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活民營經濟活力研究

2016-12-08 17:46張亮?オ?
山東青年 2016年9期
關鍵詞:民營經濟舉措機遇

張亮?オ?

摘要:近年來民營企業占全國企業總數的55%以上,創造的最終產品和服務價值相當于國內生產總值的48%左右。統計數據表明,盡管民營經濟占用社會資源的比重僅有1/3,但對GDP增長的貢獻已經占到2/3。民營企業依靠其產權清晰、機制靈活等優勢,在滿足人民需要、吸納大量人員就業、為國家提供大量稅金、推進科技發展以及優化產業結構等方面,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全國每年新誕生15萬家民營企業,同時又倒閉10萬多家,有60%的民營企業在五年內破產,有85%的在十年內倒閉,平均壽命只有2. 9年。因此,抓住民營經濟發展機遇,認清民營企業發展不良因素,提出具有實用價值舉措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具有戰略意義。

關鍵詞:民營經濟;民營企業;機遇;舉措

在當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大環境下,民營企業如何突破困局,走出自己的路。應深度剖析,結合中央政策的闡釋,給民營企業困境解危、開拓思維提供幫助。中國經濟目前正處于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刺激經濟政策負作用的消化期的三疊期中,出現了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政府應積極為民營經濟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產業升級。為民營企業走轉型升級和創新驅動創造條件。

一、 當前發展民營經濟的機遇

1、國家政策上的突破。首先,隨著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國家政策對民營經濟的支持越來越完善,政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不斷顯現。各地政府出臺相應政策按照中央統一部署,繼續推進營改增全面擴圍,抓好民營中小微企業一攬子稅收優惠、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落實。其次,有的省已經率先試點省定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零收費”。此措施能切實減輕企業負擔、降低企業成本,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土地登記(證書)費等34項涉企行政事業性收費免征。第三,降低企業社保費成本。根據初步測算,符合條件的地區,如果降費政策全部落實到位,預計每年可降低企業成本386億元。失業保險按照各地總費率降低0.5—1個百分點來進行測算,每年可降低企業成本約300—600億元,如果再加上2015年先后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費率的有關政策,每年總計可降低企業成本1200億元以上。降低企業社保費成本是實實在在的降低企業成本的措施;第四,全面降低企業物流、用工、財務等成本。目前以廣東為試點正在開展收費公路專項清理工作,同時計劃加快建立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通過構建高效公共就業服務平臺、開展專場招聘活動等途徑,幫助民營企業解決就業難和招工難問題,降低用工成本,此措施不久會在全國相繼推廣。

2、國有經濟結構調整的機遇。首批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企業名單,產能淘汰名單共包括19個工業行業,其中水泥、紙業等行業涉及公司較多,分別為140家與274家。細察目錄可發現,有19家上市公司在列。以此看來當前一些國有大型企業政策調整自己的經濟結構,淘汰一些落后產能,但是這需要在短時間內有一個適應期,一些產能還無法直接退出市場。因此這需要民營經濟,尤其是需要民營經濟發揮中間作用,承接國有經濟轉型造成的短暫市場空白期。這對民營經濟的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同時也對他們的發展和完善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響,成為影響和導致他們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從而在這樣的政策引導下發揮了經濟政策作用。

另外,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大多還處于工業化初期階段,不少國家的經濟高度依賴礦產等資源型行業。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我國將在工程基建、建筑建材、交通運輸、旅游餐飲、跨境電商等領域,帶動對沿線國家的產品、設備和勞務輸出。這不僅會有效實現我國產能的向外投放,也會促進國外新興市場的快速發展,兩全其美?!耙粠б宦贰钡膶嵤橹袊髽I、尤其民營中小微企業帶來很大的機遇。

二、 民營經濟在發展中也有其不良因素制約發展活力,主要表現在:

1、短缺的高層次人才。

短缺的高層次人才主要有科技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經管類人才等三大類,是制約民營經濟轉型升級的瓶頸。第一,民營企業人才分布不平衡,帶動產業發展的作用發揮不夠充分。從行業門類看,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在技術含量高的企業,傳統加工制造等行業的高端人才擁有量相對要少。同時,服務性行業等第三產業缺乏高層次人才,人才在特色產業發展中的效應未有效發揮。第二,民營企業人才隊伍總量還有較大提升空間,高層次人才匱乏,具有行業領軍地位的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和科技創新、研發人才尤為缺乏。許多民營企業的員工中,中專、高中及以下學歷人員仍占多數。第三,民營企業人才管理機制不完善。引才難,一方面是受傳統擇業觀念的影響,高端人才的首選往往不是到民營企業尤其是民營中小微企業從事崗位創業,另一方面是具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民營企業絕對值仍然偏少,多數民營企業管理層次低、發展空間小,對人才的集聚力不強。在用人上,大部分民營企業仍沿用家族制的傳統管理模式,引進人才卻不能用足人才,在人才培養上缺乏緊迫感,在分配上隨意性大,激勵機制不健全,難以調動人才的積極性。

