 新聞界,2013(2):73-77

[6] 惠向紅,李娜. 文化產業管理專業師資建設問題研究[J].網友世界·云教育,2013(12):34-34

(作者單位:貴州師范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8)

猜你喜歡
貴州省文化產業貴州
貴州省種公牛站
貴州,有多美
不動產登記地方立法的思考——以貴州省為例
沉醉貴州
多彩的貴州 多彩的茶
我與貴州茶一起
貴州省黨代會開得最成功
貴州省高速公路養護管理信息系統
文化產業
關于文化產業發展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