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析網絡時代下道德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

2016-12-08 18:35黎淑卿
山東青年 2016年9期
關鍵詞:社會輿論網絡時代對策

黎淑卿

摘要:隨著科技時代的到來,網絡進入我們的社會生活,為人們所普遍使用,作為社會輿論的交流工具,理當成為了當前道德評價的新媒介。由于網絡的匿名性、覆蓋面廣、傳播迅速等特征,賦予了道德評價新的評價方式和效果,同時強大的輿論力量不僅帶來了及時有效的教育和調節作用,但也帶來了一系列對社會、對部分弱勢人群的負面影響。面對因時代進步而帶來的道德評價問題,其應該受到廣泛關注和正視,并提出相對應的解決措施。

關鍵詞:網絡時代;道德評價;社會輿論;對策

道德評價是人類道德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依靠社會輿論和人們內心的信念為手段,對人們的道德行為作出道德價值判斷。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網絡或互聯網成為了社會輿論最普遍使用、最具有效性的工具,也成為了道德評價的新平臺。當前,雖然網絡的輿論力量有助于社會、群體和個人對于道德行為的認識和教育,糾正道德缺失行為。但是其力量也相應產生了“網絡輿論暴力”等屢見不鮮的問題。

一、網絡時代下道德評價的新特征

在網絡時代的發展下,道德評價容納了網絡傳媒的新特征,擴大了人們了解社會道德現象的視野,增加了參與的途徑,對人們的道德品質與水平的提高也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

第一,網絡道德評價的參與者以及行為主體的地位平等。當前,科技進步,網絡技術不斷發展,吸引了眾多網民,人們開始了通過網絡了解社會所發生的各類事件。網絡的存在放寬了道德評價主體參與條件與發言權,只要是對事情有話要說,有道德意識都能通過網絡進行匿名的評價,與行為主體無任何直接關系。行為主體也獲得了被評價公正、公開的平等地位,不因身份地位而含糊或虛假評價,因此,網絡平臺的出現,更加體現了道德評價的客觀和真實性。

第二,道德評價范圍覆蓋廣泛。網絡時代下,評價主體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網民,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泛。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有自己不同的道德價值觀和世界觀,對于同一件道德事件有著不同的看法。網絡傳播的覆蓋范圍提供給了道德評價不同的觀點和看法,不僅僅是拘泥于當前地區或民族的價值觀,相互借鑒,必要時進行反思對比,對于一個社會道德規范和原則,以及道德水平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

第三,道德評價的及時性。網絡傳播的及時性特性融合以及運用于道德評價當中,及時、迅速傳播到廣大群眾中去,有效反映當前發生的道德現象,對于教育和調節社會、個人行為具有有效的作用。因為當前發生的事情更容易深入人心,使評價主體身同感受,起到普及道德觀念,改善道德風尚的關鍵作用,并可引起廣大人民關心社會事件,關心弱勢群體,培養其公正、平等、誠實的觀念和道德意識,并能為弱勢或受害群體爭取自身權益提供支持力量和平臺,能對不道德現象進行譴責和反思

第四,道德評價憑借途徑多樣性。網絡平臺給道德評價主體提供了更多的參與機會與方式,讓廣大評價主體更容易接觸到事件的詳細內容,也能參與到社會的討論中,分享自己的觀點與想法。此外,網絡給評價主體所呈現的不同于傳統的人與人的語言傳播,網絡技術可以利用多種多媒體工具對社會事件進行詳盡的描述,給予評價主體全面而生動的信息,避免傳統的方式容易導致道聽途說、人云亦云的結果,有利于社會事件的得到客觀和正確的評價。

二、網絡時代下道德評價存在的問題

道德評價在網絡技術的支持下,獲得了許多積極性的發展,但網絡評價屬于一種社會輿論的途徑,其實質是一股強大的社會性力量。因此,網絡迅速發展下的道德現象,不僅僅要認識到其積極性,也要關注和分析網絡道德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道德評價標準相對化

道德評價標準一般用于界定“何者為善”,“何者為惡”,人們往往會根據自己所在的環境和條件而形成自己的道德價值標準。在網絡平臺上,每個人都習慣于用自己的道德價值觀看待問題,雖然普遍意義上能體現出對事件評價的客觀性,但沒有全面分析事件發生的動機、行為者的態度、手段、效果等因素,導致了極端偏向。當評價參與者進入了事件討論的白熱化程度,或對事件發生曾經自己所經歷或受影響,不考慮其客觀因素所作出的也是不夠合理性的評價。由于教育環境和文化程度的不同,每個人的道德水平存在差異性。若主觀性過強,就會要求他人與自己在道德上同等水平,按照自己道德標準強求他人多服從,對他人行為進行猛烈無情抨擊。因此,道德評價標準的相對性,必然導致許多社會爭議和網絡攻擊傷害事件。