2、滯后的融資體系。我國中小微企業每年獲得的信貸規模只占總信貸規模的10%左右。民營企業融資難源于企業規模以中小型為主和產業特征以勞動密集型為主,表現在:一是享受融資優惠政策受限、融資渠道狹窄,二是民間融資不規范。目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狹窄,其目前發展主要依靠自身內部積累,即中小企業融資呈內部融資比重大,外源融資低的現狀。銀行貸款是中小企業最重要的外源融資渠道,但銀行主要提供的是流動資金及國家資產更新自己,而很少提供長期信貸。同時抵押貸款和擔保貸款成為銀行給中小企業最主要的貸款方式,因此資信質量高的企業就成為各金融機構爭奪的對象,一些有發展潛力但不能提供足夠信貸保證或者剛開始發展規模小無有效抵押物質的中小企業,由于銀行缺乏敏銳的識別能力,往往受到冷落。所以現在我國中小企業通過信貸獲得資金的可能性就存在了兩極分化?,F在親友借貸、職工內部集資以及明間借貸等非正規金融在中小企業融資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由于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民間信用體系的差異,非正規金融在不同的地區發育程度差異極大也使很多中小企業發展受到了更大的阻礙。民間借貸具有靈活、便捷、快速的特點,這對于那些中小企業和個人來說,是最好的選擇。因此,在正規金融不可能包打天下的情況下,民間借貸自有其存在的空間和合理性,但是,當民間借貸的利率飆升到高不可及的時候,幾乎沒有什么實業還能夠支付如此昂貴的資金成本,民間借貸也陷入了借新還舊、越滾越大的惡性循環中。一旦資金鏈斷裂,很多中小企業主只能選擇“一走了之”的應對方式,導致了“跑路”現象的頻發。

3、嚴峻的市場競爭環境。表現在:一方面國際競爭加劇。由于國內土地供應趨緊、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因而遭遇來自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勞動力低成本國家競爭的壓力。曾幾何時,中國被稱為“世界工廠”,許多知名外資企業都在中國安營扎寨,“中國制造”更是遍布全球。然而,近幾年,中國制造正逐漸失去了競爭力。中國工資水平在過去10余年大幅增長,制造業平均工資超過大多數東南亞國家和南亞國家,然而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大概是我們三十年前的水平,因此勞動力成本優勢已成往事。勞動力成本上升、日益增長的城鎮人口對崗位和勞動條件的更高要求、以及與低端制造業伴生的嚴重污染問題,都已經蠶食了中國的成本優勢。為了培育堅實的消費者基礎,中國正試圖調整經濟結構,改變傳統上依賴低端制造業和密集資本投入的格局。

另一方面由于國家政策法規的不斷完善,比如《環境保護法》、《知識產權保護法》、新《勞動合同法》等法規的出臺,對企業長遠發展固然是有利的,但是很大一部分民營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科研投入不多,善于模仿學習,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數量也不多,所以,短期內會提高民營企業的生產成本,削弱其國際競爭力。[1]

三、激發民營經濟活力舉措

1、優化民營經濟融資渠道

放開商業銀行放貸額度、鼓勵新增貸款向中小企業傾斜,甚至可以規定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應占的比率;落實中小企業專項貸款政策;設立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創建為中小企業融資的社會擔保體系;制定針對中小企業諸如上調出口退稅率、減低營業稅率、減免中小企業不良貸款等財政減稅政策,讓中小企業切實得到財政政策的支持;另外,提高企業內源融資能力能為外源融資創造更為有力的融資條件。企業不僅要加強自身發展、制度建設還要強化企業的資金管理機制,特別要提的就是信用機制,良好的信用是贏得融資的必要條件,不僅會獲得金融機構低門檻的貸款優惠而且還能利用信用再擔保機構,打造擔保機構與金融機構之間的利益共同體。從中小企業自身看,不要把銀行貸款作為融資的唯一渠道,要根據自身的比較優勢與發展階段的特點,尋求擔保、股權融資、集資、典當等多種形式的融資,盡力度過發展中的融資困難階段。中小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也需要不斷提升資質與管理水平,及早轉型,躍升到更高級的產業與產品上。這樣也有助于中小企業獲得外部資金的支持。

2、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民營經濟人才隊伍

企業家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是一種特殊的人才資本,而且是稀有資本。俗話說,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如:如微軟的比爾·蓋茨、福特公司的老福特、海爾的張瑞敏等;所以只有優秀的企業家才能打造優秀的企業。因此各級政府應該制定相應培訓計劃特別突出對民營經濟組織中的企業經濟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和領軍人才培訓的安排部署。各級財政應該每年安排專項資金,深入實施“企業經營者素質提升計劃”,組織好重點商學院EMBA高端培訓、特訓班和“企業家大講堂”,組織經營管理人才分批到國內重點院校進行專題學習。以校企對接、名師帶徒等有效形式持續抓好高技能人才培訓,進一步規范和完善“校企合作”的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加強職業技術院校和培訓基地建設,規范職業技術學校的辦學條件,完善培訓標準,加快形成技能人才培養體系;鼓勵企業推行企業培訓師和名師帶徒制度,建立較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代際傳承推廣機制,開展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立足長遠,定位高端,圍繞區域特色產業發展前景和轉型升級,制訂計劃,著力打造一批行業領軍人才。培養造就一支與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能夠駕馭市場經濟的職業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優秀企業家隊伍。[2]

