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與治療依從性分析

2016-12-09 02:43吳珊珊法艷梅
糖尿病新世界 2016年16期
關鍵詞:治療依從性臨床分析抑郁

吳珊珊++法艷梅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6.070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導致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及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藥學對策。方法 選取該院自2012年9月—2015年9月間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進行該次研究,并按照隨機分組對照原則將該組患者分成藥學組和對照組,各有病例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一般用藥教育,而藥學組則采用綜合藥學監護,然后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的改善情況,以及治療依從性對比。結果 結果顯示,藥學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并且經過藥學監護后,藥學組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明顯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研究表明,影響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情緒以及治療依從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的主要原因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經濟水平、運動、獨居老人、對糖尿病的認識等,可通過加強健康教育宣傳工作,提高老年患者對糖尿病的認識,繼而提高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以確保治療效果。

[關鍵詞] 老年患者;糖尿??;抑郁、治療依從性;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6)08(b)-0070-02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分泌不足或作用障礙導致的一組以高血糖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代謝性疾病。而老年糖尿病主要是指糖尿病病程一直延續至60歲以后或者60歲以后發病的患者。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并發多種疾病,其對于糖尿病的認識較為缺乏,某些患者可能由于沒有典型的糖尿病癥狀而被忽視或被其他疾病掩蓋。一般老年患者治療依從性較差,繼而導致血糖長期得不到有效的控制[1]。為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糾正對疾病認識的誤區,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該次研究特針對該院的6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自2012年9月—2015年9月間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0例進行該次研究,并按照隨機分組對照原則將該組患者分成藥學組和對照組,其中藥學組:病例30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在60~79歲不等,平均年齡為(71.32±6.94)歲,病程在1~19年不等,平均病程為(7.45±1.63)年,其中并發高血壓者9例,并發心臟病者12例;對照組:病例30例,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年齡在61~82歲不等,平均年齡為(72.43±7.01)歲,病程在2~20年不等,平均病程為(8.46±2.43)年,其中并發高血壓者11例,并發心臟病者11例。所有患者均表示自愿參與該次研究。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證明兩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影響因素調查 采取該院自制的問卷調查分別對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對疾病的認識、治療的信心以及記憶力等方面進行調查,分析總結影響患者情緒和治療依從性的因素。

1.2.2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疾病的一般用藥教育,具體:藥學人員按時發放患者的藥物,并指導患者按照醫囑進行服用。而藥學組則采用綜合藥學監護,具體:①健康教育: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的最為重要的原因是患者對于疾病的認識不足,所以應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在與患者進行交流時藥學人員應向患者講解糖尿病的相關知識,如疾病的發生、發展及預防措施等。并樹立長期與疾病對抗的信心,讓其了解藥物治療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適當予以患者鼓勵[2]。②溝通交流:藥學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尤其是對于一些沒有家屬陪同的老年患者,其內心較為孤獨,這也是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差的重要原因。因此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并從中了解患者的需求,針對患者存在的問題予以耐心的解答。盡量滿足患者的一切合理的要求。同時加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讓家屬配合醫生的診療,并共同監督患者的日常飲食習慣。③用藥監護:予以患者實際可行的治療方案,并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對藥物的劑量、次數以及組成等進行調整,盡量采用藥物種類少但有效的方案[3]。④心理護理: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由于年齡的緣故,身體各部分的機能明顯下降,可能導致很多老年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繼而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將嚴重影響疾病的治療。因此藥學人員應加強對老年患者的心理疏導工作,告知患者疾病的治療方法,并舉一些成功治愈的病例,以增強患者的信心。⑤出院監護:患者出院時應囑患者定期復查,并嚴格按照糖尿病患者的正確飲食結構進食。定期進行電話回訪,對于一些孤寡老人,應進行上門服務,幫助患者檢測血壓、血糖,并檢查藥物的服用情況,讓患者在院外也能夠體會到藥學監護服務。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以及抑郁、焦慮情緒的情況。

1.4 依從性分級標準

優:指能夠遵照醫囑,定時、定量服用藥物,并檢測血糖,基本不能夠保持血糖的穩定;良:不能很好的按照醫囑進行用藥,血糖出現較小幅度的波動;差:不按照醫囑用藥或私自改動醫囑,為對血糖的檢測引起重視,血糖出現大幅度的波動。焦慮抑郁評分采用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進行評價。

1.5 統計方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對該次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比較

研究結果顯示,藥學組SDS、SAS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治療依從性相關因素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患者的文化程度、對糖尿病的認識、運動情況、經濟水平、獨居老人以及記憶力等均是影響老年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因素,詳細的分析結果見下表2。

3 討論

依從性臨床中主要是指患者按照醫生規定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其是反映患者對醫生醫囑的執行程度。臨床中大部分老年人的治療依從性一般較差,一些患者由于沒有糖尿病的典型癥狀,因此得不到患者的重視,從而不按照醫囑按時服用藥物,甚至有些患者根本不服用,經常忽視疾病導致的并發癥。隨著臨床的不斷深入研究,人們開始意識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依從性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通過該次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影響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因素主要包括患者的文化程度、對糖尿病的認識、運動情況、經濟水平、獨居老人以及記憶力等。研究也表明,可以通過優質的藥學服務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緒和治療依從性,其療效也十分顯著,研究中可以看出,通過綜合藥學監護的患者焦慮、抑郁不良情緒的改善明顯優于對照組。由此看來,可以通過加強健康教育宣傳工作,提高老年患者對糖尿病的認識,繼而提高患者對藥物治療的依從性,以確保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歐陽海春,麥思資,吳沃棟,等.自我血糖監測對伴抑郁或焦慮情緒的非胰島素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治療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5,36(17):2676-2679.

[2] 王國俊,雷利群,羅宏麗,等.1例酒精性肝硬化伴糖尿病患者β受體阻滯劑的用藥分析及相關藥學監護[J].重慶醫學,2013,42(14):1628-1630.

[3] 張學艷,李輝,姜鐵君,等.心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伴抑郁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療效分析[J].武警后勤學院學報:醫學版,2013,22(3):230-231.

(收稿日期:2016-05-26)

猜你喜歡
治療依從性臨床分析抑郁
探討護理干預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心理護理干預對冠心病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廈門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癥病例臨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結核患者臨床分析
產前個性化心理護理對初產婦焦慮、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響
綜合性護理措施對前列腺炎患者治療依從性的干預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