(二)為了網絡成名,突顯個性,語言極端

在網絡世界中,由于許多限制,語言表達一定程度上形成個人生存方式和個性表達的主要手段,為突顯個性,語言的新奇和風趣成了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是,在語言限制性較低的網絡世界,由于每個人對同一事件的持有不同的態度,因此,更容易導致道德評價主體間的引發爭論,導致脫離原來的事實真相,變成了各抒己見的辯駁,由此引發人身攻擊。此外,有某些網民認為,其平庸的評價,平淡的語言,得不到網絡群眾的回應,因此采取極端的語言方式,導致事件朝遠離事實的方向發展,模糊其他網民的視線,使得事件受害人得不到應有的對待。而在當前網絡上熱論的話題,即所謂成為“網紅”。成為“網紅”本身并無對錯,對錯在于其所采取的手段,不能以傷害他人為前提。因此,我們應當理清事實,防止被所謂的成名的“網紅”影響自身的道德判斷。

(三)個人對社會制度或政策宣泄不滿,故意攻擊引起關注

網絡提供了一個自由發言的廣大平臺,其最大的特點在于其自由和隱匿性,在這種大環境下,部分人持有“法不責眾”的心態。因此,對于心懷不軌或者社會破壞分子,故意利用網絡的輿論力量,通過多社會事件或行為者的抨擊達到自己宣泄或引起關注的目的。并且通過對他人的語言攻擊個謾罵,進行自我的情感宣泄。更有甚者,對當事者進行“人肉搜索”,導致其隱私和人格受到嚴重傷害,涉及法律層面上的違法犯罪。這不僅擾亂社會群眾對事件的認知和是非判斷,引起群眾事件,破壞社會公共秩序,而且也對事件當事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網絡給予了我們在社會上現實的平等地位,給予了我們發聲的渠道。我們應該在網絡世界里明辨是非,杜絕不良的道德評價行為,讓網絡成為社會文明時代進步的特征,而不是道德水平下降的因素。

(四)欺詐性評論,侵害他人權益

由于網絡上的人群復雜,利益關系縱橫,欺詐現象頻頻出現?,F在網絡信息復雜,微信、QQ經常出現某些意外事件或英勇救人而受傷事件,在網絡平臺上發起捐募活動,希望得到他人幫助。這本來是一件公益事件,但就有不法分子在其中看出了“商機”,故意在網上發起意外事件求捐款,并招募團隊進行評論,增加可信度,導致許多善心人士被欺騙,利用群眾的同情心來騙取錢財。此類事件頻發,導致該類事件的可信度降低,從而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無法獲得他人的信任和資助。從大方面來看,也體現了現在社會上人與人的信任度逐漸下降,社會冷漠現象也隨之而來。

三 網絡時代下道德評價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第一,主要根源在于網絡法制道德意識薄弱,網絡法律和道德教育缺失。個人道德價值觀念引導其道德行為的發生,道德評價行為是否合理性,歸根結底在于其道德意識的覺悟。大部分網民認為在網絡上屬于匿名性的虛擬空間,可以不負有任何法律責任的發表言論、攻擊他人。在虛擬空間中,由于道德評價主體存在著平等性,人們擺脫現實的約束,容易導致人們形成了網絡空間與現實社會分離的雙重道德和法律標準。此外,在網絡法制建設不夠完善,法律和道德規范的建設缺失。當前,我國對于網絡準入和言語、行為等限制有所提高,但在意識教育方面仍然不足。

第二,網絡匿名性下,過于自由化,道德評價主體自律意識弱化。網絡與現實分離,“人人平等、自由”似乎在網絡上得到了實現,但這看似平等的網絡地位似乎造成了現實的身份“喪失”,導致了許多道德評價不平等、不公正、不真實的現象。此外,網絡的匿名性,導致道德評價主體行為責任意識降低,網絡行為與現實行為標準不一致,自我認識和控制能力下降,傾向于與整體的行為保持一致的方向。因此,網絡的自由化是導致道德評價主體的自律意識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網絡缺少道德評價行為的引導和監督機制。產生網絡道德評價問題,除了道德評價主體的內在原因外,還有其外在原因,即道德他律的問題。人們在道德生活中,由于生活的環境和成長的經歷不一致,每個人都形成一套與他人有差別的道德價值觀。在網絡世界中也一樣,沒有絕對衡量善惡的道德標準。因此,網絡缺少了對道德評價行為的引導和教育,容易導致網民聽信“謠言”。此外,網民在在網絡誘惑的大環境里迷失方向,有失公平和真實性。除了需要引導外,還更需要受到外力的監督,忽視這一監督機制是導致問題的關鍵因素。