3、注重服務保障,創優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把優化環境作為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強化政策扶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每年安排相關資金對民營經濟發展專項扶持,對投資大、有潛力、效益好的民營企業重點扶持。應設立專項資金為人才引進專項資金,引進高端人才,增強民營經濟發展的人才支撐。加大對上爭取力度,用足用活上級資金扶持政策,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發展“瓶頸”。強化靠前服務,實行區領導包重點企業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民營企業在發展中存在的辦公場所不足、融資難、用工短缺等客觀實際問題,確保民營企業平穩較快發展。優化政務環境,繼續實行簡政放權,建立快速高效的“綠色通道”服務制度,為民營企業提供全過程的快捷服務。依托市場監管局,建立民營企業投訴接待中心,堅決杜絕對民營企業亂罰款、亂收費和亂攤派行為,促進民營經濟更好更快發展。

4、民營企業必須依靠技術創新

首先,支持中小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和產品質量。支持中小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開發先進適用的技術、工藝和設備,研制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加強產學研聯合和資源整合,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重點在輕工、紡織、電子等行業推進品牌建設,引導和支持中小企業創建自主品牌。其次,支持中小企業加快技術改造。按照重點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要求,支持中小企業采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進行技術改造。第三,推進中小企業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促進重點節能減排技術和高效節能環保產品、設備在中小企業的推廣應用。按照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鼓勵中小企業間資源循環利用。鼓勵專業服務機構為中小企業提供能源管理、節能設備租賃等服務。第四,提高企業協作配套水平。鼓勵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建立穩定的供應、生產、銷售等協作關系。鼓勵大型企業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方式,加強與中小企業的協作配套,積極向中小企業提供技術、人才、設備、資金支持,及時支付貨款和服務費用。

5、匯聚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力量

一是廣泛動員、引導和鼓勵更多的人積極參與發展民營經濟,謀發展、創大業,讓先干的越干越有勁,沒干的下定決心干,形成爭先恐后干事創業的氛圍。二是拓寬民營企業發展領域。加大國有、集體企業資本的有序退出和民營經濟的廣泛進入,從根本上增強經濟發展活力;發動和支持民營企業以獨資、參股、控股、合作等方式,投資興辦公用基礎項目,以及教育、文化、衛生、體育、中介服務、物業管理、社區服務等事業;凡是國家法律法令沒有明令禁止的行業和領域,都要鼓勵民營企業進入。三是讓民營企業得到更多的資源支持。各級政府要對民營企業全力幫扶,促其盡快做大做強;鼓勵民營企業以產權關系為紐帶,采取多種財產組織形式和經營方式,共投資產、共享利益、共擔風險,不斷壯大力量,增強競爭實力。

6、提升民營經濟的創新水平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v觀國內外成功企業,盡管成長途徑千差萬別,主要經營領域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持之以恒地推進創新,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推動民營經濟發展,關鍵要解決好動力和活力的問題。必須要緊緊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的脈動,加快科技城、科創型特色小鎮和眾創空間建設,完善公共技術服務和人才公共服務體系,推廣“資本+人才+項目”公司化運作模式,推進形成以創新為引領和支撐的發展模式。制度創新是企業活力之源。要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在產權制度、組織結構、內聯外合等方面探索新路子,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積極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民營企業實現結構戰略性調整。要加大商業模式創新力度,構建“品牌+研發+標準+渠道+供應鏈管理”的新型模式,引領企業加快轉型升級。[3]

四、結束語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提出,“必須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激發非公有制經濟活力和創造力?!泵駹I經濟是當前全國經濟低位運行中的積極因素,再次證明了民營經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發展民營經濟是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的必然選擇,是轉型發展、全面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實現富民強省的有效途徑。民營經濟盡管是閃光點,但總量仍不大、質量還不高,活力還沒有完全釋放,發展還存在諸多困難。但是,加快發展民營企業的時機已經到來。只有激發民營經濟活力,才能真正盤活整體經濟的活力。另外,要把加快民營經濟發展、激發民營經濟活力作為推動當前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加強規劃引導、營造公平競爭環境、完善各項服務,為民營經濟的培育、發展、壯大搭建更好平臺,打造核心增長極提供更有力支撐。

因此,進一步激發民營經濟的發展活力,對于當地政府繼續抓住和用好重要戰略機遇期,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雪磊 . 激發民營經濟活力舉措探究 [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01).

[2] 郭占恒 . 釋放激發民營經濟活力 [J]. 浙江經濟,2013(17).

[3]劉興瓊 激發民營經濟活力舉措探究[期刊論文]——城市建設理論研究 2015(15)

(作者單位:中共濱州市委黨校,山東 濱州 256600)

猜你喜歡
民營經濟舉措機遇
RCEP與房地產機遇
再見,機遇號
不必過于悲觀,四大機遇就在眼前
探析民營經濟的發展對于我國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