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PON與GPON光功率的研究

2016-12-08 17:14徐璐張月霞王聰聰
山東青年 2016年9期

徐璐++張月霞++王聰聰

摘要:由于PON(無源光纖網絡)技術具有投資少建效快的特點,目前在通信傳輸領域已經被廣泛應用。主流的PON標準有EPON(以太網無源光網絡)和GPON(吉比特無源光網絡)兩種。針對工程上應用PON技術時的網絡規劃問題,本文提出了有關光功率最優解的概念,以高層樓宇中的光纖接入為例進行具體分析計算,求出了不同分光模式下的損耗特性,為工程實施的選擇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光功率;以太網無源光網絡;吉比特無源光網絡;光模塊;損耗計算

0.引言

隨著光纖技術的發展,光纖接入技術作為新一代寬帶解決方案被廣泛應用,為用戶提供高帶寬、全業務的接入平臺。PON作為新一代光纖接入技術,在抗干擾性、帶寬特性、接入距離、維護管理等方面均具有巨大優勢,其應用得到了全球運營商的高度關注。目前PON中比較成熟的是EPON和GPON。為了更好的建設寬帶接入網絡,實現三網融合,對于PON技術特點的研究是迫切需要的,它為FTTx(光纖接入)快速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對于XPON中各項指標如帶寬、成本、多業務接入能力等方面國內外均已有了成熟的研究,本文將著重于具體工程上的光功率損耗問題就行研究,為工程實施提供一些建議。

1.XPON概述

1.1EPON

EPON,顧名思義,是基于以太網的PON技術。它采用點到多點結構、無源光纖傳輸,在以太網之上提供多種業務。EPON 由光纖線路終端、光分配網絡和光網絡單元組成,采用的是樹形拓撲結構。

目前,EPON技術已經成熟,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經過各標準化組織、設備和芯片制造商、運營商的共同努力,EPON商用芯片和光模塊已經成熟。在中國電信的主導下,已經實現了EPON芯片級和系統級的互通測試,EPON產業鏈也在進一步成熟,形成了良性的市場競爭格局,設備成本進一步下降,已達到規模商用水平。

1.2GPON

GPON 技術是基于ITU-TG.984.x標準的最新一代寬帶無源光綜合接入標準,具有高帶寬,高效率,大覆蓋范圍,用戶接口豐富等眾多優點,被大多數運營商視為實現接入網業務寬帶化,綜合化改造的理想技術?;?GPON 技術的設備基本結構與已有的 PON類似,也是由局端的 OLT (光線路終端)、用戶端的ONT/ONU (光網絡終端或稱作光網絡單元),連接前兩種設備由單模光纖和無源分光器組成的 ODN (光分配網絡) 以及網管系統組成。

GPON和EPON的主要區別在于采用完全不同的標準。在應用上,GPON比EPON帶寬更大,它的業務承載更高效、分光能力更強,可以傳輸更大帶寬業務,實現更多用戶接入,更注重多業務和QoS保證,但實現更復雜,這樣就是導致其成本相對EPON也較高,但隨著GPON技術的大規模部署,GPON和EPON成本差異在逐步縮小。

2. 光模塊概述

光模塊(optical module)由光電子器件、功能電路和光接口等組成,光電子器件包括發射和接收兩部分。

簡單的說,光模塊的作用就是光電轉換,發送端把電信號轉換成光信號,通過光纖傳送后,接收端再把光信號轉換成電信號。

EPON在用的光模塊主要有:

圖1光模塊及光路損耗特性1

1000BASE-PX20,允許通道插損24dB,支持最高光分路比為1:32,EPON網絡部署早期配置,新采購設備已不再配置PX20光模塊;

1000BASE-PX20+,允許通道插損28dB,支持最高光分路比為1:64,當前采購EPON設備均配置PX20+光模塊。

GPON在用的光模塊主要有:

Class B+,允許通道插損28dB,支持最高光分路比為1:64,現網GPON設備普遍配置Class B+光模塊。

Class C+,允許通道插損32dB,支持最高光分路比為1:128,Class C+光模塊已成熟,應主要采用。

圖1和圖2體現了EPON與GPON中的光模塊及光路損耗特性。

圖2光模塊及光路損耗特性2

3.EPON中光功率的分析

EPON一般采用樹形拓撲圖,主要由OLT,分光器,ONU組成。

一般有三種方法計算通道的損耗:最壞值法、統計法和聯合設計法。由于接入網環境傳輸距離較短,所以采用最壞值法。最壞值法:將光線路中每一部分會出現損耗的部分的最大損耗值分別羅列,然后將其取和值即為最大損耗。

根據光模塊的性質可以得到一個固定的發射功率,減去最大損耗和線路維護余量,可得出用于傳輸的損耗,并可以計算出傳輸距離。根據用于傳輸距離的損耗可以比較出在損耗方面的優劣。

采用EPON組網,光模塊為PX20+(支持最大插損30dB)按上行方向(1310nm)光纖衰減系數(含固定接續)0.4dB/km測算線路維護余量:2.5dB。

目前EPON不支持1:128分光,支持的最大分光比為1:64。

本文以高層樓宇場景做為一個實例進行分析,以一組64分光為例介紹一級二級分光兩種拓撲結構的損耗預算。

3.1一級分光

基于EPON一級分光拓撲圖:

目前EPON不支持1:128分光,支持最大分光比為1:64,損耗為20.1db;光纖跳纖、尾纖插入及光纜熔接點總損耗:0.5db,法蘭盤熔接頭損耗:0.5db,線路維護余量2.5db。

合計21.1db,剩余8.9db用于傳輸損耗。

在實際工程中,可能增加一些施工時需要附加的光中繼設備等,會有一些額外的損耗,視具體工程需要而定。

3.2二級分光

基于EPON二級分光拓撲圖:

使用1:4分光器(損耗7.2db)及1:16分光器(損耗13.8db),其余值不變,合計損耗22db,剩余8db用于傳輸損耗。

由上述實例可知,一級分光損耗優于二級分光,但是差距并不大。在實際案例中,應根據具體的需求設計拓撲。在設計時應綜合考慮線路終端的安排,用戶的分布情況以及維護難度等方面綜合考慮。

額外的,對于FTTH來說,GPON有大分光比,高帶寬等特性,更適合組網中使用。

4.GPON中光功率的分析

由于不同的需求會有不同的設計方案,在此,本文同樣以高層樓宇場景做為一個實例進行分析。功率計算方法依然采用最壞值法。

光模塊選擇:普遍使用classB+,但classC+光模塊現已成熟,應主要采用。

允許最大損耗:已知classC+允許通道插損為32dB,支持最高分光比1:128,則ODN網絡光功率全程應控制在32dB之內。

4.1一級分光

基于GPON一級分光拓撲圖:

對每一路而言,其中有4個活接頭,2個光分路器,故總活接頭連接損耗為:0.5*4+0.25*2=2.5dB。

主干、配線光纖纖芯為G.652D,引入光纖纖芯為G.657A,按1310nm光纖衰耗0.4dB/km計算;1:128分光器插損為23.7dB,光纖冷接子衰耗小于0.1dB,可忽略不計。

總衰耗是:2.5+23.7=26.2dB;再有留出冗余度2.5dB的線路維護余量,所以:26.2+2.5=28.7dB;則傳輸距離L=(32-28.2)/0.4=8.25km。

在高層樓宇中,局部OLT可放置在樓內,這樣最長線路將遠小于8.25km;也可以放置在接入點機房,機房至大樓的距離在8km之內都是可以接受,但這樣一來,由于布線時光交至分纖箱這段中光纖芯數很大,且根數多,就導致了成本提高。

4.2二級分光

基于GPON二級分光拓撲圖:

采用二級分光,一級分光點為1:16,二級分光點1:8(16*8=128)

插損、光纖類型同一級分光。

對每一路而言,4個活接頭,4個光分路器連接頭,總活接頭插損:4*0.25+4*0.5=3dB

1:16分光器插損13.8dB,1:8分光器插損10.5dB,忽略冷接子衰耗。

計算:總衰耗=3+13.8+10.5=27.3dB,加上2.5dB維護余量:27.3+2.5=29.8dB,L=(32-29.8)/0.4=5.5km

即:從OLT出發,經二次分光到達用戶所走路程<=5.5km即可??蓪⒁患壏止馄鞣胖糜谑彝?,二級分光器放置于樓道內。

分析: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到,二次分光時一級分光點至二級分光點時光纜芯數會大大減少,可以節約成本;但由于二級分光點多為分散設置,容易造成1:128的分光中只有幾十戶在用的情況,導致PON利用率低。所以,采用二級分光前,要先對用戶帶寬使用率做一調查;其次,由于分光器數量多,二級分光比一次分光更難維護。

由上面的實例可知,在GPON中一級分光和二級分光并不能直接判斷哪種分光性能較優。在設計不同的項目時,GPON拓撲規劃圖和分光級數的選擇都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用戶分布,OLT到ONU之間的距離,所允許的最大傳輸損耗,線路維護等。這說明GPON的規劃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5.結論

單就光功率的損耗預算而言,EPON和GPON的區別并不大,它們的主要不同在于GPON所能容忍的損耗比EPON稍大。而EPON和GPON在其它方面各有各的優點,EPON的優勢在于研究起步早,技術更加成熟,但是在我們的實例中可以看到,GPON的大分光比特點在很多情況下都優于EPON,更深層次的區別就不在本文討論范圍之內了。

在工程的實施中,應根據具體的要求來確定選擇GPON還是EPON;另外,如何分光和光纖傳輸損耗也應在考慮范圍之內。比如類似多用戶的高層樓宇這種地點,支持大分光比的GPON可能會更適合應用于FTTH。而EPON由于誕生較早,技術比較成熟,相比于GPON目前的成本是比較低的。

綜上,可以看出GPON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在GPON的技術成熟后,其成本必然會下降;同時,它所擁有的大分光比和高帶寬等特性更能滿足社會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美)帕勒里斯.光纖通信[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1-1-1.

[2]劉東,張崙,陳雪.EPON與GPON的綜合比較[J],電信科學,2005-6.

[3]王中華.APON、EPON、GPON的綜合比較[J],甘肅科技,2005-6.

[4]沈成彬,王成巍,蔣銘,王波.下一代PON技術的進展與應用[J],電信科學,2010-8-15.

[5]周靜.再調制WDM-PON系統研究[J],北京郵電大學,2011-1-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