四、對策探究

(一)加強網絡法律建設,逐步實行網絡準入實名制

網絡的匿名性導致部分人肆意發泄情緒,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因此,要求賬號注冊用真實姓名和有效證件,但不要求網名是真名。這仍然是匿名的道德評價,但這并不影響人們在網絡上的平等地位,讓道德評價主體找回其自我認識和自我控制能力。當有人觸犯法律和道德底線的時候,能確保能追究其法律責任,有效制止某些惡意分子有意破壞網絡秩序,保障評價主體和行為當事人的應有權益,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公正、平等、客觀的評價。此外,更要出臺相應的法律文件,對網絡行為加以強制性約束,規范網絡道德評價行為,讓網民意識到網絡社會與生活的社會同屬于現實存在,也必定要為自己的所有行為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該舉措能有力的制止了不法行為的發生,使得網民有了法律層面上的強制約束力,提高其自身的道德自覺性和責任感。

(二)構建完善的網絡系統,強化輿論監督力量

網絡系統的漏洞是導致道德評價問題的因素之一,逐步完善體統的嚴密性,嚴格把手網絡準入條件,使得人們能在正規、公開、自由、合法的平臺上進行道德評價。而網絡道德建設離不開網絡社會的輿論監督,加強網絡輿論監督是網絡主體對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想要在網絡上生存也必定需要正常的網絡安全和秩序,并不能做到“獨善其身”的發展自己。因此,在某些軟件的開發當中,要承擔起相應的社會責任,建立“綠色網站”。此外,網絡本質上就是一個輿論機制,除了網絡商家外,每個網民也要為自己的一言一行負責,在以社會輿論的途徑對道德行為進行評價的同時,也要約束評價主體本身的道德行為,使得群眾在相互監督的環境下,對道德現象做出合理客觀評價,在和諧的氛圍下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

(三)增強道德教育力度,培養網絡道德意識

以上兩種解決建議都是外在的措施。對內來說,一個人的道德價值觀念決定著他所理解和所做出的行為,因此,提高群眾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感才是解決問題的最根本方法,也是最長久實施教育和培養才能行之有效的。增加多方面的教育途徑,教育人們全面而理性看待社會道德事件,以長遠的眼光看待事件的效果。比如,救人者拼盡全力去救落難的孩子,無論孩子是否被救,也要對其英勇救人而對其贊賞。因此,善事無大小,鼓勵群眾參與善行對發揚中國傳統的優良美德具有推動的作用。

處在網絡時代的道德評價更具開放性、自由性和客觀性,但由于網絡的特性,同時在其優勢背后也隱藏著許多問題。因此,不僅在現實道德評價中我們要對行為主體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在網絡平臺上的道德評價也應遵循其評價標準和根據,并在實踐中不斷完善網絡道德建設。此外,更要注重培養自身道德修養和道德意識,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心理,結合行為環境和條件作出合理性和人性化評價。

[參考文獻]

[1] 朱亞賓,朱曉琳.網絡社會中的道德評價問題[J].傳承,2009(11):98-99.

[2] 陳斌.關于網絡道德的若干思考[D].復旦大學,2008.

[3] 包英杰.試論道德評價的標準和根據[J].雞西大學學報,2009(03):19-20.

[4] 葛晨虹.我們怎樣進行道德評價[J].齊魯學刊,2001(3):27-33.

[5] 王振,徐本磊.人肉搜索:道德評價的網絡訴求[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01):77-78.

[6] 易俊忠.淺談網絡時代的道德評價[J].廣角,2010(11):197-198.

[7] 郭永軍.道德評價的根據再認識——從道德本質談起[J].山東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06):58-62.

[8] 王安東,劉福芳.道德評價問題淺析[J].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8(05):64-68.

[9] 伍志燕.道德評價及其合理性[J].理論學刊,2011(12):71-74.

[10]鄒順康.論道德評價中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J].倫理學研究,2006(06):47-51.

(作者單位:中共廣東省委黨校 哲學系, 廣東 廣州 510053)

猜你喜歡
社會輿論網絡時代對策
[保你平安]網絡時代的真相
診錯因 知對策
對策
一場網絡時代的圍毆
面對新高考的選擇、困惑及對策
防治“老慢支”有對策
官員“失語”無異于“失位”
網絡時代“人”的再發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