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班級文化建設,培養學生自我管理

2016-12-10 07:54任慶芳葛亞東
讀與寫·下旬刊 2016年11期
關鍵詞:班干班級文化自我管理

任慶芳 葛亞東

摘要:加強班級文化建設,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學生自我管理。本文從以下四個方面介紹,(1)建好班干隊伍,加強自主管理。(2)靚化教室環境,做到環境育人。(3)制定班規班紀,制約學生言行。(4)傳遞班級情感,促進學生成長。

關鍵詞:班級文化;班干;自我管理;環境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1-0030-01

班集體建設是件大事,作為班主任的我從接手班主任工作開始就全身心投入班級文化建設中,從培養學生自我管理這一總體目標出發,利用班級文化的多種功能,采取逐漸滲透的方式,把對學生思想教育融入到文化環境氛圍中,加強班級文化育人功能,促進班級各項工作穩步扎實推進。

以下是我在班級文化建設中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1.建好班干隊伍,加強自主管理

班干隊伍是班級文化建設主體,他們工作能力提升尤為重要。班級管理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由學生管理,逐步提高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管理能力。

剛開學時發現我班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班干缺乏主動工作意識,針對這種情況我及時制定了"值日班干負責制"(每天安排班干一人,具體負責當天的所有常規事務),每天把班級情況以日志形式匯總;為使班級工作運轉流暢,又推行了"班級委員輪換制"(班干、組長、科代表每學期調整一次,由全體學生選舉,全體學生有權監督提醒班干工作),還進行班干培訓,做到大家各負其職,明確分工,達到事事有人問,使管理真正落實到人,每一個月進行班級個人積分評比,對學生的學習、守紀、值日參加活動等方面做出量化考核,予以表揚獎勵。

通過這樣的班級管理體制,能達到以人管人的目的,使每個學生都能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雙重身份參與班級管理,讓學生成為班級的主人,激發學生的進取心和工作熱情,增強學生的集體觀、責任感和義務感,使每名學生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得到快速的發展。

2.靚化教室環境,做到環境育人

寧靜幽雅的班級環境有著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它能使學生觸景生情,由美生愛,提升對班級生活的興趣,從而熱愛生活、熱愛學習,進而形成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班風。

主要措施:

(1)安排好教室衛生角,要求各類衛生用具歸類擺放,整齊,有序。

(2)用好"班級公示欄",主要用于張貼學生守則、班級公約、課程表、作息時間表及班內各項工作安排表,表揚與批評等內容。

(3)清理學生課桌,對學習用品擺放做到統一、有序,上課時課桌上除了本節課學習用品外,不得放其它用品。

(4)精心設計班級文化墻。文化墻作為班級內部育人環境的重要部分,能讓學生既得到知識的熏陶,又培養動手能力。班級外墻前門口張貼班級精神概況,體現班級特色;中間公布優秀作業展;班級內墻前門口張貼學習目標,體現學生個性,時刻提醒學生自己的目標實現情況,內墻張貼學科知識。每一期文化墻的內容力求富有新意,定期更換,并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形式上力求簡潔、明快、有少年兒童氣息,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3.制定班規班紀,制約學生言行

班規班紀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保障,因此,根據校紀校規,結合我班的實際情況,由班干牽頭,經過全體同學及學習小組的討論之后制定和實施了班級學習、紀律、衛生、班風四大方面班級公約,并依照標準量化考核每位學生的日常表現,課堂和常規積分日日公布上墻,每周進行小組周評比,每月再進行一次月總結,使每個學生時時都在一定的準則規范下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言行,并朝著符合班級群體利益,符合自我管理目標的方向發展。在制定班級規章制度時,不僅要考慮到制度本身的科學性,還從文化的角度來看制度是否能讓學生接受,是否能讓學生愉快地生活和學習,是否會給學生的身心帶來不良影響,是否符合班級群體的發展等等,這樣才有助于規章制度的強制作用與激勵作用的共同發揮。

4.傳遞班級情感,促進學生成長

班主任的多重身份決定了班主任和學生的特殊情感關系,這就要求班主任對班級所有成員一眼看待,對每個學生都傾注"童心,愛心和責任心",不歧視,不挖苦諷刺,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到自己是班級里的小主人,都是被人關注,被人關愛的小公主,小王子,隨時都能感受到班集體的溫暖,這樣所有學生集體榮譽感就會油然而生。而集體榮譽感會讓所有學生深受鼓舞,他們會為班級取得成績而歡呼雀躍;會為學校評比落后而黯然落淚并自覺的進行自我批評和檢討;會為有困難的同學伸出溫暖之手而欣慰,使班級師生關系,學生與學生間的情感得以傳遞和升華。

當然,班級文化更多的是一種心理暗示,是學生對班級組織認同后產生的一種依依不舍的關系。心理學家馬斯洛在其需要層次理論中指出人類在人際交往中有被關注、被愛、被理解的欲望和需求。一個班集體應該滿足班級所有成員心理方面的需要,使其感到班級的溫暖如同家的溫馨、找到一種歸宿感,從而提升對班級的熱愛。

總之,我班的班級文化建設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所有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暗示和感染。大部分學生無形中增加了學習和生活樂趣,由剛開始時的想家,想父母變成了現在的坦然接受在校時間,還有極個別學生甚至不希望放假,認為在家沒有在學校有意思。班集體現在已經初步具備了較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個健康向上而又充滿個性的班級風貌已經初步形成,一個舒適民主,充滿愛心,能激發學習興趣的"軟文化"環境悄然建起,學生們獲得了較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動力。我相信,經過師生共同努力,我們班集體一定會飛的更高,發展得更好!

參考文獻:

[1]皮連生:《學與教的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黃愛武:《班級文化建設的嘗試》

[3]李鎮西:《教育,從愛心走向民主》

猜你喜歡
班干班級文化自我管理
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試論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影響
基于激勵機制下銷售人員業務能力提高的理論分析
基于激勵機制下銷售人員業務能力提高的理論分析
信管專業生產實習過程自我管理的實現
我的班干我的班
建設班級文化,增效班級管理
班級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
獨立學院班級文化建設探索與實踐
如何做好中職班主任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